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略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有什麼區別
對於戰略投資,並沒有統一的官方概念,法律法規中也很少出現「戰略投資」或「戰略投資者」的字眼。最早出現該詞的法律文件是1997年7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完善股票發行方式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與發行公司業務聯系緊密且欲長期持有發行公司股票的法人,稱為戰略投資者。」 一般認為,戰略投資指依附於某個行業,以提升某個產業、培育產業的領頭企業為目的;或者以進軍某個產業,在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等為目的的投資。
從法規規定中可以看出,對於戰略投資者,首先要與發行公司業務聯系緊密;其次要出於長期投資目的而較長時間地持有股票。由此可見,一般認為,戰略投資指依附於某個行業,以提升某個產業、培育產業的領頭企業為目的;或者以進軍某個產業,在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等為目的的投資。
具體來講戰略投資者就是指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優勢,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拓展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致力於長期投資合作,謀求獲得長期利益回報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
私募股權投資通過私募形式對非上市企業權益性投資,投資後提供管理或服務實現增值,最終通過上市、並購等實現退出。
一是投資渠道非公開,它只針對特定的投資者發售;單個投資者投資必須在100萬元以上;如果投資主體是合夥企業不能超過49人,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不能超過200人;
二是投資回報率較高,通過PE投資能享受未上市到上市過程的高額溢價;
三是投資周期較長,流動性差,PE投資的項目通常運作周期為3-5年;
四是投資風險較高,權益性投資,通常沒有抵押擔保。
2. 什麼叫戰略投資者
你好,戰略投資者,從名稱上看也是某一類型投資者,但是戰略投資者一般是企業,投資對象是另一家企業。戰略投資者的官方定義是指符合國家法規、與發行公司合作且業務聯系密切、與發行人簽署戰略投資配售協議、長期持有發行公司股票的法人。
戰略投資者在簽署下協議後,對發行公司的發展戰略有一定的話語權,並且通過戰略投資者自身的資金、技術、資源等優勢,幫助發行公司發展,促進發行公司的各方面實力增長。比如去年9月,國內券商企業中金公司引入騰訊為戰略投資者,就是看中了騰訊理財通的團隊及其流量入口,為中金公司的業務轉型和發展提供協助;而成為中金公司戰略投資者的騰訊,除了對中金公司的戰略方向等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在另一方面,因為中金公司擁有全牌照業務,所以騰訊相當於變相獲得了境內券商牌照,擁有合法進行證券活動的資格。
戰略投資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最近一年內向本公司提供燃料及運輸服務一次性交易總額在 3億元以上的法人;
2.自公司成立以來向公司一次性收購或出售資產(或股權)經評估或審計確認的交易總額在5億元以上的法人;
3.自公司成立以來在證券市場與本公司發生重組、購並等資本運營行為一次性交易總額在5億元以上的法人;
公司將根據符合上述要求的戰略投資者與本公司業務關聯的重要性以及往來業務量兩個標准最終確定不多於三家戰略投資者,同時對戰略投資者配售的股票數量最多不超過10,000萬股。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
3. 什麼是「戰略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具體來講戰略投資者就是指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優勢,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拓展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致力於長期投資合作,謀求獲得長期利益回報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
(1)與發行人業務聯系緊密,擁有促進發行人業務發展的實力。
(2)長期穩定持股。戰略投資者持股年限一般都在5-7年以上,追求長期投資利益,這是區別於一般法人投資者的首要特徵。
(3)持股量大。戰略投資者一般要求持有可以對公司經營管理形成影響的一定比例的股份,進而確保其對公司具有足夠的影響力。
(4)追求長期戰略利益。戰略投資者對於企業的投資側重於行業的戰略利益,其通常希望通過戰略投資實現其行業的戰略地位。
(5)有動力也有能力參與公司治理。戰略投資者一般都希望能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通過自身豐富先進的管理經驗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4. 戰略投資是什麼意思
戰略投資一般指戰略性投資,戰略性投資是指對企業未來產生長期影響的資本支出,具有規模大、周期長、基於企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分階段等特徵,影響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的投資。即對企業全局有重大影響的投資。
應答時間:2020-1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戰略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有什麼區別
戰略投資指依附於某個行業,以提升某個產業、培育產業的領頭企業為目的;或者以進軍某個產業,在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等為目的的投資。而私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
6. 什麼叫戰略投資
一、簡介:戰略性投資是指對企業未來產生長期影響的資本支出,具有規模大、周期長、基於企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分階段等特徵,影響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的投資。即對企業全局有重大影響的投資。
企業戰略性投資泛指直接企業競爭地位、經營成敗及中、長期戰略目標實現的重大投資活動。典型意義的企業戰略性投資項目包括:新產品的開發、新的生產技術或生產線的引進、新領域的進入、兼並收購、資產重組、生產與營銷能力的擴大等等。這類投資通常資金需求量較大,回報周期較長,並伴隨較大的投資風險。因此,企業戰略性投資的風險投資特徵往往也非常明顯。企業戰略性投資事實上是市場競爭的產物。企業制定戰略性投資,目的是建立明顯的競爭優勢,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中獲勝。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加強,企業價值的實現和增加才有可靠保證。
