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國債貨幣化財政部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貨幣化財政部

發布時間: 2021-04-13 11:00:09

① 發行國債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

發行國債是典型的財政政策。
因為:第一,發行國債屬於財政政策中的「預算赤字」方法。
第二,財政政策財政部才有權利發行國家債券,而制訂財政政策的國家財政部與制訂貨幣政策的中國人民銀行都是國務院直屬部委,各自獨立決策。
第三,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來制訂,而國債並不屬於流通貨幣,因此發行國債不屬於貨幣政策。
所以,發行國債屬於典型的財政政策,僅僅是委託銀行系統賣出而已。

② 財政部向( )出售政府債券時,基礎貨幣會增加

A,政府向居民發售政府債券,即為國債,這樣只是從居民手中回收貨幣,用語彌補財政上的赤字或者用於籌集財政支出等項目的經費,這樣不會增加基礎貨幣的數量,因為政府債券是不能流通的。我國現在還不能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只能中央政府發行,即為國債。
B,企業的話也基本上一個道理,不會影響到基礎貨幣的數量。
C,商業銀行有點不同。如果商業銀行將自身用於投資的資金購買扎鞥副債券的話,是不會引起基礎貨幣數量的增加的,因為就算是商業銀行不買政府債券,也會購買其他的金融資產獲得利潤,即商業銀行投資的資金(貨幣)無論怎樣都會進入市場流通,因此不影響基礎貨幣。但是假如商業銀行使用的是超額准備金或者其他原本不打算進入市場流通的資金的話就會增加基礎貨幣的數量。
D,中央銀行是被明確禁止直接購買政府債券的,因為要是直接購買就相當於央行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資,這樣容易產生貨幣的發行失控,導致基礎貨幣數量的增加,引發通貨膨脹。
學的也不是很好,估摸用吧!

③ 什麼是「財政赤字貨幣化」

貨幣赤字化,經濟學詞彙,預算赤字=債券的銷售額+貨幣的基礎增加。一般來說,各國政府都可以通過兩條渠道來對其預算赤字進行融資,它可以發行債券也可以「印鈔」。

當各國中央銀行增加其高能貨幣的存量是,通常是通過公開市場購買財政部銷售的部分債券時,貨幣就被印刷出來了。預算赤字和貨幣供給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預算赤字=債券的銷售額+貨幣的基礎增加。

貨幣當局購買財政部為其赤字融資而售出的部分債務,就稱作貨幣赤字化。當政府通過創造貨幣來對其赤字進行融資時,實際上它在一個時期接一個時期地持續印刷鈔票,而這些鈔票被用來支付他購買的產品和勞務,從而使這些鈔票被公眾吸收。

(3)國債貨幣化財政部擴展閱讀: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長期仍應以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為宜。赤字財政政策作為市場失靈時政府對市場的補救,只能作為啟動力量來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而恢復市場活力。

如果超過啟動力量的定位,變成政府代替市場,則有可能事與願違,產生擠出效應。美國的赤字財政政策本是應對大危機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卻不自覺的使之長期化,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足以作為中國的前車之鑒。

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必須審時度勢,十分謹慎,要為將來的政策調整留下空間和餘地。在政策導向上不應再鼓勵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擴大投資、多上項目;同時,要選擇好政府投資的項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復建設。

如果政府投資項目選擇不當,雖然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對投資品的生產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對於今後的繼續發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為一堆無用的廢物。

考慮經濟狀況,可以適當減少「需求乘數」較高的政府投資,增加在公共衛生、農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與此同時必須在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財政支出項目上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減少很多項目缺乏長遠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

在財政支出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絕挪用、貪污財政資金現象;正確處理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的關系,適當轉變政府財政投資方向。

在堅持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型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演變,加快國有經濟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

④ 什麼是國債貨幣化

國債貨幣化:國債貨幣化的直接通道就是中央銀行購買國債, 尤其是長期國債.

