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137團團史
一三七團始建於1958年4月,是由烏爾禾墾區、和什托洛蓋煤礦、阿吾斯奇牧場和奎屯泉溝墾區四片分隔的區域組成,是農七師惟一的邊境團場。團部駐克拉瑪依烏爾禾區。
烏爾禾荒原
烏爾禾地處准噶爾盆地西緣,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不到十公里,是一塊綠色盆地。白楊河水由西向東,沿盆地穿流而過。
烏爾禾是蒙古語「套子」的音譯。1914年楊增新所著,《補過齋文牘、呈請予綏來北境增設沙灣縣治文》稱烏魯木河,烏爾河即由烏魯木河演變而來。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檔案館所藏的解放前出版的地圖記錄,在烏爾禾的相關位置上,大都標注為 烏魯木河。只有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版的《舊看新疆輿圖》,在烏爾禾的相關位置標注納木河。宣統元年(1909年)出版的《新疆全省輿圖》中,標為烏納木河即達爾達木河。烏爾禾漢語地名的演變應試:納木河~烏納木河~烏魯木河~烏爾禾。至於為什麼要用捕獲野生動物的工具來命名,在烏爾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春天,那時侯,烏爾禾還沒有人定居,剛從伏爾加河流域遷回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牧民都在和博克薩里(現和博克賽爾)一帶放牧,由和布克賽爾親王府管轄。
草原發生了一場大災難,乾旱、瘟疫接踵而至,人畜大批死亡,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和布克賽爾親王命令寺廟喇嘛及占卜者尋求解決辦法。喇嘛翻經文、占卜者觀星象,在求神打卦後回稟王爺說,瘟疫流行的原因是「瘟神」作祟,大旱是天降人災。解決的辦法是必須用活人驅邪祭天,找一個人來讓「瘟神」附在他身上,祭祀天神,然後把他驅趕出大草原,送到遠遠的地方,才能消除災禍,拯救完萬民,保一方平安。但是決不能將此人殺死 ,否則天神震怒,再降災殃,後果不堪設想。
親王聽後,覺得言之有理,立即下令用活人驅邪消災。王府差役就四處尋找「驅邪」對象。終於在街上找到一名叫吉日地的乞丐。此人上無父母,下無妻兒,旁無近親,是最為合適得人選。
確定「帶邪人」後,就先讓「帶邪人」吃飽喝足,穿上新衣服。然後選好吉日,喇嘛集合附近蒙古部眾再寺前廣場,把吉日地綁在寺的柱子上,舉行盛大的送瘟神和祭天神法令。一時香煙繚繞,梵唄喧天,喇嘛念咒做法,把「瘟神」與災難都附在吉日地身上,又念誦「驅邪魔經」,法令就成,功德圓滿。立即把瘟神驅趕出去,送到遠 遠的地方。
親王府按照喇嘛的囑咐,早已備好了兩峰駱駝,上面有為「帶邪人」備好的食物、四季服飾、小刀和生活必需品。王府差役把吉日地綁在一峰駱駝上,然後由兩名武士押送到夏子街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仍掉。武士在返回王府時告誡吉日地:只許往前走,不準往回走,如果膽敢返回和博克薩里,則格殺勿論。說完武士回王府復命。說來也怪,從此以後草原上瘟疫不再流行,人出平安,風調雨順。
再說吉日地,他在戈壁灘搭了蒙古包住了下來,過了幾天。帶來的事物和水都用光了,面臨死亡,他下了決心,與其坐著等死不如走著死,就向前走去,尋找事物和水源。走著走著,他來到一個風光秀麗得地方,這里水面寬廣、湖泊清澈見底。湖邊長滿了梧桐和胡楊樹,並有無數野豬、野兔和黃羊在樹林里自由游盪,草叢深處,不時飛起成群的野雞。吉日地從林中拔了些野麻挽成套子(蒙古語讀作烏爾禾),他套了些野味,打了些水,帶回夏子街住地慢慢享用。
吉日地本想在這美麗富饒的地方長住下來,但「王命難違」。因那時侯,王府和喇嘛對一般民眾控制很嚴。他想,王爺派人把自己押送到這里,自己就應當在這住下去,不能隨便搬家。就這樣,吉日地一年四季,他吃完了套來的野味,喝完了帶回的水,就跑步取下套子,然後再跑回夏子街原住地。天長日久,他連出了快步如飛的本領,只要一天時間,就能跑到下套子的地方,背回獵物和水過日子。
