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貨幣發行是央行的負債業務
負債業務,根據定義,是指央行獲得資金來源的業務。而貨幣發行具有雙重含義:一是指貨幣從中央銀行發行庫,通過各家銀行業務庫流向社會;二是指貨幣從中央銀行流出的數量大於流入的數量。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主要的負債業務,通過這項業務,中央銀行既為商品流通和交換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相應籌集了社會資金,滿足中央銀行履行其各項職能的需要。
從會計角度理解,央行本無資產,向社會發行貨幣自然就是負債,通俗理解就是用無價值的東西去交換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負債。也可將貨幣理解為一種特殊債券,央行發行貨幣越多,人們手中債券就越多,所以發行貨幣是一種負債業務。
【拓展】
中央銀行的負債 是指 金融機構,政府,個人 和其他部門 持有的對中央銀行的 債權。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主要包括 貨幣發行業務 、存款業務、 其他負債業務 和資本業務
⑵ 國家貨幣的發行和永久國債死鎖在一起。要新增貨幣就必須增加
因為政府和銀行是分開的,政府沒有權利發行貨幣,即沒有貨幣發行權,只有讓銀行發,銀行發行多少就算政府向銀行借多少。政府代表國家,政府的債務就叫國債。
中國是政府自主發行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屬機構,所以不存在以上問題。
《貨幣戰爭》確實不錯,我也正在看,長了不少見識。以後我們可以多交流了。
⑶ 央行貨幣發行的原則
我國人民幣的發行歷來堅持以下三大發行原則。其內容是:
(1)集中統一發行原則。集中是指人民幣的發行權集中於代表國家的中央政府 — 國務院。統一是指國家授權人民銀行統一壟斷貨幣發行。除人民銀行外,任何地區、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發行貨幣或發行變相貨幣。
(2)計劃發行原則。是指貨幣發行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有計劃地發行。具體由人民銀行總行提出貨幣發行計劃,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
(3)經濟發行原則。或稱信用發行原則,是財政發行的對稱。是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按照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而進行貨幣發行。這種發行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增加貨幣投放,是為了適應和滿足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對貨幣的客觀需要。不會引起物價波動和通貨膨脹。
與經濟發行相對的是財政發行,即國家為了彌補財政赤字而進行的超過經濟發展需要的過量貨幣發行。這種發行的方式主要是財政向中央銀行透支、借款,或中央銀行直接購買政府公債、國庫券等,其結果是貨幣發行出去後收不回來,最後導致通貨膨脹,影響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為避免財政發行,保證經濟發行,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正)第二十九條規定:「財政部門不得向人民銀行透支,人民銀行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⑷ 中央銀行購買國債從而發行的基礎貨幣本質上不是歸國家所有了嗎這樣公平嗎
貨幣發行權一定要歸國家所有,有的國家的所謂中央銀行其實質是私有的,這意味著國家沒有貨幣發行權,國家需要貨幣時需要向私人借錢,然後私人獲得利息收益。而利息來自於納稅人,這樣,導致人民的稅收進了私人的腰包。但是我們國家的中央銀行是國有的,實質是國傢具有貨幣發行權,當中央銀行購買了國債,國家才能更好的進行財政支出,納稅人的稅收將償還利息,利息收益屬於中央銀行,也就是國家本身。所以這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所以,是公平的。
⑸ 中央銀行是怎麼通過貨幣發行權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貨幣發行代表一個國家的貨幣主權。因為通過發行貨幣,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同時,出於貨幣的發行,產生了貨幣政策,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控,就可以掌控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了。
例如:一個國家央行發行了貨幣,當貨幣供求相等時,實行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將使社會中的貨幣供給增加,經濟受刺激上漲,物價可能出現上浮。當實行了緊縮性的政策,將會使信貸收縮,企業生產變緩,經濟下行,過度的話物價會下跌。
所以,利用貨幣政策可以調控一個國家的貨幣市場,進而影響整個金融市場,對一個國家經濟有很大的影響。
得當,救國。失當,害國。
引用一個網友的回答:貨幣就是財富。掌握了貨幣發行權,當然就可以在金融世界呼風喚雨,當然就掌握了世界。
要掌握貨幣發行權,必須具有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實力;具有這三種實力,其實也就具備了貨幣發行權,具備了掌握世界的能力。
舉例,美元的發行權掌握在美國手裡,美國的人民可以而且習慣於提前消費,門檻不高,相當於借錢消費。美國發行國債,全世界為它買單(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但是美元在美國的操縱下不斷貶值;————這就意味著人家美國人提前消費,全世界買單,美元貶值,還債實際還得很少。————等於搶了全世界!
⑹ 以國債為抵押發行貨幣是什麼意思
不能這樣理解。發行貨幣的主體是一國央行,而央行投資國債。我的理解這其實是一種技術性賴賬(違約)。如果美國一樣進行貨幣量化寬松。通過發行貨幣來還國債。
⑺ 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新發行的貨幣(紙幣即人民幣)以什麼名義投放市場流通!
個人觀點:
央行貨幣投放市場的途徑很多:
購買國債,商業銀行在央行存款利息支付,人民幣的兌換,向商業銀行的貸款等。不過為保證央行的獨立性,購買國債這一手段已經不再使用,更多的是向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和兌換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