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發了那麼多國債 怎麼收回
怎麼收回:
1、財政收入;2、繼續發行國債;3、國家的印鈔機,一般的狀況下每年會增發不少鈔票,和中國一個樣。所以錢越來越不值錢
面值問題:
以前中國有一分的,兩分的紙幣,錢的面值大小和購買力大小一樣,物價漲了對應的錢的面值也要改變了,不然用起來不方便。以前1塊多錢可以讀一年高中,現在如果按照當時最大面值10元去算,起碼要好幾百張,如果是大學或者什麼的,光數錢就是個麻煩事。最主要的是要從方便程度考慮。。。
Ⅱ 美國建國時怎樣還的國債
美國面臨多達7712萬美元國債問題。國債是獨立所付出的代價。在戰爭期間國會太窮了,拿不出用於戰爭的那些黃金和白銀,因此,國會曾經許諾將來某個時間還這些錢。人們用各種不同的名稱來稱呼這些許諾要還的錢,如債券、債務證書和紙幣。它們一並形成所謂「國債」,因為它們是欠那些住在美國的人的錢,還有一種「外國國債」,這些有的是欠法國國王的錢,有的是曾經借給美國人錢的人的錢。
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措施:1790年發布《關於公共信用的第一份報告》治理國債, 以重新承諾償還國債和發行新的國債來恢復公眾的信心。接著發布《關於國家銀行的報告》《關於公共信用的第二份報告》,他認為舉債的同時要有償還手段相伴隨。主張先由國家回收債券,再由國家分批償還。他同時主張:以工商立國,希望美國迅速改變農業國的地位,以與歐洲大國抗衡。
對此聯邦經濟政策,北方支持,南方反對 。北方支持原因:大量收購貶值債券,通過兌換從國家手中獲利,以此來擴大自己的資本。南方反對原因:以種植業經濟為主,他們認為發行國債必將增加稅收,這將成為農業發展的負擔,因此他們普遍反對這樣的政策。
總統傑斐遜原本主張:以農立國。建立以小農為主體的民主共和國,要把工商業拒之門外。但最終他還是同意了漢密爾頓的措施。
漢密爾頓為美國構建的貨幣金融體系有五大支柱:其一,統一的國債市場;其二,中央銀行主導的銀行體系;其三,統一的鑄幣體系(當時是金、銀復本位制);其四,以關稅和消費稅為主體的稅收體系;其五,鼓勵製造業發展的金融和貿易政策。
漢密爾頓之所以傾盡全力開啟美國金融革命,乃是源自他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史尤其是英國崛起歷史經驗的深刻把握。遠在出任財長之前,漢密爾頓就寫到:「1690年代開始,英國創建了英格蘭銀行、稅後體系和國債市場。18世紀,英國國債市場迅猛發展,不僅沒有削弱英國,反而創造出數之不盡的巨大利益。國債幫助英國締造了皇家海軍,支持它贏得了全球戰爭,協助它維持著全球商業帝國。與此同時,國債市場極大地促進了本國經濟發展。個人和企業以國債抵押融資,銀行以國債為儲備擴張信用,外國投資者將英國國債視為最佳投資產品。為了美國的繁榮富強,為了從根本上擺脫美國對歐洲資金和資本市場的依賴,美國就必須迅速建立自己的國債市場和金融體系。」
後世經濟發展證明,金融信貸體系是經濟持久增長的關鍵、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發展之關鍵是有效動員和配置資源,信用是動員和配置資源的最佳手段。一個人擁有最高信用,他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人的資源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一個企業擁有最高信用,它就有無限的資源來擴張;一個國家擁有最高信用,她就能夠動員全球的資金和資源來發展本國經濟。
歷史很快驗證了漢密爾頓的先見之明。18世紀80年代,美國金融市場還是一塌糊塗,10年後的1794年,歐洲投資者就給美國國債和整個金融市場以最高信用評級。當時的法國外交部長宣稱:「美國國債運轉良好、安全可靠;美國政府對國債市場的管理是如此規范、美國經濟發展是如此迅速,以至於我們從來不擔心美國國債的安全性。」正是國家信用的完善刺激歐洲資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推動美國經濟快速增長。
Ⅲ 美聯儲印鈔票購買美國債 如果多年以後國債到期了 美聯儲收回美元 那麼這美元歸誰怎麼處理
你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美聯儲收回美元與印鈔票屬於對等的貨幣行為,它們的影響也是正負相抵的。
這個問題你應該拋棄購債的層面,因為購債屬於經濟行為。美聯儲多印美元導致美元貶值,那麼當它收回美元後,美元的總量仍是不變的,它銷毀與不銷毀涉及到一個行政誘因。如果它不銷毀放在金庫里,那麼可視為這筆錢不存在,也就等同於銷毀。因為這筆錢並沒有放出去。舉個例子,如果美國1月1日印1萬億美元放在金庫里等到6月1日投放出去,與6月1日當天印1萬億美元立即投放的效應是完全相同的。1月1日~5月31日這期間,金庫里的這1萬元可以視為不存在。