過了些日子,草原上的獵人偶爾來到夏子街,無意中看見吉日地,獵人驚奇吉日地還活著,更驚異他蒙古包里居然會有那麼多的野味。吉日地帶領獵人去他下套子的地方,他在前面跑,獵人仍騎馬在後面緊跟,吉日地跑得跟馬一樣快,獵人們都把吉日地稱為「飛毛腿吉日地」,他下套子的地方,叫做「吉日地的烏爾禾」。後來王父知道了這件事,就下令說「吉日地是帶邪人,瘟神的替身,那地方不允許用這不吉利的名字,就叫烏爾禾好了。」從此,這地名就叫開了,一直延續至今。
1958年以前,烏爾禾屬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管轄。1959年6月,根據國務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將烏爾禾地區移交克拉瑪依市管轄的指示,烏爾禾地區歸屬克拉瑪依市管轄。
未開發的烏爾禾滿目荒涼,到處是一片片的梧桐林、蘆葦、紅柳、芨芨草和連成片的駱駝刺、鈴鐺刺相互纏繞在一起,舉步艱難。鹽鹼化的土地表面白茫茫的。沿山麓是波浪起伏的山包、沙丘,底窪處有無數塊沼澤地及干溝。走獸之類有黃羊、野豬、野兔、狐狸等。飛禽之類有野鴨、野雞、天鵝等。蚊蟲、小咬特別多,夏季蚊蟲可成把抓,人們行走要帶上紗布、面紗防蚊蟲。在人們中流傳著「戈壁沙灘大土包,狂風呼嘯石子跑,紅柳梧桐葦子草,黃羊野兔四處跑,黃鴨大雁海鳥叫,蚊蟲叮人受不了」的諺語。僅有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總人口近千人。居住單位有:克拉瑪依石油管理局由王照明領導的鑽井大隊,建有倉庫和商店。交通站、郵電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駐烏爾禾辦事處、鄉政府、農業合作社,有8家社員分別駐景陵山、艾力克湖岸和白楊河地區,還有幾家民族牧民放羊,冬季進來,夏季搬走。兵團單位有:兵團水利工程處部分幹部職工200餘人,勞改人員300餘人,駐烏爾禾大橋下沿。
開荒建場
1958年,農七師為了發展農墾事業,決定開發烏爾禾。4月1日,原農七師二十團副團長王茂潔奉召到師部,接受烏爾禾建場任務。4月2日,農七師下達烏爾禾農場的命令,王茂潔任政委,王正啟任副場長。4月6日,王茂潔、王正啟自帶行李,搭便車到烏爾禾,住在了水利工程處的地窩子里。
烏爾禾地區屬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要在這兒建場必須和當地政府協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初步了解了烏爾禾的基本情況後,王茂潔帶農七師黨委介紹信前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向縣委書記鄭之棟求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縣委書記鄭之棟曾和王茂潔在一起共過事,且關系較好。王茂潔向鄭之棟提出了三個要求,一是解決足夠面積的耕種土地,劃定區域界線;二是解決食鹽開采,在鹽場給劃一部分地面;三是由縣出面共同協商,在烏爾禾地區的一個蒙古族大隊的區域內發展。經過縣領導的認真研究討論後,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給予了大力支持。1958年7月14日,副縣長才普加到烏爾禾,同王正啟簽訂了協議書,劃分了開發土地面積,劃定了界限。一是烏爾禾去阿勒泰公路以東;二是從白楊河的西岸到艾力克湖的南北地段,歸農七師烏爾禾農場開發耕種;三是劃分部分鹽場由烏爾禾農場開發,縣、場、公社三方領導在協議書上蓋章。良好的協議達成使建場具備了基礎條件。
建場初期困難重重,場黨委制定了「邊勘查、邊設計、邊開荒、邊生產」的方針,對大面積的荒地進行改良平整。同時一些基本技術問題也遇到困難,如何能夠找到優質水源、野外勘探、開採食鹽、勘探煤礦、制定方案開荒造田等,沒有技術人員是無法開展工作。王茂潔回到二十團(現在的一二三團)向楊新三政委求援。楊新三慷慨相助,調來水利技術人員李文斗,會計李燦,管理員丁續祖,供應員畢生瑞和蔬菜技術人員尤福祥、康仁福、楊全貴,政工幹事劉增亮於4月中旬分別到達烏爾禾。他們接管了兵團瑪納斯河水利工程處留守人員張思林、楊寶林等,及住宅區、庫房和部分財產,成為臨時場部的物質基礎。
