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天礦所銀精礦上金天礦所投資好不好
銀精礦作為一種有色金屬其實就是含有白銀和其他有色金屬成分的精礦石,辨別方法除了確定銀精礦的白銀含量之外,還需要測定元素還有金、銅、砷、鉍、鉛、鋅、硫、鋁和鎂。
平台是正 規可選擇,成立於2013年,是天 津 礦產資源交易所綜合類會員單位021號會員。
B. 銀漫礦業現在要員工入股,風險大嗎現在銀漫礦業讓在礦部工作五年以上的員工自願入股,最少六萬,三年
已工作了5年,礦上的效益如何應該知道,好的話就入,人生就是賭博,壓對了你就是贏家
C. 鐵礦石融資 幾種方法
當一種原材料衍生出的「金融屬性」蓋過其原本的「生產屬性」光芒之時,風險已然滋生其中。
7日,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品種全線下跌,其中主力合約I1409收盤報價764元/噸,跌幅達到3.9%,不僅出現了上市5個月來的首個跌停,更是創出了價格新低。市場分析指出,除內需不振、市場供大於求外,「融資礦」流入市場造成沖擊,也是當日市場大跌的主要原因。
「現在國內鐵礦石庫存中,差不多有4成是"融資礦",這個量很嚇人。」8日,國創期貨首席分析師沈兵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融資礦」迅速增長緣於國內信貸對鋼鐵行業的收緊,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鋼企壓力。然而,「目前鐵礦石貿易融資本身的盈利空間只有不到1%,一旦鐵礦石價格繼續下挫,不排除鋼企拋售套現的可能。」
實際上,面對鐵礦石愁雲慘淡的行情,前期熱衷貿易融資的鋼廠、鋼貿商們也開始如坐針氈。「去年底一些鋼廠做的"融資礦"如今已經陸續到港,無論是在低位套現還是繼續囤貨觀察,都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9日,青島聚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德懷對導報記者說道。
「融資礦」泡沫
「從去年底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小鋼廠青睞用這種方式融資。」8日,日照凱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苗洪向導報記者表示,受到近年來銀行信貸針對性收緊的影響,鋼企普遍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局面,「融資礦」的出現,多少能夠幫助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緩解壓力。
所謂「融資礦」,就是指企業在進口鐵礦石中,通過銀行開出的遠期信用證(通常為3到6個月),在支付15%到30%不等的保證金後,由銀行支付貨款,從而獲得一定期限短期融資的模式。由於此類融資成本相較國內貸款利息低3至4個百分點,近來頗受企業歡迎。
不過,此輪「融資礦」熱潮也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擔憂。「它帶動整個(鐵礦石)進口量增長得太快,鋼廠實際需求又沒有提升,原材料嚴重過剩。」苗洪表示,今年公司在進口鐵礦石方面非常謹慎,主要原因就在於港口大量囤積的「融資礦」。
據「我的鋼鐵網」統計,上周(3月3日至7日 )我國港口鐵礦石庫存繼續上漲,41個港口達到1.09億噸,環比增加256萬噸。同時,海外三大礦山每周的發貨數據也顯示,在未來半個月至一個半月的時間內,主流礦的到港量仍會穩步增多。
然而,與之相反的是,終端需求(鋼廠)難見起色。在環保減產等因素的壓制下,2月中旬,鋼廠日均粗鋼產量已從前期的200萬噸以上降至196萬噸。而市場預計,即便是在往年表現較好的3月份,鋼廠的日均產量也很難回到210萬噸以上。
「所以,現在多數進口礦進來不是用來生產的,而是用來融資的。」苗洪向導報記者表示,一增一降凸顯出國內鋼鐵業原材料存在的「泡沫」。
而在徐德懷看來,「融資礦」大量出現背後,還有「套利」因素使然。「現在鋼鐵業毛利率才不到0.5%,但要是貿易融資做好了,利潤就比較可觀了。」徐德懷表示,貿易融資的利潤來源除了資金使用獲利和成本之間的差距,匯率變動帶來的收益也頗為可觀,特別是在去年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背景下。
實際上,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高漲,投資者選擇借道大宗商品貿易進行套利、套匯早已較為普遍,銅、黃金等單價高、市場流動性好、保值便利的大宗商品,均成為貿易融資的熱門商品,鐵礦石也因為貿易量巨大的優勢,成為融資操作的熱門標的。
「前期操作好的話,光匯兌收益就能達到0.5%以上。」徐德懷說。
風險可控?
