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針對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討論國內內需問題
首先,流動性過剩也就是你講的泛濫,
並不意味著我國的內需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而恰恰相反,對於流動性過剩,其他的手段和措施都是治標,
增加內需才能徹底治本。
為什麼呢,首先你要了解流動性過剩的概念,
簡言之就是說發行的貨幣總量比市場上需要的多,
主要原因是我國外貿盈餘迅速上升,
存在著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雙順差」。
2006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10663億美元,央行為收購這些外匯儲備需要發行的貨幣超過8萬億元。
這8萬億元很大一部分是流到了投資領域,比如房地產,比如股市,這就容易引發經濟過熱、產生泡沫,嚴重的還會導致經濟衰退。
因此,政府需要發行特別國債,來回籠貨幣,同時還可以作為收購外國公司資產的資金來源。
其實真正的擴大內需是需要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來實現的,而不是說房地產、股市發熱就是內需擴大。
⑵ 中央出台的刺激消費的 宏觀調控中 屬於財政手段 的有哪些
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以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這表明,近年來以穩健的財政政策為主要內容的財政宏觀調控,將繼續在我國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實踐表明,2005年以來,在穩健財政政策和其他宏觀調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經濟運行繼續向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幾年保持兩位數的增幅,重大比例關系進一步改善,經濟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態勢。2007年,財政宏觀調控措施繼續完善。財政部門認真落實穩健的財政政策,繼續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研究提出了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方案。調整了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的適用稅率。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關稅和加工貿易等政策。安排資金大力支持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穩步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替代能源政策。啟動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創新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機制。順利開展創業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試點。初步建立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財稅政策體系。財政宏觀調控促進了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 做好新時期財政工作,就要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財政政策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加強經濟預測監測和分析,根據經濟運行的發展變化趨勢,把握財政政策取向,綜合運用稅收、預算、國債、貼息、轉移支付、政府采購等多種工具,積極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特別是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並注重與貨幣、產業等政策協調配合,控總量、調結構、促協調,不斷增強財政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及時性、針對性、協調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財政宏觀調控水平。 財政部門要完善和落實穩健的財政政策,加強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努力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著重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中央基本建設投資重點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保、社會事業領域項目,以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創新政府投資管理和資金運行方式,提高投資使用效益。二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加大對「三農」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落實西部大開發等財稅政策,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完善出口退稅、關稅等相關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鼓勵資源性、節能降耗、關鍵零部件等產品進口。實施鼓勵節能環保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創新對外投資與合作方式,促進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三是發揮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運用財稅杠桿,大力支持糧油肉等農產品生產,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抑制物價過快上漲。要密切關注價格上漲對民生的影響,及時落實各項財政補貼政策,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做好必需商品進口以及儲備物資投放等相關財政工作,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 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財政部門任重道遠。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宏觀調控基調,不斷增強財政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調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財政宏觀調控水平,為不斷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⑶ 辨析:發行國債既能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又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國債發行越多越好
國債發行越多越好的觀點不對的,什麼都有個度。也存在風險,一是國債發行的「擠出效應」;二是國債增發的融資風險。
⑷ 特別國債跟降息相比,有什麼區別
自全球金融市場低迷和疫情全球性的爆發以來,美國不斷的擴大量化寬松政策,3月30日央媽將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下調20個基點似乎宣告了中國版量化寬松政策的開始。
特別國債的發行多數認為是一種財政政策的擴張刺激,會對股市和市場產生明顯的影響。本次發行特別國債會造成股市短期的大概率上漲,中長期走勢尚需要看國際疫情的控制。
⑸ 財政部發行國債屬於緊縮性財政政策么為什麼
是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5)刺激經濟中國將發特別國債擴展閱讀:
1.
「我們反思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教訓是多方面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說。她認為,金融對外開放應與內部改革相結合,缺乏管理的開放和銀行體系的脆弱會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而短期投機性資本的異常流動有可能構成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各國應對外資過度追逐國內資產保持警惕。
2.
相對於周邊國家,我國受金融危機影響要小很多。為緩解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支持受到危機沖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盡快走出困境,我國在向世界承諾保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和政策。
3.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面對當時通貨緊縮壓力,我國在危機發生之後宣布啟動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最具代表性措施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經濟結構。這些措施對穩定中國經濟,改善投資環境,以及帶動亞洲經濟復甦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4.
