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為什麼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國國債的市場價格下降
因為美聯儲加息,利息超過國債,人們就會去把錢存到銀行,而買國債的人少,根據供需關系,需求國債的少了,價格自然下降。
『貳』 美元國債收益率下降的話,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是收益還是損失邏輯關系是什麼
外匯儲備的作用就是平衡國際收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可以看成這個國家政府的信用支票,對內,政府強制國民使用這種支票;對外,政府沒有強制權力,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需要做生意,A國賣了商品給B國必然要持有B國的貨幣。對於B來說持有他國貨幣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比如A通貨膨脹太厲害或者是政府倒台,為了生意能夠順利做下去A必需持有某種東西作為全球硬通貨(即在國際上都認賬,且不易貶值)因為即使自己的貨幣貶值了,沒人要了,照樣還有東西能夠償付B的債務。
持有什麼好呢?
以前是黃金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放棄金本位制度了。
美元出現了,它仰仗的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美國政府,美元相對來說穩定,有美國政府作擔保比較「值錢」,其實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你不可能持有辛巴威幣吧,對吧。
這就是外匯儲備的基本作用吧。
我國的外匯儲備好像也不止美元,好像還有歐元吧,道理和持有美元相同。
至於外匯儲備與美國國債的關系:
美元握在手的作用就是作為一種有償付能力的象徵,必須隨時保留一定量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的有點極端了),這些美元不能吃不能穿,怎麼辦?只好借給美國政府我們自己還能夠撈點利息。這就是美國國債。當然國債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美元雖然比較有信用,但是也還是會貶值,我們當時用8.26RMB買1美元,結果現在RMB值錢了(即美元不值錢了),再用美元買回RMB的時候只能夠是1美元買6.83RMB。
吃虧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過2W億了,但是其中的買美國國債的只有7、8Q億。估計其它的錢可能買歐盟國家的國債或者各種證劵之類的各種金融品了。
『叄』 為什麼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國債價格下降是什麼關系
首先,國債價格與國債收益率是負相關,價格越高收益率越低;反之,價格越低收益率越高;例如1張國債面值是100元,到期贖回也是100元,還有2元的利息,即2就%是他的收益率(2/100*100%=2%);如果買的人多了,價格上升變成102元,但到期贖回卻只能有100元,以及利息2元,那麼你以102元買入的成本減去利息收入就為零,收益率就為零了;到期本金贖回100元+2元利息-102元成本=0。
因為中國等新興國家、以及中東石油國家,因為對外貿易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需要投資進行保值增值,而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軍事、科技、人才等都是第一,最主要就是金融市場發達,世界上主要的資金都在美國進行投資,其中美國國債是最安全的產品,市場流動性,變現容易,大家都買美國國債,從而推高了其價格,使其收益率上升;當美國出現金融危機,同時拖累實體經濟,需要大量注資,可能會狂印鈔票,那麼意味著以後美元會貶值,投資者就會拋棄美元國債,使其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肆』 如何看待中國持美國國債數量被日超越
表面看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的步伐似乎與中國減少外匯市場干預,並持續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努力相一致。今年一季度中國央行明顯降低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顯示出中國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決心,過去一年多央行已經逐漸退出了常態化的市場干預,市場在人民幣匯率的形成中正在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來中國不僅增加了外儲中非美元資產的配置,同時也對美元資產配置進行了多元化調整。其中美國長期國債的佔比從2010年來逐步下降,而對美元證券的配比則有所增加。雖然中國央行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不會像之前那麼大,但隨著中國鼓勵國內投資者加大對外投資,從長期來看中國投資者對美元資產以及美國國債的需求有可能會填補中國央行的缺口。
