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湖南投資非洲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湖南投資非洲

發布時間: 2021-05-12 02:32:34

① 湖南的同胞們說一下湘潭這地方怎麼樣我甘肅的!

湘潭市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中下游。現轄湘鄉市、韶山市、湘潭縣和雨湖區、岳塘兩個城區,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公里。湘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座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自1949年以來,湘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把湘潭建成了全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全省第一個農村達小康市。 湘潭市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水面俱備。在全部土地總面積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佔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佔19.25%;崗地1607.39公里,佔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佔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佔8.53%。 湘潭市有一座著名的山脈,當地人稱之「盤龍山」。相傳,有一清吉黃龍隱藏於此,龍頭昂首向東......故盤龍沖歷來被看作是塊氣運極好的風水寶地。 市境內最高點是湘鄉市境的白雲峰,海拔802;最低點易家灣吳家港,海拔29.06米。 湘潭境內河流有漣水、涓水,人工河韶山灌區總乾渠、南北乾渠等,還有水府廟水庫,是境內最大的水庫。 韶山灌區 韶山灌區1965年開始興建,灌溉著湘潭、長沙、婁底3個地市的韶山、寧鄉、湘潭、湘鄉、雙峰、望城和雨湖七個縣(市、區)的70多萬h㎡農田,是湘潭市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目前有中小型水電站2座,年發電量1.4億kwh,灌區受益面積達25萬h㎡。 水府廟水庫 水府廟水庫又名溪口水庫,位於婁底市東,跨婁星區、湘鄉、雙峰三縣市區,它切斷漣水,庫容5.6億立方米水庫面積相當於9個杭州西湖,為韶山灌區的源頭。水庫有100多公里長的庫岸線,擁有100多個庫灣34個鳥嶼,最大的3平方公里。庫中水質優良,碧波盪漾,水鳥嬉戲。 湘鄉市轄57570畝,占水庫總水面的85.67%。水庫地處湘中丘陵,集雨面積大,水位較穩定,水質優良,天然餌料豐富,具有較好的漁業生產條件。 涓水 涓水古名「興樂江」、又名「白果河」、「易俗河」,為湘江一級支流。涓水發源於湘潭市雙峰縣昌山(九峰山),流經衡山縣新橋、白果,湘潭縣花石、射埠、吟江、古塘橋、雙板橋,在易俗河鎮匯入湘江。涓水全長103公里,流域面積1764平方公里。 湘潭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夏秋乾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風侵襲。光能資源比較豐富,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640—1700小時。熱量資源富足,平均氣溫16.7—17.4℃。降水量較充沛,但季節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全年降水量為1200—1500毫米。 生物資源 湘潭市現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為主,樹種類型多樣,用材林有杉木、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樂等16種;經濟林有油茶、油桐、棕、烏桕、桑、茶葉、桃、李、梅等15種;引進樹有濕地松、國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義大利楊、黑荊等。農作物資源豐富,可供栽培的糧食、油料、纖維及其他經濟作物上千種。其中,糧食作物500多個品種;經濟作物00多個品種。湘潭縣的「寸三蓮」 以優質高產馳名中外,市郊的寸辣椒、矮腳白菜、項蓬長冬瓜等久負盛名。湘潭市的動物種類繁多,其中不少是產業動物,有的已被開發利用。養殖的主要經濟魚類達到40多種,畜禽中的沙子嶺豬、壹天石羊為優良的地方品種。 土地資源 湘潭位於衡山山脈的小丘陵地帶,地貌以平原、崗地、丘陵為主,土地資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較多較好的優勢。現實有耕地12.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3%,全市人均佔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質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紅壤、菜園土分布較廣,有利於以水稻為主的種植業和大農業的開發。 水資源 湘潭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全市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7.7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億立方米,地下水6.3億立方米。湘江和漣水、涓水都流經湘潭。 礦產資源 湘潭境內已發現和查明的礦產有3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6種。儲量較大的石灰石、矽沙、白雲石、石膏、滑石、方解石、磷礦石、海泡石等。此外,有錳、鐵、石英沙、鉀長石、重晶石等其他金屬礦。上述礦藏中以石灰石、矽沙、錳、石膏、白雲石等開發利用較好。 「十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建設「湖南先進製造業中心」、 「湘中南現代物流中心」和「長株潭生態休閑中心」,努力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全面落實省、市實事工程,克服了國際局勢動盪、重大災害干擾和自然資源制約帶來的一系列困難,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一、綜合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湘潭市生產總值達367.03億元,比2000年增長74.3%,「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8%,增速比「九五」時期提高3.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佔全省比重加大、位次前移,其中:生產總值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總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1 %,總量排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3.4%,總量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5.57%提高到11.1%,總量保持在前三位。2007年湘潭市生產總值達521.62億元。 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17:36:47調整至2005年的15.2:43.3:41.5,二產業比重有了較大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19.5%上升至33.7%。城鄉結構進一步調整,2005年末城鎮化率達42.5%,比2000年提高11.65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取得較大突破。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全市近90%的市屬國有中小企業完成改制任務。積極支持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及剝離社會職能。通過改制,化解企業債務包袱60多億元,補償安置職工6萬多人,盤活存量資產和閑置資產近40億元。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成效明顯。行政體制、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等各項改革取得較大成效。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經濟外向度大大提高,2005年末全市外貿依存度達15.1%。招商引資碩果累累,五年間累計引進到位外資5.1億美元,年均增長34.4%。 民營經濟、園區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05年末,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接近50%,比2000年提高10個百分點。園區經濟不斷壯大。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 29.9億元,比上年增長61%。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全市參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擴大、標准提高,做到了應保盡保。