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市政集團的集團簡介
北京市政集團是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營業務的大型建築業企業集團,由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市政集團公司)及所屬的24家單位組成,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在解放初期成立的北京市市政工程局,具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
市政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金6億元,其中,北京市政路橋建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出資5.6億元,占總股本的93.47%.市政集團公司具有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和公路工程總承包兩個特級資質,在2005年通過了ISO9001、ISO14001和GB/T28001整合型管理體系認證,並於2003年獲得北京市政府質量管理先進獎。
北京市政集團共有成員單位共25家,其中包括施工企業15家,設計、監理、咨詢企業各1家,拆遷公司2家,投資公司1家,商貿服務企業1家。經過多年的積累,北京市政集團所屬企業具有建築施工,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等多個類別的建築業資質71項,其中,具有建築業企業資質59項,涉及到市政、公路、機電安裝、鋼結構、預應力、道路照明、軌道交通等多個專業,其中特、一級資質27項,二級資質22項;具有工程設計資質5項,包括城市道路和橋梁工程設計甲級、給排水工程設計乙級、公路工程設計乙級等設計資質;具有市政工程和房建工程兩個類別的甲級監理資質;同時還具有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甲級資質和工程招標代理機構甲級資質。
北京市政集團共有員工近7000人,具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700餘人,具有中、高級有職稱人員800餘人,具有一級建造師189人,一級項目經理237人。2006年末,市政集團資產總額達77億元。北京市政集團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實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有著長期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被多家銀行評為「AAA」級資金信用等級企業。北京市政集團擁有各類施工機械設備近300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盾構機6台,機械化頂管設備3台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瀝青混凝土攤鋪機20台,平地機15台,碾壓機械設備96台,大型吊裝運輸設備18台套。
50多年的發展歷史,北京市政集團逐漸形成了「北京市政」這一獨具特色的企業品牌,北京市政集團作為首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先後5次承擔天安門廣場改建、擴建任務;組織建設了北京市二環、三環城市環路和京通路等城市快速路,組織建設了三環以內所有城市道路和橋梁,承建了北京市四環、五環、六環等公路環線;承建了北京市第一至第九水廠等全部11個自來水廠;組織建設了北京市高碑店等全部12個污水處理廠;承建了首都國際機場東、西跑道改擴建工程;承建了北京市地下鐵道復八線、八通線和城市軌道13號線等軌道交通工程。50多年來,「北京市政」累計鋪設各種道路長度近400萬公里、面積約1億平方米,建設各式立交橋100多座,敷設上水、排水、熱力管道 、煤氣、電力電信等綜合管線1.2萬余公里。在外埠,除港澳台外,市政集團涉足31個省市和地區。先後建設了山東濟青、廣東佛開、新疆烏奎、河北京沈、江蘇寧連、江西梨溫等高速公路260公里。在國外,承建了伊拉克巴格達水廠、北佳其拉道路、斯里蘭卡普塔蘭水廠、奇勞水廠、科東水廠、巴基斯坦真納立交、赤道幾內亞巴塔—涅方道路等多項國際工程。
北京市政集團一貫秉承科技領先的精神,經市經委認證,於2001年成立了市級技術中心。北京市政集團成功研製了多項科技成果,獲建設部、交通部、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發明獎等3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等2項,大部分科技成果在全國市政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北京市政集團一貫重視工程質量管理,獲得詹天佑大獎3項、建築工程魯班獎2項、國家銀質獎1項、金杯示範工程19項、北京市優質工程長城杯獎103項,最佳海外工程獎3項。
北京市政集團發揚講信譽、守合同、重質量、創精品的優良傳統,按照「科學管理、技術創新、精心操作、服務第一,滿足合同要求、贏得顧客信任」的質量方針和「工程合格率100%,工程優質率50%」的質量目標,堅持以全新的體制、高效的管理、精良的技術、優異的質量為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
隨著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出在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號召,特別是北京奧運會的臨近,為北京市政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有利條件;同時,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經濟改革的深入,面對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北京市政集團將按照「以和諧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調整完善經營結構,切實加強基礎管理,全面提高經營質量,打造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保持10%以上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努力把北京市政集團打造成為經營結構合理、管理到位、技術領先的行業內龍頭企業集團。
北京市政集團獨立運營後,將繼續發揚北京市政半個多世紀的優良傳統,以全新的姿態,高效的管理,精良的技術和優異的質量為廣大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北京市政願竭誠與各界朋友真誠合作,攜手共進,再創輝煌。
B. 上海建築工程防爆密閉盒需要向監理報驗嗎