首批到達烏爾禾農場的9名人員和22名勞改人員,面對這一片荒涼和雜草叢生的土地,採取了「邊勘查、邊設計、邊開荒、邊生產」的方針,到場的第二天,就開始踏勘荒地水源,打破成規,因地制宜,採取有地就開,有地就種,第三天所有人員都扛起了鋤頭,開荒種地。
5、6月陸續調進了兩個生產隊,至年底,全場職工達到560餘人,勞動力的補充使得到了迅速發展,場黨委研究後作了合理的安排;一部分人員去工三團(現和什托洛蓋)的一個小煤窯進行挖煤,以保障冬季取暖;一部分人員修築臨時住房,解決住的問題;一部分人員平整土地,准備種植果樹和防風林。1958年,播種瓜菜295畝,冬麥50畝,穀子400畝。10月份抽調了80%的勞力到鋼鐵戰線,苦戰3個月,超額完成了採煤任務,只完成了11000畝的開荒面積,但是冬天下山後,又大幹一冬,保證了19000畝的開荒造田任務,1959年播種面積達到20000畝以上。
創業是艱難的,軍墾戰士們依靠自力更生,發揚「學老場、趕老場、超老場,大幹、實干加苦幹,向時間宣戰,向荒灘要糧」的精神。尋找資源,沒有交通工具就帶上干騎駱駝,步行,夜裡就睡在野外,常常碰到野狼,必須結伴而行。缺資金就靠集資,領導帶頭,原則是根據本人的情況,有多少都可以,當然越多越好,沒有任何利息。依靠發動群眾,有了資金,那裡需要用錢,就把集資款落到實處。缺材料,利用地理資源就地取材,自己打土塊,開荒砍伐梧桐樹,修建臨時房屋。開荒造田離不開水,就大興水利,1959年冬,修南乾渠,領導、幹部,各行各業,男女齊上陣,組成一千多人的水利大軍,冒著零下四十多度的嚴寒,從早晨干到夜裡12點,挑著篝火干,場面熱火朝天。這期間,吃的是結了冰的粗糧饅頭,有時糧食供應不上就用地瓜充飢。1960年有一段時間還靠吃澱粉。住的是用紅柳搭建的簡易窩棚或地窩子。由於烏爾禾底下水位高,被褥經常潮濕。氣候變化無常,風雪天,夜裡大家只得穿著衣服、氈筒睡覺,第二天起床臉夾上結了一層冰霜。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行動口號是:「使河水為我們讓路,使高山向我們低頭!」就是在如此的環境和條件下廣大老軍墾戰士發揚南泥灣精神,滿懷著對建新場的信心,要把烏爾禾建設成為田闊土肥,水美糧豐的社會主義新農場。
創業時期很少有休息時間,每天從早到晚,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早中餐吃在工地。冬天饃饃凍得堅硬,就一邊燒荒,一邊烤饃。在開荒中,除拔樹採用機力外,大部分工程均由人工完成。開荒用的工具,除從塔城購進一部分外,均有生產隊組織鐵、木工製作。領導和指揮部成員,支起帳篷吃住在工地,指揮、鼓動在工地。在這種精神鼓舞下,把雜草叢生、鹽鹼荒涼的烏爾禾墾區逐步變成一塊塊良田。
烏爾禾農場的建設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開荒造田、農業生產、水利建設等各項都有著飛越的發展。1958年開荒耕地600公頃,種植防護林6.7公頃,整理果園45公頃。改良條田發展農業,達到了糧食自給有餘。全年創造產值68.6萬元,盈利27.05萬元。
實現了人人有糧吃的生活保障,場黨委又結合周邊情況,考慮農場靠近克拉瑪依油田的礦區,有利於發展畜牧、養殖、果園等多種經營形勢,即可以方便礦區工人,也可以滿足本場職工的生活需要,同時還農副產品的加工生產,挖乾草,編抬把子等項目,逐步由3項增加到十餘項,全年贏利共計20餘萬元,佔全部利潤的33%,完成計劃的218.7%。事實證明多種經營是一項成本底,收益大、銷路廣、周轉快的生產,對一個農場來說,特別是新建和較小的農場,保證了生產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完善。1958年5月,場黨委決定組織商業機構,發動群眾集資辦起了商業合作社,到年底贏利23000元,當年還清私人集資款,並上繳稅收5000元。7月農場第一座醫務所落成,師里派醫師劉奇文到所里培訓了一批醫務人員,為7個農業連隊、牧場、煤礦等單位配備了衛生人員,初步形成了衛生網點。解決了職工醫療就診問題。1959年9月,場部兩幢辦公室及大禮堂相繼落成,入秋,總場創辦的第一所小學校建成,起名為烏爾禾總場子女學校。10月,一座佔地面積2090平方米,日用百貨俱全的大型綜合商店開始營業,方便著農場的人們。隨著農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各行各業的完善,11月17日經兵團批准,農七師烏爾禾總場更名為農七師第三總場。