城市職工醫療保險平穩運行,並先後啟動了工傷、生育保險。2005年,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1.5萬人,比2000年增加3.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9.6萬人,增加26.2萬人。5年來,全市共改造擴建農村敬老院26所,新增床位1300張。 就業緊張局面有所緩解。通過實施「城區五萬人就業工程」,5年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2005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5.8億元,比2000年增長31.5%。主要農產品產量均有所增長,其中:糧食總產量155.6萬噸,比2000年增長12.4 %;蔬菜118.7萬噸,增長49.6 %;水果3.77萬噸,增長69%;出欄肉豬541.16萬頭,增長37%;出籠家禽1100萬羽,增長25.5%;水產品6.89萬噸,增長23%。 農業結構繼續優化。以「稻—菜」、「菜—菜」「蓮—菜」等耕作模式為主的稻田耕作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市優質稻種植173.6萬畝,占水稻種植比重達53.8%。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葯材等經濟作物面積比2000年大大增加。生豬養殖加工業實施的「公司+協戶+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良好,涌現了一批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2005年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50 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2000年的48.7%提高到54.2%。5個千畝以上的特色優質農產品示範基地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增強。5年間,該市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退耕還林及長江防護林、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農業機械等項目投資15億元。2005年末,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61.3萬千瓦,比2000年增長70.9%。5年間新增電排裝機容量1.7萬千瓦,新增灌溉面積3500公頃,硬化各類渠道1923公里,田園化2.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179萬畝。到2005年止,全市累計建設沼氣池13萬個。 三、工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2005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475億元,5年平均增長20.7%。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53.6億元增加到134億元,年均增長15.8%。規模工業企業由388戶增加到460多戶。規模工業產值2005年達380.87億元,年均增長24.8%。工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強化,2005年,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6.5%,比2000年提高8.4個百分點。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十五」期間是該市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最好的時期,5年內全市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盈虧相抵後共實現利潤38.1億元,扭轉「九五」時期連年虧損局面。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由2000年的76.5%提高到2005年的146.2%。 企業投入加大。通過狠抓項目建設,工業技改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0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81.64億元,5年內共投入技改資金183.4億元,比「九五」增長3.2倍。湘鋼500萬噸鋼改造工程、電廠一、二期工程、江南汽車九華生產基地轎車項目投入均在40億元以上。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全面鋪開,19家企業進入國家、省級示範企業行列。 支柱產業發展壯大。通過「十五」期間的加速發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冶金、機電、化纖紡織、新材料等支柱產業。2005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56億元,比2000年增長3.5倍。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5年間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7億元,是「九五」的2.2倍。城鎮以上共有1761個項目建成投產,其中基本建設項目482個,更新改造項目1073個。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5年間全市投入城市建設資金42.8億元,比「九五」增長4倍。城區面積由45平方公里擴展到76平方公里,展示和代表湘潭開放與發展形象的河東新區基本建成。5年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改、擴建城市主次幹道和連通道40多條。三大橋建成通車,四大橋開工,城市二環線、湘江生態經濟帶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市政設施日益完善,河西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式運行,河東水體凈化工程啟動,雙馬垃圾場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城市天然氣工程實現供氣。完成景觀道建設20餘條,新建和改造10多個綠化廣場和10多個市民休閑小游園,提質改造小街小巷120餘條。人民大廈、廣電中心、夢澤山莊、東方紅廣場等一批文化設施和大型標志性建築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順利完成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的創建任務。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較為活躍。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3.3億元,比2000年增長63.5%,年均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8.13億元,比2000年增長65.4%;餐飲業零售額20.5億元,增長138%。 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和順石油物流、步步高物流配送、湖南三和醫葯物流、大漢鋼材物流等10個首批認定的重點物流項目目前已有8個開工,累計完成投資3億多元。其中和順石油物流第一期、湘潭港綜合物流第一期工程均已完成並投入運營。 六、對外貿易和旅遊 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十五」時期是該市對外貿易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0.5億美元,年均增長36.7%。2005年,全市外貿依存度達15.1%,比2000年提高9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5年來,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61家,直接利用外資5.1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7倍,年均增長34.4%。引進吸納內資122億元,為「九五」時期的3.3倍。外商投資企業入庫稅收貢獻率連年提高,2005年達到2.2億元,為2000年的4.7倍。引進戰略投資夥伴邁出可喜步伐,5年共引進跨國集團、國內500強企業16家。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取得進步。已有9家市內企業在亞洲、歐洲、非洲等9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投資。成功舉辦兩屆中德(湘潭)環境管理暨企業合作大會和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響力。 旅遊業獲得長足發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626.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72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52倍和2.8倍。紅色旅遊、綠色山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三大板塊構築了該市旅遊產品的大框架,特別是紅色旅遊在全國首屈一指。