在金融改革方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不久,我國於1997年11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重要性。在隨後的改革中,財政部於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補充資本金,並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不良資產。
5.
在近幾年中,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引人注目,這3家銀行相繼改製成股份公司並登陸香港或內地股市,繪就了中國金融改革史冊中的精彩篇章。中國農業銀行目前也在積極推進內部改革,為股份制改革做准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將步入新的征程。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長劉春航表示,這些針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措施使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都有所提高。
6.
針對亞洲再次成為大量國際資金流入重點市場,國際收支失衡壓力增大的情況。吳曉靈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世界經濟失衡和國內經濟失衡雙重挑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於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對此,我國政府已有充分的認識,並採取綜合措施調整經濟結構。
參考資料:中國經濟網——從特別國債開始
我國將更多使用財政、貨幣政策"
⑹ 為什麼我們國家要發行特別國債來刺激經濟,而不是直接降息
事實上,刺激經濟可以打的牌很多,國家一定是雙管齊下。
特別國債屬於國家財政政策,形成國家收入,國家可以直接支配,更加精準,定向扶持。高效快速。
同時,貨幣政策方面,利率與銀行存款准備金,都在下調或有可能下調。現在沒有降,不等於不會選擇。利率下調之後,整個社會的投資與消費需求並不會立即出現井噴式增長,效果不快速直接,只會慢慢顯現出來。
⑺ 中央出台的刺激消費的 宏觀調控中 屬於財政手段 的有哪些拜託各位了 3Q
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以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這表明,近年來以穩健的財政政策為主要內容的財政宏觀調控,將繼續在我國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實踐表明,2005年以來,在穩健財政政策和其他宏觀調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經濟運行繼續向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幾年保持兩位數的增幅,重大比例關系進一步改善,經濟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態勢。2007年,財政宏觀調控措施繼續完善。財政部門認真落實穩健的財政政策,繼續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研究提出了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方案。調整了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的適用稅率。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關稅和加工貿易等政策。安排資金大力支持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穩步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替代能源政策。啟動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創新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機制。順利開展創業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試點。初步建立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財稅政策體系。財政宏觀調控促進了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 做好新時期財政工作,就要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財政政策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加強經濟預測監測和分析,根據經濟運行的發展變化趨勢,把握財政政策取向,綜合運用稅收、預算、國債、貼息、轉移支付、政府采購等多種工具,積極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特別是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並注重與貨幣、產業等政策協調配合,控總量、調結構、促協調,不斷增強財政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及時性、針對性、協調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財政宏觀調控水平。 財政部門要完善和落實穩健的財政政策,加強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努力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著重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中央基本建設投資重點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保、社會事業領域項目,以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創新政府投資管理和資金運行方式,提高投資使用效益。二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加大對「三農」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落實西部大開發等財稅政策,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完善出口退稅、關稅等相關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鼓勵資源性、節能降耗、關鍵零部件等產品進口。實施鼓勵節能環保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創新對外投資與合作方式,促進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三是發揮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運用財稅杠桿,大力支持糧油肉等農產品生產,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抑制物價過快上漲。要密切關注價格上漲對民生的影響,及時落實各項財政補貼政策,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做好必需商品進口以及儲備物資投放等相關財政工作,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 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財政部門任重道遠。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宏觀調控基調,不斷增強財政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調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財政宏觀調控水平,為不斷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採納哦
⑻ 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談談發行特別國債為什麼要有中公中央政治局提出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之一。
中共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發行特別國債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體現了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
⑼ 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全部發行完畢,有多少已經落實到項目上
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在接受官方媒體采訪時表示,在7月底,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已經全部發行完畢,在扣除掉省級按照規定留用的部分後,其餘有關資金已經下達到各個市縣的基層,截止到7月29日,其中的5105億元已經落實到24199個項目中,其中主要是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
劉昆對此表示,中國的財政收支壓力今年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加大,但是財政部已經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三保”底線作為今年財政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加大財力支持、資金直達基層、提高留用比例、加強庫款監測、強化監督問責等舉措,財政部將努力增強基層“三保”能力;目前來看,地方財政的運行仍然保持正常穩定。今年的第二季度,經濟運行正在逐月好轉,財政收支趨勢向好。中國經濟內在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回升,財政部有信心完成今年財政各項目標任務;財政部將堅持實施更加積極有利的財政政策,努力實現經濟發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