施工中挖掘機、裝載機、攤鋪機、拌合設備、自卸運輸車輛、起重設備(如吊車、塔吊、貨梯等)、電氣設備(如發電機、空壓機、電焊機等)等施工設備都需要向監理部門報驗,並由相關單位購買保險後方可投入施工使用。
施工監理是指監理單位受業主的委託,在業主授權范圍內代表業主對工程施工進度、質量、投資、安全等進行控制並對工程合同和信息進行管理,以及協調參建各方關系一系列監督管理活動。
C. 人行道瀝青的應用
固諾德抗車轍添加劑 – 瀝青混合料改性的新技術 (桂林固諾德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GND車轍添加劑由固諾德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與廣西大學, 桂林工學院幾大高校道路研究所共同研製, 通過國內多個實驗室的室內研究、分析, 以及多條重載高速公路多年實際使用經驗, 發現添加抗車轍添加劑的瀝青混合料能明顯提高高溫抗車轍能力, 在低溫抗裂及水穩定性方面也有所提高, 使得瀝青混合料的綜合性能得到了顯著改善,尤其在高溫、 重載路段能夠增加路面使用年限,具有經濟效益。 關鍵詞:抗車轍添加劑,瀝青混合料改性,提高高溫穩定性 中國高等級公路的發展速度及經濟投入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但多數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卻只有3、4年, 有的甚至未過一年就出現了嚴重破損,使得國家在人力、 物力上的投入過大。在瀝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中,車轍現象尤其普遍, 對於路面的損壞也最嚴重,大大提高路面的修復費用。 車轍問題通常在第1個夏季的高溫期就會出現, 有的路面車轍深度為10~50mm,有的甚至達100mm以上, 使路面平整度變差,並很快出現網裂、坑洞、坑槽等病害。 一、 GND抗車轍添加劑的基本性能 抗車轍添加劑呈黑色、固體、顆粒狀。 表1 - GND抗車轍添加劑的特性: 項目 指標 粒徑(mm) 2-4 mm 密度(gr/cm) 0.91~0.965 gr/cm3 軟化點(℃) 140 ~ 150℃ 該產品為纖維聚合物,其中纖維聚合物成分大於95%, 填充物成分小於5%。 二、 GND抗車轍添加劑的作用機理 GND抗車轍添加劑通過以下三種作用來實現對瀝青混合料的改性: 1.嵌擠作用:添加劑微粒在施工過程中由於高溫的作用而軟化, 再經過碾壓後成型。 這樣就將添加劑的顆粒填充嵌擠到混合料的空隙中, 加強了混合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使混合料之間更加緊密, 增加了瀝青混合料承受荷載的能力。 2.加筋作用:由於添加劑中有聚合物纖維成分, 它在瀝青中起到加筋的作用。由於聚合物纖維的存在, 它在膠結料中形成網狀, 加強了瀝青礦粉膠結料體系相互作用力和整體性。 3.膠結作用:添加劑投入瀝青混合料的拌和鍋中,在170~ 180℃的溫度下,首先通過與礦料 干拌,使它軟化,繼續加入瀝青拌和, 添加劑顆粒與瀝青形成膠結作用,使瀝青性能得到改善。 提高了瀝青的軟化點;降低了對溫度的敏感性; 增加了瀝青與礦料的粘附能力。 GND抗車轍添加劑經過和混合料的拌和過程, 其顆粒在熱礦料的碰撞、剪切綜合作作用下, 促使添加劑實現三種作用過程,使瀝青混合料性能發生變化, 達到提高和改善。 三、 GND抗車轍添加劑應用范圍 高速公路、重交通道路、車輛交匯區域、機場跑道、公交車道、 工業地面、集裝箱堆放場地等要求承受重載的道路和場地。 四、 GND抗車轍添加劑添加量及添加工藝 抗車轍添加劑的使用劑量為瀝青混合料的0.3~0.5%。 即每噸瀝青混合料中摻3~5kg。用於道路則一般摻0.35 - 0.4%,即每噸瀝青混合料中摻3.5 - 4kg即可。交通量大,重型車輛多的用高限。特殊路段可摻0. 6%以上。 抗車轍添加劑的使用工藝方便簡單, 通過瀝青混合料拌和過程中直接加入: 1. 將礦料加熱到170~180℃時, 將GND添加劑直接投入拌和鍋內進行干拌,拌和時間可增加2~ 3秒 2. 加入熱瀝青繼續攪拌,拌和時間可相對增加 3. 成品混合料的質量控制和儲存運輸按常規的混合料進行 五、 抗車轍添加劑的性能測試 – 廣西交通廳公路工程檢測中心 檢驗報告 為了檢驗抗車轍添加劑的性能, 固諾德公司委託廣西公路工程檢測中心從配合比設計到性能檢驗進行 了全過程室內實驗。 實驗中瀝青混合料的類型選用目前高等級公路中常用的 AC-16 型瀝青混合料, 選用70# 國產重交瀝青。 1. 礦料及瀝青密度試驗 表2-1 粗集料技術性質 檢測項目 粗集料試驗結果 試驗方法 16mm 13.2mm 9.5mm 4.75mm 3mm-5mm 表觀相對密度 2.730 2.722 2.727 2.721 2.737 T0304—2000 毛體積相對密度 2.673 2.665 2.665 2.667 2.640 表2-2 細集料技術性質 檢測項目 試驗結果 試驗方法 石屑 表觀相對密度 2.737 T0328-2000 表2-3 礦粉技術性質 檢測項目 試驗結果 試驗方法 表觀相對密度 2.793 T0352—2000 表2-4 瀝青技術性質 檢測項目 試驗結果 試驗方法 70# 表觀相對密度 1.018 T0603—1993 2. 集料篩分試驗及兩種合成級配組成設計 通過篩分和摻配,在規范所給AC-16范圍內, 確定合成級配如表3所示。 表3 AC-16型礦料級配 篩孔 尺寸 (mm) 原材料篩分結果 合成 級配 (%) 設計要求級配(%) 16 13.2 9.5 4.75 3~5 0~3 礦粉 上限 下限 中值 1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6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5 100 90 95 13.2 0 0 100 100 100 100 100 82 92 76 84 9.5 0 0 0 100 100 100 100 68 80 60 70 4.75 0 0 0 0 73.33 96.86 100 43.8 62 34 48 2.36 0 0 0 0 14.67 82.69 100 26.3 48 20 32 1.18 0 0 0 0 6.10 59.63 100 18.7 36 13 24.5 0.6 0 0 0 0 3.68 36.40 100 12.5 26 9 17 0.3 0 0 0 0 3.21 24.78 99.67 9.6 18 7 12.5 0.15 0 0 0 0 2.92 17.82 95.60 7.7 14 5 9.5 0.075 0 0 0 0 2.07 12.02 81.47 5.7 8 4 6 採用比例(%) 5 13 14 17 24 24 3 圖3 AC-16型礦料合成級配曲線圖 3. 70#瀝青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3.1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馬歇爾試驗結果和油石比曲線圖如表3-1、圖3-1所示: 表4-1 馬歇爾試驗結果 油石比(%) 毛體積 相對密度 空隙率(%) 礦料間隙率VMA(%) 瀝青飽和度VFA(%) 穩定度MS(kN) 流值FL(mm) 3.60 2.370 7.495 15.370 51.235 8.33 1.63 4.10 2.419 4.879 14.021 65.200 9 1.82 4.60 2.426 3.936 14.198 72.276 9.66 2.33 5.10 2.425 3.300 14.642 77.465 8.6 2.38 5.60 2.392 2.830 15.221 81.406 8.46 3.40 備註:1、以上各項指標均為5個試件的算術平均值; 2、技術要求參照JTG F40-2004。 