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冬小麥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冬小麥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4-20 06:32:02

❶ 收割冬小麥時期什麼工具最好,最賺錢

你說50那是背負收割機。指望它收割小麥你想都不要想。馬力小,收割效率小。收割不幹凈。你就是帶梨帶旋耕機能掙多少錢?那是我前7年玩過的東西。想掙錢就買8萬左右的自走收割機。

❷ 冬小麥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冬小麥研究報告是報告大廳在對要從事冬小麥行業或者要進入投資之前,對冬小麥行業的相關因素以及具體的行情進行具體研究、分析、調查以及評估項目的可行性、效果效益等,從而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及建議對策。為冬小麥行業投資決策者或者是主管總結下研究性報告! 冬小麥研究報告主要是對分析冬小麥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冬小麥行業市場研究報告,以專業的研究方法幫助客戶深入的了解冬小麥行業最新情況,發現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管理和運營能力。

冬小麥研究報告必須對冬小麥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冬小麥最新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冬小麥研究報告分:冬小麥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研究的內容和假設 、研究的步驟及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冬小麥研究報告內容的邏輯性是整個研究思路邏輯性的寫照,沒有一個好的研究基礎以及研究渠道方法,是寫不出冬小麥科研報告。

對於冬小麥研究報告內容報告大廳絕對如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應力求准確。概念表述用科學性用語,避免用常識性用語,以免讀者費解或產生歧義。當然,研究報告的文字我們也努力做到簡單、明了、通順、流暢
總結:冬小麥研究報告主要是通過對冬小麥行業的主要內容和配套條件,如市場調查、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盈利能力等,從技術 、經濟、工程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並對項目建成以後可能取得的財務、經濟效益及社會影響進行預測,從而提出該冬小麥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和如何進行建設的咨詢意見,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預見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學性的特點。冬小麥研究報告是確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冬小麥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的科學方法,在投資管理中,冬小麥行業研究報告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後的社會經濟效益。

❸ 小麥什麼時間播種最好

冬小麥: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長城以南);春小麥:春節後播種,8、9月份收獲(主要在長城以北).簡單的說,冬小麥是可以過冬的,春小麥不能.
華北冬麥區,是我國主要的冬麥區,播種面積占我國的47%,總產占我國的53%。一般年份冬麥可安全越冬,大於0℃積溫4100℃。可供小麥、早中熟玉米的兩熟。水是決定播種面積的限制因子。黃河以北地區多種在灌溉地上,黃淮平原是旱地麥適宜區,生產潛力大。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種植面積佔12.3%,總產佔45%。3-5月江淮平原光溫水較協調。3-5月降水量大於450mm的地區屬不適宜種麥區。該區小麥商品率較高。
東北春麥區,黑龍江、吉林溫度低,春麥適宜。
西北春冬麥區,灌區和黃土高原區。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麥,南疆冬小麥,適應好,生產力高,品質優。
西南麥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四川冬暖,溫水適宜,但光照少,病蟲嚴重。高原光照強,灌溉成熟期溫度低,利於高產。
青藏高原冬春麥區,光溫水配合利於小麥生長、抽穗-成熟期長達50-80天。降水不足,小麥種在水澆地上。

❹ 福建冬小麥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建冬小麥投資有限公司是2016-10-1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盤嶼村850號華威酒店交易用品中心6號樓3層31C。

福建冬小麥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100MA2XPTE64U,企業法人連雲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建冬小麥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對餐飲業、酒店業、娛樂業、軟體業、礦產業、物流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環保業、畜牧業、房地產業、旅遊業、能源業、建築業、貿易業、教育業的投資;品牌推廣策劃、企業形象策劃、企業營銷策劃;企業管理服務及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信息技術咨詢、教育信息咨詢;文化活動組織策劃;會議及會展服務、禮儀慶典服務;市場調研、平面設計;電腦圖文設計製作。(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福建冬小麥投資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冬小麥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我包二百畝地、請問種完小麥二茬種什麼賺錢、投資風險又小的