那麼所以,收回來的錢銷毀與否是沒有區別的,只看他是把錢放在哪裡。
Ⅳ 美國發行國債主要用途是什麼包括國防嗎中國為何要用一萬多億美元買美國的國債
說傻的人都是白痴。美國國債的最主要用途根本不是借錢,這個都可以上美國的官方網站,比如財政部門的網站看到具體數據,要說借錢,美國的債務大部分都是美國政府自己承擔持有的。一個國家發行國債很多時候都不是借錢,白痴們不懂經濟,不知道國債還有回收流動性的作用。比如我們政府現在發行國債,肯定不是融資,因為貨幣已經泛濫了,政府錢是多的沒地方用,所以目的肯定是回收市場上泛濫的貨幣。美國發國債的主要目的其實也是回收美元。因為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貨幣,美聯儲印了之後是全球流通的,因此有大量的美元流通在美國本土之外,流出去就必然要回收一些,否則必然導致美元的貨幣泛濫。簡單說,國債發行的貨幣回收功能其實也是貨幣的流通循環的一個必然環節。
具體到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當然也有著其中的原因,如果外國人手中美元太多,美國人自己沒有足夠的美元貨幣使用,那麼美國人就只能無奈增加貨幣發行量,導致貨幣貶值等一系列災難。所以購買美國國債其實也是給我們手裡的美元保值。美國人能回收掉一些美元,就等於變相少發貨幣。其次,我們購買美國國債也是最安全的保值方法,外匯儲備國內無法使用,國際上我們又是眾矢之的,投資幾乎必然虧損,買什麼東西都是在歷史最高價位。
Ⅳ 美國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國債
美國自立國以來已有國債。因為美國獨立戰爭和通過邦聯宣言,美國1791年1月1日募得國債75,463,476.52美元。其後45年,國債增長,但在安德魯·傑克遜總統任內1835年1月8日曾短暫縮減至零,但其後很快又增長至數百萬美元。
國債第一次急劇增長主因是美國南北戰爭。國債在1860年為6500萬美元,但在1863年已超過10億美元,戰爭後更增至27億美元。在1900年前,國債金額緩慢波動,後來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初穩步增長至220億美元,主要是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支出。
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國債由1940年的510億美元,一下子提升至戰後的2600億美元。其後,國債的增長與通貨膨脹增長率相約,直到20世紀80年代時,國債又開始迅速增加。1980年至1990年,債務增加了兩倍多。冷戰結束後,債務曾短暫減少,但在2005年底,總債務已經達到7.9萬億美元,是1980年水平的8.7倍。
自2003年財政年度,計及預算和非預算支出,美國國債以每年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債務隨著赤字上升而增加,美國的年度預算赤字2007年約為1620億美元,預料2008年將升至4100億美元。]國會財政預算辦公室曾估計政府到2012年可錄得盈餘。然而,這一估計是根據現行法律推算,假定大規模減稅措施於2010年屆滿,而後來減稅案由於共和黨國會席次的增加而延長減稅故沒有成功達成目標。
美國多個政府部門曾警告,相對歷史水平債務水平將大幅度增加,這主要是由於對醫療、社會保障等項目的必要開支。若不改革福利制度,預料到2030年至2040年,政府稅收可能不足以支付福利開支。
Ⅵ 美國為什麼發行那麼多國債啊
這是由美元決定的;美元是當今世界上的通用貨幣,是一切衡量財富的價格尺子,說簡單一點就是儲備、交易貨幣;美國就必須源源不斷地提供貨幣出去,不停的印刷;但是印刷越多,貨幣就越不值錢,那麼美國就必須發行國債把這些美元收回去,還有就是,美國是靠借貸消費去維持經濟,還是就是他滿世界的排兵布陣,而財政收入無法維持,就必須依靠發行國債來維持。
(6)美國國債怎麼回收擴展閱讀:
1、發行方式
美國國債的發行採用定期拍賣的方式。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國庫券每星期一拍賣,一年期的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拍賣,國庫券都在星期四交割;
2、國債利率
發行國債的利率的多少受當時該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以及政府對未來的預期。美聯儲購買國債等於向市場上釋放了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獲得的成本降低,市場利率自然下降,銀行利率也會下調,一般來說,國債的利率是既定的,不會變的,但國債的價格會變,進而引起國債收益的變化;