圖4-1 馬歇爾試驗結果 表4-2 確定最佳油石比 密度最大值 4.9 空隙率(4%~6%) 3.9-4.6 穩定度最大值 4.5 VFA(65%~75%) 4.1-4.8 空隙率(4%-6%)中值 4.2 穩定度(>8KN) 3.6-5.6 VFA(65%-75%)中值 4.4 流值(1.5~4) 3.6-5.6 OACmin~OACmax 4.1-4.6 OAC1 4.5 OAC2 4.3 OAC,% 4.4 綜合推薦最佳油石比,% 4.3 表4-3 相應於OAC的各項指標 油石比(%) 空隙率VV(%) VMA(%) VFA(%) MS(KN) FL(mm) 4.3 4.7 14.0 69 9.4 2.02 3.1.2 配合比設計檢驗 表4-4 車轍試驗結果 面層類型 動穩定度(次/mm) 試驗溫度(℃) 輪胎壓力(MPa) AC-16 1294 60 0.7 備註:1、試件尺寸:(300×300×50)mm; 2、試驗方法:T0719-1993。 4. 70號瀝青摻0.3%GND車轍劑瀝青混合料(B型級配) 配合比設計 4.1瀝青馬歇爾試驗結果 馬歇爾試驗結果和油石比曲線圖如表4-1、圖4-1所示: 表5-1 馬歇爾試驗結果 油石比(%) 毛體積 相對密度 空隙率(%) 礦料間隙率VMA(%) 瀝青飽和度VFA(%) 穩定度MS(kN) 流值FL(mm) 3.60 2.375 6.682 14.555 54.090 15.31 1.35 4.10 2.391 5.379 14.393 62.625 12.6 1.52 4.60 2.404 4.197 14.342 70.735 12.27 1.61 5.10 2.419 2.926 14.214 79.414 10.72 1.77 5.60 2.433 1.698 14.126 87.983 9.6 1.82 備註:1、以上各項指標均為5個試件的算術平均值; 2、技術要求參照JTG F40-2004。 圖5-1 馬歇爾試驗結果 表5-2 確定最佳油石比 OAC,% 4.5 註:馬歇爾穩定度未出現最大值,因此採用空隙率4.5% 所對應的油石比作為最佳油石比。 表5-3 相應於OAC的各項指標 油石比(%) 空隙率VV(%) VMA(%) VFA(%) MS(KN) FL(mm) 4.5 4.6 14.4 69 12.4 1.61 4.2 配合比設計檢驗 表5-4 車轍試驗結果 面層類型 動穩定度(次/mm) 試驗溫度(℃) 輪胎壓力(MPa) AC-16 6968 60 0.7 備註:1、試件尺寸:(300×300×50)mm; 2、試驗方法:T0719-1993。 對於A-70#瀝青AC-16型瀝青混合料,摻加0.3% 的車轍劑可以提高瀝青混合料馬歇爾穩定度3kN; 動穩定度由1294次/mm提高到6968次/mm; 可看出高溫穩定性明顯得到改善。 六、 路面的施工 添加車轍劑添加劑的瀝青混合料施工與改性瀝青混合料相同, 使用常規的攤鋪機和碾壓設備。 1. 施工時的氣溫不低於10℃,被攤鋪路面的表面溫度不低於5℃, 避免大風天氣施工。 2. 混合料運到現場的溫度不能低於165℃,攤鋪溫度大於150℃。 3. 碾壓設備緊跟攤鋪機,初壓溫度不低於150℃。 4. 碾壓終了溫度控制在110~120℃,必須緊湊安排壓實, 在降至此溫度前完成壓實。 5. 開放交通溫度為80℃,在路面溫度還沒有降至氣溫時, 車輛速度不能太快。 6. 層間必須使用粘層油(乳化瀝青等)粘接。 七.通過在我國高速道路中的應用,車轍劑添加劑與改性瀝青相比, 有以下主要特點: 1..改性工藝簡單,使用靈活方便,不需要增加任何機械設備, 減少設備投資的費用。 2.減少了改性瀝青在改性過程中的加熱環節, 因而降低在改性過程中對瀝青性能的加熱影響, 延長瀝青的使用壽命。 3.選用改性劑改性瀝青時一般要考慮瀝青與改性劑的相容性。 即瀝青與改性劑相互需要選擇。相容性不佳會影響瀝青的改性效果。 而車轍劑添加劑可隨意選用瀝青而不會影響改性效果。 4.少去了改性瀝青需要儲存的過程。 而儲存不但增加瀝青的加熱時間,影響瀝青技術性能, 而且容易使改性瀝青發生離析。 5..能顯著改善瀝青混合料的高溫性能, 提高混合料抗車轍的能力。經測試,抗車轍能力可提高3~4倍。 如桂柳高速路在三種瀝青混合料中,添加0.3% 的車轍劑的添加劑後,抗車轍能力比原瀝青有了很大提高。 其中Sup-13的車轍達到12995次/mm;AC- 16達到7852次/mm;AC-13的車轍達到8209次/ mm。 6.路面穩定性得到提高,馬歇爾穩定度提高了25%。 7.瀝青混合料的彈性提高25%, 改善了瀝青混合料的低溫柔韌性, 提高了抵抗開裂的能力和水穩定性。 8.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抗疲勞性能,延長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 9.添加劑可以長期庫存不變質。 七、 小結 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交通量增大,重型車輛增多, 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使用質量和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瀝青路面具有更大承載力,能抵抗高溫的車轍和低溫的脆裂, 以及抵抗水毀作用和抗疲勞的能力。要提高瀝青混合料的這些性能, 只有對瀝青進行改性才能實現。 改性瀝青混合料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目前,改性瀝青的工藝多採用廠里改性。而採用了現場改性, 即通過拌制瀝青混合料的過程加入添加劑(改性劑)進行改性瀝青。 它最顯著的優點是,不需要增加設備;使用方便靈活; 施工工藝簡單;可延長瀝青的使用壽命。 抗車轍添加劑適合於鋪築大交通量,重載車輛多, 氣溫比較高的地區。 摻加0.3%抗車轍劑瀝青混合料, 其高溫性能是隨瀝青標號的降低而提高的; 同時選擇較粗的級配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 ;選擇較軟的瀝青有助於提高混合料的低溫性能; 它們的水穩定性能接近。
D. 攤鋪機天津鼎盛9500熨平板幾米
紙的起源和發展-古時期發展史
西漢時期以灞橋紙為例,經專家檢驗,得出這種早期漢紙的特徵如下:
(1)紙質粗厚(厚O.14毫米),表面皺澀;
(2)表面有較多的纖維束,甚至是未打碎的麻繩頭;
(3)纖維組織鬆散,交結不緊,分布不勻;
(4)顯微鏡下觀察纖維帚化度低,細胞未遭強度破壞;
(5)纖維交織時透眼多而大;
(6)外觀呈淡黃色;
(7)無文字,木便於寫字,只能作包裹之用。
以上說明西漢是麻紙的萌芽階段,產量不太大,產地不廣,質量有待提高,仍不足以代替帛簡。但西漢羅布淖爾紙上,看到有被砑光的痕跡。可見紙的砑光自西漢即已開始。
東漢寫字用紙的記載,史不絕書。