滿意請採納

② 中資助推非洲發展當地人怎麼看

第三屆對非投資論壇日前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來自中國與非洲的400多名政府官員、企業家、金融機構代表、專家學者等,圍繞能源、農業與農業產業化、信息技術、教育、金融、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論壇期間,中非雙方簽署了涉及能源、農業、教育等項目的多個諒解備忘錄。

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日趨緊密。與會人士認為,眾多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興業,給這片「希望的大陸」帶來了緊缺的資本、技術、就業崗位,成為非洲經濟騰飛的重要助推器。

前兩屆對非投資論壇分別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中國廣州舉辦,今年的會議來到了非洲大陸西海岸明珠達喀爾。會議由塞內加爾政府、中國財政部、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世界銀行集團共同主辦,旨在分享中國發展經驗,加速對非投資。

「非洲的真正發展需要鐵路。」當薩勒總統在會上說出這句話時,在場的非洲與會者報以熱烈掌聲。薩勒表示,非洲國家之間需要建設鐵路網,實現互聯互通,否則非洲內部的貿易就難以展開。「我們需要建設非洲的鐵路。非洲需要電信、橋梁、港口、機場、電廠等基礎設施建設」。

非洲渴望更多的投資,為正加速前行的經濟列車增添新的動力。過去10年,非洲經濟高速增長,這與日益增多的中國投資不無關系。不久前報道稱,中國已經成為非洲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國。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用生在會上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國開行累計向43個非洲國家提供投融資超過500億美元,貸款余額達368億美元,重點支持農業、製造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發展。

馬里首都巴馬科擁有一家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現代化制葯廠。出席論壇的人福馬里醫葯公司總經理李文勝介紹說,該公司投資3500萬美元建成了西非地區技術標准最高的葯廠,在當地生產基礎醫療用葯品。這家葯廠不但結束了馬里沒有制葯能力的歷史,還為當地創造了200多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葯廠為當地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人才培訓體系。「當地員工都以能在中國企業工作為榮,當地政府經常詢問能否引進更多的製造業企業來到馬里。」李文勝說,未來,圍繞該廠還將形成原材料生產的產業鏈,從而帶動當地工業發展。

李文勝表示,非洲國家深知其發展離不開投資,對來自中國的投資非常歡迎。非洲國家不但希望吸引更多的製造業投資,以帶動就業、提高技術水平,也期待教育、金融、衛生等更多領域的投資。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正日趨多元化,參加本屆論壇的中企來自基礎設施、製造業、金融、通信、醫葯等諸多領域。除傳統領域外,中國企業還進軍非洲電商市場,中國手機製造企業甚至為非洲消費者量身定製了智能手機,突出美顏和音樂功能,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非洲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流量達33億美元,同比增長14%,覆蓋建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領域。

今年底,埃塞—湖南工業園將在衣索比亞第二大城市阿達瑪開工建設。據該工業園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經有16家中國企業同意入駐,包括三一重工、福田汽車等,入園企業涵蓋裝備製造、傢具家電、建築建材、紡織服裝等領域。這只是兩國產能合作的一個縮影。建於2007年的東方工業園已經吸引了7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大多數是中國企業。華堅鞋廠僱用了5000多名當地工人,更是該國的就業大戶和創匯大戶。