我們河北都是,種一茬冬小麥,然後種一茬秋玉米。就是收了小麥種玉米,收了玉米在接著種小麥。

❻ 小麥是什麼時候引進到中國的

我國何時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學術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學者西嶋定生先生認為:我國唐代的碾碨經營賦有獨特的歷史性,是以小麥的磨粉作業為主要內容的。如果小麥種植還不普及,碾碨經營就不可能大規模流行,並把「城市的發展」、「庄園經營的發展」作為唐代小麥種植與碾碨經營之間經濟結構的兩個顯著特點。

西嶋先生的「碾碨經營論」是指「水磨經營」而言。筆者認為,我國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與其相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廣使用為標志。其次是與農田水利灌溉事業的發展和精耕細作的水平以及防旱保墒技術的提高有關。與社會經濟相聯系,則反映在人口的增長、地主庄園經濟的發展諸多方面。

有關石磨在漢代的普遍推廣使用情況,已被大量考古發現所證實。漢代的水利工程規模都很大,考古學在此方面的主要發現有:陝西西漢白渠渠首遺址和安徽安豐東漢塘(芍坡)灌溉工程水堰遺址。此外,水井模型在西漢中期以後的墓葬中是習見之物。漢代耕作技術上的進步,從考古學角度來看,主要反映在鐵犁鏵的大量出土和牛耕、耬播資料以及大量的小型鐵農具的發現等方面。大面積的種植小麥,為人口的增殖創造了必備的物質條件,這一時期的地主庄園已經初具規模。

我國栽培小麥,從考古學提供的材料來看,大約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初,新疆天山東部的巴里坤縣石子鄉土墩遺址(屬新疆新石器時代三種文化類型之一的 「含彩陶類型」)里曾發現過已經碳化的小麥粒(1)。1979年,塔里木盆地東端的羅布泊西北約70公里的孔雀河下游北岸,一個原始社會的墓葬的隨葬草簍內又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小麥粒(2)。

據文獻記載,我國大面積推廣種植小麥當始於漢代。《漢書·食貨志(上)》雲:漢武帝時,董仲舒曾上奏:「《春秋》它谷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按:《春秋》記載麥禾歉收之事,如庄公七年『秋,大水,無麥苗』;庄公二十八年『…冬…大無麥禾』),以此見聖人於五穀最重麥與禾也。今關中俗不好種麥,是歲失《春秋》之所重,而損生民之具也。願陛下幸詔大司農,使關中民益種宿麥,令毋後時。」所謂宿麥,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雲宿麥,即冬小麥。因此,漢武帝派「遣謁者勸種宿麥」(3)。漢成帝(劉驁,公元前32——公元前7年在位)時,著名農學家汜勝之曾以 「輕車使者」的名義,在關中平原推廣種植小麥而著稱天下(4)。《後漢書》所載東漢皇帝對糧食生產所下的十幾次詔書,其中有九次涉及麥(5),充分顯示了麥在漢代糧食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正如有些學者所說:「兩漢以粟麥為主的糧食生產結構是北方作為全國經濟重心的反映。」(6)

但是,由於文獻記載資料尚少,還不足以說明在我國北方地區漢代即已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我國何時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學術界一直存有不同看法。60年代以前,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響的說法是,日本學者西嶋定生先生提出的「唐代碾碨經營論」。他認為,我國唐代的碾碨經營賦有獨特的歷史性,是以小麥的磨粉作業為主要內容的。如果小麥種植還不普及,碾碨經營就不可能大規模流行(7)。60年代以後,由於考古學在此方面的不斷發現,我國一些學者開始改變對這一問題的固有觀點,提出了漢代我國即已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新觀點。但從總體而論,我國學者還沒有人探究過這一問題,還不曾對「唐代碾碨經營論」進行過辯論,即還不曾使人們對我國漢代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有一個立體的認識,甚至還有少數同志贊同西瞚先生的觀點。所以,本文旨在通過與西瞚先生提出的「唐代碾碨經營論」的辯論,對我國漢代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歷史作一番考證。

