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南京斯威特掏空上市公司st滬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南京斯威特掏空上市公司st滬科

發布時間: 2021-05-31 17:20:58

A. 急需!!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課間!!!

南京江蘇省南京市
南京,別稱金陵、江寧,位於中國長江下游,是區域中心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另依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正式首都,台北為臨時首都。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稱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自古是江南地區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揚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業經濟中心。目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祿口機場以及眾多連通中國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鐵路和公路干線。南京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

一、簡介
簡稱:寧
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
南京市市長:蔣宏坤
政府駐地:玄武區

面積(江蘇省第5位):
總面積: 6597平方千米
市區面積:4737平方千米
中國百強城市:2004年列第7位
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江蘇省第3位):2413億
民族: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混居(南京是東南沿海各省回族最為集中的城市,約有8萬人)
電話區號:025
郵政編碼:210000-00
機動車牌照:蘇A
市花:梅花
市樹:雪松
行政區類別:省會副省級城市
城市坐標:E118°46′ N32°03′
太陽變化時刻:
2005年10月1日:
日出時刻:05時59分
日中時刻:11時55分
日沒時刻:17時50分
2006年10月1日:
日出時刻:05時59分
日中時刻:11時55分
日沒時刻:17時51分

二、歷史

史前
南京猿人頭蓋骨和相關遺跡表明,距今約60~100萬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6000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發掘的北陰陽營遺址年代約為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為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北陰陽營文化,南京地區早期文化遺存還有200多處,著名的有點將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南京古為吳地,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495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埋金以鎮「王氣」,並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會稽郡。

六朝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317年-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的中心。東晉以後,宋(420年-479年)、齊(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陳(557年-589年)相繼在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的吳、晉合稱「六朝」。

隋至元
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今天的內橋就是南唐皇宮大內正門前的橋梁,中華路就是當時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軸線。宋朝以後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佔集慶,以此為基地,逐步消滅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等對手,並於1368年趕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於此,為京師應天府。建成全長96華里、世界最長,也是中國最高的城牆,有一半的城牆保留至今。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北京皇宮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仍設六部等機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以後直到清末一直是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國也定都於此,號「天京」。在戰爭中南京城市幾乎完全被毀。1899年,南京下關開辟商埠。1906年和1911年,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先後通車。

中華民國
1912年(民國元年)孫中山於南京建立中華民國。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29年-1937年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入侵的日本軍隊進行了南京大屠殺,至少30萬人遇難。1946年(民國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旋遷台北。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市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首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2年江蘇建省,南京降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為副省級城市。

三、地理
南京處於北緯31度14分至32度37分、東經118度22分至119度14之間,面積6597平方千米。南京大部分為低山丘陵地形,境內的紫金山、幕府山、棲霞山等構成寧鎮山脈西段。長江在南京從西北折向東南進入鎮江,江中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秦淮河是南京最重要的地區性河流。它的南北兩源分別在句容和溧水發源,在江寧方山匯合後在南京城通濟門外又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流經南京城南,為著名的「十里秦淮」,出西水關與外秦淮復合後匯入長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域還包括從六合區流過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等。市區內還有玄武湖、莫愁湖、金川河等大小湖泊與河流。

南京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而春秋短。夏季氣溫可達40度,盛行西南風,號稱三大火爐之一,冬季氣溫可達零下8度,盛行東北風,年平均溫度16度。南京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降水量1106.5毫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處於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夏季和秋季還有西太平洋台風帶來的大量雨水。

四、行政區劃
南京市下轄玄武區、鼓樓區、建鄴區、白下區、秦淮區、下關區、雨花台區、棲霞區、浦口區、江寧區、六合區等11區,溧水和高淳2縣。

在這些區縣中,共設有64個街道辦事處、63個鎮、1個鄉。

五、人口
人口增長
年 居民(萬人) 自然增長率(%)
1949年 256.70 13.09
1950年 256.70 15.64
1955年 280.34 19.94
1960年 322.59 0.23
1965年 345.29 25.58
1970年 360.53 20.76
1975年 392.99 9.53
1978年 412.38 8.84
1980年 435.87 8.08
1985年 465.77 4.56
1990年 501.82 9.18
1995年 521.72 2.62
1996年 525.43 2.63
1997年 529.82 2.16
1998年 532.31 1.00
1999年 537.44 2.01
2000年 544.89 2.48
2001年 553.04 1.60
2002年 563.28 0.70
2003年 572.23 -0.60

2004年末戶籍人口為583.60萬人,其中市區501.23萬人,全市戶籍非農業人口418.39萬人,其中市區400萬。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為12,351人。全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1999年少數民族77,394人,其中回族64,82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為滿族2311人,壯族533人。南京少數民族以建鄴區為最多,共有13,692人,佔全區人口的9.13%。

六、 交通
南京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和長江下游流域的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市內公共交通

南京街頭各種交通工具南京市擁有較為便捷的公交網路,目前由四家公司運營(總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和新城巴士),有170多條線路通達城市主城區所有部分。南京地鐵一號線已於2005年5月15日開始試運營,二號線也將於11月動工,南京市規劃於2050年建成長達433公里的包括地鐵和輕軌的軌道交通網路。

公路
南京有60多條國道和省道連接中國其他區域。有滬寧、寧合、寧杭、寧通、寧連等高速公路。南京都市圈建設寧揚(州)、寧鎮(江)、寧淮(安)、寧蚌(埠)、寧合(肥)、寧蕪(湖)、寧杭(州)和寧高(淳)等8條運輸通道。

南京市內有公路里程230公里,密度為3.38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鐵路方面,京滬鐵路(北為津浦線、東為滬寧線)、寧蕪鐵路和寧啟鐵路(現只到南通)交匯於南京,使南京成為連接北部、東部和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有寧西鐵路、寧杭鐵路、寧淮鐵路以及沿江鐵路。

航空
祿口國際機場距南京市中心直線距離為35.8公里,目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總體規劃為年飛行3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2004年實際旅客接待量45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8萬噸。目前機場有85條國內國際航線,國際客運航線目的地有日本、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等地,貨遠航線目的地有韓國、新加坡、泰國、美國、荷蘭等地。

水運
南京港是中國最大的內河港口,2004年吞吐量1.18億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為近50萬標箱。港區全長98公里,有64個泊位,其中16個可停靠萬噸級船舶。南京港同時是長江沿岸最大的集裝箱港。

七、經濟

工業
南京的工業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機械、生物制葯、食品飲料、儀器儀表等產業佔有重要地位。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85.02億元,增加值810億元,利稅總額350億元,利潤總額200億元。

財政
2004年南京市財政總收入403.65億元(新口徑),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9.88億元。

著名企業
熊貓電子
揚子石化
金陵石化
躍進汽車
江南光電
著名的私營企業有雨潤、太平洋建設、蘇寧電器、五星電器、金盛、斯威特、力聯、石林、福中、天地等。

八、文化
1.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原中央圖書館、江南圖書館,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新館目前已經建成。

