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貿易公司投資回報率怎麼算呢
我認為在算你自己的投資回報率之前,先要看你的合夥公司利潤分配方式,有些可能是按前期投資比例,按股份相對應的享有分紅權。有些是按各合夥人能力的不同而設定不同的權重,從而分配不同的分紅比例的。
把上面的問題弄清後,就到了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投資回報率(ROI)=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說白了就是每期分到自己手中的錢除以當是的投資額就是了
⑵ 貿易公司和投資公司的區別
貿易公司是做買賣的,靠買進商品再賣出獲得利益。投資公司是做貸款融資的,比如一家貿易公司成立需要啟動資金或者需要資金發展,投資公司也看重這家公司的前景願意投資,等貿易公司盈利後投資公司按投資比例享受收益。
⑶ 非貿易性投資的定義是什麼和貿易性投資的區別
非貿易可以至基礎建設投資,比如公路,橋梁。
貿易性投資是指生產性的,比如建工廠,生產流水線等等
⑷ 搞貿易公司前期投資怎麼預算。
那得看你做什麼產品的啊!一進一出的進貨錢總歸要的,注冊公司走賬的錢要的!搞貿易就是一個關系!
⑸ 什麼是貿易創造型 和 貿易替代型
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Theory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於50年代初提出的,它至今仍是分析自由貿易區.
⑹ 投資一家小型的貿易公司需要多少資金呢
現在注冊公司根據公司法規定:2人或2人以上有限公司注冊資金最低要為3萬(參看新公司法第2章第1節第26條) ;1人有限公司注冊資金最低為10萬(參看新公司法第2章第3節第59條);此規定基本適用絕大多數公司。
從所需要的資金上來看:個體工商戶一般要租一套房子,一年要20000塊左右,進貨存貨要20000塊左右,裝修投入50000元左右,工人工資每年20000左右。這總共大約110000左右。
所以投資一家小型的貿易公司大約需要12萬到15萬 。
如果加盟店得話一般2萬左右。
⑺ 常規的貿易公司能投資嗎
別投資,風險大,不過也有高利潤
⑻ 貿易和直接投資是相互代替還是相互補充
傳統貿易理論關於資本流動與商品貿易的相互替代原理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越來越缺乏解釋能力。按照相互替代原理,隨著國際間生產要素流動的愈加自由化,其取代商品貿易的程度越大,即意味著國際貿易的愈發萎縮。然而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卻是,生產要素流動的自由化伴隨著國際貿易的增長,不論是貿易的絕對規模還是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例都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顯然,現實發展已超越了傳統理論框架的解釋能力。
新貿易理論運用產業組織理論的范疇,如不完全競爭、規模收益遞增、產品差異化等,結合內生增長理論關於技術在經濟增長中作為內生變數的成果,以及跨國公司理論發展所揭示的跨國投資的動機與利益,大大擴大了人們對直接投資與商品貿易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二者存在著復雜的互補共存關系。
(1)由於要素市場與商品市場都存在不完全競爭,即使不存在人為政策的限制,要素流動與商品貿易不可能是充分的,從而無論是資本流動還是商品貿易都無法消除要素稟賦的豐缺不均,要素價格的均等化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從而基於要素價格差異基礎上的產業間貿易將與資本流動共存。
(2)規模收益遞增與產品差異化的概念,解釋了跨國公司直接投資與貿易流向之間的互補共生關系。產品差異化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選擇,從需求角度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的動因,同時也揭示了跨國直接投資的動機部分地源於對規模經濟效益的追逐,說明貿易尤其是產業內貿易與跨國直接投資是共生的。
(3)伴隨著跨國直接投資而產生的技術外溢,加速了東道國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從而加速東道國比較優勢結構的轉換,營造新的貿易優勢,跨國直接投資在加速貿易結構轉換的同時,擴大貿易規模。
由於外國直接與對外貿易之間存在著互補共生關系,在各東道國吸引外國投資的特定因素(country-specific determinants of FDI)中,除了東道國要素稟賦及要素回報率、東道國國內需求方面的因素外,東道國的對外貿易體制是決定外國直接投資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有些頗有影響的研究探索了在既定貿易制度下,外國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巴格瓦第 (Bhagwati,1978)的有關研究表明,在實施出口導向貿易模式的國家,外國直接投資對其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明顯強於在實施進口替代貿易模式的國家的作用。出口引致經濟增長的程度是由促進出口政策的力度所決定的,從而外國投資加速長期經濟增長是由貿易制度所決定的。開放的、外向性的貿易體制總的來說,可加速經濟的長期增長。