二、陷阱規避
企業投資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戰略性投資,主要指為了企業未來而進行的投資,如行業內並購、多元化發展等,另一類是財務性投資,如雅戈爾、劉鑾雄的華人置業等,在證券等金融市場上游弋,其個別年度的收益甚至超過了主業。經歷了金融風暴,企業對財務性投資的風險有了充分的認識,也適當地收縮了。手握現金的公司在危機時是虎視眈眈,伺機進行戰略性投資,抄底是對的,但不要因為價格的便宜而忽略了其中的陷阱。
1、行業內整合
很多公司都想通過行業收購來提高規模和產能、降低成本,以獲得采購和定價方面的話語權。其中的陷阱是消化不良,可能因為企業文化、被收購方黑幕、收購方的管理能力等。
例一:全美航空先後收購太平洋西南航空和主要競爭對手彼得蒙航空,一年多的時間,公司規模增至原來三倍,造成原信息系統和人力系統難以承擔,結果服務質量下降,利潤率大幅下降。
例二:AOL與時代華納合並,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曾帶來無數美好期望,事實上失敗的很慘,這個金額高達1062億美元的並購案,造成公司市值縮水高達750億美元,創始人也要出面道歉。
中國這類例子也多不勝數,比較出名的如TCL並購阿爾卡特和湯姆遜、明基並購西門子手機等,都是令人惋惜的失敗,至於聯想收購IBM電腦,也不太樂觀。
行業內整合陷阱的規避:
(1)、深入了解被並購企業,盡職調查更偏重於財務調查,特別關注是否有擔保等黑洞。
(2)、企業文化,特別是跨國收購的文化差異,在收購前必須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具備管理整合能力後才考慮出手。
2、多元化發展
多元化比行業內整合的難度更大,成功的一般會舉GE為例,國內則有復星。其中的陷阱主要是把握行業周期,因為多元化涉及公司不熟悉的行業,像2010,很多上市公司都在尋找礦山,與自己主業一點也不搭邊,年底金屬價格大跌後均面臨大幅減值。
多元化發展陷阱的規避:
(1)、行業周期的研究和收購企業的選擇:堅持長時間研究後的穩健投資,對整體環境、行業、企業做持續的研究。
GE是數一數二戰略,這個有點難;復星是從行業中篩選出超過中國GDP增長速度的少數行業,並在這些行業當中,持續跟蹤已經成為或者有潛力成為前十強的企業。這個可以學習。
(2)、把握最佳的進入時機,爭取較低成本的介入機會。比如,對海南鐵礦的投資,復星從關注到簽署合作意向書就用了將近4年的時間。又如為了入股中小城市商業銀行,復星跟蹤研究了很久,從排名全國前列的中小城商行中選出了2~3家跟蹤研究。
(3)、對於想投資的企業,關注企業盈利的能力、團隊的競爭力和資源的競爭力等幾個考核指標。
3、投資機構的選擇
素質好一點加上有擴大雄心的企業,接觸投資機構如VC、PE的機會一定很多,這其中的陷阱就是對賭協議,像蒙牛、昌盛地產:
陷阱規避:更好地了解投資機構
(1)、他們習慣於通過控股對董事會和公司運行進行監控。
(2)、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去規避風險,不要輕信他們的對賭協議。
(3)、不要為了上市而放棄自身的經營模式和風格。
戰略性投資,謹記張瑞敏的話:「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三、投資退出
1、退出的效應:
(1)、實現投資項目的良性循環
(2)、投資退出有利於確保公司現金流量的平衡,改善公司財務狀況
(3)、以高溢價退出投資項目,可為公司帶來可觀的特殊收益和現金流
(4)、退出經營不善及負債高的項目或業務,可讓公司有效重組債務,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
(5)、投資退出作為一種收縮戰略,是公司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6)、公司通過減持或降低在投資項目的股權比例,可以引入專業或策略投資者共同經營投資項目,形成多元產權模式,降低風險。
2、退出的途徑:投資退出其實也是一種資產經營活動。因此需要藉助資本經營手段來完成。其主要手段不外乎通過「轉,售,並,停,關」,其中以「轉,售,並」最為理想。
從資產經營角度來談談投資退出的主要途徑有五條:公開上市、轉讓股權、兼並與收購,股權回購,清盤。清盤屬於投資失敗的無奈之舉,只有從前幾條途徑才能獲得投資回報
3、退出方式的選擇:投資項目退出,要因公司不同而異,很多公司在投資時往往只考慮日後如何經營,卻很少想過如何適時兌現投資,更少想過如何收拾虧損殘局.其實投資的退出並不只限於項目虧損時的萬不得已,而應該是主動的發展戰略,在恰當的時機以退為進. 所以在投資時充分考慮它,會使投資項目不僅有一個良好的開始,更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下面通過三點來總結為何退出投資項目:投資退出作為公司的一種收縮戰略,應是一種主動的發展戰略。通過收縮實現公司的最優規模,以至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其為財務管理的核心目標。
7. 什麼是戰略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是指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定要求、與發行人具有合作關系或合作意向和潛力並願意按照發行人配售要求與發行人簽署戰略投資配售協議的法人,是與發行公司業務聯系緊密且欲長期持有發行公司股票的法人。請注意「長期持有發行公司股票的法人」,可以說明公司與戰略投資者之間是一種長期的合作關系!我國在新股發行中引入戰略投資者,允許戰略投資者在發行人發行新股中參與申購。主承銷商負責確定一般法人投資者,每一發行人都在股票發行公告中給予其戰略投資者一個明確細化的界定。具體來講戰略投資者就是指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優勢,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拓展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致力於長期投資合作,謀求獲得長期利益回報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
8. 什麼叫戰略投資
所謂戰略投資者就是指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優勢,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拓展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致力於長期投資合作,謀求獲得長期利益回報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境內外大企業、大集團。
戰略投資者必須具有較好的資質條件,擁有比較雄厚的資金、核心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等,有較好的實業基礎和較強的投融資能力。
近些年股市中時常引用「戰略投資者」一詞,就是指把這些有實力的資金吸引到股市中來,以作為長期投資的基石,但就目前來看並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