2.博物院
主要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簡介:原名中央博物院,中國第一座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3.美術機構
主要美術機構:江蘇美術館、南京美術館、南京書畫院、金陵書畫院、江蘇國畫院、江蘇省國畫院。

4.戲劇演藝機構
主要戲劇演藝機構: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南京歌舞團、南京民樂團、南京市京劇團、南京市越劇團、南京市雜技團、江蘇昆劇院、江蘇京劇院、江蘇歌舞劇院、江蘇省地方戲曲劇院、南京電影製片廠。
5.媒體
主要媒體:江蘇電視台 南京電視台 揚子晚報 新華日報 現代快報 江南時報 南京日報 金陵晚報
6.其他
南京文化藝術中心

九、人物
·金陵八家
·金陵九子
·秦淮八艷
·金陵十二釵
·近代書壇金陵書法四老
·近代畫壇金陵三傑
·現代畫壇金陵十二家
·現代新金陵花鳥派金陵四傑
·孫若凡
·施佩斯

十、旅遊
2004年南京旅遊總收入達到32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旅遊創匯達5.1億美元。2004年末,全市擁有4A級旅遊景點5個,旅遊星級賓館飯店113家,其中五星級賓館8家,各類旅行社三百餘家,其中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27家。

十一、景點
代表景點

南京中山陵-祭堂夫子廟:即孔廟,六朝至明清為南京最繁華的地方,現已改造為中國最大的仿古街市。

南京新街口新街口:位於南京市中心,中華民國時代發展為商業區,號稱「中國最大的購物消費圈」。

玄武湖:位於市區東北部,明朝時為禁地,湖周建有圍牆,湖內島嶼上存放黃冊檔案,號稱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

莫愁湖:位於南京市區西部水西門外,古稱「金陵第一名湖」。

大報恩寺琉璃塔: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景觀之一,毀於太平天國,現擬議重建。

閱江樓:六百年「有記無樓」傳奇樓。

明城牆: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牆。

明孝陵:明朝皇家陵墓的始祖,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陵寢。

中山陵: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陵寢,中國最宏偉的現代陵墓。

雞鳴寺:南京著名古寺,建於南朝粱武帝時期,有「南朝第一寺」之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

台城:位於雞鳴山北,為東晉和南朝的宮殿和台省所在地。現存一段明朝修建的古城牆。

靜海寺:中國古代外交史和近代外交史重大事件的見證化身,建有鄭和下西洋主題的鄭和紀念堂和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主題的靜海寺紀念館。

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朝天宮:江南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

中華門:中國最大的古城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

瞻園:著名江南園林。

煦園:著名江南園林。

鼓樓廣場江南貢院:江南地區最大的科舉考試會場,清朝全國半數以上的狀元在此接受考試。

總統府:中華共和的象徵建築,含原臨時大總統府、兩江總督署總督府遺址。

中國近現代歷史博物館。

雨花台 :雨花台烈士陵園

北極閣:中國近現代氣象事業的搖籃。

棲霞山:地處棲霞區,以楓葉最著名,山腳有古剎棲霞寺。

燕子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石直立,如燕子凌空,是觀賞江景的勝地。

紫金山:又名鍾山,山勢險峻壯觀,如龍蟠之勢,古跡名勝眾多。

清涼山:又名石頭山。

石頭城:在南京市區西北清涼山之後,原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築於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系自然山岩鑿成,吳朝孫權在原址築城。俗稱「鬼臉城」。

秦淮河:相傳為秦始皇為泄金陵王氣而開鑿,其中位於市區內的一段河道自三國至明清時期一直為繁華之地,被譽為「文化之河」。

胥河: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

金陵四十八景:南京最早有「金陵八景圖」、「金陵二十名勝」、「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等說,其中「金陵四十八景」流傳最廣。「金陵四十八景」的說法最早起於明代,清初高岑曾繪《金陵四十八景圖》。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前僅存半余。現代南京曾經進行過新景點評選活動,包括1983年評選的新金陵四十景,2004年評選的新金陵四十八景。

十二、教育

高等教育
早自漢代,江東私學已經比較發達。南京的官辦高等教育則始自東吳。吳永安元年(公歷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創立國學,歷晉代與宋、齊、梁、陳四朝南京太學,至明南京國子監時期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學府;金陵非京都時代由中央學府改作南京府學,1650年明國子監改為清江寧府學;1902年江寧府學停辦,籌辦三江師范學堂,1906年改名兩江師范學堂,1912年停辦;民國成立後,1914年籌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以後先後改名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此外,宋初設立明道書院、茅山書院,清代設有鍾山書院、惜陰書院,清末又開辦了江南實業學堂、江南武備學堂、江南陸師學堂、江南水師學堂、金陵工藝大學堂等新式學堂。民國時期,美國基督教多個教會在南京聯合開辦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等高等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自1952年院系調整後,原南京大學合並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以及其他院校的一些院系,成立了多所高等院校,如今天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此外,還有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校。擁有的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推測,因為武漢,西安高校的數量未必在南京之下)。

南京高等院校列表
教育部直屬高校: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河海大學
·中國葯科大學
·國防科工委直屬院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解放軍總參直屬院校
·解放軍理工大學
·陸軍指揮學院
·海軍指揮學院
·炮兵學院南京分院
·解放軍總政直屬院校
·南京政治學院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江蘇省直屬院校
·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南京中醫葯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省直屬院校(續):
·南京審計學院
·江蘇警官學院
·南京工程學院
·南京曉庄學院
·金陵科技學院
·江蘇省教育廳直屬院校:
·三江大學
·鍾山學院

基礎教育
中學:
·第一中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金陵中學
·南京外國語學校
·人民中學
·中華中學
·南京五中
·南京四中
·江蘇省教育學院高級附屬中學(市二十九中)
·玄武區外國語學校
·第九中學(東南大學附屬中學)
·第十三中學
·南京國際學校(含中小學部)
·南京市第六中學
·瑞金路中學

主要小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拉薩路小學
·琅琊路小學
·力學小學
·北京東路小學
·瑞金北村小學

主要幼兒園:
·鼓樓幼兒園

十三、宗教
佛教:
·金陵刻經處:淮海路35號。
·棲霞寺、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棲霞街84號。
·靈谷寺:靈谷寺路2號。
·雞鳴寺(尼庵):雞鳴寺路1號。
·毗盧寺:漢府街4號。
·浦口獅子嶺兜率寺。

基督教:
·聖保羅堂:太平南路396號,原屬聖公會。
·莫愁路堂:莫愁路390號,原名中華基督教會漢中堂。
·江蘇路堂。
·鼓樓頭條巷聚會場所(地方教會):北京西路2-2號。
·太平南路聚會場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太平南路396號。
·金陵神學院。
·江蘇聖經專科學校。