泡沫既然出現,就有被刺破的風險。接受導報記者采訪的沈兵等業內人士認為,鐵礦石價格若持續下跌,將成為風險事件的導火索。 「價格下跌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貨物價值降低,銀行要求追加相應保證金;二是導致交易虧損,企業掌控資金縮水。」沈兵說,「這都會進一步加重企業資金鏈負擔,嚴重者可能出現難以償債的局面。」
上述猜測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前車之鑒。如2012年鋼貿業出現的信貸危機,就因為鋼貿商利用存貨倉單反復抵押借貸等方式大量融資,並將資金用於對外投資、經營房地產或高息轉借他人等渠道,謀求利差收益。最終,這一信貸泡沫因鋼材市場的不景氣超出預期,鋼貿企業難以正常回籠資金而破滅,諸多企業和銀行損失慘重。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對於鐵礦石價格會否持續下跌,業內並未達成一致,加上鐵礦石貿易融資多為真實交易,風險是否可控,仍撲朔迷離。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編汪建華就認為,鐵礦石定價模式決定了後期鐵礦石價格的下降空間會比較有限,而只要價格不出現大幅度 的下降,短期內鐵礦石融資風險就還是可控的。
但沈兵認為,鐵礦石價格仍會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因為據中國鋼鐵業協會統計,1月份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為-11.34億元,環比減少81.42億元,由盈轉虧;2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96.46點,環比下降1.19點,降幅為1.22%,連續5個月低於100點。「在鋼價持續陰跌的局面下,進口鐵礦石價格卻依然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這不能不說是風險。」
「熊市不言底。」徐德懷對導報記者表示,高庫存背景下鋼廠毛利的改善,一定不會是通過提高售價來實現的,趁機打壓原料價格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現在是多看少動。」
沈兵則進一步指出,若鐵礦石價格下跌,可能會改變貿易商的行為模式,不敢囤貨,那麼「融資礦」拋售套現概率就會較高,並有可能繼續打壓市場價格,造成惡性循環。
「高庫存持續一段時間後 ,是依賴4、5月份的春季開工需求,讓高庫存軟著陸,還是價格下跌導致恐慌拋庫引發硬著陸,需到時再看。」中研華普在一份分析報告中如此說道。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既然是融資,就有還不上的可能,在這一敏感時刻,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王常齡對導報記者表示,由於鋼鐵業本身信用就已經在銀行亮起紅燈,若「融資礦」再出幾例問題,銀行恐會收緊相關業務,這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時間成本和資金壓力,部分實力較弱的企業能否熬過這一關令人擔心。
新聞同期聲
能源化工板塊領跌
大宗商品市場仍處下行周期
導報訊(記者 劉勇)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延續盤整走勢,以動力煤、鐵礦石、天膠為代表的多數商品,價格已經連續下跌2個月,並紛紛創出近3年來的新低。據生意社監測 ,上周,大宗58價格漲跌榜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10種,集中在農副板塊(共4種)和有色板塊(共4種),漲幅前3的商品為雞蛋(2.79%)、鎳(市場)(1.81%)、銅(市場)(0.80%);環比下降的商品共41種,集中在能源(共10種 ) 和化工(共6種),跌幅前3的商品為丁苯橡膠1502(-3.78%)、生豬(-3.01%)、純苯(-2.80%)。
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導報特約評論員劉心田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業界對近期市場普遍看空。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動力煤、焦炭、天膠等品種,多數專家認為,其下行趨勢短期難以扭轉,即便超跌也難現大幅反彈。
D. 我們知道白銀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隨別的礦產發掘出來的,請問為什麼專門的白銀礦不太多
由於其化學活性,銀礦多是原生的,沒有如砂金礦類。原生礦伴生有銅或者鉛鋅金,可能一並回收。
也有主要以銀為主的礦床。
E. 興蜀芳烴天礦現貨白銀投資騙局是真的嗎
現貨投資一般都是非法期貨,現貨投資是畸形的,一般都是對賭,賭輸的也是你.
