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增加稅收,發行國債,增加貨幣的優缺點
前兩種屬於財政政策,都可以增加財政收入。增加稅收需要修改法律,過程比較復雜,籌集資金的周期比較長,對經濟有持續的影響,不適用於臨時籌集資金,這是增加稅收的缺點。增加稅收的優點在於不會增加政府財政赤字。
發行國債所需要的手續簡便,可以比較快速的籌集資金。缺點是需要歸還,造成財政赤字加重財政負擔。
發行貨幣屬於貨幣政策的一部分。優點是快速,不用償還。缺點是貨幣量增加過快會帶來通貨膨脹。
㈡ 國家如何增加貨幣供給量
人民幣從央行庫(即金庫)進入到流通領域稱為投放人民幣,反之為回籠人民幣
投放人民幣的主要渠道:
1.從商業銀行購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同時投放相應數量的人民幣,如今年增加外匯儲備1300億美元,則相當於投入1萬億人民幣
2.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3.再貼現,即購入商業銀行的未到期票據
4.回籠國債,在公開市上回購國債,同時投放人民幣,這與近期央行發行國債是逆操作.
5.降低存款准備金,每降0.5%,相當於釋放1800億人民幣的貨幣供給
㈢ 請教一個經濟學問題,書上說央行回收國債可以擴大貨幣供應量。那麼發行國債可以建少貨幣供應量嗎但發行
其實很簡單,首先國家發行國債是國家宏觀調控方法的一種,國家建設肯定是要進行的,而建設需要錢,國債的目的就是將民眾手中的資金回籠,避免市場上發行過多的貨幣,從而干預了通貨膨脹。第二三個問題其實可以一起回答,宏觀調控不僅僅只有像國債這樣的行政手段,央行完全可以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這樣銀行的貸款就會收緊,也能避免市場上過多貨幣流通。希望能幫到你。
㈣ 在哪種情況下中央銀行買進政府債券不會引起貨幣供給量增加
如果賣給大眾或者企業,只要大眾或者企業把收到的支票換出現金,並保留在手中,一樣不增加貨幣供給量;因為沒有進入流通。
㈤ 在中國,政府財政赤字,用發行政府債券是否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擴張
既然法律有規定那就說明央行不會向政府透支,不能買國債,這方面還是比較按法律來的,不會亂來。政府發的債如果是由央行以外機構個人購買的話不會增加貨幣供給,因為他們不能發行貨幣,不能印鈔只能用自有資金;只有央行購買國債才會增加貨幣供給,因為央行能發行貨幣。
㈥ 貨幣供給增加指的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的發行對不對
不對。
貨幣增加可以有很多渠道:
1.從商業銀行購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同時投放相應數量的人民幣
2.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3.再貼現,即購入商業銀行的未到期票據
4.回籠國債,在公開市上回購國債,同時投放人民幣,這與近期央行發行國債是逆操作.
5.降低存款准備金,每降0.5%,相當於釋放1800億人民幣的貨幣供給
㈦ 為什麼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政府債券,會增加貨幣供給
因為中央銀行從政府債券的持有人手中買入政府債券,貨幣就會從中央銀行流入市場,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就會增加,即增加了貨幣供給量。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7)發行國債貨幣供給增加擴展閱讀:
貨幣供給的過程:
1、通貨供給
通常包括三個步驟:
(1)由一國貨幣當局下屬的印製部門(隸屬於中央銀行或隸屬於財政部)印刷和鑄造通貨;
(2)商業銀行因其業務經營活動而需要通貨進行支付時,便按規定程序通知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並相應貸給商業銀行帳戶;
(3)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注入流通,供給到非銀行部門手中。
2、存款貨幣供給
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有多種類型,其中究竟哪些屬於存款貨幣,而應當歸入貨幣供應量之中尚無定論。但公認活期存款屬於存款貨幣。
㈧ 簡述增加稅收和增發政府債券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從短期效應來說,增稅並不會直接縮減貨幣供給,這是因為從個人、企業部門將貨幣徵收到財政手中,這部分貨幣通過購買或者轉移支付的方式又回到個人與企業部門,社會上的貨幣供給總量不變。
當然如果增如課稅所得收入的貨幣財政不再投出,那直接就會壓縮貨幣供給量。從長期來看,增稅會降低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降低企業對貸款的需求,從而可能成為控制貨幣供給增長的緊縮性因素。
(8)發行國債貨幣供給增加擴展閱讀:
債券的購買者如果是公眾或商業銀行,並不產生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應。因為政府用債券取得貨幣後,流通中的貨幣雖以同等數額減少,但當政府將出售債券獲得的貨幣再用於購買支出時,這些暫時退出流通的貨幣又會回到流通之中。
當個人或企業購買債券時,雖然不會對貨幣總量產生影響,但是卻會對貨幣供給結構產生影響。當個人與企業是用現鈔和活期存款購買,則意味著M的相應縮減,財政將債券收入支出後又會形成M的供應。
㈨ 發行國債有可能使貨幣供給總量不變
一般都不會對貨幣總供給造成影響。
因為發行國債是一種自願、有償、靈活的方式,國債發行只涉及資金使用權的讓渡,是對社會資金和國民收入的一種臨時分配,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沒有改變,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增加需求總量,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有利於供求平衡。用發行國債籌集的資金彌補財政赤字,是各個國家的通常做法。
㈩ 中央銀行怎樣增加貨幣供給量
人民幣從央行庫(即金庫)進入到流通領域稱為投放人民幣,反之為回籠人民幣
投放人民幣的主要渠道:
1.從商業銀行購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同時投放相應數量的人民幣,如今年增加外匯儲備1300億美元,則相當於投入1萬億人民幣
2.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3.再貼現,即購入商業銀行的未到期票據
4.回籠國債,在公開市上回購國債,同時投放人民幣,這與近期央行發行國債是逆操作.
5.降低存款准備金,每降0.5%,相當於釋放1800億人民幣的貨幣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