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❷ 急求2007年台灣在廣西的投資額等數據
桂林逐漸成為台商投資熱土 2007年08月25日12:56
新華網南寧8月25日電(記者杜健)擁有「甲天下山水」的桂林市逐漸成為台商投資熱土,一批由台資企業打造的旅遊品牌,正推動桂林旅遊產業向更高層面發展。
廣西桂林市副市長陳建軍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桂林注冊的台資企業有350多家,實際使用資金8億多美元,涉及旅遊、商貿物流、農業、電子機械、房地產等領域,其中以在旅遊產業方面的發展業績最為突出。
在桂林旅遊市場所有4A級景區中,台資企業佔到50%左右,3A景點中台資企業佔40%以上。
記者從桂林市台灣事務辦公室了解到,桂林已成為最受台灣民眾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每年來桂林旅遊的台灣遊客超過40萬人次。
桂林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江文豪說,多年來,台商投資的旅遊項目在桂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投資方有的已開始追加投資,有的正在計劃增加投資、擴大規模。
「除了青山綠水,桂林在承接台商產業轉移上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前來投資的台商將會越來越多。」陳建軍說。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在桂林新注冊的台資企業有8家,合同金額580萬美元,實際到位資金414.5萬美元。
❸ 2011台灣與大陸貿易佔台灣貿易總額的多少
一、兩地貿易
2011年1-12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600.3億美元,同比上升10.1%,佔大陸對外貿易額的4.4%。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為351.1億美元,同比上升18.3%;自台灣進口為1249.2億美元,同比上升7.9%。
2011年12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35.0億美元,環比上升0.7%。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為27.6億美元,環比下降3.8%;自台灣進口為107.3億美元,環比上升1.7%。
二、吸收台資
2011年1-12月,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項目2639個,同比下降14.10%,實際使用台資金額21.8億美元,同比下降11.81%。2011年12月,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項目263個,環比上升1.9%,實際使用台資金額2.3億美元,環比上升27.8%。截至2011年12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85772個,實際利用台資542.0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台資在我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佔4.6%。
❹ 在中國大陸台商最集中的地區在哪
在中國大陸台商最集中的地區:1.江蘇省崑山市:崑山作為台商在大陸投資最集中的地區,自一九九0年第一家台資企業落戶後,累計吸引台企三千二百家,投資總額超過二百九十億美元。成立於一九九八年的崑山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是經國台辦特批,大陸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縣級台協會,現有台商會員近一千二百家。 2.廣東省東莞市:毗鄰港澳,地處廣深高速中心——東莞,一個面積兩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廣東城市卻聚集著全大陸十分之一的台資企業。從首家台企1985年落腳以來,台商投資東莞始終保持快速穩定增長,近年更形成高峰期。目前,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的廣東東莞擁有台資企業近5000家,約佔台商在大陸投資企業的1/10,累計合同投資金額達48.5億美元,占廣東台企的1/3。 3.福建省廈門市
❺ 台灣目前的經濟總量會超過大陸長三角地區嗎
你不只應該算台灣的部分,還應該算台灣在大陸的部分
---------------------------------------
根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加總赴大陸投資台商1000大企業的2004年整體營收共計7336億人民幣,
約合新台幣3兆800多億元,
幾乎是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和上海去年的GDP差不多,
顯見大陸台商的實力稱得上「富可敵國」。
本次營收排行調查的榜首,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屬鴻海集團,
營收是人民幣716億元,第2、3、4、5名分別為達豐(上海)(廣達投資)、
達功(上海)電腦(廣達投資)、福建捷聯電子(冠捷投資)、
明基電通信息技術(明基投資)。
在1000大排名中,前15名都是電子業,主要原因是資本密集,營收自然居前;
而第1000名是南通嘉宏塑膠,隸屬台聚集團,營收也有人民幣4100萬元。
對照大陸台商製造業1000大和台灣地區製造業1000大可以發碧,
兩岸都由鴻海拔得頭籌,且有8家企業同時進入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的前20大,