天主教:
·聖母無染原罪始胎堂:石鼓路112號。
·伊斯蘭教。
·三山街凈覺寺:升州路28號
·太平路清真寺:太平南路299號
·吉兆營清真寺:吉兆營43號

十四、飲食
金陵菜(京蘇菜)
·南京小吃
·湖熟板鴨
·鹽水鴨
·南京板鴨
·燒鵝
·旱八鮮
·水八仙

十五、其他
·特產:雲錦 雨花石 金箔 金陵摺扇
·傳統藝術:白局(百曲) 陽腔目連戲(高淳)
·傳統習俗:爬城頭(踏太平) 食烏飯 跳五猖 長蘆龍燈(高淳)

十六、名詞解釋
南京城:南京城指南京城牆以內的城區。南京城周約七十里。今天的南京城只是南京市區的一部分。

十七、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名稱 國家 結好日期
名古屋 日本 1978年12月21日
聖路易斯 美國 1978年11月2日
佛羅倫薩 義大利 1980年2月22日
埃因霍溫 荷蘭 1985年10月9日
萊比錫 德國 1988年5月21日
墨西卡利 墨西哥 1991年10月14日
利馬索爾 塞普勒斯 1992年9月24日
大田 韓國 1994年11月14日
倫敦 加拿大 1997年5月7日
珀斯 澳大利亞 1998年5月15日
布隆方丹 南非 2000年3月22日
巴蘭基亞 哥倫比亞 2001年6月4日
馬六甲州 馬來西亞 2002年
阿爾薩斯大區 法國 未知
上塞納省 法國 未知
休斯敦 美國 未知

(註:南京市為副省級城市。)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B. 誰能夠詳細介紹一下南京市啊

南京(Nanking.Nanjing)——山水城林,博愛之都。
別稱台城、越城、秣陵、石城、石頭城、金陵、建業、建鄴、建康、蔣州、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江寧、天京等。簡稱:寧。
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又被稱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曾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京師和留都),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幾個時期的國都。自古是江南以及華東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長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業和經濟中心。目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橫跨長江、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祿口國際機場以及眾多連通中國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鐵路和公路干線。南京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
南京位於北緯31度14分至32度37分、東經118度22分至119度14之間。
人口:2006年末戶籍人口為607.23萬人,其中市區524.64萬人,全市戶籍非農業人口418.39萬人,其中市區400萬。2007年末戶籍人口為617.17萬人。
全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1999年少數民族77,394人,其中回族64,82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為滿族2311人,壯族533人。南京少數民族以建鄴區為最多,共有13,692人,佔全區人口的9.13%。特點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混居(南京是東南沿海各省回族最為集中的城市,約有8萬人)。
市花:梅花;市樹:雪松
【區劃】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政府駐地:玄武區北京東路,明朝時武廟所在地,背靠明城牆、玄武湖,西臨雞鳴寺、北極閣(江蘇省氣象台所在地)東面是九華山、太平門,南面為歷經百年滄桑的東南大學。截至2006年12月31日,南京市轄11個市轄區、2個縣,75個街道、39個鎮。

南京市 面積6582.31平方千米,人口617.17萬人
【地理】

南京大部分為低山丘陵地形,境內的紫金山、幕府山、棲霞山等構成寧鎮山脈西段。長江在南京從西北折向東南進入鎮江,江中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潛洲等。秦淮河是南京最重要的地區性河流。它的南北兩源分別在句容和溧陽發源,在江寧方山匯合後在南京城通濟門(東水關)外又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河流經南京城南,為著名的「十里秦淮」夫子廟位於其岸,出西水關與外秦淮復合後匯入長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域還包括城北的金川河,從六合區流過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等。市區內還有玄武湖、莫愁湖、南湖、前湖、琵琶湖等大小湖泊。
南京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而春秋短。夏季氣溫可達40度,盛行西南風,號稱「長江沿岸三大火爐」之一,冬季氣溫可達零下,盛行東北風,年平均溫度15.7℃。南京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年降水量1106.5毫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處於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夏季和秋季還有西太平洋台風帶來的大量雨水。
南京城中,有大小丘陵數十座。有紫金山、幕府山、棲霞山、獅子山、五台山、九華山、北極閣、清涼山、八字山、老虎山、雨花崗、石子崗、古平崗、鼓樓崗等。構成了「龍蟠虎踞」的地勢格局。自古以來被認為有帝王之氣。
【沿革】

南京古為吳地,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495年,傳說吳王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會稽郡。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明朝定都於此,為京師應天府。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1645年,南京降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以後直到清末一直是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國也定都於此,號「天京」。
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發生了「南京大屠殺」的悲劇,國民政府西遷陪都重慶;1946年(民國3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進攻國民黨中心南京,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政府南遷廣州,又轉遷台北。
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2年江蘇建省,南京降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為副省級城市。
【交通】
南京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和長江下游流域的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樞紐。2007年境內公路里程約98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約400公里。年末全市實有出租汽車9760輛,公交標准運營車輛總數6684標台。2006年末地鐵運營里程22公里,運營列車120列,全年客運總量5798萬人次。2006年末全市擁有公交車5246輛,6193標台,運營線路網長度2575公里,客運總量100827萬人次。2006年全市擁有輪渡運營船15艘,輪渡客運總量1329萬人次。
市內公共交通。南京市擁有較為便捷的公交網路,目前由四家公司運營(南京公交總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和新城巴士),有170多條線路通達城市主城區所有部分。南京地鐵一號線已經投入使用兩年,在「十運會」期間獲得好評,二號線將於2009初投入運營,南京市規劃於2050年建成長達433公里的包括地鐵和輕軌的軌道交通網路。
公路 南京有60多條國道和省道連接中國其他區域。有滬寧高速公路、寧合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寧連高速公路等多條高速公路。南京都市圈建設寧揚(州)、寧鎮(江)、寧淮(安)、寧蚌(埠)、寧合(肥)、寧蕪(湖)、寧杭(州)和寧高(淳)等8條運輸通道。南京市內有公路里程230公里,密度為3.38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京滬鐵路(北為津浦線、東為滬寧線)、寧蕪鐵路和寧啟鐵路(現只到南通)交匯於南京,使南京成為連接北部、東部和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有寧西鐵路、寧杭鐵路、寧淮鐵路以及沿江鐵路。
航空。祿口國際機場距南京市中心直線距離為35.8公里,目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總體規劃為年飛行3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2004年實際旅客接待量45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8萬噸。目前機場有85條國內國際航線,國際客運航線目的地有日本、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等地,貨遠航線目的地有韓國、新加坡、泰國、美國、荷蘭等地。
水運 。南京港是中國最大的內河港口,2004年吞吐量1.18億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為近50萬標箱。港區全長98公里,有64個泊位,其中16個可停靠萬噸級船舶。南京港同時是長江沿岸最大的集裝箱港。
【經濟】
地區生產總值:2773.78億元 (2006年),2007年初步核算3275億元。
中國百強城市:2004年列第7位.
財政。2006年南京市財政總收入603.9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6.44億元。2007年財政總收入628.5億元(新口徑,包括上劃中央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不包含政府基金預算收入和社保收入),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0.2億元。
工業。南京的工業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機械、生物制葯、食品飲料、儀器儀表等產業佔有重要地位。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92.81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1196億元,利稅總額407.98億元,利潤總額214.88億元。2007年預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新口徑,年銷售收入1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5735億元,實現利稅590億元,利潤36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預計1405億元。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高新技術工業總產值234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20億元。
著名企業。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躍進汽車, 江南光電 .著名的私營企業有雨潤、太平洋建設、蘇寧電器、五星電器、金盛、斯威特、力聯、石林、天地等。
旅遊。2006年南京旅遊總收入達到462.8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旅遊創匯達6.77億美元,2007年預計實現旅遊總收入590億元,其中國際旅遊創匯8.1億美元。2006年末,全市擁有A級旅遊景點28個,其中4A級景區7個,旅遊星級賓館飯店127家,其中五星級賓館8家,各類旅行社410家,其中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27家。2007年末,全市擁有4A級旅遊景點8家,5A級旅遊景點2家,旅遊星級飯店138家,各類旅行社436家,其中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27家。
【文化】

