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行政單位國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行政單位國債

發布時間: 2021-04-11 07:42:02

Ⅰ 行政機關能否購買儲蓄國債(電子式)

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對象為個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等機構客戶不得購買。且僅限境內中國公民購買。

儲蓄國債(Savings Bonds) 儲蓄國債(也稱電子式國債)是政府(財政部)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以吸收個人儲蓄資金為目的,滿足長期儲蓄性投資需求的不可流通記名國債品種。電子儲蓄國債就是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的儲蓄國債品種。與傳統的儲蓄國債相比較,電子儲蓄國債的品種更豐富,購買更便捷,利率也更靈活。由於其不可交易性,決定了任何時候都不會有資本利得。這一點與現有的憑證式國債 相同,主要是鼓勵投資者持有到期。

Ⅱ 企事業單位能否購買儲蓄國債(電子式)

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對象為個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等機構客戶不得購買。且僅限境內中國公民購買。

  1. 針對個人投資者。認購對象僅限境內中國公民,不向機構投資者發行,同時設立了單個賬戶單期購買上限,充分考慮並保護了個人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2. 儲蓄國債(Savings Bonds),也稱電子式國債,是政府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以吸收個人儲蓄資金為目的,滿足長期儲蓄性投資需求的不可流通記名國債品種。電子儲蓄國債就是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的儲蓄國債品種。儲蓄國債(電子式)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與傳統的儲蓄國債相比較,電子儲蓄國債的品種更豐富,購買更便捷,利率也更靈活。由於其不可交易性,決定了任何時候都不會有資本利得。這一點與現有的憑證式國債相同,主要是鼓勵投資者持有到期。儲蓄國債在西方國家已有多年歷史,它是財政部為滿足個人長期儲蓄性投資需求,較多偏重儲蓄功能而設計發行的一種國債。

Ⅲ 目前我國國債是由國家財政部發行嗎

在我國,國債的發行方式幾經變遷。上個世紀80年代,採用行政分配的方式,攤派發行國債。到了90年代初,便改為承購包銷,主要用於不可流通的憑證式國債。時至今日,已演變為四種發行方式並存,它們分別是: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直接發行方式,指的是財政部面向全國,直接銷售國債。這種發行方式,共包含三種情況,一是各級財政部門或代理機構銷售國債,單位和個人自行認購。第二種情況,也就是80年代的攤派方式,屬帶有強制性的認購。第三種是所謂的"私募定向方式",財政部直接對特定投資者發行國債。例如,對銀行、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基金等,定向發行特種國債、專項國債等。代銷發行與直接發行正好相反,財政部委託代銷者負責國債的銷售。我國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運用過這種方式。至於承購包銷,顧名思義,就是指大宗機構投資者,先承購國債,只有包銷出去以後,才能獲利。倘若銷售出了問題,那麼售不出的部分,只能自己消化。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承購包銷成為我國國債發行的主要方式。事實上,不僅我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採用這種方式。 國債發行第四種方式,是招標拍賣方式。採取這種方式,國債認購價格或收益率等,都不是由政府自己說了算,而是在拍賣場上投標競價確定。在這里,招標有兩種具體方式,競爭性招標和非競爭性招標。前者既然冠名為競爭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競爭性招標條件下,投標者把認購價格和數量提交招標人,招標人據此開標。決定中標的依據,就是發行價格的高低。投標者認購價格高,招標者受益就大,所以出價高者勝出。而非競爭性招標,乍一看與競爭性招標相似,實則差異巨大。說它們相似,是因為,非競爭性招標沿用競爭性招標的方式開標;說它們不同,是指結果不同。實行競爭性投標,只有出價最高的投資者獲得國債發行權。而採取非競爭性招標,卻類似於吃大鍋飯,參加投標的投資者人人有份。

Ⅳ 國債屬於國家財政收入嗎

屬於。

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稅收收入、國有資產收益、國債收入、規費收入、其他收入。

1、稅收收入

國家憑借其政治權力,依據法定標准,從單位和個人無償取得的一種財政收入。稅收歷來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80年代,西方各主要國家的稅收,一般都占財政收入的80%以上,例如美國稅收收入總額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已超過90%。

中國在1950~1984年間,由於國營企業除向國家納稅之外,還上交利潤,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總額的比重僅為50%。從1985年以後,由於先後分兩步實行利改稅,原來國營企業向財政上交的利潤改為繳納所得稅,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上升,1985~1990年都達到90%以上。

2、國有資產收益

是指國家憑借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從國有資產經營收入中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其來源是國有企業或國家參股企業的勞動者在剩餘勞動時間內為社會創造的剩餘產品價值。

3、國債收入

國債收入即國家債務收入是國家憑借其信譽,以政府的名義,採用信用借款的方式籌集的收入,也稱公債收入或國債收入,包括國內債務收入和國外債務收入。

4、規費收入

規費收入,是指各級政府或公共機關為個人或者企業提供某種特定勞務或實施行政管理時,依照有關部門規定向特定對象所取得的特定報償。

規費數額,通常有兩個標准:一是報償主義,即以公民從公共機關勞務所得到的利益為准,二是填補主義,即根據公共機關提供勞務所需的費用而定規費的數額。

5、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除上述各項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業資產濫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Ⅳ 國債和地方債是什麼和政府收入來源有什麼關系

國債看國家心情,政府債看地方政府心情。有的地方不靠譜那麼發的政府債也就要小心了。

本人在投資方面一直都比較謹慎,安全性不可靠的根本不考慮,沒想到卻在政府債這里栽了。。。我是2016年購買了這款《三都水族自治縣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16年直接債務融資》產品,產品的用途是用於三都水族自治縣農貿市場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但是,早已經到期一個月多了,別說是利息,就連本金我都沒收回來,巨坑啊~官方連一個正式的說明都沒有,這是要被割韭菜的節奏!!!

當初之所以敢入手,也是因為看中是國企融資、國資擔保,想著大企業不會耍陰招,但我錯了,政府債TMD也開始坑投資人的血汗錢了???我投的項目募集資金規模還不到2億元,想著僅是擔保公司的注冊資金都有30億元呢。哎,現在我就想問:5.05億的土地抵押哪去了???國有公司連我們這點錢難道都兌付不了嗎???不是政府三函支持嗎???人呢?出了這樣的事情,三都縣人民政府、財政局、人大常務委員會就視而不見嗎???這么做,將政府信用置於何處?將我們百姓對國家的信任置於何地???一輩子的積蓄不能空憑你們隨便的一紙通知,就打水漂了吧???這可是我們全家的血汗錢吶,無理由延期、展期,我們不接受!!!現在,事件中是否存在挪用項目資金???是否存在貪污受賄????請領導們重視,望中紀委介入調查,盡快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不要讓我們失去對政府的信任!!!

Ⅵ 國債的發行機關是什麼呀

國債是中央政府機構發行的,主要是為了籌集財政資金。因為國家的信用度很多,所以國債幾乎不會出現虧損的情況。此外國債的發行額度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投資者在發行期內搶購。比起銀行定期存款,國債的收益率會高於定期存款,但安全性與定期存款相當,在國債與定期存款中,投資者可以優先選擇國債。

Ⅶ 行政單位,購買國債的會計分錄怎麼坐現在新制度改革已經沒有「有價證券這個科目了」

借:對外投資(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事業基金——一般基金
貸:事業基金——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