所以真心不建議做現貨投資,都是自己的血汗錢,想想要是把自己血汗錢虧完是什麼感受,你還做現貨嗎.
望採納 謝謝
F. 中國最大銀礦屬於哪家公司
中國的大型銀礦山
中國白銀生產包括四部分:獨立銀礦產銀、鉛鋅銅金礦副產白銀、進口銀礦冶煉白銀及再生白銀。我國2011 年探明白銀儲量達到4.3萬噸,佔世界的8.63%,居於第五位。江西省銀礦儲量目前位居全國首位,約佔全國儲量的15%以上,其他則主要分布於雲南、內蒙、兩廣以及湖北、甘肅等地。
骨幹八大銀礦(業內簡稱「八大銀礦」)
1、河南桐柏銀礦(河南桐柏破山銀金礦)
河南桐柏破山銀礦位於南陽市桐柏縣朱庄鄉,東南距銀洞坡金礦3.5公里,1975—1984年陝西地質八隊對破山銀礦勘探,銀金屬儲量2662t,是國內已探明的特大規模的獨立銀礦,銀品位平均為278g/t。1985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建立桐柏銀礦,設計日采選礦石800t,具備采、選、冶生產能力,年產白銀40t,為上世紀末中國第一大銀礦山。1999年6月劃轉進入中國銅鉛鋅集團,2000年10月下放河南省管理。2000年企業改制分立為礦業公司(采礦、選礦)和銀業公司(冶煉廠),但冶煉廠生產工藝一直不過關。由於管理不善、內部矛盾重重,2004年企業破產重組,為民營企業所收購。
桐柏銀礦組建的桐柏鑫泓銀製品有限公司專門進行白銀深加工,在中科院感光所幫助下建設的年產100噸硝酸銀生產線於1999年建成並投產,主要生產化學純、分析純、優質純和照相級及高純照相級等不同檔次硝酸銀。
2、陝西銀礦(陝西柞水銀硐子銀鉛多金屬礦)
位於陝西省柞水縣城東南16公里,為陝西省有色金屬集團成員單位。礦石平均含銀107克/噸,鉛+鋅3.1%,銅0.56%,探明銀為大型,鉛達中型。陝西銀礦1991年一期工程完成,形成600噸/日采選能力,1995年二期工程竣工,形成900噸/日采選能力,年產白銀30噸以上。企業另設控股公司四個,總資產1.9億元,生產能力為采選礦石60萬噸/年,為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的銀礦。1999年6月劃轉進入中國銅鉛鋅集團,後劃歸陝西省管理。
該礦積極介入陝南釩礦資源開發,取得不菲業績。該礦還成功承包了西部礦業股份公司獲各琦銅礦(處理礦量50萬噸/年)的經營,和青海賽什塘銅業公司銅峪溝銅礦的采礦、探礦工程,承包後生產。該礦還積極向產品線下游發展,投資建成可年產300噸硝酸銀,年產值可達6億元以上的化學試劑廠。
3、湖北銀礦(湖北竹山銀洞溝銀金礦)
位於竹山縣茅塔,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湖北省第五地質大隊勘探,礦石量792萬噸,銀金屬量1398噸,金14噸,地質品位164克/噸。1987年由原中國有色總公司、湖北省、竹山縣等聯合投資建設。設計生產能力400噸/日,年處理原礦12萬噸。經2000年以來的擴產改造,現生產能力近20萬噸,年產白銀20噸,黃金200公斤左右。為國內首家采選冶一體化白銀礦山和最早進行白銀深加工的獨立銀礦山。1997-2000年企業改制,原礦山分成湖北銀礦(礦山部分)和湖北鑫銀貴金屬股份公司(選冶、深加工部分)。
4、河北豐寧銀礦
即豐寧牛圈子銀金礦,平均品位達到290克/噸。露天開采資源枯竭後,該礦陷入困境。該礦投資2500萬元開發南部礦區,使礦業開發等由露天轉入井下開采,這一舉措使企業服務年限延長15年,企業實現扭虧為盈,逐步成為豐寧縣重點利稅大戶。2003年豐寧銀礦進行改制,成立承德市豐寧燕山銀業有限公司,現年產白銀40噸、黃金200公斤,日處理礦石600餘噸,是集采、選、治及白銀深加工於一體的綜合性礦山企業。
5、廉江銀礦(廣東龐西洞銀礦)
儲量為676.15噸,品位較高,達500克/噸以上。2002--2004年被強行罰沒、扣押資產、拖延辦證而至企業停產,最終導致倒閉。2006年廉江銀礦剩餘礦產資源采礦權被拍賣。
6、江西萬年銀礦