《後漢書·鄧皇後紀》載,永元十四年(1O2年)鄧後即位,在這以前,"萬國貢獻竟求珍麗之物,自後即位,悉令禁絕,但供紙墨而已"。《太平御覽》卷6O5引《東現漢紀》也說鄧後即位後,"萬國貢獻悉禁絕,惟歲供紙墨而已"。這條記載在年代上早於蔡倫獻紙於朝廷的元興元年(1O5),可見東漢早已有了良紙。《後漢書·百官志》載,少府守宮令"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尚書令有丞"假署印綏及紙筆墨諸材用庫藏"。可見,宮廷內有專門掌管紙墨的官吏。《後漢書·延篤傳》注引《先賢行狀》曰?quot;篤欲寫《左氏傳》,無紙。〔其師」唐溪典以廢「片戔」記與之,篤以「片戔」錢記紙不可寫,乃借本誦之。"《北堂書鈔》卷1O4引延篤(167年卒)答張奐書:"惟別三年,夢想記憶,何月有違,伯英(張芝)來惠書四紙,讀之反復,喜不可言。"
東漢的字紙除在新疆、內蒙古出土外,近來在甘肅也有出土。1974年1月8日,當時的武威柏樹公社橋兒大隊社員在旱灘坡修水利時,發現一座漢墓,從中出土有木俑、牛車、木盒,陶器、剪進五銖錢等。有趣的是,在木牛車模型上粘附有帶字的古紙(黨壽山:《甘肅武威縣旱灘坡東漢墓發現古紙》,《文物》1977年第1期)。考古工作者根據對墓葬和出土器物形制的考察,斷定該墓屬於東漢晚期,即公元2世紀後半葉。旱灘坡紙出土後,已裂成一些碎片,最大的約為5×5厘米,存在於木牛車車箱兩側,三層紙粘在一起,紙上有較大的漢隸墨跡,明顯可辨者有"青貝"等字。原料為麻類(潘吉星:《談旱灘坡東漢出土的麻紙》),紙質細薄(厚O.O7毫米),表面平滑;纖維束少見,有很少較細的纖維束;纖維組織緊密,分布勻細;纖維帚化度較高,細胞遭強度破壞;透眼小而少;大部分呈褐色,老化程度大,少部分呈白色,有柔軟性;用於書寫。旱灘坡紙的這些特點,一眼就可看出質量之高。從這里可以推知,在造紙過程中對破麻布、繩頭等原料,已採取鹼液蒸煮、精細舂搗,反復漂洗等工序,製成分散度較高的紙漿,再用濾水性好的細密抄紙設備抄出來的。
東漢末,造紙術更有提高。還出現了名紙,"左伯紙"就是其中之一。據唐代張懷瓘《書斷》卷一說:"左伯,字子邑,東萊人,……擅名漢末,又甚能作紙。"漢末趙歧《三輔決錄》引韋誕(179~253年)奏言:"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皆古法。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以盡徑丈之勢,方寸千言。"
在2、3世紀時,"左伯紙"與"張芝筆"、"韋誕墨"齊名,為當時的人們,尤其是書法家所愛用。5世紀時的肖子良在答五僧虔信中描述說:"子邑之紙,研妙輝光;仲將(韋誕)之墨,一點如漆;伯英(張芝)之筆,窮神盡意。"所謂"研妙輝光",無非是形容左伯紙造得精細,潔白光滑。它可能是一種加工紙。《後漢書·蔡琰傳》載曹操欲使十吏就蔡琰(字文姬,蔡色之女)寫書,文姬"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按曹操、蔡邕父女和左伯都是同時代人,則曹操命蔡文姬寫字用的紙或許就是左伯紙之類的加工紙。由於有了紙,所以這時寫字就不再用帛和簡了。
在麻紙技術的基礎上,根據文獻記載,東漢時還用樹皮纖維造紙。樹皮紙的出現,是東漢造紙技術史上一項重要的技術革命。它為紙的製造開辟了一個新的更廣泛的原料來源,促進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的提升。
漢代是否用活動的簾床紙模造紙,至今還沒有從文獻和實物上得到證實。以出土的漢紙作分析,那時用的是固定的織紋紙模來抄紙。用這種紙摸抄成紙後,貼近網篩的那面紙上印有織紋(經緯紋)而沒有簾紋。所以漢紙無簾紋。
魏晉南北朝時期
如果說,漢代在書寫紀事材料方面還是縑帛和簡牘並用,紙則只是作為新型材料剛剛崛起,還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簡的話,那麼這種情況到了晉朝就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於晉代已造出大量潔白平滑而又方正的紙,人們就不再使用昂貴的縑帛和笨重的簡牘來書寫了,而是逐步習慣於用紙,以致最後使紙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書寫材料,徹底淘汰了簡牘。
東晉末年,有的統治者甚至明令規定用紙作為正式書寫材料,凡朝廷奏議不得用簡犢,而一律以紙代之。例如東晉的豪族桓玄(369~4O4年)掌握朝廷大權後,在他臨死的那一年(4O4年)廢晉安帝,改國號為楚,隨即下令停用簡牘而代之以黃紙:"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地下出土文物也表明,西晉時還是簡紙並用,東晉以降,便不再出現簡牘文書,而幾乎全是用紙了。
我國造紙原料資源豐富,隨著造紙技術的進步和推廣,這個時期南北各地,包括有些少數民族地區,都建立了官私紙坊,就地取材造紙。北方以洛陽、長安、山西及河北、山東等地為中心,主要產麻紙、楮皮紙、桑皮紙。陳朝的徐陵(5O7~583年)《玉台新詠·序》說:"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山東早在漢末就產名紙,東萊人左伯在曹魏時還在世,"左伯紙"名重一時。而長安、洛陽是在兩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成為造紙中心的。
東晉南渡後,江南也發展了造紙生產。浙江會稽、安徽南部和建業(南京)、揚州、廣州等地,成了南方的造紙中心,也產麻紙、桑皮紙和楮皮紙。北宋米芾《十紙說》:"六合(今揚州附近)紙,自晉已用,乃蔡侯漁網遺制也。網,麻也。"這時的浙江嵊縣剡溪沿岸,成為藤紙中心,但在南方,仍以麻紙為大宗。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廣大紙工在生產實踐中精益求精,積累了許多先進技術經驗,因此名工輩出,名紙屢現。除前述左伯及左伯紙外,還有南朝劉宋時的張永。沈約(441~513年)《宋書·張永傳》:"張永善隸書,又有巧思,紙及墨皆自營造",他造的紙為當時北方所不及。
1964年在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晉代紙繪地主生活圖,長1O6.5厘米,高47厘米,由六張紙聯成,可能是迄今最早的紙本繪畫。1966~1969年新疆出土的南北朝的民間剪紙,式樣美觀大方,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而新疆出土的東晉寫本,《三國志》的筆法圓熟流暢,有濃厚的隸書風味,著名書法家王羲之、陸機等人也都是以麻紙揮毫。潘吉星先生對魏晉南北朝近百種古紙都進行了檢驗,證明其中90%以上都是麻紙(參見潘吉昌:《中國造紙技術史稿》第55頁),以木麻和薴麻為原料的居多。
除麻紙外,這時期還採用其他韌皮纖維原料造紙,如楮皮紙、桑皮紙、藤皮紙等。從晉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唐宋時為止,浙江嵊縣南曹娥江上游的刻溪附近,更開創用野生藤皮造紙而久享盛名。
據文獻記載,晉朝還有一種側理紙,實即後世的發箋,以麻類、韌皮類等傳統原料制漿,再摻以少量水苔、發菜等作填料,用量雖少,但因呈現顏色,放在紙面上非常明顯。這種發箋紙在唐宋以後還繼續生產,直到近代。外國的發箋,最著名的是朝鮮李朝的發箋。