1959年6月,湖北首批支邊青年220名,攜帶家屬28人分配到場,隨著農場人員的逐漸增多,經兵團批准、師黨委決定將烏爾禾農場升格為烏爾禾總場,下轄一個農業分場、一個牧場分場和一個工礦隊,一個養禽隊,一個小煤礦,一個采鹽隊。
兩礦一湖開發
烏爾禾農場成立後,黨委決定開發有利的自然資源,先後開發了煤礦、天然瀝青礦、艾里克湖,為發展農場奠定了經濟基礎。
兵團水利工程處在修築獨山子至和什托洛蓋公路時,因冬季需取暖,領隊張思林在離和什托洛蓋西北3千米山坡的一條自然溝發現一條長達1.5千米的煤層風化帶,經請示上級和當地縣人民政府,建起了小煤窯。1958年4月,移交給烏爾禾農場時,自給性生產小煤窯只有幾個人。經場黨委研究,從師調入農場的一百多名勞改人員中,先調去30人,加強煤礦開發。張思林任礦長,鄧福清任指導員。隨後陸續增加人員100餘人。當年產礦24129噸,產值35萬元。
1958年,政委王茂潔、技術員李文斗,帶領軍墾職工在魔鬼城山麓下,開荒造田,規劃土地時發現一些似煤非煤烏黑發亮的硬塊,當地老鄉把它拾起來做燃料和擦皮靴用,把他叫作黑油礦。聽說的價格很高,每公斤兩元左右,建場需要資金,只要有利潤就開采。在開采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狹窄的瀝青層夾在石頭封里,有的瀝青層只有5—6公分寬,前面把瀝青挖完,後面的石封就向中間合並,危險性極大。經過總結經驗,採用邊開采邊用木頭頂住兩邊的石頭,確保一定的安全。他們沒有放棄,以礦養礦的經營方式,因陋就簡,白手起家,沒有電就用手電筒照明,憑著人力手工操作,開采出的瀝青就用吊筐吊出來,就這樣源源不斷的天然瀝青被開采出來。為了打開更廣的銷路,10月,工商股副股長康茂林帶著此礦樣品到兵團商業處處長陳明池送往上海等地化驗。後被西安油漆廠技術員謝品民發現,才知道這是我國唯一的製造高級絕緣漆、烘漆、耐化學腐蝕漆及鍋爐、汽車底架、縫紉機、自行車漆的天然瀝青。我國全靠進口。於是同上海、天津、北京的一些油漆生產企業以每公斤2.5元的價格簽訂了合同,年銷售金額875.54萬元,為發展農場奠定了經濟基礎。
1958年建場初期在福海縣選點建了漁場,成立了捕魚隊,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人,住地窩子,造了兩只船,60天捕魚1300餘公斤,除去全部的成本凈贏利7000餘元。後來增加到87人,配了26隻船。直到1973年撤銷,歷時16年。
位於一三七團東南16千米處的艾里克湖,總面積約70平方千米,容水量2.5億立方米,由白楊河來水匯集而成。據《新疆圖志》記載,艾里克湖至少存在1300年以上,在新疆大湖中排名第20位,是克拉瑪依唯一的湖泊。「艾里克」在蒙古語里是「酸奶」的意思。艾里克湖湖區水波盪漾,蘆葦叢生,魚躍禽鳴,野豬、黃羊經常出沒,樹木成林,農田縱橫,天成了一幅沙漠湖光秀美圖,艾里克湖因此被譽為「戈壁沙漠上的一顆明珠」。湖東岸上古老的槐樹和長滿青草的小屋給你歲月蒼桑的沉重感,站在湖南角,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沙丘綿綿起伏,令人嘆為觀止,站在湖南面,三三兩兩的蒙古包散落在湖邊,蒙古少女在賣酸奶和打魚人搖船劃櫓,一幅田無風光,尤其是方園幾公里的彩石灘,讓人撿到瑪瑙和造型各異的奇石;湖北面,濕地和綠油油的蘆葦中棲息著天鵝,白鷺、野鴨和許多叫不出名的水鳥。
1958年4月底,烏爾禾農場在艾力克湖東建立鹽場,生產原鹽1500噸,除滿足農場人畜用鹽外,還銷往奎屯、車排子,僅在塔城地區就推銷900噸。1972年艾力克湖水位下降,原鹽生產枯竭,經克拉瑪依市批准,一三七團在瑪納斯河北側建成年產500噸的鹽場,有職工70人。1981年因行政區域變化,經自治區批准,劃歸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經營。