在未介入正題之前,首先我們應該弄清何為碾碨,西嶋先生認為:「碾碨是石碾。」「是利用水平面運動的石碾,即進行脫粒、磨面的工具。」並指出:「碾碨主要是用於小麥制粉的應用水平運動的工具,由於利用水利,在南北朝以後,尤其是在唐代迅速發展並作為營利投資的對象而在許多庄園附屬磨坊中佔有主要地位的工具。」(8)

❼ 甘肅黃土高原1200畝土地能幹什麼目前種植冬小麥、玉米、豆子等。意向種植中葯材、養殖等。

可以種植耐旱的葯材,黃芪,黃芩,甘草,防風,桔梗等中葯材。

❽ 以後小麥的行情如何

【南風金融網】2010年12月20日山東小麥價格行情分析【小麥價格】2010年12月20日山東小麥價格行情分析一、最新小麥價格行情參考:山東省德州市糧食局2010年本地產2級白小麥到廠價2100元/噸,特一粉平均出廠價274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臨沂國家糧油批發市場2級白小麥出庫價格2050元/噸,3級白小麥出庫價格2030元/噸,特製一級小麥粉出廠價格272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濟南3等普通白小麥進廠價格216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濟寧濟南17平均出庫價格236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

第一部分 本周強麥沖高回落本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市場高位回落。周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小麥市場收盤下跌,主要原因是小麥產區天氣改 善,多頭平倉,美元匯率飆升。周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小麥市場收盤互有漲跌,未能延續早盤的漲勢,因為多頭獲利平倉拋空。周四,芝加 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小麥市場收盤互有漲跌,整體呈現近弱遠強的格局,因為小麥供應擔憂緩解,多頭獲利平倉拋空。本周強麥走勢為沖高回落。周一因前期利空出盡,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周二國內小麥現貨價格穩中走弱,小麥期貨價格弱勢震盪。周三強麥震盪沖高,尾 盤回落跳水,交投清淡。周四強麥市場缺乏方向指引,窄幅波動。周五受外盤下跌影響,強麥低開震盪。本周WS1109合約周K線上收出小陽線,開盤價 2,725元/噸,收盤價2,734元/噸,最高價2,765元/噸,最低價2,716元/噸,一周下跌6元/噸,或-0.22%。第二部分 國內基本面分析一、政策穩定國內小麥市場為穩定小麥和麵粉市場價格,國家糧食局等部門在繼續安排最低收購價小麥的同時,加大投放力度,對部分大型麵粉加工企業低價銷售小麥,要求加工面 粉限價及時投放市場,並進行適當補貼。此舉雖未能使物價水平大幅下跌,但對各市場主體看漲的心理有了明顯的抑製作用,對穩定市場價格有很大的利好影響。河南南陽小麥價格保持穩定,麵粉廠大廠收購價2,000元/噸左右,小廠收購價1980元/噸,分別較上周持平;站台價2,010元/噸 -2,020元/噸,貿易商收購價集中在1,960元/噸,上調10-20元/噸。河北景縣小麥市場穩定為主,麵粉廠收購價集中在2,080元/噸,較前 兩天價格持平,日收量30-40噸,與上周相當;貿易商收購價格在2,060元/噸,農村糧點收購價2,080元/噸,基本穩定。二、國內小麥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目前,我國中東部大部冬麥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包括山東在內,江蘇、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西中部以及甘肅南部等地均出現了中等程度以上的旱情,乾旱給冬小麥的生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從12日夜間開始到14日,河北中南部地區出現降雪,氣溫明顯下降。從河北省氣象局了解到,降雪使部分地區土壤表墒略有增加,旱情得到一定緩 和。根據同期土壤墒情遙感監測結果,目前河南省大部土壤墒情尚可,但旱情仍在繼續發展。其中全省墒情適宜面積比例為69.2%(約5485萬畝),輕旱比 例為26.5%(約2100萬畝),中-重旱比例為4.3%(約345萬畝)。目前各地冬小麥已全部進入分櫱期,豫南個別縣(市)冬小麥分櫱期提前了6 天。三、小麥拍賣市場比較清淡12月15日,國家糧油交易中心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河南鄭州糧食批發市場舉行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交易會。本次交易會計劃托市價小麥 451.03萬噸,投放量較上周略有增加;實際成交35.35萬噸,比上周減少31.26萬噸,總成交率7.84%。本周無進口小麥投放。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及其聯網市場舉行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銷售交易會,本次計劃交易小麥86.03萬噸,實際成交18.40萬噸,成交率 21.38%,其中:白小麥計劃銷售79.98萬噸,實際成交12.32萬噸,成交率15.40%,成交均價1941元/噸;混合麥計劃銷售6.08萬 噸,全部成交,成交均價2072元/噸。第三部分 技術分析及後市展望基本面方面,隨著國家調控力度的不斷增強,12月以來農產品(19.14,0.34,1.81%)市場平靜了許多。按照往年慣例,元旦、春節是小麥需求的傳統旺季,或將帶來一波小漲的行情,但在調控政策基本主導市場走向的大環境下,即使後期價格有所波動,其波動幅度也會很小。由於宏觀經濟層面通漲壓力明顯,政策面明顯調控力度增加,在政策調控下,後市價格或承受壓力。而在目前小麥市場流通數量偏少,加之需求旺季來臨等因素支撐下,小麥市場向下運行空間有限。加之近期產區旱情顯現,市場對後期麥價看漲心理猶存。技術面上,從周k線來看,5周均線和10周均線高位膠著,後期震盪可能性比較大。從日k線看,期貨價格呈現易漲難跌的格局,並在40日均線處受到較強的支撐。操作上建議投資者關注2,700元/噸附近的短多機會,如果跌破2,680元/噸止損。 原文地址; http://www.nfinv.com/show.php?contentid=52816