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原中央圖書館、江南圖書館,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新館目前已經建成。全市公共圖書館藏書2006年末為1186.8萬冊,2007年末為1190萬冊。
博物院。主要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簡介:原名中央博物院,中國第一座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06年末文物藏品537826件。
美術機構。主要美術機構:江蘇美術館、南京美術館、南京書畫院、金陵書畫院、江蘇國畫院、江蘇省國畫院。
戲劇演藝機構。主要戲劇演藝機構: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南京歌舞團、南京民樂團、南京市京劇團、南京市越劇團、南京市雜技團、江蘇昆劇院、江蘇京劇院、江蘇歌舞劇院、江蘇省地方戲曲劇院、南京電影製片廠。
作家群。蘇童、畢飛宇、李子悅、趙本夫、葉兆言、黃蓓佳等。

【名勝】

明孝陵:明朝皇家陵墓的始祖,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陵寢。
夫子廟:即孔廟,六朝至明清為南京最繁華的地方,現已改造為中國最大的仿古街市。
新街口:位於南京市中心,中華民國時代發展為商業區,號稱「中國最大的購物消費圈」。
玄武湖:位於市區東北部,明朝時為禁地,湖周建有圍牆,湖內島嶼上存放黃冊檔案,號稱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
莫愁湖:位於南京市區西部水西門外,古稱「金陵第一名湖」。
大報恩寺琉璃塔: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景觀之一,毀於太平天國,現擬議重建。
閱江樓:六百年「有記無樓」傳奇樓。
明城牆: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牆。
中山陵: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陵寢,中國最宏偉的現代陵墓。
雞鳴寺:南京著名古寺,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有「南朝第一寺」之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
南京長江大橋: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
台城:位於雞鳴山北,為東晉和南朝的宮殿和台省所在地。現存一段明朝修建的古城牆。
靜海寺:中國古代外交史和近代外交史重大事件的見證化身,建有鄭和下西洋主題的鄭和紀念堂和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主題的靜海寺紀念館。
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朝天宮:江南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
中華門:中國最大的古城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
瞻園:著名江南園林。
煦園:著名江南園林。
江南貢院:江南地區最大的科舉考試會場,清朝全國半數以上的狀元在此接受考試。
總統府:中華共和的象徵建築,含原臨時大總統府、兩江總督署總督府遺址。
雨花台:雨花台烈士陵園
北極閣:中國近現代氣象事業的搖籃。
無梁殿:位於靈谷公園內,是明代靈谷寺僅存的一座古建築。
廖仲愷何香凝合葬墓:位於鍾山西茅峰西南麓,背依天堡城,面對燕雀湖,東毗明孝陵。
棲霞山:地處棲霞區,以楓葉最著名,山腳有古剎棲霞寺。
燕子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石直立,如燕子凌空,是觀賞江景的勝地。
紫金山:又名鍾山,山勢險峻壯觀,如龍蟠之勢,古跡名勝眾多。是南京「龍盤虎踞」之說的龍頭所在。明孝陵、中山陵等位於其南坡。
清涼山:又名石頭山。是南京「龍盤虎踞」之說的龍尾所在。
石頭城:在南京市區西北清涼山之後,原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築於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系自然山岩鑿成,吳朝孫權在原址築城。俗稱「鬼臉城」(形如鬼臉得名)。
秦淮河:相傳為秦始皇為泄金陵王氣而開鑿,實質是一條天然河流。發源於溧水東廬山以及鎮江句容,在南京定淮門外注入長江。其中位於市區內的一段河道自三國至明清時期一直為繁華之地,被譽為「文化之河」。
金陵四十八景:南京最早有「金陵八景圖」、「金陵二十名勝」、「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等說,其中「金陵四十八景」流傳最廣。「金陵四十八景」的說法最早起於明代,清初高岑曾繪《金陵四十八景圖》。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前僅存半余。現代南京曾經進行過新景點評選活動,包括1983年評選的新金陵四十景,2004年評選的新金陵四十八景。
【特產】

雲錦·雨花石·金箔·金陵摺扇
傳統藝術:白局(百曲)·陽腔目連戲(高淳)
傳統習俗:爬城頭(踏太平)·食烏飯·跳五猖·長蘆龍燈(高淳)
飲食:金陵菜(京蘇菜)·南京小吃·鹽水鴨·南京板鴨 ·鴨血粉絲湯·糖葫蘆·燒鵝·旱八鮮·水八鮮
【教育】

高等教育
早自漢代,江東私學已經比較發達。南京的官辦高等教育則始自東吳。吳永安元年(公歷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創立國學,歷晉代與宋、齊、梁、陳四朝南京太學,至明南京國子監時期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學府;金陵非京都時代由中央學府改作南京府學,1650年明國子監改為清江寧府學;1902年江寧府學停辦,籌辦三江師范學堂,1906年改名兩江師范學堂,1912年停辦;民國成立後,1914年籌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以後先後改名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此外,宋初設立明道書院、茅山書院,清代設有鍾山書院、惜陰書院,清末又開辦了江南實業學堂、江南武備學堂、江南陸師學堂、江南水師學堂、金陵工藝大學堂等新式學堂。民國時期,美國基督教多個教會在南京聯合開辦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等高等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自1952年院系調整後,原南京大學合並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以及其他院校的一些院系,成立了多所高等院校,如今天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此外,還有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校。
2007年末擁有普通高校41所(不含部隊院校),在校生67.8萬人,其中在校研究生6.8萬人。在寧兩院院士79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2人。在寧中科院院士分布在6個領域:數學物理學部14人,化學部7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名,地學部1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4人,技術科學部6人;在寧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布在7個領域:機械運載與工程學部2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5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5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2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7人,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7人,醫葯衛生工程學部4人。
【歷史】