1972年在艾里克湖成立了捕魚隊,有人員4人,管理水面3333.3公頃。1983年艾力克湖水位下降,1988年月日1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將艾力克湖劃歸克拉瑪依市管轄,烏爾禾區政府成立後,歸烏爾禾區政府管理。
阿吾斯奇邊境牧場
1951年2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戰炮連奉命進駐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1955年全體官兵就地轉業,建立博斯同克牧場,屯墾戍邊,命名為農七師和豐牧場。1958年4月,烏爾禾農場成立後,歸屬烏爾禾農場領導。1962年「伊塔事件」後,根據師黨委指示精神,抽調幹部20人,職工219人進駐阿吾斯奇牧場執行「三代」(代耕、代種、代管)任務,同時迅速組建武裝值班連和騎兵排在松樹溝邊境地區執勤,確保邊境地區安全。1963年春,全部進駐阿吾斯奇牧場,單位名稱為「阿吾斯奇牧業營」,1987改為「阿吾斯奇牧場」。
阿吾斯奇牧業營距一三七團團部烏爾禾163公里。轄區東西長45千米,南北寬18千米。屬高寒地區,最高海拔3256.6米,最低海拔苗助長670米,平均海拔1900米。阿吾斯奇牧場為高山草原,低山、丘陵草原,前山坡地草原,平川、河穀草原。牧場生長50餘種,羊茅、狐茅、白蒿、黃蒿、布羊蒿等四季草分布在阿吾斯奇附近的沼澤潮濕地,因此以發展畜牧業為主;1998年實行經營體制改革,牧場經濟、社會者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泉溝開發
為實現農七師黨委《關於加強一三七團扶貧開發攻堅的決定》中制定的一三七團在2000年脫貧的目標,解決一三七團土地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1997年20月24日,由農七師計委牽頭,召集農七師水利局、土地局、農業局、科委、財務局、勞動局和組織部召開徵求意見會。會後根據意見會上達到的一致意見,由農七師農業局、土地局、水利局、一三七團共同組成考察組,利用3天的時間,對水利二處、一二八團、泉溝水庫等地的荒地資源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結果,確定了泉溝水庫以北、西岸大渠以南地區為一三七團的土地開發區。1997年10月28日,一三七團黨委向農七師黨委提交了《關於一三七團懇請異地開荒造田的請示報告》。
1998年5月25日,經農七師黨委批准,一三七團下發了《關於成立一三七團泉溝分場的通知》,在距奎屯地區泉溝水庫以北約10公里處,成立泉溝分場。設泉溝二連建置,任命熊新和同志為泉溝二連黨支部書記、指導員,楊建剛同志為連長。2005年11月,撤銷泉溝二連建置,正式組建泉溝分場領導班子。
1998年5月25日,制定了《一三七團泉溝農場土地開發租賃承包暫行辦法及優惠政策》,5月26日,一三七團下發《關於加快泉溝農場農業水土開發各項工程建設的獎懲決定》,對水土開發工程進行了分解。由國家投資收復棄地1.2萬畝,修築支斗渠16公里,防風基幹林1000畝。當年播種農作物5700畝,其中,小麥1600畝,枸杞1600畝,綠肥2100畝。由於土壤有機質普遍缺乏,鹽鹼較重,現化性狀態不良,肥力基礎差,因此當年虧損69.41萬元。團黨委仍力求搞好泉溝農業建設,不斷改善調整土地結構。2005年末總面積3760公頃,耕地面積378.79公頃,林地面積1.06公頃,總產值在連年遞增。
2005年奎屯市電信局投資55萬元,為泉溝開通車載電話,給職工安裝電話53部,但仍然不通郵。
建置沿革
一三七團成立於1958年4月,由兵團瑪納斯水利工程處修築克拉瑪依至阿勒泰公路的部分幹部職工與農七師車排子二十團的部分幹部職工及下野地十九團所轄的和豐牧場人員合編組建,名稱為「農烏爾禾農場」。1958年,建場初期為烏爾禾國營農場。1959年6月,農七師把烏爾禾國營農場擴編為烏爾禾總場。1959年11月,改編為農七師第三總場。1965年3月,縮編為烏爾禾農場。1969年4月,兵團調整建置單位,把烏爾禾農場交兵團工建師管轄,改為二二四團。1972年5月,兵團把二二四團歸屬農七師管轄,改編為一三七團。1975年6月,撤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師建置後,一三七團歸屬克拉瑪依市管轄,改為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國營農場。