魏晉南北朝時期紙的加工技術也有相當發展,較重要的加工技術之一是表面塗布。所謂表面塗布,就是將白色礦物細粉用膠粘劑或澱粉糊劇在紙面上,再予以砑光。這樣,既可增加紙的白度、平滑度,又可減少透光度,使紙面緊密,吸墨性好。這種技術在歐洲的首次使用,是1764年卡明斯在英國提出的,將鉛白、石膏、石灰及水混合,塗刷在紙上。而我國的塗布技術要比歐洲早一千四百多年,常用的白色礦物粉原料有白堊、石膏、滑石粉、石灰或瓷土等。塗布方法是先將白粉碾細,製成它在水中的懸浮液,再將澱粉與水共煮,使與白粉懸浮液混合,用排筆塗施於紙上,因為紙上有刷痕,所以乾燥後要經砑光。這類紙在顯微鏡下觀察,纖維被礦粉晶粒所遮蓋的現象清楚可見。
對紙張加工的另一技藝是染色。紙經過染色後,除增添外表美觀外,往往還有實用效果,改善紙的性能。紙的染色從漢代就已開始。12世紀的劉熙《釋名》說?quot;演"字,就是染紙的意思。魏晉南北朝以後,繼承了這種染潢技術並繼續流傳下來。
晉時染潢有兩種方式,或者是先寫後潢,或者是先潢後寫。關於染潢所用的染料,古書中也有明確記載。東漢煉丹家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有"若櫱染為黃兮,似藍成綠組"之語。櫱就是黃櫱。東晉煉丹家葛洪(284~363年)在《抱朴子》中也提到了黃櫱染紙。黃櫱或日黃柏,是一種芸香科落葉喬木,其干皮呈黃色,味苦,氣微香。我國最常用的是關黃柏和川黃柏。關於染紙技術,這時期也有專門記載。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有專篇敘述染潢法。其中說:"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色年久色暗也。……「黃」櫱熟後漉滓搗而煮之,布囊壓訖,復搗煮之。凡三搗三煮,添和純汁者,其省四倍,又彌明凈。寫書經夏然後入潢,縫不淀解。其新寫者,須以熨斗縫縫熨而潢之。不爾,人則零落矣。"
黃紙不僅為士人寫字著書所用.也為官府用以書寫文書。下於民間宗教用紙,也多用黃紙,尤其佛經、道經寫本用紙,不少都經染潢。現在各博物館和圖書館收藏的魏晉南北朝寫經紙中,有不少是潢紙。這種風氣後來到隋唐時尤其盛行。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為什麼喜歡用黃紙呢?
第一,黃柏中含有生物鹼,主要是小柏鹼、少量的棕櫚鹼、黃柏酮、黃柏內脂等。小柏鹼呈苦味,色黃。棕櫚鹼也呈黃色,味苦,可溶於水。這種生物鹼既是染料,又是殺蟲防蛀劑。既延長紙的壽命,而同時還有一種清香氣味;
第二,按照古代的五行說,金水水火土五行對應於五色、五方、五音、五味等等。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方中的中央和五色中的黃,黃是五色中的正色。故古時凡神聖、莊重的物品常飾以黃色,重要典籍、文書也取黃色;
第三,黃色不刺眼,可長期閱讀而不傷目;如有筆誤,可用雌黃塗後再寫,便於校勘。這種情況在敦煌石室寫經中確有實物可證。
魏晉南北朝時期,除黃紙外,還生產了其它各種色紙。《初學記》卷二十一、《太平御覽》卷六○五引應德詹《桓玄偽事》說?quot;玄令平準作青、赤、縹、綠、桃花紙,使極精,令速作之。"《鄴中記》:"詔書以五色紙,著鳳雛口中。"這里提到的色紙,除青、赤原色外,還有縹、綠、桃花等間色紙。
漢紙多粗厚,簾紋不顯,而晉朝和南北朝的紙,都比漢紙薄,且有明顯的簾紋,是什麼原因呢?從造紙技術上來分析,晉南北朝時,是用類似現今土法抄的可拆合的簾床紙模抄造。這顯然是造紙技術史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這種抄紙設備的優越性,在於能抄出緊薄而勻細的紙面,減少生產工時,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設備投資。這種設備起源於何時,只能從出土古紙來判斷,迄今最早有簾紋的紙屬於西晉。看來它是在兩漢抄紙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古翰墨真跡辨》中談到晉紙時寫道:"北紙用橫簾造紙,紋必橫,又其質松而厚,謂之側理紙……南紙用豎簾,紋必豎。"這個意見,數百年來被認為是鑒定碑帖書畫的權威論斷。如明朝人曹昭《格古要論》、屠隆《考盤餘事》、文震亨《長物志》以及清朝人的許多著作都沿用此說作為鑒別古紙的依據。
簾紋分為簾條紋和編織紋兩種。潘吉星先生在《中國造紙技術史稿》第63、64負中說:"從古紙簾紋的實測中,能分辨出紙簾是用什麼材料編制的。根據筆者對大量古紙簾紋的實測數據分析,在每1厘米內有9根以上簾條紋的,是用細竹條編制的紙簾子(9~15根/厘米);每1厘米內有5~7根(大部分是5根,即每根粗2毫米)簾紋的,是用芨芨草或萱草莖編制的紙簾子。後一種粗紋紙,多是在我國北方無竹地區抄造的。前一種紙多產於中原地區,尤其是長江流域。因此筆者認為,簾條紋的粗細,倒是辨別南北紙的重要方法之一。"潘先生的這些論斷有力地駁斥了趙將簾紋的橫豎作為鑒別南北紙的技術依據,而提出了帝條紋的粗細,是辨別南北紙的重要依據。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粗條紙簾,抄紙時濾水速度特快,易使紙質不夠緊密勻稱。為克服這一缺點,常常要將紙抄得較厚。趙希鵠所謂北?quot;其質松而厚"是也。簾紋紙模濾水速度適中,能造出一種白亮而極薄的的佳紙,表面平滑、堅韌,墨跡發光,以手觸之,沙沙有聲。這種佳紙在新疆出土的實物不少,至今看到實物,仍令人贊嘆不已。
隋唐五代時期
隋唐五代所用的造紙原料,除家麻和野麻而外,從晉朝以來興起的藤紙,到了隋唐時期達到了全盛時期,產地也不只限於浙江。《唐六典》注和《翰林志》均載有唐代朝廷、官府文書用青、白、黃色藤紙,各有各的用途。陸羽《茶經》提到用藤紙包茶。《全唐詩》卷十收有顧況的《剡紙歌》,描寫浙江剡溪的藤紙時說?quot;剡溪剡紙生剡藤,噴水搗為蕉葉棱。欲寫金人金口渴,寄與山明山裡僧。"《全唐文》卷七二七收有舒元輿《悲剡溪古藤文》,作者悲嘆因造紙而將古藤斬盡,影響它的生長。膝的生長期比麻、竹、楮要長,資源有限,因此藤紙從唐以後就走向下坡路。
從歷史文獻上看,桑皮紙、楮皮紙雖然歷史悠久,但唐以前的實物則很少見到,隋唐以後皮紙才漸漸多了起來。敦煌石室中的隋開皇二十年寫本《波羅蜜經》,據專家化驗是楮皮紙;隋末的《妙法蓮華經》是桑皮紙;開元六年的《無上秘要》、唐代的《波羅蜜多經》也是皮紙。此外,傳世的唐初馮承摹神龍本《蘭亭序》也是皮紙。關於用楮皮紙寫經,在唐代京兆崇福寺僧人法藏《華嚴經傳紀》卷五也有記載。
唐代還有一種香樹皮紙。據《新唐書·肖仿傳》:羅州(今廣東廉江縣北)多棧香樹,身如櫃柳,皮搗為紙。唐代劉恂《嶺表錄異》:"羅州多棧香樹,身似櫃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桔,皮堪作紙,名為香皮紙。皮白色,有文如魚子,雷(州)、羅州、義寧、新會縣率多用之,其紙漫而弱,沾水即爛,不及楮皮者。"唐人段公路《北戶雜錄》也說:"香皮紙,羅州多箋香樹,身如櫃柳,皮堪搗〔造〕紙。土人號為香皮紙。"這些唐人記載說明,廣東羅州產的棧香或箋香樹皮紙是名聞於當時的。
據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殺青》篇記載,唐代四川l造的"薛濤「片戔」,亦芙蓉皮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或當時薛濤所指,遺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質也。"用木芙蓉韌皮纖維造紙,在技術上應是可能的。因為經脫膠後,其總纖維素達59.75%。