即江西萬年縣虎家尖銀金礦,是一個以銀為主,伴生金的熱液充填石英脈型中型礦床。由江西省地礦局贛東北大隊勘探,該礦共探明C+D級銀656.4噸,金3.068噸。主礦體銀平均品位為196.76克/噸。該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於萬年縣西北石鎮,距縣城14公里。1997年10月改製成立萬年銀業、礦業公司,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由國家鑫達金銀開發中心與萬年縣國有資產管理局出資共同經營。公司2006年共生產原礦4.7萬噸,電解鉛5187噸,白銀16.4噸,黃金29.71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2007年4月中國水務集團(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大型外資企業)注資2000萬元,和北京鑫達金銀開發中心和萬年縣人民政府共同將萬年銀業公司和礦業公司合並更名為江西萬年鑫銀礦業有限公司。
7、吉林四平銀礦
即吉林四平市山門銀礦,為典型的與侵入岩中、低溫岩漿期後熱液有關的銀礦床,銀金屬儲量為1265噸,屬中型礦床。該礦地處省四平市山門鎮,始建於1988年,1993年正式投產。為中國有色總公司延邊州天寶山礦務局下屬礦山,為采選一體化企業,主要產品為銀精礦粉。1996年曾建設一座冶煉廠提煉白銀黃金成品,後因技術不成熟嚴重虧損被迫關閉。2004年該礦因經營不善關閉破產。2006年7月採用國有控股與個人入股模式改制重組為昊融銀業有限公司,隸屬於吉林省昊融礦業集團。現選礦處理礦量520噸/日。
8、貴溪銀礦
貴溪銀礦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是江西稀土金屬鎢業集團公司直屬中型企業。礦區即貴溪鮑家銀礦,探明儲量銀376噸,品位Ag229.9 g/t。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南昌公司與鷹潭市政府共同投資8000萬元,於1995年5月建成一座日處理礦石500噸,年處理礦石16.5萬噸的貴金屬采選企業。1999年6月劃轉進入中國銅鉛鋅集團,後劃歸地方管理。2004年貴溪銀礦破產倒閉,原企業分為貴溪銀礦礦區管委會(無實業)和以銀礦開發為主業的「貴溪鮑家礦業公司」、「銀海公司礦業公司」三家兄弟單位。貴溪鮑家礦業公司由藍翔公司和北京鑫達金銀開發中心合資,承接原貴溪銀礦部分業務,生產鉛、鋅、銀,日處理礦石500噸。
G. 哪類礦產投資的利潤比較大
0202
在眾多礦產資源中,哪些礦產的投資利潤比較大呢?鄭州邦科機械為您解答。 在眾多礦產資源中,國內,金礦、銅礦等稀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相對更利潤更大。黃金潛在的貨幣價值和稀缺性,決定了它的投資價值,而銅礦則作為大宗商品,單價相對較高,市場需求更為穩定。對於國家有配額控制的,如稀土、鎢、錫等,盡量不要碰,除非你有能力獲得獨立的配額,那你就有一定的壟斷市場份額了。除此之外,鐵礦石的市場風險是比較大的,因為鐵礦石單價相對較低,受國際三大壟斷巨頭的影響大,加上開采、選礦和運輸均在生產成本中佔有較大比重,一旦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將是巨大的。 對於立志投身礦業的投資企業,要提前做足功課。首先,要有專業的技術和投資人才儲備,要熟悉地質科學,熟悉礦業法律法規以及投資測算;第二,要儲備足夠的投資資金,能滿足整個投資行為的完成,因為在未投產之前,不成熟的礦業企業要想通過銀行獲得融資,那是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絕大部分投資要靠企業的自有資金;第三,關於礦業投資的周期,以中小型礦山為例,通常勘探需要花費2-4年,礦山建設期需要1-2年,完成建設即可投入生產,中小型礦山投資回收期應該在五年以內,最好控制在三年。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投資礦業一定要進行細致的實地考察,探明儲量,還要搞清楚國內礦業產權投資的市場體系和退出機制,以確保快速盈利。