史前
遠古人類的足跡,隨著時間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東郊湯山出土了距今約30萬~50萬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頭骨化石;溧水縣神仙洞發現了距今l萬年以前的「溧水人」遺址。
6000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發掘的北陰陽營遺址年代約為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為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北陰陽營文化,南京地區早期文化遺存還有200多處,著名的有點將台文化和湖熟文化。南京自古是江南地區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先秦
南京古為吳地,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495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埋金以鎮「王氣」,並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
六朝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317年-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的中心。東晉以後,宋(420年-479年)、齊(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陳(557年-589年)相繼在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的吳、晉合稱「六朝」。
隋至元
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今天的內橋就是南唐皇宮大內正門前的橋梁,中華路就是當時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軸線。宋朝以後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佔集慶,以此為基地,逐步消滅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等對手,並於1368年趕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於此,為京師應天府。建成全長96華里、世界最長,也是中國最高的城牆,有一半的城牆保留至今。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北京皇宮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仍設六部等機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以後直到清末一直是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國也定都於此,號「天京」。在戰爭中南京城市幾乎完全被毀。
1899年,南京下關開辟商埠。1906年和1911年,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先後通車。
1929年-1937年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入侵的日本軍隊進行了南京大屠殺,至少30萬人遇難。
【明城牆】

南京明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產物和象徵,是中國歷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統一全國的都城城牆。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歷時21年之久。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牆構成。 其中,南京京城牆,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牆還長出0.776公里。而南京古城牆的外廓城周長則為60公里。
數百年的滄桑,宮城、皇城、外廓三圈城牆已毀壞殆盡,惟有高大的京城牆,除城門等木構建築不復存在,城牆依然屹立。所以,現在通常所稱的「南京城牆」、「南京明城牆」即指京城牆。
南京的城牆,為我國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我國秦長城之後的又一歷史奇觀。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之後,企圖進一步吞並楚國,他看中了位於現在南京中華門的長干里一帶,召見他的謀士范蠡監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當時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佔地面積也只有6萬平方米,稱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又在南京清涼山(又叫石頭山)築城,稱為「金陵邑」,這也是南京又稱「金陵」、「石頭城」的來歷。到了公元前211年,孫權又在金陵邑故址構築「石頭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歷史遺存「鬼臉城」,這是當時的軍事要塞,它依山為城,因江為池,地勢十分險要。
當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輝煌的一頁當數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佔南京後開始建造的明城牆。它東連石頭城,南貫秦淮區,北帶玄武湖,將歷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為建造這座都城,動用各類築城人員達百萬余眾,涉及長江中、下游數省的廣袤地區,具有強烈的民族親和性及地區代表性。
南京原有13座城門,分別是:神策門(今和平門)、鍾阜門、金川門、儀鳳門(今興中門)、定淮門、清涼門、石城門(今漢中門)、三山門(今水西門)、聚寶門(今中華門)、通濟門、正陽門(今光華門)、朝陽門(今中山門)、太平門。
後來,中華民國時期,又先後開辟草場門、中央門、新民門、解放門、挹江門、閏豐門(今玄武門)等。之後又在80年代開辟了集慶門。但鍾阜門、金川門、通濟門、清涼門、草場門、定淮門、三山門、太平門和正陽門毀於戰火,尚未重建,故南京現存的城門有:神策、新民、儀鳳、挹江、石城、集慶、聚寶、朝陽、解放、閏豐十個門。
經近年搶救性修復,現在南京明城牆的完好總長度已經達到23.743公里。南京市委、市政府還不惜撥出重金,先後建成了以古城牆為背景、護城河為依託的月牙湖公園、獅子山公園、神策門公園、綉球公園、小桃園、八字山公園、水木秦淮廣場等,建造了能夠傳遞歷史信息的水西門遺址廣場和以瓮城、城牆為主題的新建築群體漢中門市民休閑廣場、中華門城堡等。

C. 上市公司並購支付方式有哪些

幾種上市公司並購的模式: 一、 間接收購 間接收購可按股份獲得方式分為四種。 第一種方式屬於上市公司母公司股權轉讓行為。如南京斯威特集團及關聯企業通過收購江蘇小天鵝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從而間接控制*ST天鵝A(000418)。 第二種方式是收購人對上市公司母公司增資並控股,從而間接控制上市公司。如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公司通過增資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而間接控制ST合成(000788)。這種方式適合於原收購方不願退出或者退出意願不強烈,收購人與原控制方依存度較高的交易關系中。 第三種方式是上市公司原母公司以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權出資,與收購方成立合資公司,由收購方控股。如南京鋼鐵集團將南鋼股份(600282)70.95%的股份出資,復興集團及其他兩家關聯公司以貨幣基金出資,成立南京鋼鐵聯合公司,並由復興集團及其關聯公司合計持有60%股權,從而間接控股南鋼股份。 第四種方式是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債務重組行為將債權轉換成股權。如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對熊貓電子集團的債轉股成為南京熊貓(600775)的第一大股東。 二、吸收合並 合並上市在我國上市公司並購中是一種革命性的創新,對我國上市公司並購市場影響重大,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並購改善公司治理、並購中融資、股票支付手段減輕收購方現金壓力等方面。 如四川方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方向光電」)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並上海高遠置業(集團)有限公司(「高遠置業」)。具體方案為:方向光電向高遠置業現有全體股東定向發行新股的方式吸收合並高遠置業。非公開發行的定價基準日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董事會決議公告日,發行價格在方向光電股票暫停交易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3.09元/股的基礎上初步確定為3.85元/股。高遠置業凈資產以2008年1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的暫估價值約為286,727.24萬元,各股東按各自的持股比例來認購方向光電本次新增股份,即方向光電向高遠置業全體股東定向增發的股份約為74,474.61萬。 三、定向增發 第一種方式是定向增發股份。即通過上市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特定對象以資產或現金認購上市公司增發的股份,在擁有一定數量的上市公司股份後,即獲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具體案例如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向司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股份9,960,000股作為對價,購買集團公司擁有的安徽江淮客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客車」)41%的股權。如天津天保基建股份有限公司向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天保控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案的主要內容為: 1、發行股票的種類和面值:本次發行的股票種類為境內上市人民幣普通股 (A股),每股面值為1元。 2、發行方式:本次發行採用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在獲得中國證 監會核准後,公司將向天保控股發行6,900萬股的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濱海開元 49.13%股權。 3、發行數量:本次發行的股份數量為6,900萬股。 4、購買資產范圍及交易方式:本次購買資產為天保控股擁有的濱海開元 100%的股權。公司將向天保控股發行6,900萬股的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濱海開元 49.13%的股權,並運用現金收購剩餘的50.87%股權。收購所需現金由公司採用 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解決,非公開發行未獲核准或募集資金到位後不足支付的, 公司運用自有資金或銀行貸款解決。 5、發行對象及認購方式:本次發行的對象為天保控股,天保控股以所持有 的濱海開元49.13%股權作價認購本次發行的新股。 6、發行價格:本次發行的價格為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 價,即14.79元/股。 第二種方式是定向增發可轉換債。這種模式由於是定向發行,無需聘請承銷 商等中介機構,發行成本低,效率較高。而且轉股是在幾年內分期完成,名義上是債權,實際上是股權,確保債券按約定的價格轉為股份,又不會造成公司迅速擴張,轉股完成時公司投資可能已經見效,利潤增長可能超過股本擴張的速度,不會造成利潤的稀釋。比如青島啤酒分三次向美國AB公司定向增發1.82億可轉換債券,7年內根據雙方的轉股安排全部轉為青啤H股,股權轉讓完成後,AB集團將持有青啤的27%的股份。

