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計算公司債相對於國債的利差
當然是國債啊,國債是國家信用做擔保,不可能違約付不起利息的,公司債就不好說了,經濟好時行,如果經濟不好了,企業債經常出現違約情況。
⑵ [轉載]為什麼可以把長短期國債利差的增減變化當做研判
答案是肯定的。一般地,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及風險溢價理論,長期國債的收益率要比短期國債的收益率高,因為長期國債的期限相對較長,潛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就會較多,所以相比短期國債而言,就要有一定的風險溢價補償。 因為根據過往經驗,一般地,在經濟擴張期, GDP的增長幅度和通貨膨脹的速度都較大,且市場名義利率保持不變或有小幅提高(一般在經濟擴張期,利率的提升幅度要小於CPI的增長幅度)。這樣一來,一旦投資者意識到經濟即將要步入擴張時期的話,他們就會相應地增加短期國債的持倉量而減少長期國債的持倉量,這樣一來的結果便是:短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追捧,價格自然上漲而收益率下降;長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拋壓,價格自然下跌而收益率上升。於是,長短期國債的利差便加大。 同理,根據過往經驗,一般地,在經濟緊縮期, GDP的增長幅度緩慢, CPI的值也較小或為負,同時市場名義利率保持不變或有小幅下降(一般在經濟緊縮期,利率的下降幅度要小於CPI的下降幅度)。這樣一來,一旦投資者「嗅到」經濟即將步入緊縮期的話,他們就會相應地增加長期國債的持倉量而減少短期國債的持倉量,這樣一來的結果便是:長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追捧,價格自然上漲而收益率下降;短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拋壓,價格自然下跌而收益率上升。於是,長短期國債的利差便收窄。 總之,長短期國債利差的變化取決於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當宏觀經濟轉好(經濟擴張)時,通脹預期開始不斷增強,投資者通常放棄配置長期債券轉而配置短期債券甚至股票之類的高風險資產,此時長短期債券的利差開始不斷擴大;當宏觀經濟惡化(經濟緊縮)時,投資者預期未來將面臨通縮的局面,投資者通常放棄配置短期債券甚至股票之類高風險資產轉而配置長期債券,此時長短期債券的利差開始不斷縮小。
⑶ 國債與企業債的利差怎麼算
1年期的年利率為3.7%,3年期的年利率為5.43%,5年期的年利率為6.00%.
⑷ 國債和地方債是什麼和政府收入來源有什麼關系
國債看國家心情,政府債看地方政府心情。有的地方不靠譜那麼發的政府債也就要小心了。
本人在投資方面一直都比較謹慎,安全性不可靠的根本不考慮,沒想到卻在政府債這里栽了。。。我是2016年購買了這款《三都水族自治縣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16年直接債務融資》產品,產品的用途是用於三都水族自治縣農貿市場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但是,早已經到期一個月多了,別說是利息,就連本金我都沒收回來,巨坑啊~官方連一個正式的說明都沒有,這是要被割韭菜的節奏!!!
當初之所以敢入手,也是因為看中是國企融資、國資擔保,想著大企業不會耍陰招,但我錯了,政府債TMD也開始坑投資人的血汗錢了???我投的項目募集資金規模還不到2億元,想著僅是擔保公司的注冊資金都有30億元呢。哎,現在我就想問:5.05億的土地抵押哪去了???國有公司連我們這點錢難道都兌付不了嗎???不是政府三函支持嗎???人呢?出了這樣的事情,三都縣人民政府、財政局、人大常務委員會就視而不見嗎???這么做,將政府信用置於何處?將我們百姓對國家的信任置於何地???一輩子的積蓄不能空憑你們隨便的一紙通知,就打水漂了吧???這可是我們全家的血汗錢吶,無理由延期、展期,我們不接受!!!現在,事件中是否存在挪用項目資金???是否存在貪污受賄????請領導們重視,望中紀委介入調查,盡快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不要讓我們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⑸ 穩態利差是什麼意思
穩態利差的意思是,說您的穩定利益收益差,也就是說波動大。
⑹ 國開債與國債的區別
國開債所得到的利息是要上交所得稅,所得稅是25%,所以買國開債等於要在得到的利息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交稅。
而國債是全部免稅!
⑺ 長短期國債利差
其實你的問題裡面已經有答案:「長期國債因為期限長會有折價現象既收益率高,所以長期國債收益穩定且收益率高,可以躲避短期風險。」買長期國債就是為了規避短期風險,如果購買了短期國債,很快就到期了,到那時經濟出現停滯,到期的資金如何使用既如何規避風險呢?那時再去買長期國債可能不是現在這個價格了,因為買的人越多價格也會慢慢提高,收益率也會降低的,以後買肯定沒有現在買劃算吧!
⑻ 什麼是國開債,它和國債相比有什麼不同
國開債和國債有什麼區別呢?打開同花順菜單欄的「行情」,選擇在「債券」中的「國債」,它是把國債和國開債以及鐵道債等(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債券)都歸為國債一類別。國開債是國家開發銀行所發行的政策性金融債,主要對象為金融機構,比如郵政儲蓄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等。但自2013年的2月17號,國開債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也面向個人發行。國債是由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面向境內外機構和個人,發行的對象要廣於國開債。由於政策銀行是國營企業,具有國家性質,同花順將政策銀行發行的債券歸為國債一類也無可厚非。
還有的就是交易所的記賬式國債,交易簡便,費用率低。比如可以在交易時間通過二級市場隨時拋售掉,直接變現,而交易費用只有證券的交易傭金,通常為萬分之2或萬分之2.5,甚至有些證券公司把債券和股票的傭金劃分開來,會開出更低的傭金。那麼通過二級市場賣掉國債利息怎麼計算呢?二級市場債券交易採用凈價交易,全價交收的規則,在買入的時候還要多付應計利息(應計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65天×已計息天數)——也就是持有國債一天計一天的息,計息具有穩定性,比余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的收益更加穩定,可計算。
當然,由於記賬式國債屬於二級市場國債,它是存在價格波動的,也就是有價格風險。價格波動可能高過持有期限利息收益,比如你持有國債半年,到賣出時由於價格下跌導致收到的金額低於買入的金額。但如果是長期投資,只拿國債利息和到期本金,那麼基本是可以忽略掉價格波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