當然大面來看作為金融工具或金融產品,購買美債本質上市場經濟行為,而美債一直是全球「最安全」及高流動性的資產,因而成為各國央行的儲備貨幣首選。而對美債買多買少是看市場和自身需要的。但是,若這種經濟行為達到牽涉國際政治格局的層面,關繫到民族國家復興,就不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而是成為大國博弈的一種手段或工具。除了當前資金流向的變化外,從長遠來看,中國逐漸減少美國國債持有額的情況可能持續下去。中國不希望本國的政策受美國的經濟形勢和金融外交戰略束縛,力爭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正在摸索外匯儲備運用的多樣化。
『伍』 美聯儲在公開市場上拋售美國國債的行為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還是減少
上次美聯儲是拋出短期國債,買入長期國債,短期內造成小規模貨幣供應增加,但是最這全球抽調資金,打壓歐洲,貨幣供應反而減少。
『陸』 2008經濟危機後期,美國國債利率大幅下降並保持低利率水平很長一段時間,是否合理
在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中: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而不可能大量拋售手上的美國國債,股市的風險仍然很大,而目前的情況不是很明朗,就中短期而言,美國的國債持有者們很難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對於投資者而言,目標市場只有那麼幾塊,如果美圓大舉流出美國,將推升美圓利率,從而嚴重打擊世界經濟,進入期貨市場的資金也會減少,巴西的底子太薄,找不到美圓的合適替代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於象中國這樣的債主已經被拴在美國的利益鏈上了,任何對美國不利的經濟舉動都將通過國際貿易和資本渠道反過來傷害中國的經濟。中國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今後少買美國國債。而對於美國的債主來說,是極不情願看到美聯儲靠印鈔票的方式來購買美國國債的,因為這意味著債主們的權益將在必然到來的通貨膨脹中減少。。,看低美圓是個趨勢,但也應當看到,但這決不意味著股市是一個勝過國債的好去處,經濟危機還沒有見底,不定時炸彈還隨時可能爆炸。
————
如果還有疑問,請留言。
_______
關於美國國內投資者的選擇問題,這是個難題。從長期看,向中國的轉移已經將國內製造業掏空,長期的財政赤字和0利率政策使得日本經濟弱不經風。金磚四國,正如前說的,第二句則是不能隨意下斷語的一個疑問美聯儲購買美國長期國債將導致國債價格上升。。.
如上說述,那些風險偏好穩健的投資者更願意投資國債。
對於債券市場而言,在各個公司破產頻現的今天有幾個投資者願意買公司債。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它無法撼動國債市場的資金。最後只剩下國外市場了,並通過貿易和資本渠道影響到中國的經濟,從而也會影響美圓的流入!
這個問題是相當復雜而敏感的,任何異動都可能改變整個資金的走向。外匯市場也是個投機市場,它能吸引的資金是有限的?相對而言,國債的風險要小的多。對於股票市場,美聯儲的做法已經改變了長期國債的的既期利率,趕在通脹之前拋售美圓及美國國債是理性的選擇,但為什麼還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債主們沒有其他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能長期的改變長期國債的利率。如果象中國、日本等持有巨量美國國債的國家。
因此美國長期利率的飆升僅僅是個理論上的存在,在實際中我們不會看到這個現象,在中國的帶動下,中國是外資的最好去處。
但是。。,美股走出了一波比較大的反彈,歐洲?不行,國債的既期利率下降,本來就與國債市場離的比較遠,又經歷了貨幣的大幅震盪。看來看去只有中國才是「救市主」財政贏余+外匯贏余+外貿贏余+匯率升值預期+金融業沒有開放+高儲蓄+醫療改革+開發農村市場。、美圓資產失去信心而大量拋售美國國債,名義利息是不變的,因此國債的既期價格的上升就意味著國債的既期利率下降.你問題中第一句是對的,印度還不錯可是市場還太小容不下太多的資金。。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對美圓、期貨市場、房地產市場、外匯市場和國外的金融和房地產市場,因為國債的既期利率等於國債的名義利息/既期價格,看一下期貨市場的成交量就知道了,而且容量太小,如果沒有出現好的機會(比如象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可能唯一的希望也只有這了,但是俄羅斯的石油依賴症很嚴重。
美聯儲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問題。日本?不行嚴重依賴出口,衰退的比美國更嚴重。對於期貨市場,本來就是一個投機的市場,他吸引的是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那麼當然有可能使美國國債重新走低,從而使美國的實際利率抬升
『柒』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餘波中,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急劇增加,然而,美國國債利率卻大幅下跌,這合理嗎為什麼
金融危機餘波中,全球經濟蕭條,通貨緊縮都可以解釋。
經濟蕭條,供給線左移,需求線左移,供給線移動幅度大,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下降
通貨緊縮,買房買車需求下降,買債券需求上升,供給下降,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下降。
預算赤字增加雖然供給增加,但需求增加更多,全球都買美國國債,也能解釋價格上升利率下降
『捌』 美國7000億美元的國債發行必將導致國債收益率下跌,為什麼呢
樓上解答角度出錯了.