D. 溧水有哪些名人

1、袁枚

清代詩人、散文家。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隨園,吟詠其中,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與趙翼、張問陶(船山)並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袁枚也是「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2、楊立銘

江蘇溧水人,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立銘出生於比較清寒的知識分子家庭,從小養成了勤奮、好學和簡朴的習慣。

1944年通過了留學生考試,1945年被公派到英國學習。1948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理論物理博士學位,畢業後在愛丁堡大學數理系從事科研工作。1951年應清華大學物理系聘請,回國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後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3、楊立炯

水稻栽培學家。他深入農村,聯系生產,潛心致力於農業技術改進研究,在總結、提高、推廣全國農業勞動模範陳永康水稻高產栽培經驗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三次參加技術援外,受到好評;晚年探討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方向和途徑取得一些經驗,為發展我國作物栽培科學做出了貢獻。

(4)南京斯威特掏空上市公司st滬科擴展閱讀

溧水區位於南京市中南部,是秦淮河的發源地,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國家衛生城、國家生態區,具有水鄉風韻、田園風光、山地風貌的特點。

林木覆蓋率達35%,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4%,建有無想山國家森林公園,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准,東屏湖、中山湖等水質達國家二類標准,素有「天然氧吧」、「南京後花園」、「城市綠肺」之稱。

溧水置縣於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唐代詩人白季康、宋代詞人周邦彥、清代文學家袁枚曾任溧水知縣,韓國儒學宗祖崔致遠曾任溧水縣尉,謝靈運、李白、顏真卿、楊萬里等歷代文人曾游歷溧水並留下大量贊頌溧水的詩篇。

風景名勝

1、天生橋

溧水天生橋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溧水區大西門外洪藍鎮天生橋村。胭脂河開鑿於明洪武年間,北至秦淮河口,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全長7.5公里。此河的開鑿,溝通了南京與兩浙地區的漕運。

河道最深處35米,底寬10餘米,上部寬20多米,其工程的艱巨,耗資的巨大,在當時水利建設中罕見。河成之後,將一巨石下方鑿開,石下可通舟楫,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橋長34米,寬9米,厚8.9米,橋面高程35米,已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2、無想寺

無想寺位於南京兩湖風景區,無想寺旅遊度假區位於溧水區洪蘭鎮一帶,眾多文物古跡散布其間。

無想寺周圍的文物古跡有韓熙載讀書台、杜城、明太子飲馬處、宋代高僧甄公的藏骨石塔、元代建築招雲亭、明代的石觀音閣、摩崖石刻等,明代知縣王從善題刻的「鳳泉」、「丹鼎」、「污尊銘」、石觀音閣、環翠閣、鳳泉亭等一批遺址。山腰有一碧池謂之「天池」,山南麓有無想寺水庫一座,澄澈清幽。

3、東廬觀音寺

東廬觀音寺位於東廬山岡,山脈西麓元代始建觀音庵,太平天國年間被毀。清光緒八年,復建庵堂三間一院,兩側有廂舍。20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再被毀。1999年,縣城分龍崗觀音庵因城建拆遷至東廬山觀音庵原址復建,定名為東廬觀音寺。

2000年,東廬山觀音禪寺被列入雞鳴寺下院,被省市政府列為重點建設寺廟。2009年,建成圓通寶殿、天王殿、鍾鼓樓、寮房齋堂、藝術展覽館和百味齋館等,總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2010年12月26日,舉行圓通寶殿落成暨佛像開光慶典。

E. 南京斯威特集團的發展前景

南京斯威特集團沿著「依靠科學管理把企業做好,依靠技術創新把企業做強,依靠資本經營把企業做大」的基本思路,累計開發成功高新技術產品 200 多項。有一批項目被列入國家創新計劃和國家火炬計劃,一大批產品被認定為國家名牌產品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近兩年來,承擔了 11 項國家 863 計劃。這些國家最高級別科技項目的完成,將會使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實現新的飛躍。

F. 南京在哪個省

江蘇省。
南京是副省級城市,江蘇省省會,長三角地區第二大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重要創新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航運物流中心,濱江生態宜居城市,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聯合國人居署特別榮譽獎獲得城市,亦是 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

G. 誰有關於南京大屠殺手抄報的圖片

南京江蘇省南京市
南京,別稱金陵、江寧,位於中國長江下游,是區域中心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另依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正式首都,台北為臨時首都。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稱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自古是江南地區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揚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業經濟中心。目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南京是長江下游地區和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亞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祿口機場以及眾多連通中國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鐵路和公路干線。南京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

一、簡介
簡稱:寧
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
南京市市長:蔣宏坤
政府駐地:玄武區

面積(江蘇省第5位):
總面積: 6597平方千米
市區面積:4737平方千米
中國百強城市:2004年列第7位
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江蘇省第3位):2413億
民族: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混居(南京是東南沿海各省回族最為集中的城市,約有8萬人)
電話區號:025
郵政編碼:210000-00
機動車牌照:蘇A
市花:梅花
市樹:雪松
行政區類別:省會副省級城市
城市坐標:E118°46′ N32°03′
太陽變化時刻:
2005年10月1日:
日出時刻:05時59分
日中時刻:11時55分
日沒時刻:17時50分
2006年10月1日:
日出時刻:05時59分
日中時刻:11時55分
日沒時刻:17時51分

二、歷史

史前
南京猿人頭蓋骨和相關遺跡表明,距今約60~100萬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6000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發掘的北陰陽營遺址年代約為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為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北陰陽營文化,南京地區早期文化遺存還有200多處,著名的有點將台文化和湖熟文化。

南京古為吳地,位於「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揚州地域。前495年,傳說吳王夫差在此築冶城。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范蠡築越城,位置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滅越,埋金以鎮「王氣」,並於石頭山(今清涼山)築金陵邑,故南京別稱「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為秣陵縣,屬會稽郡。

六朝
211年,吳大帝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約11公里,開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為避司馬鄴之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建立東晉(317年-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的中心。東晉以後,宋(420年-479年)、齊(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陳(557年-589年)相繼在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的吳、晉合稱「六朝」。

隋至元
589年隋滅陳,擒陳後主,平毀城邑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唐朝初年置江寧郡,後置升州,再後改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稱江寧府。今天的內橋就是南唐皇宮大內正門前的橋梁,中華路就是當時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軸線。宋朝以後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宋置升州,北宋稱江寧府,南宋改稱建康府,為江南東路首府。元朝時為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攻佔集慶,以此為基地,逐步消滅陳友諒、方國珍、張士誠等對手,並於1368年趕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於此,為京師應天府。建成全長96華里、世界最長,也是中國最高的城牆,有一半的城牆保留至今。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北京皇宮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將應天府改為南京(留都),仍設六部等機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清兵攻陷,降為江寧。清初時為江南省省府,以後直到清末一直是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駐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國也定都於此,號「天京」。在戰爭中南京城市幾乎完全被毀。1899年,南京下關開辟商埠。1906年和1911年,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先後通車。