1978年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農墾總局,烏爾禾國營農場歸屬奎屯農墾局管轄,改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農墾局一三七團。1982年3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農七師恢復建置後,一三七團歸農七師管轄,稱農七師一三七團。
㈡ 金絲玉與和田玉的區別
區別一:價格不同
金絲玉:「金絲玉」當中最高等級的「寶石光」,1克的價格可以被賣到1萬元,而在2003年,價格不過是10元左右。就算比較普通的品種,1克「金絲玉」的價格是500元,而在2003年,1克的價格不過1元,金絲玉的價格前幾年上漲的會比較多;
和田玉:和田玉的價格雖然更高,但是增長速度卻沒有這么快,雖然金絲玉的價格在上漲,但是知名度以及認可度是不一樣的,畢竟和田玉有這么多年的歷史,還有近年各種大師的作品普及。
區別二:產地不同
金絲玉:金絲玉是產於新疆的戈壁灘、沙漠等地域的玉石品種,這幾年的價格一直在上漲;與和田玉不同的是金絲玉是屬於石英岩結構的玉石,而和田玉的結構屬於透閃石結構,相對更加稀缺。
和田玉:和田玉的產地不僅限於新疆,而金絲玉的主要出產地只在新疆准噶爾盆地,裸露分布於克拉瑪依等地區。其中以克拉瑪依「魔鬼城」以西地區的戈壁灘出產最為著名,「魔鬼城」方圓100公里內的品質最佳、產量也最小。
區別三:收藏趨勢不同
金絲玉:而金絲玉市場價格雖然不及和田玉,但是其價格上升的速度卻是非常快的,金絲玉的價格比較接地氣,因此也有不少人看到了這個趨勢,更樂意收藏金絲玉。金絲玉市場,未來趨勢將會從玩走向藏。
和田玉:整體上和田玉的價格要更高一些,而且知名度要比金絲玉更高一些,不少人更願意投資和田玉。現階段的收藏價值看,和田玉更有收藏價值。
和田玉的價格上升比較穩定,人們更願意投資穩健型的和田玉。和田玉的價格雖然更高,但是增長速度卻沒有這么快,雖然金絲玉的價格在上漲,但是知名度以及認可度是不一樣的,畢竟和田玉有這么多年的歷史,還有近年各種大師的作品普及。
㈢ 金絲玉屬於和田玉嗎
金絲玉產自新疆戈壁灘,說是玉,其實也就是石頭,根本是不能與和田玉相提並論的,當然目前有些好的金絲玉價格炒得很高,不亞於和田玉。另外,國家的和田玉鑒定標準是不分產地的,有些比較差的料子如韓料也能叫和田玉,所以並不是新疆產的才叫和田玉,這些料子在我看來,有些還不如好的金絲玉。
㈣ 從魔鬼城的形成原因角度考慮其實魔鬼城應該叫什麼
魔鬼城就應該叫空城,魔鬼城的實質也就是空城,或者是棄樓。
魔鬼城是由於開發商過度開發,而且地理位置不佳、房源品質不好,導致無人問津的局面,從而形成空城,到了夜晚,就會讓人感覺到荒涼,因此被叫做魔鬼城。
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產商盲目蓋樓,忽略了投資回報與社會反響。
㈤ 戴金絲玉的好處
能夠辟邪保平安。金絲玉是天然產物,具有強大的靈性。所以用金絲玉為材料打造而成的金絲玉手鐲自然也是集靈氣為一身的產物,因此佩戴一款金絲玉手鐲能夠吸附超強正能量,達到辟邪去除厄運的效果。
具有收藏價值。金絲玉手鐲雖然在市場上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但品質上佳的金絲玉手鐲是擁有廣大的發展空間的,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所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選擇購買一款達到收藏級別的金絲玉手鐲,如此便是裝飾與收藏兩不誤。
拓展資料
在新疆克拉瑪依附近「魔鬼城」一帶的戈壁灘上,散落分布著一種質地細膩溫潤、色彩豐富的「石頭」,極品甚至可以散發出璀璨光芒。據稱,早在數千年前,它就是樓蘭古國的裝飾用品。
但因為樓蘭古國的莫名消亡和戈壁灘人跡罕至,這種美麗的「石頭」在隨後的幾千年時光里無人問津。
珠寶鑒定專家歐陽朝霞表示,金絲玉屬於石英岩質的玉石。事實上,這些年,海派大師和嶺南大師鬼斧神工的工藝水平,確實成為了金絲玉價格飛升的一對「翅膀」。