我認為是:
新的7000億美元國債流入市場,是一個巨額的新國債沖擊現市場已經流通的國債,要使新的國債對於投資者有吸引力,它發行時候的收益率必須比現有的多數國債的收益率高,才有吸引力把國債銷售出去.
根據 V=C1/(1+i)+C2/(1+i)^2+…+Cn/(1+i)^n+Mn/(1+i)^n
現已流通的國債會被市場買賣中陸續降低其交易價格V,最終降至其收益率跟新國債的受益率一致.
那麼對於現國債的持有者來說,他的現實際收益率低於購買當時的預期收益率
『玖』 如果中國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由此導致美國國內購買力下降,對中國出口有多大影響
首先就算中國不買美國國債也無所謂,自然有人買,美國國債還是這個地球上最安全的投資產品。所以別以為你不買國債了,美國人就消費不動了,這是很幼稚的想法,中國到現在才買了幾萬億國債,但是人家美國人稍微緊縮一下財政就是幾萬億,告訴你人家不差錢。
買國債的問題在於,央行不應該強行發人民幣收購美元,只要央行強行收購美元,那麼大量囤積的美元更別沒地方投資,只能被迫去買美國國債,否則你等著他慢慢貶值吧。另一方面還導致通貨膨脹。
還有對於你說的訂單減少,其實減少並不多,但是更大的問題是企業利潤下降,有單子都太敢接,這種畸形的貨幣政策很容易匯率受制於人,那麼這種低端製造業也生死邊緣。 可以看看當年的德國,人家也是出口大國,但是人家不強制發馬克購買企業的外幣,而是交給企業自己花,這樣一來德國馬克的地位是相當穩固的,因為他是建立在德國強大的製造業基礎上的,沒有購買貨幣導致貨幣超發,通貨膨脹不會爆發,第二德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強,企業自己有多種貨幣,他可以選擇一種強勢貨幣來進行國際貿易,比如美元強勢他就用美元,英鎊強勢他就用英鎊。企業可以抵抗更強的金融風險。而我們的企業則是國內人民幣,國外美元這種單一貨幣很容易被人玩弄於鼓掌之中。
『拾』 如果中國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由此導致美國國內購買力下降,對中國出口有多大影響
其實,借給美國人錢,最後錢還都是讓中國企業賺回來了。美國QE2發行了6000億美元,有4900億都被中國賺了,你就可想而知中國的賺錢能力了。買美債與其說是救得美國,不如說是救自己。輸給美國的血大部分又回到了中國自己的胃裡。
中國出口企業一個秋天,就賣了4900億得營業額的東西,如果把美國弄死,這4900億營業額的出口就沒了。我不認為中國能扛下來這樣的損失。
並且,如果現在就把美國弄死,最佔便宜的,是歐盟。歐盟的總GDP可是比美國高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力量散。整個歐元區債務占總GDP的80%,你覺得就已經是驚天動地了。可美國已經100%了。實際上美國的麻煩遠比歐元區要大。只不過美國手握3家評級機構,一輪一輪的砸歐元而已。如果美國現在就死了,歐元區就算是盤活了,其實歐元區債務問題沒有那麼恐怖的,就是美國金融機構擠兌的~~要是把歐元做活了,RMB還怎麼三分天下?
RMB的終極目標是想美元那樣,稱為國際貨幣。但是,前提是在擁有那樣的實力之前,先避避風頭,讓美國的子彈再在歐元區飛一會~中國現在的實力,直接撼動美國經營近百年的系統,還是有難度的。美國的實力,並不在賬面上,而在於這個規則有利於美國的系統他早就建立起來了。中國光有錢還打不敗美國的金融勢力的~所以更要有謀略
人家有規則,咱們可以再立潛規則嘛~人家搞國際慣例,咱們可以搞中國特色嘛~所以,山高萬仞,只要有辦法,也能翻過去。但不能急於求成。腳底下踩不穩,摔下來,可就前功盡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