中華民國
1912年(民國元年)孫中山於南京建立中華民國。1927年(民國16年)中華民國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國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國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根據民國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1929年-1937年間,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首都建設。1937年(民國26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入侵的日本軍隊進行了南京大屠殺,至少30萬人遇難。1946年(民國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還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旋遷台北。不過,根據中華民國的相關法律,南京市至今仍為中華民國之首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中央直轄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仍為中央直轄市,同時政務院設有駐寧辦事處。1952年江蘇建省,南京降為江蘇省省會。1989年為中央計劃單列市,1994年為副省級城市。

三、地理
南京處於北緯31度14分至32度37分、東經118度22分至119度14之間,面積6597平方千米。南京大部分為低山丘陵地形,境內的紫金山、幕府山、棲霞山等構成寧鎮山脈西段。長江在南京從西北折向東南進入鎮江,江中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秦淮河是南京最重要的地區性河流。它的南北兩源分別在句容和溧水發源,在江寧方山匯合後在南京城通濟門外又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流經南京城南,為著名的「十里秦淮」,出西水關與外秦淮復合後匯入長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域還包括從六合區流過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等。市區內還有玄武湖、莫愁湖、金川河等大小湖泊與河流。

南京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而春秋短。夏季氣溫可達40度,盛行西南風,號稱三大火爐之一,冬季氣溫可達零下8度,盛行東北風,年平均溫度16度。南京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117天,降水量1106.5毫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處於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夏季和秋季還有西太平洋台風帶來的大量雨水。

四、行政區劃
南京市下轄玄武區、鼓樓區、建鄴區、白下區、秦淮區、下關區、雨花台區、棲霞區、浦口區、江寧區、六合區等11區,溧水和高淳2縣。

在這些區縣中,共設有64個街道辦事處、63個鎮、1個鄉。

五、人口
人口增長
年 居民(萬人) 自然增長率(%)
1949年 256.70 13.09
1950年 256.70 15.64
1955年 280.34 19.94
1960年 322.59 0.23
1965年 345.29 25.58
1970年 360.53 20.76
1975年 392.99 9.53
1978年 412.38 8.84
1980年 435.87 8.08
1985年 465.77 4.56
1990年 501.82 9.18
1995年 521.72 2.62
1996年 525.43 2.63
1997年 529.82 2.16
1998年 532.31 1.00
1999年 537.44 2.01
2000年 544.89 2.48
2001年 553.04 1.60
2002年 563.28 0.70
2003年 572.23 -0.60

2004年末戶籍人口為583.60萬人,其中市區501.23萬人,全市戶籍非農業人口418.39萬人,其中市區400萬。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為12,351人。全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1999年少數民族77,394人,其中回族64,82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3.76%,其次為滿族2311人,壯族533人。南京少數民族以建鄴區為最多,共有13,692人,佔全區人口的9.13%。

六、 交通
南京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和長江下游流域的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市內公共交通

南京街頭各種交通工具南京市擁有較為便捷的公交網路,目前由四家公司運營(總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和新城巴士),有170多條線路通達城市主城區所有部分。南京地鐵一號線已於2005年5月15日開始試運營,二號線也將於11月動工,南京市規劃於2050年建成長達433公里的包括地鐵和輕軌的軌道交通網路。

公路
南京有60多條國道和省道連接中國其他區域。有滬寧、寧合、寧杭、寧通、寧連等高速公路。南京都市圈建設寧揚(州)、寧鎮(江)、寧淮(安)、寧蚌(埠)、寧合(肥)、寧蕪(湖)、寧杭(州)和寧高(淳)等8條運輸通道。

南京市內有公路里程230公里,密度為3.38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鐵路方面,京滬鐵路(北為津浦線、東為滬寧線)、寧蕪鐵路和寧啟鐵路(現只到南通)交匯於南京,使南京成為連接北部、東部和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的有寧西鐵路、寧杭鐵路、寧淮鐵路以及沿江鐵路。

航空
祿口國際機場距南京市中心直線距離為35.8公里,目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總體規劃為年飛行3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2004年實際旅客接待量45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8萬噸。目前機場有85條國內國際航線,國際客運航線目的地有日本、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等地,貨遠航線目的地有韓國、新加坡、泰國、美國、荷蘭等地。

水運
南京港是中國最大的內河港口,2004年吞吐量1.18億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為近50萬標箱。港區全長98公里,有64個泊位,其中16個可停靠萬噸級船舶。南京港同時是長江沿岸最大的集裝箱港。

七、經濟

工業
南京的工業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機械、生物制葯、食品飲料、儀器儀表等產業佔有重要地位。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85.02億元,增加值810億元,利稅總額350億元,利潤總額200億元。

財政
2004年南京市財政總收入403.65億元(新口徑),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9.88億元。

著名企業
熊貓電子
揚子石化
金陵石化
躍進汽車
江南光電
著名的私營企業有雨潤、太平洋建設、蘇寧電器、五星電器、金盛、斯威特、力聯、石林、福中、天地等。

八、文化
1.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原中央圖書館、江南圖書館,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新館目前已經建成。

2.博物院
主要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南京地質博物館、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簡介:原名中央博物院,中國第一座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3.美術機構
主要美術機構:江蘇美術館、南京美術館、南京書畫院、金陵書畫院、江蘇國畫院、江蘇省國畫院。

4.戲劇演藝機構
主要戲劇演藝機構: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南京歌舞團、南京民樂團、南京市京劇團、南京市越劇團、南京市雜技團、江蘇昆劇院、江蘇京劇院、江蘇歌舞劇院、江蘇省地方戲曲劇院、南京電影製片廠。
5.媒體
主要媒體:江蘇電視台 南京電視台 揚子晚報 新華日報 現代快報 江南時報 南京日報 金陵晚報
6.其他
南京文化藝術中心

九、人物
·金陵八家
·金陵九子
·秦淮八艷
·金陵十二釵
·近代書壇金陵書法四老
·近代畫壇金陵三傑
·現代畫壇金陵十二家
·現代新金陵花鳥派金陵四傑
·孫若凡
·施佩斯

十、旅遊
2004年南京旅遊總收入達到32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旅遊創匯達5.1億美元。2004年末,全市擁有4A級旅遊景點5個,旅遊星級賓館飯店113家,其中五星級賓館8家,各類旅行社三百餘家,其中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27家。