問世時間「太短」,沒有和田玉、翡翠那樣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金絲玉」被人所詬病的一大硬傷。但歐陽朝霞告訴記者,她曾經在博物館見到過一件有著1300年歷史的虎柄金杯器,就是用紅色的玉髓製成的,和所說的「金絲玉」應該是同一品質的玉石。
這說明「金絲玉」的使用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只不過因為樓蘭古國的莫名消失,它的使用史被驟然阻斷了。又因為戈壁灘自古以來人跡罕至,導致了「金絲玉」長期以來不為人所知罷了。
㈥ 哪些地方出產彩玉
,嘉陵江陝西境內特產的各類彩陶石、彩玉石,該石種的出現,為我國增添了一種優良觀賞石,其石具備柳州石之神韻,九龍壁石之質地,雨花石之色彩,集眾家之長於一身,自問世以來,深受本地人喜愛,硬度一般都在6度以上,有些超過7度 .然而,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多被充作南方其他石種售之.為了保護和開發這一新的石種,本人將產自嘉陵江上游的彩陶石、彩玉石已陸續發貼,並得到良好反映.該石深處河床底板,距河灘二三十米深.由於嘉陵江上游富產黃金.當枯水期.採金者眾多.該石與黃金一同采起.近年來黃金資源已經枯竭.少有採金者.嘉陵彩玉石已非常難見。
新疆戈壁彩玉是在新疆北疆克拉瑪依烏爾禾魔鬼城戈壁灘上歷經億萬年形成的,當地人俗稱「戈壁玉」。
新疆戈壁彩玉的硬度達到7,比和田玉還要硬,有極高的收藏觀賞和投資價值。俗語說的好,物以稀為貴,新疆戈壁彩玉的產量不大,吐魯番鄯善縣、哈密等地有分布,僅限於新疆北疆的幾個小地段,而且顏色漂亮,如紅色,蠟黃,泥綠都是和田玉沒有的顏色,這些都為玩石界所推崇。
新疆北疆克拉瑪依烏爾禾魔鬼城又稱烏爾禾風城,位於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00公里。這里的雅丹土質較軟,因此受到很強的風蝕,其風蝕地貌獨特,形狀怪異,當地蒙古人將此城稱為「蘇魯木哈克」,哈薩克人稱為「沙依坦克爾西」,意為魔鬼城。
魔鬼城呈西北——東西走向,北倚哈拉阿拉特山,長寬約在5公里以上,方圓約10餘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這里有我國罕見的風蝕地貌,山丘被風吹成了各式各樣的「建築物」,像杭州錢塘江畔的六和塔、北京的天壇、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窟,有的像雄鷹展翅……夜幕降臨,則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怪異而凄歷的聲音更增添了陰森恐怖的氣氛。
魔鬼城中色彩斑斕的卵石俯拾即是,有晶瑩的瑪瑙和眾多美麗的戈壁玉。烏爾禾地區奇石種類豐富,而且蘊藏量極大,除有動植物化石,還有結核石、風凌石、泥石、瑪瑙石、戈壁玉、方解石結晶石、水晶石。其中,河卵石狀的五色植物化石、沙岩結核石、石英質彩石等在全國都頗有名氣,特別是五色瑪瑙質植物化石、沙岩結核石在其它地方尚未發現,絕無僅有,具有很高的考古、觀賞、收藏價值。在起伏的山坡地上,布滿著血紅、湛藍、潔白、橙黃的各色石子,宛如魔女遺珠,更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千百萬年來,由於風雨剝蝕,地面形成深淺不一的溝壑,裸露的石層被狂風雕琢得奇形怪狀:有的呲牙咧嘴,狀如怪獸;有的危台高聳,垛蝶分明,形似古堡;這里似亭台樓閣,檐頂宛然;那裡象宏偉宮殿,傲然挺立。真是千姿百態,令人浮想聯翩。
㈦ 和田玉和金絲玉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一:價格不同
金絲玉:「金絲玉」當中最高等級的「寶石光」,1克的價格可以被賣到1萬元,而在2003年,價格不過是10元左右。就算比較普通的品種,1克「金絲玉」的價格是500元,而在2003年,1克的價格不過1元,金絲玉的價格前幾年上漲的會比較多;
和田玉:和田玉的價格雖然更高,但是增長速度卻沒有這么快,雖然金絲玉的價格在上漲,但是知名度以及認可度是不一樣的,畢竟和田玉有這么多年的歷史,還有近年各種大師的作品普及。
