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中國的買入國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國的買入國債

發布時間: 2021-04-10 18:47:17

⑴ 現在適合購買中國國債

可以的,
你要是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就買,不看好,就不買。就跟美國債一樣~~國債玩的是信心~~

中國經濟形勢看好,人民幣匯率看漲~~中國現在既然有決心發國債,說明下決心要提高中國的主權債務平級了。應該不會違約的。

⑵ 中國購買別國國債有什麼好處

1買國債肯定要收利息的
2買國債可以增加抵抗國際風險能力
3買國債就是做他的債主 說話有底氣~

⑶ 中國國債誰在買

關於「中國花大量的錢購買美國國債是錯誤的選擇」,你必須要明白為什麼要買美國國債,主要因為,美國一個靠借貸消費的國家,同時因為它是第一強國,美元成為了世界的支付和儲備貨幣,即美元可以在世界保持強勢,有到處借錢的資本;而中國是外貿出口以及製造大國,靠對外貿易以及國外對中國的投資積累了大量的外匯——美元;那麼問一問中國持有大量美元後,不買美國國債那買什麼比美國國債好呢?首先,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並不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同時隨時有可能又換回美元提出來轉移到國外,還有就是國內的企業去到國外買技術、設備、原材料如石油、礦石等,都隨時需要使用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的支付貨幣。這些外匯必須保值增值,同時隨時應付支付,投資美國國債是最好的渠道,美國國債流動性最好,金融市場最發達,世界上的國家和金融機構都投資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可以隨時在市場上把自己的美國國債變現應付自己使用,同時還有利息收益。

股票風險太大,大力去買大宗商品,中國是買什麼就漲什麼,買完其價格就狂跌,買其他國家的國債,一是沒有美國國債流動性好以及低風險,二是可能買了過後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

當然,我們也不傻,我們可以在買的時候提出附加條件,例如給新買的國債進行通脹保護,或者在其他方面讓美國讓出利益,例如高科技技術、軍事等,地緣政治,以及我們最緊張的兩個地方,以前長期被國外敲打的,你也知道法國那個總統對中國做了什麼事情,但美國沒有附和,這就叫交換。

減少美國國債投資,會造成我們外匯儲備投資的渠道變窄,形成手握大量的現金,不能保值增值,同時握有這些現金是有成本,因為要支付利息。同時減少美國國債,勢必告訴世界我們看淡美國經濟和政府,拋售美國國債,造成國債價格下跌,使得我們手裡沒有賣出的國債也縮水;並且打擊美國經濟,減少從我們的進口,我們大量的外貿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工廠倒閉也會減少上游的煤、電、石油、金屬、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引發我國經濟連鎖反應。

如果我們增持美國國債,代表支持美國經濟復甦,通過購買推高國債價格,降低其收益率,使得美國的融資成本降低,有利於負擔減少,從而使其經濟快速恢復正常,對我國的出口也加速恢復,從而達到對我國經濟的正面影響。
希望採納

⑷ 哪些國家買了中國國債

東盟十國、蒙古、朝鮮等主要與中國進行貿易的亞洲國家

  1. 發達國家中,挪威央行已投資於人民幣資產,總額達33億元人民幣;

  2. 奈及利亞中央銀行行長拉米多·薩努西於今年9月7日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奈及利亞將從下個季度起,逐步將部分外匯儲備轉換成人民幣,所佔比例可望達到10%;

  3. 奈及利亞最感興趣的資產類別是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該國未來可能獲得人民幣的辦法包括和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在香港人民幣市場將美元轉換成人民幣,以及在兩國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等;

  4. 眼下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向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人民幣尚不能做到完全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難以直接通過中國央行用外匯兌換人民幣;其次,海外缺乏人民幣國債的流通市場,投資者購買後二級市場的買賣交易極少。

⑸ 買中國銀行國債怎麼操作啊

1、儲蓄國債(電子式),是指財政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通過試點商業銀行面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的、以電子記賬方式記錄債權的不可流通人民幣債券。您可以通過個人網上銀行(銷售時間為8:30至16:30)及櫃台購買(以各分行對外營業時間為准,但不得早於8:30,結束不晚於16:30)。
2、儲蓄國債(憑證式)是指國家不印製實物券面,而採用填制「中國人民共和國儲蓄國債(憑證式)收款憑證」的方式,由財政部通過部分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櫃台,面向社會公眾發行的儲蓄性國債。儲蓄國債(憑證式)的櫃台銷售和櫃台提前兌付時間,不得早於8:30,不得晚於16:30,具體以各分行對外營業時間為准。
3、櫃台債券業務,是指中行通過轄內指定營業網點櫃台、電子銀行等渠道公開雙邊報價與客戶公正進行債券買賣交易,並辦理相關業務,完成債券的託管和結算的業務行為。電子渠道和櫃台記賬式債券的交易時間為工作日每周一至周五9:30-15:30(櫃台債券休市日除外)。具體各種業務類型的辦理時間按照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債登和上清所的相關規程和規定執行,各營業網點不得擅自停止櫃台交易。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⑹ 有那些國家購買中國國債