像魏晉南北朝一樣,隋唐五代也有時用各種原料混合造紙,意在降低生產成本並改善紙的性能。如新疆出土的唐大歷三年至貞元三年的一種有年款的文書紙,發現其中有用麻料、桑皮和月桂樹等纖維混合抄造的。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麟德二年《卜老師借錢契》用紙,也是用麻纖維和樹皮纖維混合抄造的。
南來趙希鵠《洞天清錄集》:"若二王真跡,多是會稽豎紋竹紙。蓋東晉南渡後,難得北紙,又右軍父子多在會稽故也。"從此以後,很多人都相信晉朝已有竹紙。還有人把舊題西晉稽含《南方草木狀》中的"竹疏布"引申為竹紙,作為普朝有竹紙的證據(見袁翰青:《中國化學史論文集》第112頁)。唐以前關於竹紙的記載迄今沒有找到,更不見有實物遺存,因此,竹紙始於晉代之說難以成立。我們所看到的文獻記載是從唐朝開始的。9世紀李肇《國史補》卷下雲:"紙則有越之剡藤,蜀之麻面,……韶之竹「片戔」。"韶即韶州,今廣東韶關一帶。這一帶自古盛產竹,在明清時還以竹紙聞名。唐人殷公路《北戶雜錄》在談到廣東羅州沉香皮紙時,也順便提了一下此紙"不及桑根、竹膜紙。"1O世紀的崔龜圖對這一句加往日:"陸州出之"按陸州為隋時建置,在今浙江淳安縣西。唐時移治今建德縣,宋廢。今浙江仍產竹紙。由此看來,9-10世紀時,竹紙已在廣東、浙江初露頭角;到宋代以後才大顯身手,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隨著造紙原料的逐步擴大和造紙技術在各地的推廣,隋唐五代時的產紙區域遍及全國各地(參見王明:《隋唐時代的造紙》,《考古學報》1956年1期)。據李林甫《元和郡縣圖志》卷26,歐陽修《新唐書·地理志》、杜佑《通典·食貨典》三書的記載,在唐代各地貢紙者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衢州、宣州、歙州、池州、江州、信州、衡州等十一州邑。當然這是個很不完全的統計。如果再查其他唐人著作,還可找出另外一些地區所生產的各式品種和名目的紙。如《唐六典》卷二十太府寺條,接李林甫注,則進獻者還有益州黃白麻紙,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細黃狀紙,均州大模紙,宣州、衢州案紙、次紙,蒲州細薄白紙。李肇《國史補》卷下說;"紙則有越之剡藤、苔「片戔」,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片戔」,揚之六合「片戔」,韶之竹「片戔」,蒲的白簿重抄,臨川之滑薄。"從這里可看出,當時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廣東、山西、河南等九個省的十八個州邑,都將各種優紙,貢於朝廷。宋米芾的《十紙說》:"唐人漿錘六合幔麻紙,寫經明透,年歲久遠,入水不濡。"舉此一例,可見一斑。其實產紙的區域,遠不止這些地區。例如,山東麻紙早在漢魏時就已出名,就是到近代,也還行銷於北方。陝西關中地區,在唐代也產麻紙。在新疆出土的唐代文書中,有表明新疆在唐代就已造紙的證據。
關中在唐代雖產麻紙,但據《唐六典》卷九、《新唐書·藝文志》和《唐會要》卷35等文獻記載,朝廷大量的用紙主要是靠蜀中供給,元朝人費著在《蜀「片戔」譜》中就有"雙流紙出於廣都,……用最廣,而價亦最賤",的記載。為避隋煬帝的諱,改廣都日雙流,可見成都一帶自隋時就已產紙,在唐時則成為四川的一項重要特產貢於朝廷。
安徽也是唐代造紙中心之一。歙州、池州、信州、宣州等地,均以產紙著名。現在全世界聞名的國產書畫用的"宣紙",其歷史淵源就可以追溯到唐代宣州的貢紙。《新唐書·地理志》載,宣州土貢有紙和筆。宣州下置宣城、當塗、涇縣、廣德、南陵、太平、寧國、旌德等八縣。這是有關宣紙的最早記載。後世的宣紙,主要是以宣州涇縣為主產地。宣紙在唐代為書畫家所使用,可見它的質量之高。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雲?quot;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古時好拓畫,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筆蹤。"摹拓書畫用紙,要求薄而透明,紙質緊密,紙的質量不佳是不能勝任的。
隋唐五代時的造紙技術比魏晉南北朝時進步的另一表現是,這時期紙的質量及其加工技術大大超過前代,而且出現了不少名貴的紙張為後世所傳頌,在造紙設備上也有了改進。隋唐五代的抄紙器絕大部分使用的是活動簾床紙模,只是因編制紙簾子的材料不同而分為粗茶簾紋和細條簾紋。在長寬幅度上,唐紙都大於魏晉南北朝紙。
為了適應寫字繪畫的需要,唐紙明確地區分為生紙與熟紙。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三就明確指出唐代生熟紙的功用。他講到裝裱書畫時說:"勿以熟地背,必皺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紙。"宋人邵博《聞見後錄》卷二八雲:"唐人有熟紙,有生紙。熟紙所謂妍妙輝光者,其法不一。生紙非有喪事,故不用。"生紙就是直接從紙槽抄出後經烘乾而成的未加處理過的紙,而熟紙則是對生紙經過若干加工處理後的紙。
紙的加工主要目的在於阻塞紙面纖維間的多餘毛細孔,以便在運筆時不致因走墨而暈染,達到書畫預期的藝術效果。有效措施是砑光、拖漿、填粉、加蠟、施膠等。這樣處理過的紙,就逐漸變熱。
2011/8/8 14:27:01
E. 邯鄲市華通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邯鄲市華通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是2004-11-24在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渚河路96號啟信大廈15層。
邯鄲市華通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400769812649U,企業法人薛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邯鄲市華通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公路養護工程;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施工、維護(憑資質證書按核定范圍經營);交通安全設施施工;鋼結構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環保工程;市政及照明工程;建築勞務分包;建築材料銷售;瀝青拌和站設備、洗刨機、攤鋪機的租賃;水泥穩定碎石、瀝青混凝土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河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0913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6家。
邯鄲市華通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邯鄲市華通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F. 青海省財政多方籌集資金81億元投資公路建設 資料提供:秦皇島海天路礦--高效自動轉向攤鋪機