H. 世界礦產勘探投資形勢分析
此文系作者和羅曉玲(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閆麗娜(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朱玉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合作:原載《世界有色金屬》2006年第12期
1 2005年世界勘探預算分析(Budget Analysis of World Exploration in 2005)
2005年世界勘探預算總計達51億美元,僅次於1997年的預算最高水平。根據金屬經濟組織的第16版聯合勘探戰略,商用有色金屬的勘探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已持續增長三年,僅次於上個勘探繁盛時期的最高水平。2005年的總計預算(51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了34%,較2002年的低峰時期增長了168%。
世界范圍內對有色金屬的勘探自從20世紀90年代早期就開始平穩增長,1997年達到最高峰52億美元,在以後的5年逐年下降並達到12年內的最低數字,也就是2002年下降到19億美元,下降了至少63個百分點。2002年以後,統計數據在3年內持續增長,並達到僅次於上個勘探高峰期的最高值。據金屬經濟組織的分析顯示,2005年1431家公司的勘探預算總計達49億美元,這項預算佔全球有色金屬商業投入的95%還多。如果加上其他預算。
在1997年勘探支出達到頂峰後,出現了實質性的下滑,主要受企業合並和一些大公司投資減少的影響。經歷了5年支出的直線下降後,2000年的勘探預算降到了12年來的最低谷。開始表現出來的增長趨勢可以歸結為一些大公司的持續投入,因為他們在意識到新項目匱乏的同時也在調整商品供應線,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工業合並,特別是經歷了2000和2001年的工業合並高峰之後。與此同時,他們也在漸漲的黃金價格和投資利潤前提下,在某些部門繼續增加投資。隨著黃金價格的持續上漲,其他商品價格也開始有回升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大公司的年預算開始增長,這種迅速的增長推動了2005年世界勘探總投入達51億美元,僅次於1997年的最高峰。2005年小型企業的勘探預算增長了57%達到23億美元,其中增長的13億美元的65%都用於公司的勘探分配。
圖1和圖2將大中小型公司,還有一些控制經濟實體的政府機構(從1997到2005年)的勘探預算總額作了對比。
圖1 1996~2005年世界有色金屬勘探總預算和相關金屬價格
圖2 1997~2004年大中小型企業的世界勘探預算對比(十億美元)
在1997年勘探支出達到高潮時,一些小企業的勘探預算卻減少了40%,緊接著金屬價格急劇下降,並且一直持續到2001年。由於工業的不景氣和投資的興起在前幾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企業投資和勘探的能力,也就導致了小企業在投資勘探領域的涉足大大減少。盡管如此,在2001年,小企業在世界勘探支出的份額卻只下降了25%。
小型企業的勘探支出在2002年中期有所回升,同時逐漸恢復的黃金價格也開始引起一些小企業的關注。因為大部分商品價格將長期居高不下,小企業對勘探業的投資調整將加強以後對勘探業的投資力度,同時也會帶動股票交易的上漲。自從2002年投資預算跌到谷底,小企業的勘探支出就飛躍式增長了350%,因為從2002年到2005年所增長的32億美元的60%都用於勘探分配。正如圖2所示,自從預算支出跌到谷底,小企業的聯合預算資金在2004年第一次超過大企業,超過大約700萬美元,所以小企業勘探資金的實質性增長是與其他組織的勘探戰略是相關的。在2005年,小企業的預算增長幅度已超過其他工業組織——2005年小企業的勘探預算幾乎達到世界勘探總額的一半,這是我們進行一系列研究以來小企業所佔到的最大份額。