區別二:產地不同
金絲玉:金絲玉是產於新疆的戈壁灘、沙漠等地域的玉石品種,這幾年的價格一直在上漲;與和田玉不同的是金絲玉是屬於石英岩結構的玉石,而和田玉的結構屬於透閃石結構,相對更加稀缺。
和田玉:和田玉的產地不僅限於新疆,而金絲玉的主要出產地只在新疆准噶爾盆地,裸露分布於克拉瑪依等地區。其中以克拉瑪依「魔鬼城」以西地區的戈壁灘出產最為著名,「魔鬼城」方圓100公里內的品質最佳、產量也最小。
區別三:收藏趨勢不同
金絲玉:而金絲玉市場價格雖然不及和田玉,但是其價格上升的速度卻是非常快的,金絲玉的價格比較接地氣,因此也有不少人看到了這個趨勢,更樂意收藏金絲玉。金絲玉市場,未來趨勢將會從玩走向藏。
和田玉:整體上和田玉的價格要更高一些,而且知名度要比金絲玉更高一些,不少人更願意投資和田玉。現階段的收藏價值看,和田玉更有收藏價值。
和田玉的價格上升比較穩定,人們更願意投資穩健型的和田玉。和田玉的價格雖然更高,但是增長速度卻沒有這么快,雖然金絲玉的價格在上漲,但是知名度以及認可度是不一樣的,畢竟和田玉有這么多年的歷史,還有近年各種大師的作品普及。
㈧ 金絲玉有什麼好處
金絲玉的好處如下: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辟邪保平安,美容養顏,給人的身體帶來健康,排毒養顏。
1、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
這是金絲玉手鐲獨有的魅力,只要選擇適合的尺碼,戴上去絕對可以達到讓自己意想不到的結果,它不僅可以很好的襯托出一個人的氣質,最重要的是它還能給佩戴的人增加無限的風情,所以說金絲玉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
2、辟邪保平安
在古時候金絲玉傳說有通靈的功效,那個時候金絲玉並不是作為首飾或者是玉器來觀賞用的,而是古代人民用來鎮災保平安的,因為金絲玉的誕生是吸取日月精華,是最自然的存在,也是集天地靈氣為一身的寶物,因此古人都是用金絲玉來作為信物佩戴,以此來達到辟邪祛除厄運的效果。
3、美容養顏
金絲玉中是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的,而這些元素都是人體所缺乏的元素,在我們長期的佩戴中,一定是避免不了與金絲玉的碰撞以及摩擦,在這個過程中就很好的讓金絲玉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進入人體,從而也就起到了美容養顏,前身健體的功效,並且也可以很好的促進血液循環。
4、給人的身體帶來健康
金絲玉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天或者是在炎熱的夏天來佩戴都能夠很好的給人一種冬暖夏涼的感覺,長期以往佩戴金絲玉手鐲就夠增強個人體質,還能提高一個人的免疫力,不輕易受到疾病的困擾。
5、排毒養顏
金絲玉的「光電效應」,能夠增強細胞的動力和活性,誘發人體內細胞水分子的強烈共振和相互摩擦,將細胞的毒素排出體外,從而調節經絡氣血的精確運轉。經常佩戴玉石,可以使人血脈順暢,容光煥發,肌膚白細膩,眼睛明亮有神,黑發健康活力。
(8)魔鬼城投資擴展閱讀:
金絲玉的來源:
1、根據考察和探測,新疆准噶爾盆地是金絲玉的主要出產地。「金絲玉」主要裸露分布於克拉瑪依等地區。其中以克拉瑪依「魔鬼城」以西地區的戈壁灘出產最為著名。「魔鬼城」周圍方圓100公里內的品質最佳、產量最小。
2、在上億年的時光中,金絲玉在驟冷驟熱的戈壁灘上接受歲月的洗禮,最終成長為非常穩定和優秀的玉石品種。它色彩多樣,同一種顏色也會呈現不同的層次,外形非常漂亮。
2、金絲玉的性質非常穩定,不像黃龍玉會出現「失水」、「失色」的現象,硬度也很強,非常適合被雕琢成各種工藝品。
3、新疆金絲玉既具備寶石共有的高貴品細:是質地細密,結:是內在分子緊結,溫:是玉石之蘊,潤:則如露之欲滴,凝:則如透或半透的凍狀,膩:有如油之外溢。
4、新疆金絲玉的品級評定是根據工藝的特殊要求,以純潔度、透明度、色澤、質地、形狀,塊度等為主要條件。其次,看「蘿卜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