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買國債會減少准備金
商業銀行購買國債後,貨幣量減少,money supply 減少,人們的存款減少,而中央銀行的准備金一部分來自商業銀行的存款,人們存款減少,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從而中央銀行的准備金減少。
『貳』 中央銀行買進債券,存款准備金增加還是減少,貨幣供給量增加還是減少
中央銀行買進債券,即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向市場投放貨幣,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存款自然增加,存款准備金同時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
『叄』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債券與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增加有關系嗎
會使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多,擴大信貸能力。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收縮銀根時,便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買入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中央銀行根據不同時期貨幣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如國庫券、公債等)以控制貨幣供應量及利率的活動。是中央銀行,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三大傳統工具(即法定準備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之一。
作用:①調節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影響其信用擴張的能力和信用緊縮的規模;②通過影響准備金的數量控制利率;③為政府債券買賣提供一個有組織的方便場所;④通過影響利率來控制匯率和國際黃金流動。可見,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主要是通過購入或出售證券,放鬆或收縮銀根,而使銀行儲備直接增加或減少,以實現相應的經濟目標。
特點:公開市場業務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夠直接使銀行儲備發生變化的主動性工具,具有主動性和靈活性的特徵。但也有其局限性,即中央銀行只能在儲備變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數量上准確地實現自己的目的。並且,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影響銀行儲備需要時間,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過銀行體系共同的一系列買賣活動才能實現。公開市場業務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是證券市場必須高度發達,並具有相當的深度、廣度和彈性等特徵。同時,中央銀行必須擁有相當的庫存證券。
『肆』 中央銀行買進政府債券時,使用的是它的存款准備金還是自己發行的貨幣
只要是中央銀行的負債都行,(發行貨幣是負債中的現金)一般不會分得出來錢具體是哪一部分負債中來的。但原則上,存款准備金要放在固定賬戶上的。
『伍』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會不會使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多
會使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多,擴大信貸能力。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收縮銀根時,便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需要放鬆銀根時,便買入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
中央銀行根據不同時期貨幣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如國庫券、公債等)以控制貨幣供應量及利率的活動。是中央銀行,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三大傳統工具(即法定準備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之一。
作用:①調節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影響其信用擴張的能力和信用緊縮的規模;②通過影響准備金的數量控制利率;③為政府債券買賣提供一個有組織的方便場所;④通過影響利率來控制匯率和國際黃金流動。可見,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主要是通過購入或出售證券,放鬆或收縮銀根,而使銀行儲備直接增加或減少,以實現相應的經濟目標。
特點:公開市場業務在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夠直接使銀行儲備發生變化的主動性工具,具有主動性和靈活性的特徵。但也有其局限性,即中央銀行只能在儲備變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數量上准確地實現自己的目的。並且,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影響銀行儲備需要時間,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過銀行體系共同的一系列買賣活動才能實現。公開市場業務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是證券市場必須高度發達,並具有相當的深度、廣度和彈性等特徵。同時,中央銀行必須擁有相當的庫存證券。
『陸』 央行在公開市場買入債券是怎麼導致准備金增加的
准備金分為:法定準備金和超額准備金(都是商業銀行存在央行賬戶上的)
商業銀行持有的現金叫做庫存現金(在美國,美聯儲認為庫存現金也是准備金)先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在來理解就很容易了。
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債券,這些債券時商業銀行的資產,需要用貨幣去購買。商業銀行持有的債券減少了,但是在央行不會把錢直接給商業銀行,而是存入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准備金賬戶,所以准備金增加。
如果從資產負載表的角度分析,商業銀行資產中的債券減少,准備金增加;央行資產中的債券增加,負債中的儲備貨幣增加。(一般來說是這個過程)
這里的商業銀行在現實世界中只要央行批準的金融機構、企業都可以參與進來。當然以金融機構為主。
有疑問區看貨幣當局的資產負載表,地址已經給出
『柒』 中央銀行從公眾手中買債券,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貨幣供應量會發生什麼變化
中央銀行從公眾手裡買債券,如果公眾持有支票,則儲備金增加,如果公眾將此兌換成現金,則通貨增加,不管是哪個,基礎貨幣Mb=儲備+通貨,都會相應增加;而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rd/D下降,貨幣乘數m增加,貨幣供應量M=m*Mb,因此從公眾手裡買債券,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都會增加貨幣供應量。
剛好做到這題,就當練手了。
『捌』 如果中央銀行在公市場上買進國債,則導致的結果 為什麼是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加
起初,是國債在發行的時候,商業銀行由於資金閑置,就買進國債了,目的是持有獲利。
然後,但出於貨幣政策的目的,中央銀行要通過市場來買進國債,這時候商業銀行由於資金短缺,就會將手裡的國債賣給央行,使得自己的准備金增加,從而可以放更多的貸款!
『玖』 中央銀行買賣政府債券,中央銀行不就是代表政府么,怎麼還要買
中央銀行買賣政府債券是中央銀行實行的一種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購買債券的人用商業銀行的支票來進行支付,中央銀行根據支票向商業銀行提款這就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儲備金,減少了市場上流通的基礎貨幣,所以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反之則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9)中央銀行買入國債法定準備金擴展閱讀:
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和再貼現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運用此些貨幣政策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宏觀經濟指標。
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主要監控基礎貨幣、銀行的超額儲備率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中介指標主要監測貨幣供應量和以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貨幣市場交易量為代表的信用總量。
『拾』 宏觀: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政府債券,法定準備率仍是0.1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這10億為什麼會是
: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政府債券,法定準備率仍是0.1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10億/0.12=83億。
因為這10億是通過購買政府債券的方式,中央銀行創造出來的,所以是新增的貨幣。這是從政府買進的。中央銀行現通過各銀行或者銷售點的方式轉賣給個人,或者機構。哪銀行系統就多了10億的貨幣,再通過准備率的方式。可以供給高達83億美元的供給。簡單的說就是銀行借83億美元的貨款只要有10億美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