重疊性高,另外,由於法令未開放的關系,
台積電和聯電兩家台灣地區的大型企業都未能進入大陸台商製造業1000大的榜中。
這份由中時報系、工商時報企劃製作,
委託中華徵信所調查的「大陸台商1000大」,歷經10個月的調查、確認後,
終於出爐,這是第一份針對大陸台商最廣泛性的排名調查,
也是兩岸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大陸台商實力的大調查,
讓大陸台商的整體實力,有了一次清楚而完整的呈現。
調查結果已經顯示大陸台商的整體實力果然驚人,但這樣的數據可能還低估了台商實力。
中華徵信所行銷客服部總編輯劉任就表示,兩岸分工,
普遍還是台灣接單、大陸出口,在營收和利潤方面,
很多大陸台商隱藏實力,零件由母公司支應,
產值只有計算組裝、加工的部分,顯示有些台商的真實實力,
無法反映在財報數據上。
其次,還有更多未上市、獨資的台商,隱藏在各個角落默默賺錢。
深圳台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黃明智就估計,台灣不少上市公司,
營收不過新台幣5億,以這樣的標准,
單單在深圳,超過這個規模的台商,應該就有上千家。
❻ 角美台商投資區的產業優勢
漳州台商投資區是福建省最早開發的外向型工業區之一。已培育形成電子光電、汽車製造、金屬材料、食品加工、紙製品五大產業體系。2011年底,全區已有工業企業869家,投資總額637.5億元,擁有台資企業157家,總投資30億美元。2011年僅台資企業規模工業產值達259.8億元,佔全區規模工業產值的73%;實現稅收13.7億元,佔全區工業稅收的80%。台灣島內已有台塑、統一、泰山、燦坤、長春化工和福貞六大上市企業集團在區內發展良好,台資企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❼ 泉州台商投資區是什麼級別
泉州台商投資區位於泉州市中心城區東面,泉州環灣城市中心區域,與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東起惠安七一圍墾區,西至洛陽江。
南臨泉州灣,北靠瀋海高速公路,涵蓋洛陽鎮、東園鎮、張坂鎮、百崎鄉4個鄉鎮和惠南工業區(省級開發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包括7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2.87萬人。
轄區內擁有海岸線24公里,洛陽江岸線21公里,河流總長度24.5公里,水域面積4.8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81.95公里,12個以上的10萬噸級碼頭和多個萬噸級碼頭,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湖區、被譽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
中國「八大最美海岸線」之一的崇武至秀塗25公裏海岸帶、福建省18個少數民族鄉中唯一的百崎回族鄉、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濕地面積6300畝的洛陽江紅樹林等等。
北部有瀋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線、福廈鐵路、漳泉肖鐵路和國道324線,南有石湖港區、秀塗港區和福建省道201線、泉州環城高速公路,距離泉州火車站8公里,距離福廈鐵路惠安站14公里,距離福廈鐵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離晉江機場約20公里。
國道324線貫穿投資區北部,是中國少有的依江、傍湖、臨海區域,區位條件極為優越。

(7)台商投資額擴展閱讀:
優勢
在泉州設立台商投資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1、區位優勢。投資區與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西靠洛陽江,南臨泉州灣,中間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湖區、被譽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擁有海岸線24公里,12個以上的10萬噸級碼頭和多個萬噸級碼頭,是中國少有的依江、傍湖、臨海區域,區位條件極為優越。
2、城市依託。投資區規劃及控制范圍已列入了2009年5月福建省建設廳審查通過的《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范圍,可以充分藉助中心城市的延伸和輻射,承接中心城市的人才、科技、教育、經貿、文化和金融服務等。
3、交通完善。投資區北有瀋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線、福廈鐵路、漳泉肖鐵路和國道324線,南有石湖港區、秀塗港區和福建省道201線、泉州環城高速公路。
距離泉州火車站8公里,距離福廈鐵路惠安站14公里,距離福廈鐵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離晉江機場約20公里,國道324線貫穿投資區北部。
4、人才保障。泉州地區擁有國立華僑大學、仰恩大學、泉州師范學院、黎明職業大學、閩南理工學院、泉州泰山航海學院、泉州紡織服裝學院、電力學院、陶瓷學院等多所綜合性大學和理工科院校,且設有七個博士後工作站,為投資區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5、產業基礎。泉州已初步形成了紡織鞋服、建築建材、食品飲料、工藝製品、機械製造等五大傳統產業和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配件、生物醫葯等五大新興產業,產業集聚成效顯著。
❽ 台灣跟大陸近幾年貿易數據去哪裡找急!!!
