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增發國債為什麼能刺激社會總需求
我覺得增發國債真的不能刺激社會總需求的,你想一想,當老百姓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的話,你再怎麼發國債,又怎麼可能刺激社會總需求呢?
㈡ 增發國債有什麼作用
可以抑制通貨膨脹,並且這是央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手段之一。具體是,央行大量發行國債,市場上就會有很多投資者(例如:機構,企業,散戶)去購買這些債券,這時就會使市場上過多的資金迴流到銀行。從而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繼而抑制通貨膨脹,還可以抵消國際熱錢對我國貨幣體制的沖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債除具有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等基本功能之外,還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作用: 1.形成市場基準利率: 利率是整個金融市場的核心價格,對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等市場上金融工具的定價均產生重要影響。國債是一種收入穩定、風險極低的投資工具,這一特性使得國債利率處於整個利率體系的核心環節,成為其他金融工具定價的基礎。國債的發行與交易有助於形成市場基準利率。國債的發行將影響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求狀況,從而引起利率的升降。在國債市場充分發展的條件下,某種期限國債發行時的票面利率就代表了當時市場利率的預期水平,而國債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價格的變化又能夠及時地反映出市場對未來利率預期的變化。 2.作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的結合點: 首先,擴大國債的發行規模是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998年8月為保證經濟增長率達到8%而增發2700億元特種國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國債,特別是短期國債是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唯一合適的工具。國債的總量、結構對公開市場操作的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國債規模過小,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操作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能力就非常有限,不足以使利率水平的變化達到央行的要求;如果國債品種單一,持有者結構不合理,中小投資者持有國債比例過大,公開市場操作就很難進行。 3.作為機構投資者短期融資的工具: 國債的信用風險極低,機構投資者之間可以利用國債這種信譽度最高的標准化證券進行回購交易來達到調節短期資金的餘缺、套期保值和加強資產管理的目的。
㈢ 為什麼發行國債會刺激社會總需求
發行國債相當於國家借錢來消費。消費可以刺激需求,促進經濟發展。
㈣ 增發國債可以促進消費嗎這個……
居民用於購買國債的錢主要是儲蓄基金,實際動用到的居民消費基金的量不大,同時由於國債會承諾到期還本付息,對於居民來說就產生了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激勵。同時國家增發國債用來彌補財政赤字,也是將國債收入消費掉了
㈤ 有效需求不足時為什麼要增發國債
這里的擴大內需實際上是指增加投資,也就是通過發行國債建設新的項目來帶動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從而起到拉動內需目的,並不是指個人消費
㈥ 為什麼多次發行國債,有利於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增長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
國家發行國債,將民間的資金吸納之後以官方的名義投資於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或者用於政策性的貸款等,可以官方地創造投資需求。
但是,全社會的資金可以看做一個水池,只是水池水域分為官方的和民間的,從民間流到官方,總的水量並沒有增加。官方的投資多了,民間的投資資金就被壓縮了,消費也會減少,這就是擠出效應。
國家不能通過印鈔的方式去投資,這樣會形成惡性通脹,所以,當經濟低迷,大家不願意消費和投資的時候,國家吸納大家的錢,主動去投資,可以增加投資,從而拉動經濟增長。此時,民間本來投資消費意願低迷,所以,擠出效應不大。
㈦ 發行國債可以刺激需求、同時造成財政赤字;那為什麼發行國債又是彌補
對於財政赤字的本身來講,就是一個國家或者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大於收入,發行國債可以刺激國內消費,刺激經濟增長,緩和財政緊缺具有一舉兩得的作用,但是無論怎麼發型國債,歸根到底都是刺激內需,從整體來講就是「把錢從左口袋掏出來放到右口袋」,所以改變財政赤字必須從「開源節流」開始,擴大出口,吸引經濟投資才是根本。
㈧ 為什麼增發國債會刺激消費和投資
政府通過吸收社會資金;投資與大型基建工程。一方面有利於提供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有利於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而且可以提高整體的基建水平和質量;為社會提供大量公共產品。
增發國債是政府刺激經濟的一種方法,在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階段都很實用。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運用,是治理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的主要政策措施,但由於貨幣政策具有滯後性的特點,而且在通貨緊縮時期,利率彈性較小,因此財政政策的效果一般比貨幣政策更直接有效。
㈨ 發行國債為什麼會增加社會總需求
通過增發國債,是把老百姓的錢集中到國家手裡,再通過國家的財政計劃投資到各個方面,如國企,基礎建設項目,一些為促進消費而開展的項目如家電下鄉等等,所以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總之,發國債是讓國家把基礎建設做得更好,從而讓百姓在消費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也屬於刺激消費的一種,從歷史實踐上來說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