❾ 小麥是何時被引進中國的

小麥至遲在距今3300年前後的殷商時期已經傳入中國。

在歷史文獻中,先秦·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釋義: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痴,連什麼是豆子,什麼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為國君。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戰國,中國北方地區已經開始廣泛種植小麥了,以至於當時的普通人都應該能夠分得清大豆和小麥這兩種農作物。

當然在殷墟的甲骨文中也已經出現了「來」和「麥」這兩個字,「來」指小麥,「麥」被釋為大麥。「來」字是個象形文字,本意應該是專指小麥。

在古代粒食傳統背景下,小麥和水稻、小米一樣也許被煮著吃,很難下咽。因此在北方的產量和播種面積並不大。直到秦漢,將小麥磨成麵粉後蒸食成饅頭,它的面積與產量才大大提高,並最終代替了粟與黍。和西方烘烤的麵包傳統不同,饅頭是中國蒸食傳統的代表,和面條一樣深得人心。


(9)冬小麥投資擴展閱讀:

人類起源、農業起源與文明起源是世界考古的三大主題,經過多年的研究,四大農業起源區對於世界的貢獻基本有了定論,比如西亞貢獻了小麥和大麥,中南美洲貢獻了玉米、馬鈴薯、花生等,非洲貢獻了高粱,而中國作為主要的農業起源地,則貢獻了水稻、粟、黍和大豆。

根據近些年的考古進展,北方旱作農業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始階段,考古學家在距今一萬年前後的北京東胡林遺址浮選出少量的炭化粟粒,說明當時已經開始了小米的種植。

而在距今八千的前後的內蒙古興隆溝遺址的遺存中,發現了大量的炭化的粟和黍,類似的植物遺存在河北武安的磁山、河南新鄭的裴李崗、陝西華縣老官台、甘肅秦安大地灣也都被發現。

這個似農非農的階段是第二階段,也是探索中國農業起源的關鍵時期,農業的起源並不是一次革命,而是一個漫長的漸變過程。

而到了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旱作農業基本建立,農耕取代了採集狩獵。北方旱作農業體系形成之後,在距今5000年至3000年之間,逐漸由單品種農作物種植制度向多品種農作物制度轉變,為中華文明起源打下了經濟基礎。

而最終來自西亞的小麥取代傳統的小米成為北方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形成了南稻北麥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