對外貿易政策可通過多種渠道影響外國直接投資行為,基本機制是:當關稅與非關稅保護壁壘較高時,可引致「跳過關稅」型外國直接投資(Tariff Jumping FDl)。有些發展中國家甚至有意實施高關稅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這種外國直接投資也往往是進口替代型的直接投資,外國投資的目標市場是東道國本國市場。東道國進口替代外資政策的目標是藉助外國投資帶來的資金、技術等要素,建立進口替代工業。
如果東道國的對外貿易制度較為中性,則易於吸引出口導向型的外國直接投資。出口導向型的外國投資,其主要目標市場是國際市場,而不是東道國的國內市場,用外資企業的製成品出口取代東道國初級產品出口。為此,東道國一般重視外資方的國際生產銷售網路,規定其產品的外銷比例。東道國通過吸引這類外國直接投資,一方面,可解決國內部分就業壓力,也可利用當地的一些原材料等投入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外資企業的前後向連鎖效應,對上下游產業形成輻射,帶動工業及經濟發展。而這類外國資本往往是為了利用東道國廉價的勞動力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除了國內貿易制度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外,一國參與區域性貿易一體化的程度也對外國直接投資產生直接影響。如果一國廣泛、深入地參與區域性貿易自由化安排,則其產品進入其他成員國的機會大大提高,外國投資因此拓展市場的空間大為擴大;反之,若一國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低,較為封閉,則其產品進入他國市場的難度增加,對吸收出口導向性外商投資是不利的。
另一關於東道國對外貿易與外國直接投資的關系的假說是「出口先於對外直接投資說」,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直接投資與貿易的關系。根據該理論,外國直接投資總是在投資國與東道國之間發生大量貿易之後出現的,旨在利用要素回報率的差異,獲取生產重新定位的收益。根據直接投資與貿易如何在時間上繼起的最佳重新定位理論(Optimal Relocation Theory),可以預示國外投資設廠取代對外貿易的時機(BuekleyandCasson,1981)。
外國直接投資與貿易的共生互補關系還體現在外國直接投資對外貿易的促進擴張效應上。傳統觀點認為,外國直接投資是對外貿易的替代,因而會減少投資國的出口,增加其進口;而對東道國的對外貿易影響則是增加出口,減少進口。但1980年代以來,大量的實證研究已證明,外國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之間不只存在著簡單的替代關系。對外投資可增強母公司總體競爭力,擴大總銷售量,其出口也可隨著子公司對資本品、中間產品需求的增加而擴大;外國直接投資對東道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從出口看,總量分析及分行業分析結果都證明,外國投資對東道國出口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GrahamandKrugman,1993)。外國投資企業本身一般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導向,加之對國內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因而,外國直接投資與東道國出口具有強相關性。而外國直接投資與東道國進口的相互關系研究表明(Hill,1990),相關性不如與出口的關聯密切,但由於外國直接投資企業從母公司進口中間產品、資本品及勞務的傾向較強,外國直接投資因而可增加東道國進口。總之,不論是直接投資與母國的對外貿易關聯,還是與東道國對外貿易的關聯研究,都表明對外貿易與投資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帶動關聯性顯著。
關於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在技術擴散中的作用,一般認為,跨國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都是國際技術擴散的渠道。科勒(Keller,1997)的研究表明,國際間的技術溢出確實存在,國內全要素生產率與外國研究開發活動存在強相關性,但技術溢出的主要渠道卻不是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只佔外國研究開發對本國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貢獻率的20%。Hejazi和Safarian(1996)考察了美國對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諸國技術擴散的渠道,結果顯示,跨國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確實都是國際技術擴散的渠道,但二者的重要性是有所區別的。將對外直接投資作為技術擴散渠道之一時,總的技術擴散效果提高了30%;對外貿易作為技術擴散渠道的重要性則大大下降,對外貿易對國際間技術擴散的貢獻率約為l/3,而對外直接投資的貢獻率則為2/3,說明外國直接投資在技術擴散方面的優越性使其成為國際技術擴散的主渠道。
⑼ 什麼是貿易替代型投資
比如原來美國要向中國出口紡織品
現在美國投資在中國設廠,那麼美國在中國的廠子所生產的紡織品就會直接在中國市場銷售,那麼這一部分就替代了原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這個就叫貿易替代型的投資
⑽ 投資公司和貿易公司區別在那
投資公司就是拿著集資上來的錢來做投資 然後再給投資人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