Ⅶ 美國發行六千億貨幣,將來通過什麼方式收回呢
美國貨幣政策主要由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構成。對於現美國發行的六千億美元,如果美聯儲想回收的話,主要是通過加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方法來實行貨幣回收,至於發行國債基本上是沒什麼作用的。如果美國民眾或者其他國家大量去購買美國國債,使得沒有剩餘的國債被送到美聯儲作為擔保的話,那麼美國財政部發行國債也能暫時起到回收的作用,但如果將其發行國債所得的美元直接用於政府支出,那發行國債只是起到抑制私人投資和消費,增加政府支出的作用,效果等於零;如果沒有人買國債,那麼不好意思,只有美聯儲去購買國債,並以此為擔保,開動印鈔機,大量發行美元,將其投入市場增加流動性(現在發行的六千億美元也是這樣的原理,將會造成美元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則效果更是適得其反。
Ⅷ 美國國債,小弟不懂,美國回收,國債價格上升,yield下降,為什麼會導致中國賠本
買國債越多,就會推高國債價格,國債價格和收益率是負相關,價格越高收益率越低;例如1張國債面值是100元,到期贖回也是100元,還有2元的利息,就是2%是他的收益率(2/100*100%=2%);如果買的人多了,變成102元,到期贖回只有100元,利息2元,那麼成本減去收入就為零,收益率就為零了。
美聯儲是中央銀行,有發行貨幣的權利;現在美聯儲去買上萬億的債券,是通過美聯儲發行貨幣去買,這樣美聯儲就會印刷上萬億的美元鈔票,鈔票越多就越不值錢,就會貶值。
美元貶值,其他國家的貨幣就會升值,我們已經有了6000億美元的債券,如果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那麼兌換成人民幣就會縮水了。同時美元越多,勢必引發通脹,造成石油、黃金、原材料等價格上漲,我們以後買東西需要花更多的錢了,也可以說美元不值錢了。
例如:原來市場只有10美元,只有一袋米,現在美聯儲印刷鈔票多出了10美元,那麼市場就會有20美元,但是米還是只有一袋,那麼這袋米就不再值10元,可能是15美元或者20美元了。所以,錢越多就越不值錢;好比解放前,國民政府亂發鈔票,抱一堆鈔票只能買一盒火柴。
Ⅸ 拋掉美國國債,我們收回的是什麼是美元嗎
按照一般理論是的
購買國債後你可以賣掉,要是國債升值那賺錢,國債貶值就是虧欠
中國購買的8000億美元國債要不回來了,不是貶值問題,而是這8000億美國不要了不收回了,不給中國了。說白了就是中國要賣都賣不掉。
goldflower123,美元作為國際流通貨幣怎麼能說是廢紙呢?持有美元就可以購買商品就可以流通,但是美國國債就不同,國債是廢紙。
8000億美元買黃金。。。。。。無語,找不到哪個國家能消費這些黃金也找不到金源。
Ⅹ 最近的美聯儲3000億收購國債會有什麼後果請舉例說明下
呵呵,看不懂還是不用懂的好的。
其實這次美聯儲的做法是最明智的行動,對美國而言,在維持低利率以促進投資及消費的前提下,保障美國國債的發行以保證增加財政支出。另外美聯儲收購國債意味著美聯儲可發行的美元數量增加,即美元貶值,可以促進美國的外貿出口以刺激美國經濟。
中國這次由於是跟美國站在同一條船上的,美元貶值,人民幣沒有相應的升值,而是跟著美元對其他外幣貶值,這是中國目前最有利的消息,因為自去年年底起,中國的外貿出口量在下降,外貿企業開工不足,雖然國家咬牙從國庫拿出錢來增加出口退稅,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才增加了2-3個百分點,不如這次跟著美元一起貶了3-5個百分點,相當於政府不用掏錢就增加了出口退稅,對於中國出口是個極大的利好。
當然對中國不利的是中國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潛在收益減少和機會成本增加。前者是指中國原本買美國國債有較高的收益率,大約為年利率3%,現在只有2.5%了,也就是中國再購買美國國債的話,收益率降低了20%.後者是指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原本以美元以外其他外幣持有的話,這次就能順勢漲3-5個百分點,但由於採用美元外匯儲備,所以無法享受到美元貶值帶來的收益。
不過有些人認為中國這次虧了的言論是不正確的,因為潛在收益減少和機會成本增加跟虧錢還是兩回事。認為這次美國是在輸出危機的言論更是可笑的,美國這次是因為沒有其他國家願意購買美國國債而不得不讓美聯儲出面購買,不是美聯儲發行國債讓別國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