2 企業並購對勘探投資的影響(Influences of Enterprise Merger to the Exploration Investment)
過去幾年,工業合並的影響涉及了勘探支出,以至大部分並購公司都降低了勘探預算。處境艱難的公司的預算要麼和並購前一樣,要麼進一步減少。表1不僅列出了每年並購公司的數量,而且反映了企業並購後的累積效應。值得指出的是,經常性支出產生的這種協同效應能夠節省支出,這就導致了企業與並購前相比,開發預算有了實質性下降,而且過去幾年預算的大部分下降都是由開發項目的裁減所導致。
從1997年到2004年,55個大型礦業企業總計投資5.55億美元。在2000和2001年,企業並購達到了頂峰,開發預算共計減少了2.8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企業減少是由於這種企業並購所導致。
表1 1997~2005年企業並購對勘探預算的影響
在2000年和2001年,大企業間的並購再次掀起高潮,在以後的3年中所並購的企業都是較小或中型的礦業企業,他們沒有實質性的預算資本。在2002~2004年,沒有一個企業的預算資本超過2000萬美元,但是在2001年卻有4家企業的預算資本超過2000萬美元,所以,自從2002年預算資本跌入谷底後,企業間的並購就對開發項目起到了負面影響。但是在2005年,大型企業間的並購卻突破了歷史新高。
在2005年,黃金和其他基礎金屬年收購值達420億美元,這都得益於企業間的並購。2005年,14家大型企業的並購協議上的金額已達2.5億美元(包括2005年企業間並購的預算金額),是過去3年14家企業的累積預算額的2倍。
在這種情況下,開發部門以及2005年參與並購活動的14家企業仍然在努力擺脫困境,但是可以肯定地說,至少一小部分並購企業的預算在減少乃至為零。BHP Bieliton,Inco和Barrick公司的聯合將使2006年的預算增長1.8億美元,相當於WMC Re-sources,Noranda/Faeconbridge和Peacer Dome公司的總計開發預算。
3 勘探投資的地域分布(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of Exploration Investment)
圖3顯示了1431家企業用於商用有色金屬開發的49億美元的局域分布,是一個5年來關於全球礦產勘探投入的局域分布百分比圖。勘探投入連續3年增長,其中有4個地區僅在2005年一年就增長了2億美元還多。拉美地區的支出增長以墨西哥和秘魯為代表,其他區域的增長以俄羅斯、中國、蒙古為代表。非洲地區則以安哥拉、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加彭為代表。除此之外,增長較快的還有加拿大。
拉美一向是重勘探地區,連續兩年超過位居第二的加拿大2.05億美元。在加政府礦產勘探稅收政策的刺激下,加拿大的盈利水平已接近2003年的5000萬美元。非洲位於第三。接下來就是世界其他地區,包括歐洲、亞洲、原蘇聯和中東地區。自從2001年其他地區的排名已滑至第五位,但是就國家個體而言,澳大利亞的投入仍居世界第二。美國和東南亞國家仍分別位居第六和第七,如同2001年的排名結果。
圖3 世界不同區域有色金屬勘探預算對比
綜觀全局,拉美及東南亞國家的社會大變動對此也有影響。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發展中國家本土居民對礦產勘探的積極性相對降低,這就使得礦業的發展受到重創。但是繼他們之後,人們的積極性卻在提高,再加上這些地區的政府也在將社會責任轉移到礦業企業,這樣,潛在的支出就減少了一些企業對該地區的投資力度。還有,南美、南非國家的稅務轉移和財政問題,以及加拿大稅務政策的到期,都能緩解這些地區的勘探過熱問題。