中國對非投資吸引廣泛關注。今年上半年,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在《非洲投資吸引力報告》中指出,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在非洲投資了293個項目,投資金額高達664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3萬個。去年中國投資在非洲創造的就業崗位創下新高,較2015年增長了1倍,是美國的3倍多。

麥肯錫的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參與非洲經濟的深度和廣度大大超過此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非洲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超過1萬家,其中90%左右是私營企業,私營企業中1/3是製造業企業。這些中國企業給非洲帶來了緊缺的資本、管理經驗和就業崗位。許多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了長期投資,74%的受訪中資企業對未來發展前景表示樂觀。

報告指出,中國對非投資和商業活動為非洲帶來了三大經濟紅利。一是創造就業和技能培養,中國企業僱用的絕大多數員工都是本地人。二是知識和新技術的轉移,中國企業通過向非洲各國引入新產品和技術,推動了非洲市場的現代化進程。三是融資和基礎設施開發。受訪的50位非洲政府官員表示,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在於高效的成本結構和較快的項目交付速度。

③ 最適合窮人發展的城市是哪裡

最適合窮人發展的城市是杭州、天津、武漢、成都、廣州。

1、杭州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杭州致力於打造「濱江天堂矽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葯、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5、廣州

廣州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廣州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第一位,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居中國第三位。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④ 湖南東信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南東信棉業集團是國內大型民營紡織工貿企業之一,員工總數一萬四千餘人。公司下轄湘潭東信一分廠、東信二分廠、東信精紡分廠、湖南東信棉業(常德)有限公司、邵陽東信棉業有限公司、湖南東信棉業(茶陵)有限公司、岳陽東信洲際紡織有限公司七個生產基地和上海、紹興、佛山、長沙四個銷售分公司,擁有近60多萬枚紗錠和6000檯布機(包括部分噴氣、劍桿和片梭布機),年產坯布14000多萬米,並擁有棉花生產加工基地和水電站。 公司以生產和銷售棉紗、坯布為主,兼營印染布、紡織設備、紡織配件及原料、化工原料等業務;公司擁有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權。近年來,公司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遠銷非洲、韓國、東南亞、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公司已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及相應的保障機制,以保證公司生產的產品質量穩定,公司信譽和產品也因此在業界得到好評。
法定代表人:高驊
成立時間:1999-09-20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00000005701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長沙市開福區建湘中路146號銀海大廈1802號

⑤ 益陽窮嗎

益陽宜居,不宜創業。
米國紐約富吧,中國人在哪男盜女娼不在少數?
非洲窮吧,可是去那的中國人大多發了財回來了。
窮廟也有富方丈。
關鍵在於你自己。
如果你是剛考上益陽的學校的學生。
那隻證明你成績太爛了。都80%的升學率了。你雖然考上了,這里最好的學校都只是二本。
也就是說,你考上了野雞學校。如果沒有關系後台,畢業就等於失業。只能去餐館當服務員。然後再去做傳銷。
如果你是想嫁入益陽,那麼恭喜你,這里確實宜居。有些東西不是錢能買到了。等你在一二線城市生活一段時間,再來益陽,就會知道益陽的好了。
如果你是想來投資創業,一般情況下還是免了吧,同質化競爭已經完全飽和。
除非你有很好的項目。
不多說了,好自為之。