目前購買中國國債的國家有:
1、中國香港:中國財政部首次在香港發行國債是在2009年9月28日,總額為60億元人民幣,面向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發行。當時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對於促進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具有積極意義。
2、韓國和日本。另外,目前在外匯儲備中持有人民幣的國家還包括:東盟十國、蒙古、朝鮮等主要與中國進行貿易的亞洲國家。
3、在發達國家中,挪威央行已投資於人民幣資產,總額達33億元人民幣。
4、非洲國家,奈及利亞中央銀行行長拉米多·薩努西於2011年9月7日表示,奈及利亞將逐步將部分外匯儲備轉換成人民幣,所佔比例將達10%。薩努西指出,奈及利亞最感興趣的資產類別是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該國未來可能獲得人民幣的辦法包括和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在香港人民幣市場將美元轉換成人民幣,以及在兩國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等。
再者:目前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向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人民幣尚不能做到完全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難以直接通過中國央行用外匯兌換人民幣;其次,海外缺乏人民幣國債的流通市場,投資者購買後二級市場的買賣交易極少。

⑺ 中國的國債哪國買

絕大多數中國的國債,都是由國內的機構投資者(銀行、保險等)和個人購買的。但是財政部也有少部分國債是直接面向海外進行拍賣的,我國發行美元的人民幣國債,海外的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用美元購買;我國也向海外發行了以人民計價的國債,國外的央行(如東南亞國家)、機構投資者也都購買踴躍,利率甚至非常低,因為他們看好的是人民幣資產的升值趨勢。

中國之所以沒有大規模向海外發行人民幣債券,一是因為人民幣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國外投資者難以直接通過中國央行用美元等外匯兌換人民幣,二是海外尚缺乏人民幣國債的流通市場,投資者購買後,多數是持有到期,二級市場的買賣交易極少。所以現在香港一直在致力於打造離岸人民幣國債交易市場,就是順應了這個趨勢。

將來人民幣的國債在海外大面積流通將是大趨勢,前些天王岐山訪問英國時,還說過,支持倫敦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就是這個意思。這也將成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因為持有的中國國債在市場上可自由交易,就意味著資產的流動性增大了很多,會讓中國國債產生溢價;同時,流動性良好的中國國債,也必將成為外國央行的新寵,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將成為他國的外匯儲備(現在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相信在未來三五年,就能看到更多的人民幣成為他國外匯儲備的案例。

⑻ 怎樣買中國國債

國債的購買方式及途徑:
儲蓄國債分為憑證式和電子式兩種。這兩種形式都是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中憑證式的國債,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如果要去購買,帶上身份證和承辦銀行的活期存摺(或借記卡),並在承辦銀行網點開立個人國債賬戶,這個賬戶開立後便可永久使用,即可購買。
電子式國債可能更適合年輕人來操作了,前提是要有網銀,並通過資金清算賬戶認證,這一步須在銀行櫃台進行,然後要開通儲蓄卡證券交易功能,最後是開通儲蓄國債賬戶,待時機成熟便登陸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的個人網銀,即可在網上操作購買,但是需要眼疾手快!

⑼ 中國的經濟和買國債原因是這樣嗎

我汗啊,不是這樣的。天啊,居然到現在了還有人這樣講,這文章是哪年出的啊????懂不懂經濟啊,不懂別瞎說
首先,關於外企決定中國經濟這一點。我真的很想問問這篇文章的作者,你將我們國家掌握著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置於何地?中國能夠直接用政府投資帶動經濟增長,這里國有企業的貢獻是最大的,為什麼近年大家都要考公務員,因為政府不缺錢啊!!平心而論,這世界上那幾個發達國家的政府,哪個不是一屁股的債,很少有向中國這樣不缺錢的,這是我國的優勢,難道這都是外企貢獻的???
還有關於「65000億美元GDP這GDP裡面有差不多1半是外企產生的 這些錢白白進了外商的口袋」這一點。中國對於外資企業的利潤使用是有限制的,大部分要用在對中國的再投資,具體是什麼比例我忘記了。中國政府也不是傻子。
還有外資和外商帶來的資本是用於投資實業的,比如說富士康在中國設廠啊這種,這些資本投進去了就很少能再變現,經濟學裡面叫他們沉沒成本。而熱錢這個概念,主要是投進股市,債券市場這些虛擬市場的,以短期盈利為主,把價格炒高了就撤,是真正具有破壞性的。所以,外商投資和熱錢完全是兩個概念,這兩個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所以那句「只要外企和外商帶進的熱錢大量抽出 就會導致使中國經濟垮掉」純屬胡扯,概念都沒搞清
還有那句「盡量買國貨少買進口貨 只有貿易順差慢慢的抵消掉外匯後中國才能開始第二次騰飛」。中國是出口>進口啊,少買進口貨的結果是順差越來越大啊,作者你不覺得你說反了嗎????
最後,說道國債的問題。中國買國債是從自身對宏觀經濟的控制,我國的貿易順差,外匯管理,和政治因素等多方面來進行考慮的。首先,我國長期的貿易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非常的大。人民幣一旦升值,我國沿海那些出口加工業的小企業就會倒閉一大片。畢竟我國的出口產品大部分是位於產業鏈最低端的產品,利潤率很低的。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中國外匯當局就要在外匯市場上買進外幣拋出人民幣。外匯儲備就是這么來的。外匯多了就需要投資,不然放那裡也是浪費,也就是買他國國債。還有就是經濟上有一個「三元悖論」。簡單解釋起來就是一個國家,資本自由流動,匯率固定和貨幣政策有效性是不能同時存在的。這也是國家在國際調整上的一個依據,具體的就不講了。
剛看你上面問的那些東西太激動了,一下子就寫了那麼多。不過貌似一直都是在挑錯= =!!我個人認為對於外企主要是防止他們憑借雄厚的資本壟斷市場。外企的存在還是利大於弊的。希望以上寫的這些能對你有幫助。

⑽ 中國買了多少、國家國債

中國買了一萬多億美元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