圖4顯示了2005年開發預算位於前十名的國家。這十個國家的支出佔到2005年總支出的69%。圖表記錄了2005年所調查的103個國家的支出狀況,並且與2004年所調查的99個國家作了對比。位居前三名的依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在2005年加拿大鞏固了其支配地位,比澳大利亞多吸引了3億美元的投資。俄羅斯也由原先的第七位躍居第四位,迫使秘魯降到第五位。墨西哥緊跟南美,仍位居第六,而智利卻讓位於巴西而位居第八。阿根廷去年被蒙古取代其第十的席位,今年又再度恢復其第十的位置。一些國家在中國勘探投資的洶涌勢頭,導致了國際勘探在中國分布的實質性增長,並在來年可能位居第十一。
圖4 2005年勘探預算名列前十位的國家
4 勘探投資的礦種分析(Analysis of Exploration Investment for Different Kinds of Ores)
在2005年,基礎金屬和鑽石的勘探保持了歷史記錄,黃金的勘探分布卻呈現了持續增長的勢頭,不過仍然低於1997年,白金的增長幅度最小。圖5體現了2005年所研究公司的勘探分布情況,和一個5年分布的比較,每個時期的分布作為全球勘探總量的一個百分點,黃金勘探支出遠遠超過其他金屬而位居首位,但是在2005年,卻降到了不到一半,預算金額只有過去6年中的5年的一半。2002年勘探低迷以後,盡管黃金的分配金額有了近3倍的增長,但是2005年用於黃金勘探的23億美元卻比1997年降低了20%,1997年黃金的勘探預算為30億美元,占所有金屬預算總額的65%。
基礎金屬的預算分配金額在過去幾年中明顯增加,像銅、鎳和鋅的價格達到了目前最高水平。銅的預算金額在近10年來至少佔基礎金屬的預算總額的一半,是2005年基礎金屬預算總額的57%,超過了1997年的頂峰值。鎳的勘探量也超過了過去的水準,在2005年增長了65%。鋅的預算分配額從2004年到2005年增長了近一倍,盡管在2005年鋅的實際勘探量有所增長,但是仍然低於1997年的最高值。鑽石的分配額連續增長了4年,在2005年增加了33%,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在加拿大北部掀起的鑽石勘探高峰,加拿大成為唯一可以和非洲競爭的鑽石開采重地。從1996年到2005年,投入到非洲的鑽石分配額達12.3億美元,加拿大也達到了10.9億美元。鉑金類金屬的勘探分配額增長較慢,2005年增長了16%,而其他金屬的預算(主要有銀、鈷、礦砂和工業礦物)卻增加了49%。
圖5 不同類有色金屬的勘探預算對比
5 勘探投資的階段分析(Stage Analysis of Exploration Investment)
圖6顯示了2005年49億美元的勘探預算總額在不同勘探階段的分配情況。它把5年來每個階段的預算金額分配作為每年世界勘探總量的百分比進行比較。後期勘探在當前的勘探環節中越來越重要,漸漲的金屬價格和其他全球性因素正在喚起各種層次的公司對後期項目的關注。小型勘探企業依靠探明儲量來吸引投資商和大企業的關注,一些小有實力的企業則在市場強大時保護發展資金。與其不同的是,大企業卻迅速著手生產線的項目。還有,一些先前被認為毫無經濟價值而被停止了的項目,有可能在發展中被重新評估。
圖6 界有色金屬不同勘探階段的預算對比
過去兩年,後期勘探階段的預算金額的平均增長幅度遠遠超過草根勘探階段,因此它吸引了最大比重的世界勘探支出。結果是,後期勘探階段的總預算首次超過了草根勘探階段(雖然只有300萬)。所以我們希望在2006年企業仍然給予後期勘探更多的關注,使其預算進一步增長。最後,企業要貫徹現有後期項目的生產線,並評估它的可行性。一些曾經被評定為無經濟價值的項目應該在改善了的市場環境下重新評估,後期勘探的生產線也會隨之慢慢減少。後期勘探工作比前期要花費更多,當企業耗盡了後期勘探的生產線,也就意味全球勘探支出的下降。盡管一些邊緣的或非經濟的後期項目不會明顯消失,但是在近期內,它們中的一些將很可能一再擱置。
