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企業利潤與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企業利潤與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4-19 15:02:56

⑴ 企業利潤分類及特點 四個 對投資者的優缺點

1.營業利潤
企業的營業利潤是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營業額)扣除材料或商品采購成本、人員工資、設備損耗與折舊、營業稅金及附加、增加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之後的余額。
2.企業金融利潤(投資利潤)
是企業長期投資收益和短期融資收益與有關費用的差額,反應企業長期投資、短期借貸等各項金融活動的經濟效益。
3.營業外利潤
是營業外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反應企業營業外收支的平衡情況。
4.利潤總額
是企業生產經營各方面的最終成果,是企業主營業務、其他業務、對外投資、營業外業務各環節經濟效益的綜合反映,也是我們對企業獲利能力和投資效益、利潤分配等進行分析的主要依據。

⑵ 企業利潤總額包括投資收益嗎

企業利潤總額包括投資收益嗎——包括。企業利潤總額包括投資收益。

利潤總額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後的盈餘,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 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其他業務稅金及附加
投資凈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⑶ 企業實現利潤是投資者權益么

是的。股東(即投資者)投資公司就是為了使公司實現利潤,獲取收益。企業實現的利潤就是投資者的權益。

⑷ 企業與企業之間利潤怎麼分配

(一)利潤分配,是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按照國家財務制度規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順序,在國家、企業和投資者之間進行的分配。利潤分配的過程與結果,是關繫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護,企業能否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企業必須加強利潤分配的管理和核算。
(二)利潤分配的確認目前,企業實現凈利潤的分配,採取向投資人支付股利(或利潤)的形式以考核企業對投資人的經濟責任,採取提取盈餘公積金的形式以鼓勵企業的不斷發展,採取提取公益金的形式以鼓勵職工多做貢獻,以提高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然,企業實現凈利潤的分配是處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定方面,利潤分配的實質是國家、投資者、企業和企業內部職工之間的利益分配。
因此,企業利潤分配的主體一般有國家、投資者、企業和企業內部職工;利潤分配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利潤分配的時間即確認利潤分配的時間是利潤分配義務發生的時間和企業作出決定向內向外分配利潤的時間。

⑸ 企業利潤與營業利潤的區別

1、企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
2、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你參考一下利潤表就可以了,其他的項目不需要考慮。

⑹ 企業的利潤是如何分配

1、彌補虧損後形成可供分配利潤。五年尚未補足的年度虧損,可供分配利潤= 凈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其它轉入。

2、提取公積後形成可供投資者分配利潤。①法定盈餘公積:凈利補虧後的10%,可用於補虧、分利(補虧後不過 股票面值的6%)、投資。累計金額達到企業 注冊資本的50%時可不再提。②法定公益金:當年凈利的5—10%,用於職工集體福利; 提取 任意盈餘公積:按 公司章程或股東大會決議提取、使用。可供投資者分配利潤=可供分配利潤-提取的公積金。

3、 投資分紅後形成未分配利潤——分配投資報酬。當年可供投資者分配利潤,加上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潤,即為可供投資者分配利潤總額。

4、未分配利潤。留待以後年度分配在投資者間進行分配。

總之,股份有限公司當年實現的利潤總額,按規定調整後,依法繳納所得稅,然後依照以下順序進行稅後分配:彌補企業以前年度的虧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

(6)企業利潤與投資擴展閱讀

企業的營業利潤是指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和費用(包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再減去營業收入應負擔的稅金後的數額。

企業稅後利潤一般按以下順序進行分配:一是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二是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三是提取公益金;四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潤。

⑺ 企業中有四種利潤,有什麼意義啊

利潤1是收入-成本,稱為毛利。主要看公司總體經營業務有多大利潤空間。如果毛利較高,說明行業前景較好。公司有較大的空間抵銷期間費用,盈利空間較大。
利潤2是現金收入-成本,是收付實現制上的利潤。主要看公司資金周轉情況。如果公司經營收入增加,但商業信用增加幅度更大,有可能報表利潤雖高,資金周轉卻不靈,拖累以後盈利。該利潤2則揭示了公司實際已收現的獲利情況,有助於外部投資者了解公司資金狀況,並利於公司及時加強內部資金營運管理。

利潤3是收入-可變成本,該利潤主要用來進行生產決策使用。對於公司有剩餘生產能力的情況下,只要利潤3為正,公司接訂單生產就對公司有利。因為不變成本無論是否生產,都會發生,無法改變。而利潤3為正,則在不變成本的基礎上,為公司多貢獻了利潤。

利潤4是利潤1+資產增值,該利潤主要是以現值計價公司目前擁有的資產。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1增加,所有者權益增加,為公司增加了新的資產。同時,公司賬面上舊的資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增值。利潤4通過收入-成本實現的利潤1和資產增值兩方面加總,總體反映了公司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

⑻ 企業用凈利潤去投資別的公司,怎樣做賬,如何在利潤表中反應出來

企業是用資產投資,例如可以用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存貨投資。
借:長期投資
貸: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存貨等
在利潤表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體現。

⑼ 企業利潤總額和營業利潤的關系是什麼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一)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其中:

1.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2.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3.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

4.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5.投資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二)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其中:

1.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債務重組利得、企業合並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

2.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三)凈利潤

定義:凈利潤是指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所得稅是指企業將實現的利潤總額按照所得稅法規定的標准向國家計算繳納的稅金。它是企業利潤總額的扣減項目。

公式: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企業利潤總額和營業利潤的關系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⑽ 企業稅後利潤投資和被投資單位的會計分錄

收到被投資單位交來的利潤,如果屬於稅後利潤分配的,不交企業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稱符合條件的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但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