十一、景點
代表景點

南京中山陵-祭堂夫子廟:即孔廟,六朝至明清為南京最繁華的地方,現已改造為中國最大的仿古街市。

南京新街口新街口:位於南京市中心,中華民國時代發展為商業區,號稱「中國最大的購物消費圈」。

玄武湖:位於市區東北部,明朝時為禁地,湖周建有圍牆,湖內島嶼上存放黃冊檔案,號稱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

莫愁湖:位於南京市區西部水西門外,古稱「金陵第一名湖」。

大報恩寺琉璃塔: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跡景觀之一,毀於太平天國,現擬議重建。

閱江樓:六百年「有記無樓」傳奇樓。

明城牆: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牆。

明孝陵:明朝皇家陵墓的始祖,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陵寢。

中山陵: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陵寢,中國最宏偉的現代陵墓。

雞鳴寺:南京著名古寺,建於南朝粱武帝時期,有「南朝第一寺」之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

台城:位於雞鳴山北,為東晉和南朝的宮殿和台省所在地。現存一段明朝修建的古城牆。

靜海寺:中國古代外交史和近代外交史重大事件的見證化身,建有鄭和下西洋主題的鄭和紀念堂和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主題的靜海寺紀念館。

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朝天宮:江南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

中華門:中國最大的古城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

瞻園:著名江南園林。

煦園:著名江南園林。

鼓樓廣場江南貢院:江南地區最大的科舉考試會場,清朝全國半數以上的狀元在此接受考試。

總統府:中華共和的象徵建築,含原臨時大總統府、兩江總督署總督府遺址。

中國近現代歷史博物館。

雨花台 :雨花台烈士陵園

北極閣:中國近現代氣象事業的搖籃。

棲霞山:地處棲霞區,以楓葉最著名,山腳有古剎棲霞寺。

燕子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石直立,如燕子凌空,是觀賞江景的勝地。

紫金山:又名鍾山,山勢險峻壯觀,如龍蟠之勢,古跡名勝眾多。

清涼山:又名石頭山。

石頭城:在南京市區西北清涼山之後,原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築於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系自然山岩鑿成,吳朝孫權在原址築城。俗稱「鬼臉城」。

秦淮河:相傳為秦始皇為泄金陵王氣而開鑿,其中位於市區內的一段河道自三國至明清時期一直為繁華之地,被譽為「文化之河」。

胥河: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

金陵四十八景:南京最早有「金陵八景圖」、「金陵二十名勝」、「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等說,其中「金陵四十八景」流傳最廣。「金陵四十八景」的說法最早起於明代,清初高岑曾繪《金陵四十八景圖》。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前僅存半余。現代南京曾經進行過新景點評選活動,包括1983年評選的新金陵四十景,2004年評選的新金陵四十八景。

十二、教育

高等教育
早自漢代,江東私學已經比較發達。南京的官辦高等教育則始自東吳。吳永安元年(公歷258年)孫休詔立五經博士創立國學,歷晉代與宋、齊、梁、陳四朝南京太學,至明南京國子監時期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學府;金陵非京都時代由中央學府改作南京府學,1650年明國子監改為清江寧府學;1902年江寧府學停辦,籌辦三江師范學堂,1906年改名兩江師范學堂,1912年停辦;民國成立後,1914年籌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以後先後改名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此外,宋初設立明道書院、茅山書院,清代設有鍾山書院、惜陰書院,清末又開辦了江南實業學堂、江南武備學堂、江南陸師學堂、江南水師學堂、金陵工藝大學堂等新式學堂。民國時期,美國基督教多個教會在南京聯合開辦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等高等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自1952年院系調整後,原南京大學合並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以及其他院校的一些院系,成立了多所高等院校,如今天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此外,還有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校。擁有的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推測,因為武漢,西安高校的數量未必在南京之下)。

南京高等院校列表
教育部直屬高校: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河海大學
·中國葯科大學
·國防科工委直屬院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解放軍總參直屬院校
·解放軍理工大學
·陸軍指揮學院
·海軍指揮學院
·炮兵學院南京分院
·解放軍總政直屬院校
·南京政治學院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江蘇省直屬院校
·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南京中醫葯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省直屬院校(續):
·南京審計學院
·江蘇警官學院
·南京工程學院
·南京曉庄學院
·金陵科技學院
·江蘇省教育廳直屬院校:
·三江大學
·鍾山學院

基礎教育
中學:
·第一中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金陵中學
·南京外國語學校
·人民中學
·中華中學
·南京五中
·南京四中
·江蘇省教育學院高級附屬中學(市二十九中)
·玄武區外國語學校
·第九中學(東南大學附屬中學)
·第十三中學
·南京國際學校(含中小學部)
·南京市第六中學
·瑞金路中學

主要小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拉薩路小學
·琅琊路小學
·力學小學
·北京東路小學
·瑞金北村小學

主要幼兒園:
·鼓樓幼兒園

十三、宗教
佛教:
·金陵刻經處:淮海路35號。
·棲霞寺、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棲霞街84號。
·靈谷寺:靈谷寺路2號。
·雞鳴寺(尼庵):雞鳴寺路1號。
·毗盧寺:漢府街4號。
·浦口獅子嶺兜率寺。

基督教:
·聖保羅堂:太平南路396號,原屬聖公會。
·莫愁路堂:莫愁路390號,原名中華基督教會漢中堂。
·江蘇路堂。
·鼓樓頭條巷聚會場所(地方教會):北京西路2-2號。
·太平南路聚會場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太平南路396號。
·金陵神學院。
·江蘇聖經專科學校。

天主教:
·聖母無染原罪始胎堂:石鼓路112號。
·伊斯蘭教。
·三山街凈覺寺:升州路28號
·太平路清真寺:太平南路299號
·吉兆營清真寺:吉兆營43號

十四、飲食
金陵菜(京蘇菜)
·南京小吃
·湖熟板鴨
·鹽水鴨
·南京板鴨
·燒鵝
·旱八鮮
·水八仙

十五、其他
·特產:雲錦 雨花石 金箔 金陵摺扇
·傳統藝術:白局(百曲) 陽腔目連戲(高淳)
·傳統習俗:爬城頭(踏太平) 食烏飯 跳五猖 長蘆龍燈(高淳)

十六、名詞解釋
南京城:南京城指南京城牆以內的城區。南京城周約七十里。今天的南京城只是南京市區的一部分。

十七、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名稱 國家 結好日期
名古屋 日本 1978年12月21日
聖路易斯 美國 1978年11月2日
佛羅倫薩 義大利 1980年2月22日
埃因霍溫 荷蘭 1985年10月9日
萊比錫 德國 1988年5月21日
墨西卡利 墨西哥 1991年10月14日
利馬索爾 塞普勒斯 1992年9月24日
大田 韓國 1994年11月14日
倫敦 加拿大 1997年5月7日
珀斯 澳大利亞 1998年5月15日
布隆方丹 南非 2000年3月22日
巴蘭基亞 哥倫比亞 2001年6月4日
馬六甲州 馬來西亞 2002年
阿爾薩斯大區 法國 未知
上塞納省 法國 未知
休斯敦 美國 未知

(註:南京市為副省級城市。)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