2011年1-10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331.2億美元,同比上升12.2%,佔大陸對外貿易額的4.5%。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為294.8億美元,同比上升24.3%;自台灣進口為1036.4億美元,同比上升9.1%。
2011年10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22.2億美元,環比下降13.4%。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為27.2億美元,環比下降11.7%;自台灣進口為95.0億美元,環比下降13.9%。
二、吸收台資
2011年1-10月,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項目2118個,同比下降10.48%,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7.7億美元,同比下降11.0%。2011年10月,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項目188個,環比下降12.1%,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3億美元,環比下降38.1%。截至2011年10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85251個,實際利用台資537.8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台資在我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佔4.7%。
❾ 漳州台商投資區的發展成績
漳州台商投資區是福建省最早開發的外向型工業區之一,投資區成立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據官網和網易新聞顯示 ,投資區實施重點項目140個,總投資559億元,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2個、十億元以上項目7個、億元以上項目51個,計劃總投資528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年創產值可新增700億元。其中,總投資18億美元的福建省最大不銹鋼生產項目 ——福欣特鋼、總投資100億元的聯盛紙業和聖莉雅壁紙、統實包裝、阿斯福特等7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實現全部投產。
據官網顯示,投資區已培育形成電子光電、汽車製造、金屬材料、食品加工、紙製品五大產業體系。2011年底,全區已有工業企業869家,投資總額637.5億元,擁有台資企業157家,總投資30億美元。2011年僅台資企業規模工業產值達259.8億元,佔全區規模工業產值的73%;實現稅收13.7億元,佔全區工業稅收的80%。台灣島內已有台塑、統一、泰山、燦坤、長春化工和福貞六大上市企業集團在區內發展良好,台資企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2011年,漳州台商投資區圍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主題,按照「主動對接,深度融合,環灣延伸,同城發展」的思路,加快發展步伐,加大策劃運作力度。2011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比增42.5%;工業總產值356億元,比增15.4%;規模工業產值350.44億元,比增15.4%;完成財政總收入17.13億元,比增27.9%,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0.19億元,比增17.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億元,比增10.6%;出口總值9.3億美元,比增10.7%;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比增21.4%。與此同時,各項事業發展邁上了新台階。
截止2012年6月末,全區共有規模工業企業118家,比2011年同期增加13家,比增12.4%;上半年新增13家規模工業企業在下半年可實現產值5億元以上,下半年可新增10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0億元以上,預計年內規模以上企業可達130家,工業產值和社會效益穩步提升。共接洽項目27個,投資總額203.13億元,其中投資上億元項目20個,投資總額200.5億元;新簽約項目7個,投資額均超過上億元,投資總額11.76億元。全區已培育形成電子光電、汽車製造、金屬材料、食品加工、紙製品等五大產業體系,正著手規劃建設福景工業新區、龍江現代服務產業園(奧特萊斯)、社頭高新技術產業園、龍池創意產業園、龍池港口物流園、旅遊休閑居住產業園等6個產業園區。
2015年漳州台商投資區地區生產總值207.5197億元(居漳州市轄區第2,僅次於薌城區),比增1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4.0307億元,比增11.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25.2665億元,比增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46.4647億元比增31.3%;房地產開發投資43.188億元,比增-3.3%;商品房銷售面積38.2823萬平方米,比增-40.6%;公共財政總收入25.2267億元,比增3.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6.0563億元,比增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348億元,比增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