上個月底,游泳小將陸瀅憑借一張與劉翔書記同台出席某聯誼活動的照片走紅網路,在網上掀起了一陣人肉陸瀅「胸器」的熱潮。這次陸瀅的風頭已經完全蓋過了剛剛當上官的劉書記,陸瀅也隨著成為體育圈裡的話題女王,人氣直逼當年的跳水冠軍郭晶晶。但是陸瀅用的時間遠遠比郭晶晶要短,這次陸瀅一夜走紅靠的不是體育健將過硬的體育成績,而靠陸大美女的獨門「胸器」。在這張讓陸瀅名聲大噪的照片背後,網路推手青春弘志可能是陸瀅之外的第二個贏家。據業內人士透露,青春弘志這次推出的陸瀅,獲得的報酬已經超過6位數。
G. 中國機械加工的發展方向
文章主要針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機械製造業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通過我國大型企業合資改制的案例,揭示了我國機械製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同時,概括了先進製造技術的特點。展望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前景。 一機械製造業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製造業有了顯著的發展,無論製造業總量還是製造業技術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機械製造業從產品研發、技術裝備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卻不多。例如:海爾、海信、TCL等企業的品牌雖然已經「國產化」,但去商場買空調時,導購會告訴你壓縮機來自日本,去買冰箱時,導購還是會告訴你壓縮機也是來自日本。通過對我國機械製造業現狀的分析和研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的機械製造比歐美發達國家落後了將近30年。面對21世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挑戰,機械製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合資帶來的憂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引進技術和技術裝備使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擔憂。2006年4月,執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之牛耳的徐工集團與美國凱雷投資公司的並購計劃基本敲定。美國凱雷亞洲投資公司以3.75億美元收購了徐工集團下屬企業——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85%的股份。雖然6月份由於三一重工的介入使得控股過程出現波折,但這宣告我國很多經濟學家所擔心的「卡特彼勒通吃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計劃暫告一段落。 2005年3月,全球最大的機械設備製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以低得「令人意外」的價格收購了山東重工的40%的股份,此後工程機械業中傳出,強硬的卡特比勒已制定了龐大的收購計劃,目的是「蠶食中國工程機械」。工程機械業中穩居「老大」多年的徐工集團當然是它的既定目標之一。 2007年卡特彼勒公司在徐州成立卡特彼勒路面機械徐州工廠,主導產品:壓路機、冷銑刨機、瀝青混凝土攤鋪機、路面冷再生設備/穩定土拌和機等。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型跨國公司紛紛進軍殺入國內機械工業市場,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工電器、文化辦公設備、儀器儀表、通用機械和工程機械等領域,這幾個行業約占機械工業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的80%。 外國投資者的經營策略是:「基本前提是對華投資活動中必須保持其控制權」,當前跨國企業特別熱衷於並購我國高成長性行業中的優勢企業。目前已經能看到的懸油嘴油泵行業、軸承行業等。 2存在著許多技術黑洞 中國的機械製造業除了面臨「外敵」之外,自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曾幾何時,企業的進口機械成了宣傳的噱頭。廣東一家食品企業這樣炫耀自己:「公司引進多台日本、台灣自動化生產設備,工藝精湛,優異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國人也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一現實:只有外國進口的生產線和生產設備是可靠的,是產品的保證。 「振興民族」產業的口號興起之後,國內逐漸打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電里有海爾、海信、TCL等。品牌雖然已經「國產化」,但說到產品的核心部件,卻大都來自國外。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機械行業存在一個巨大的技術「黑洞」,最突出的表現是對外技術依存度高。近幾年來,中國每年用於固定資產的上萬億元設備投資中,60%以上是引進的。作為窗口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有57%的技術源自國外。 在冶金機械中,最近幾年我國板、帶材生產線上了三、四十條,型材線就更多了,總投入大得驚人,但是這些設備和系統幾乎全部來自德國、日本及義大利。例如河北一家大型鋼鐵(邯鄲)廠,冷軋設備來自德國西馬克公司,鍍鋅設備來自義大利達涅利公司。 據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目前工業發達國家新產品貢獻率為52%,我國僅為5.9%。在「核心技術方面」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克隆產品較多。這樣的結果除了自主創新能力削弱之外,還容易遭到侵權指控。即使出現了自行研製的技術,也很容易被指責為「剽竊」。中國不久前自行研製的「CMl海豚」磁懸浮列車還沒有試運行,就被德國一些媒體和企業指責為「抄襲了德國磁懸浮技術」。 整個工業製造設備的骨幹都是外國產品,這暴露了我國工業化的虛弱性。機械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國今後如果不把腰桿鍛煉硬了,挺直了,那麼整個經濟和國防都是虛弱的。 3機械製造業落後近30年 有人在網上發起「中國的機械製造業落後歐美發達國家多少年」的討論,很多人認為「至少30年的差距」。這種差距尤其表現在發動機上。發動機作為機械的「心臟」,怎麼評價它在機械中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尤其是對於我國正在大力倡導的汽車製造業而言。 