⑤ 發國債和直接發貨幣的區別是什麼

在現代金融環境下,首先說,國債是政府負責到期還本負息的債務,貨幣是信用貨幣無到期期限和利息,就是說無需償還的債務。其次來說,發行機關不同,國債一般由財政部代表政府發行,而貨幣由中央銀行發行。再次,貨幣可直接做為支付憑證,而國債不能做為支付憑證。

現代條件下,為了控制政府通貨膨脹的沖動,一般都規定了中央銀行不能直接購國債。也就說,直接發貨幣會使流通中的貨幣增加而沖擊物價,而發國債只能使政府在貨幣存量中增加財政收入用於財政支出,同時等量消減非政府部門的貨幣,使對貨幣的競爭加劇。

⑥ 財政部發行國債屬於緊縮性財政政策么為什麼

是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6)國債貨幣化財政部擴展閱讀

  1. 「我們反思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教訓是多方面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說。她認為,金融對外開放應與內部改革相結合,缺乏管理的開放和銀行體系的脆弱會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而短期投機性資本的異常流動有可能構成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各國應對外資過度追逐國內資產保持警惕。

  2. 相對於周邊國家,我國受金融危機影響要小很多。為緩解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支持受到危機沖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盡快走出困境,我國在向世界承諾保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和政策。

  3.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面對當時通貨緊縮壓力,我國在危機發生之後宣布啟動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最具代表性措施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經濟結構。這些措施對穩定中國經濟,改善投資環境,以及帶動亞洲經濟復甦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4. 在金融改革方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不久,我國於1997年11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重要性。在隨後的改革中,財政部於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補充資本金,並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不良資產。

  5. 在近幾年中,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引人注目,這3家銀行相繼改製成股份公司並登陸香港或內地股市,繪就了中國金融改革史冊中的精彩篇章。中國農業銀行目前也在積極推進內部改革,為股份制改革做准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將步入新的征程。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長劉春航表示,這些針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措施使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都有所提高。

  6. 針對亞洲再次成為大量國際資金流入重點市場,國際收支失衡壓力增大的情況。吳曉靈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世界經濟失衡和國內經濟失衡雙重挑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於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對此,我國政府已有充分的認識,並採取綜合措施調整經濟結構。

⑦ 中央政府發行國債和財政部發行國債有什麼區別

中央政府發行國債和財政部發行國債沒有什麼區別,中央政府發行國債,是由財政部具體組織實施。
而央行票據與金融市場各發債主體發行債券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各發債主體發行債券,同時增加自身的資產和負債,發行債券的目的是籌集資金,即增加可用資金。例如,財政部發行國債,目的是增加可用資金,進而使財政支出的規模得以擴大。而中央銀行發行央行票據,目的不是為了擴大其資產運用規模,而是在於吸收商業銀行部分流動性,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中央銀行在資產和負債總量上都是不變的,它們在性質上完全不同。
中央銀行票據是貨幣政策管理手段,並不是為政府籌資的工具,與財政部發行國債並不沖突。國債才是政府籌資的工具。因此,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並不是一回事。

⑧ 為什麼發行貨幣需要國債,國債和國家貨幣有什麼關系

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已發行的貨幣是負債(表示對公眾的負債),它必然有在資產中的某一個類別作為支撐.比如一份新發行貨幣對應一份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能憑空發行,否則將導致貨幣發行泛濫,惡性通貨膨脹發生.
如果當時實行的是金本位制貨幣制度,則新發行多少貨幣要依據國庫新增加多少黃金來定(該制度規定:每一個英鎊含黃金若干.),二者嚴格掛鉤.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據GDP增長率或者稅收增長率,則意味著以未來的國家財政收入作為這一部分新發行貨幣的支撐. 搞清楚了這幾個基本點,再來理解"以國債為抵押"的意思. 國債通常是國家通過財政部發行的、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如稅收)作為還款來源的債券。 所以,"以國債為抵押"發行貨幣,實際上是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作為新發行貨幣的資產支撐。

⑨ 中國的國債(國庫券)是財政部發行的還是人民銀行發行的

國債是財政部發行的,人民銀行發行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