⑥ 2019中非博覽會在長沙, 我們可以去看看嗎

應該先到主辦單位報名申請試試。
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唯一的經貿合作平台。第一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將於2019年6月27日至29日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辦,博覽會以「合作共贏,務實推進中非經貿關系」為主題,聚焦貿易促進、投資推介、農業技術、能源電力、合作園區、基礎設施及融資合作等重點領域,將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項活動。屆時,中國和非洲各國政要、使節、州省(郡、市)長、國際組織代表、企業家、金融機構、商協會、采購商、參展商、專家學者及媒體代表等數千人將齊聚長沙,共襄盛會。
主題:
合作共贏,務實推進中非經貿關系
舉辦時間:
2019年6月27日-29日
舉辦城市:
中國·湖南·長沙
舉辦地點:
會場設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展館設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芒果館)
主辦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湖南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湖南省商務廳、商務部外貿發展局、湖南省委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湖南省分會、長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
主要活動安排:
1. 開幕式暨中非經貿合作論壇
時間:2019年6月27日上午
地點: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
內容:中國國家領導人和非洲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並做主旨演講;嘉賓代表致辭;舉行中非重大經貿合作項目簽約儀式。
2. 專題研討活動
(1)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
時間:2019年6月27日下午
地點: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
內容:探討中非農業合作特別是糧食生產領域合作模式,分享中國農業發展經驗,發布雜交水稻在非洲推廣種植的最新成果等。
(2)中非基礎設施和融資合作對話會
時間:2019年6月27日下午
地點: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
內容:非洲國家推介基礎設施領域重點項目,中國企業分享在基礎設施領域發展經驗,有關企業、金融機構和智庫共同商討合作。
(3)中非雙邊貿易促進研討會
時間:2019年6月27日下午
地點: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芒果館)
內容:介紹雙邊貿易促進相關政策情況,探討貿易促進的新領域、新方式。
(4)中非經貿合作區發展研討會
時間:2019年6月27日下午
地點: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
內容:分享中國園區建設、開發、運營經驗,共同商討經貿合作區發展和運營模式,經貿合作區推介。
3. 經貿洽談活動
(1)非洲國家投資合作推介會
時間:2019年6月28日上午
地點: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
內容:非洲國家推介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發布投資合作項目信息,重點企業和園區路演等。
(2)中國省區市對非經貿合作推介會
時間:2019年6月28日上午
地點: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
內容:參會中國省區市推介對非合作政策和企業,發布對非合作項目信息,企業路演等。
(3)中非經貿合作磋商會
時間:2019年6月28日下午
地點:長沙聖爵菲斯大酒店
內容:舉行中非企業間一對一洽談、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等活動,達成一批合作意向,推動中非產業、園區和企業經貿合作。

⑦ 萬和商匯是不是騙人的

收藏0跟貼
「貝南共和國文化貿易交流會」
2020-12-16 18:09 中國企業報青財經
來源:中國企業報·青財經

編輯:岳上媛

主編:江金騏

2020年12月11日,應天維盛康集團熱情邀請,貝南共和國駐華大使西蒙・阿多韋蘭德先生 (H.E. Mr. Simon P. Adovelande) 、貝南共和國駐華參贊呂克・艾巴先生(Luc EBAH)等一行四人蒞臨集團公司,出席由天維盛康集團與貝南駐華大使館聯合舉辦的「貝南共和國文化貿易交流會」活動。天維盛康集團副總裁侯路怡、胡建民,北京萬合商匯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智等領導接待了大使並參與活動。

同時,山東博興萬利達廚業有限公司、北京星禹心願文化傳媒公司、湖南星視直播、北京中海建國酒業有限公司、北京市東城區工商聯青創會、北京市東城區新聯會社會服務專業委員會等企業和機構領導代表也出席了本次活動。與會方就經濟、貿易、文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交流。

天維盛康集團副總裁胡建民(左一)與萬合商匯總經理張智(右二)陪同大使參觀公司

活動伊始,天維盛康集團副總裁胡建民向大使一行詳細介紹天維盛康集團目前所進行的國際貿易合作項目。

貝南駐華大使西蒙對天維盛康集團目前取得的項目建設成績給予高度肯定。同時表示,貝南共和國是非洲大陸上第一個設立中國文化中心的國家,與中國具有48年建交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如今,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為簽約國之一的貝南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很高興能在這種關鍵時期遇到天維盛康集團這樣專業的平台,可以為我們落實中非合作精神帶來切實的幫助,我們希望能與天維盛康集團達成「合作備忘錄」,擬定可行的合作計劃,定期舉行項目推進見面會,將合作項目落實到位,為中國和貝南的經貿發展作出貢獻。

天維盛康集團副總裁胡建民向大使一行做項目介紹

天維盛康集團副總裁侯路怡與大使互贈禮品

萬合商匯總經理張智表示:「非常感謝大使先生的提議,我們必將遵照大使先生的建議,盡快擬定『合作備忘錄』,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展開系列合作,做出成果!」談話最後,貝南駐華大使為在座的天維盛康集團工作人員親手佩戴上代表中貝兩國友誼的徽章,並祝福今後的合作一切順利。

活動第二個環節是專為參會企業家設置的「中國—貝南國際貿易項目交流路演」。貝南大使與企業家們進行了充分交流,來自北京、山東、湖南等地的企業家及代表,進行了企業產品與服務的路演介紹。針對貝南共和國的大量貿易訂單需求,中國企業家紛紛表示貝南共和國是中國企業走入非洲的上佳選擇,在天維盛康集團的幫助下,有十足信心在後續合作中把自身產品與服務推向貝南市場,從而實現國際市場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