我國的汽車製造業發展了多年,直到現在使用上自己設計的「心臟」的卻很少,這讓很多汽車業內人士都為之傷神。不過現在已經有幾家汽車製造企業開始關注設計自己的發動機。奇瑞是其中之一,它研發成功的ACTECO發動機讓中國的汽車也開始賺技術錢了。奇瑞研製的ACTECO發動機獲得「2005中國創造獎」。 為何市場沒有換來必要的技術?專家認為,並不是拿來了車型就等於轉讓了技術,一些關鍵的地方還需要學習,還需要有人點撥。但是相當多企業只關注合資,引進等等形式上的東西。仿製而不消化吸收是機械工業步入歧途。除了消化不到位之外,技術壁壘也是中國引進技術的巨大障礙。目前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保持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差距的一種武器。「歐美發達國家在小心翼翼地保持著與中國技術水平幾十年的差距。」 4國家扶持的支點偏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技術黑洞的形成與國家的重視程度、投入密切相關。國家在過失的二十多年來忽視了發展機械行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都出現了偏差。 產權激勵制度是創新和研發產品的重要保障。國有企業對創新人才的產權激勵基本上沒有實行。一方面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創新者的貢獻沒有得到產權確認。企業研發的技術和產品,要麼被國家無償拿走,要麼被其他的企業無償抄襲。
H. 梁平縣人壽保險公司怎麼樣
梁平縣興路道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前身為1994年成立的梁平縣國營道路橋梁工程公司。
2010年,縣委、縣政府對原公司進行改制,將原公司納入「重慶新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麾下,更名為了現在的「梁平縣興路道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
注冊資金1000萬元、固定資產270餘萬元、工程技術人員20餘名。
公路工程總承包的三級資質企業,擁有可承接縣內外公路建設、土石方工程等社會公益活動的攤鋪機、裝載機、輪壓路機等大型施工設備10餘台(套),主要從事公路、橋梁、市政、房建工程的施工。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I. 攤鋪機的發展歷程
1、攤鋪機的發展歷程?
答:依據中國的施工現狀和政策機制等因素,歐洲型的低速度、高密實、中大寬度攤鋪施工工藝被廣泛採用,德國ABG結構型式的攤鋪更是引導行業的潮流,但從20世紀90年代的大型化(即攤鋪寬度大於9m, 甚至到16m)發展到了21世紀的中型化,即攤鋪寬度合理化回歸到6~9m機型佔主導地位,使得眾多國內廠家重新調整開發思路,當前,主要攤鋪機廠家都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
2、現在國內外使用的攤鋪機品牌有哪些?
答:國外的品牌主要有:德國的ABG、VOGELE、DYNAPAC、美國的BK、義大利的比泰利、瑪連尼、日本的新瀉等。國內主要品牌有:西築、陝建、徐工、華晨華通、中聯、三一重工、新築等。
3、攤鋪機由哪些結構組成?
答:攤鋪機主要由發動機、傳動系統、行走機構、 供料系統、操縱控制系統、車架、調平大臂、熨平板以及自動調平系統等組成。
J. 河南征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南征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簡介
河南征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原鄭州征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2月1日,注冊資本7000萬元,是一家承接城市排水、道路、橋涵、體育場等工程及瀝青砼生產加工,設備租賃的市政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和路燈照明3級資質的施工企業。現有職工168名,其中專業工程技術人員93名,擁有完備的施工機械設備及試驗檢驗設施。
公司下設行政部、市場部、經營部、財務部、生產安全部、設備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等7個部門。2006年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公司以誠信服務為宗旨,堅持以市場及設備租賃為導向,以工程項目為依託,規范內部管理體制,建立起適應市場發展的靈活機制,先後以獨立承包、合作承包等多種形式承接了鄭東新區第三城市中心線跨東西運河橋、CBD會展路橋、鄭州市重點工程東風路鋪裝、鄭州市文化路立交鋪裝、鄭州一中體育場和鄭州市家和萬世小區道路鋪裝、鄭州市鄭東新區泰山路污水、雨水、道路工程、鄭州市紅專路道路、鄭州市桐柏南路道路工程、馬頭崗污水處理廠廠區道路及雨水工程、鄭州市中原西路西延線道路工程、洛陽市道北二路工程、澠池縣洪陽河綜合治理工程、潢川縣供水工程、登封市城市供水擴建工程、鄭州市十條精品街金水路鋪裝工程、鄭州市代庄街道路工程、鄭州市京廣快速路一期、二期道路工程、西三環道路北延工程、火車站道路整修、鄭州東區污水處理廠、望橋路、金冠路等。其中參建的CBD會展路獲得「全國市政工程金杯獎」,文化路立交鋪裝獲得「河南市政工程金杯獎」,鄭東新區泰山路污水、雨水、道路工程、紅專路道路工程獲得「省優質工程」,紅專路還被評為「省級安全文明工地」,京廣快速路二期道路工程獲省優質工程獎。
在工程建設中,公司肯花本錢,注重設備的引進和新技術的推廣及應用。2005年投資進口德國林泰閣3000型移動式集裝箱瀝青拌和設備,裝備有德國進口的戴納派克522、422壓路機,戴納派克瀝青攤鋪機F181CS12.5m、F181C9.5m等先進的瀝青檢驗試驗設備。公司自主研發的高剪切瀝青乳化設備和管式固定柵片瀝青乳化分散裝置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企業擁有一支裝備精良、技術先進、勞動高效、經驗豐富的施工隊伍,為干好每一項工程提供了保證。公司合作承包的許尉高速二標段,阿深高速一標段、泌陽高速、廣西南百高速十五標段的瀝青路面鋪裝施工,不僅得到了省內外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肯定,而且與兄弟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法定代表人:丁起
成立時間:2005-02-01
注冊資本:7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19210001233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址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