6 2006年展望(Forecasting of 2006)
現在,工業處於繁榮時期,空前的需求推動大多數礦物價格長期居高不下。大家普遍認為金屬價格的重整不只是暫時的恢復,而是過去數十年下降趨勢的基礎性突破。許多工業分析家認為印度緊跟中國的產業化步伐,中國的產業化將用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發展新礦物的供給。其他觀點則認為推動生產和發展的因素耗資巨大,沒有真正拉動需求,而且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保持商品價格。為了盈利,高投入似乎成了高價格的必然。這兩種觀點的本質區別在於日益增長的需求意味著生產商有更多的空白要填補,而日益增長的投入卻沒有這層含義。不管長期居高不下的金屬價格是由高投入導致或是由日益增長的需求導致,近期的重整都會增強價格的可承受性。許多工業聲稱「時代不同了」,金屬的價格將會保持在這個水平。基於所知因素,我們預期多數金屬價格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保持或接近現在的高水平。
此外,從1998年到2002年,工業上大量削減勘探費用導致了近年來發現率的下降。由於缺少已進入生產線的大型項目,這將最終增加全球供應的壓力,盡管現有工業的生產線已包括了能支撐以後3~5年發展的項目,但是如果需求一再上漲,儲量就會下降直至找到新的項目來滿足增長率。假設勘探支出的復甦會產生這種新項目,但是從新項目的發現到生產卻花費很長時間,也就是說,在許多年內它不會有利於全球供應。
同時,許多公司把企業並購看作是增長儲量和生產的保障,但是,如果把工業看作整體的話,交換資產並不能夠創造新的儲量。通過其他企業創造的用於並購的新資金,一個純粹的並購策略可以預測勘探支出。盡管礦業不能像集團那樣運作,但是下一期大型項目的發現卻對工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十分必要。
當前礦業勘探在初級階段的恢復有賴於小型企業的持續投資能力。在過去幾年,小型企業確實加大了投資力度,在2005年末,他們已經為2006年的項目准備好了資金。短期內居高不下的金屬價格將會有助於小企業吸引投資。此外,一些大企業已經在勘探支出方面竭盡全力,所以在未來幾年,他們不可能在預算方面再有實質性增長,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卻仍然留有餘地,可以拓展他們的勘探項目。我們認為中小企業不斷增加勘探支出以及不斷拓展項目而造成的負面影響會超過2005年的企業並購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在2006年,世界勘探支出會有適度增長,從而成為勘探支出循環中的又一個高峰。
I. 銀芝麻:鐵礦石期貨還會漲嗎
昨日「黑色星期四」過後,市場一片狼藉,但卻是抄底的時機到了!
全球經濟形勢將很大可能將得到改善,投資者情緒也將逐漸回溫,下半年市場對周期性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將隨之獲得提振。此外,趨緊的供應面也將支撐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其中鋅和活牛的庫存下降最為明顯,成品油市場的供應也因煉廠停產而收緊。
來自美林證券的分析師塞賓·舍爾斯(Sabine Schels)同樣鼓勵投資大宗商品。舍爾斯表示,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開始出現了現貨升水。標普高盛大宗商品指數顯示,遷倉收益自八個月來首次由負轉正,預計未來3個月的回報率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