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買保險為什先保障後理財
1、銀行理財產品不具備保障功能,保險理財則有死亡保險的保障功能。目前市場上的保險理財主要是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這三種產品一般將投保者所繳納的保費分到兩個賬戶中,保單責任准備金賬戶和投資賬戶。前者主要負責實現保單的保障功能,後者實現投資功能。
2、資金收益情況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採取的主要是單利,而且一般期限固定,收益相對穩定。保險理財產品大都採取復利計算,收益也不固定,如分紅險,除了保底收益,在每期末,保險公司還會根據盈利情況分紅。
3、支取的靈活程度不同。銀行理財產品都有固定的期限,如果儲戶因急用需要靈活支取,會有利息損失,但損失一般不大,支取較為靈活。保險理財產品無論是可否靈活支取,都給客戶造成有較大的損失。
⑵ 理財包括了投資還是投資包括了理財
1、投資是用錢去賺更多的錢,理財是把錢合理安排以保證有更多的錢。
2、投資追求短期收益,而理財追求長期收益。
3、投資看重回報(投入產出比),而理財看重穩定(長期富裕)。
4、投資的優勢是很快賺取現在的錢,,理財的優勢是長期擁有自己的錢。投資的劣勢是處處都有風險,理財的劣勢是不會賺很多錢,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
5、投資是將現有的財物投入到一項投資人認為具有投資價值的並預期能獲得增值的生產資料、固定資產、技術、特殊產品等的行為;而理財,是將現有的財物運用到理財者認為的最佳的使用途徑上。
⑶ 銀行理財去剛兌後投資方向怎麼區分
首先要明確,銀行理財自營的更安全,因為自營的有銀行做信用背書,合規性和安全性上都更有保障。一般來說,凡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會查詢到對應的產品,如果不是C開頭的或者產品編碼查詢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⑷ 新手如何開始理財
新手如何理財呢,很多新手在學習理財一段時間後,往往會陷入以下誤區:
誤區一:執著於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具體產品的選擇上。
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市面上有哪類工具可以帶來高收益,不斷游離在各種工具之間,寄希望於去找到所謂「完美」的理財工具。
誤區二:執著於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買賣時機選擇上。
我們往往更在意短時間的一時得失,總是希望能夠主觀預測市場,做出最精準的「擇時」——牛市買最牛的牛基,牛轉熊又能夠瀟灑離去。
1.要如何避免進入這些誤區呢?
我們常說,理財是很個性化的,也正因為如此,要想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首先要做的,其實是花時間先了解你自己!
2.客觀方面:人生階段、理財段位、理財能力、優勢、局限性;
3.主觀方面:理財目標、風險態度、預期收益率、性格偏好。
4.自我審視:
人生階段:家庭理財需求,希望建立適合我的資產配置,最終一步步完成家庭理財的各個需求和目標。
理財段位:學習理財兩年多,積累了一定的理財經驗,從一個理財小白,逐步提升到了自己目標的准達人階段。
理財能力:對自己有較明確的定位認知,理財基礎理念清晰,基本了解市面的理財工具,並具備實踐和操作經驗。
缺點:由於工作的原因,業余時間欠缺,無法花費過多時間用於理財。
風險態度及理財預期收益:保本第一,保本前提下追求長期年收益10%-12%。
性格偏好:追求穩健偏低風險的理財。
最後搭建出來的組合是需要和我高度匹配的,適合別人不代表適合我,適合自己最重要。
了解以上一些基礎知識後,那麼新手如何理財需要從哪裡開始呢?
從閱讀理財書籍開始。
從看理財相關的新聞和文章開始。
直接參加理財相關的課程學習,吸取前輩的經驗。
相信通過以上幾種方式,新手也能學會理財。
⑸ 現狀:手頭有15萬閑錢,先做投資理財,請大家給點意見...
15W閑錢是有一定時間在閑嗎?還是?做投資理財的話目前比較建議先考慮家庭保障。然後建議做些實物黃金抵禦通貨膨脹的風險,再有就是做一些銀行存款,做到能夠及時應急。最後考慮的就是高風險的一些投資方式了。一定要做好風險的對沖。目前的市場狀態沒有經驗的話不太適合趟渾水。最主要考慮的還是自己的一些財務需求來判斷具體的投資方向,投資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如何讓本金不受損失。
⑹ 想理財必須先明白哪些概念
理財,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但許多人都把理財當成了投資賺錢。實際上理財是理人一生之財,也就是對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及其風險管理。理財不只是生財,理財是善用錢財,是一種家庭的財務規劃。
第五,偉大的投資家都對於他們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批評的時候。
許多人在理財投資的時候,往往對自己的決定不夠自信,要知道比起錯誤的決定來說,不做決定是更可怕的。
第六,左右腦都很好用,而不僅僅是開動左腦(左腦擅長數學和組織)
有的人很聰明,數學很好,邏輯也很強,對於數據分析他們有很強的優勢,但是你也需要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通過言談舉止來判斷你委託的基金代理人是否在誇大其實。你需要靜下心來,在腦中勾畫出當前情勢的大圖景,而不是往死里去分析。
第七,在投資過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
投資,特別是股票、期貨一類的高收益投資,往往會遭遇大起大落。許多人會被眼前的起落所蒙蔽,而放棄了思考長遠的收益,堅定你的投資思路,並貫徹下去吧。
以上七條,雖然最初是針對股票投資而說的,但是在理財投資時,對於收益與風險的權衡是一致的。
如果你能培養自己這方面的性格的話,將對你未來的理財投資有很大幫助。
⑺ 有錢了是先償還貸款還是用於投資理財
看自己的資金安排,貸款是有利息的,若有好的理財項目收益大於貸款利息,可以考慮將貸款的錢投資理財。
⑻ 投資理財會前會中會後
在理財市場大潮中,結構性產品已成為失信於投資者的第一批產品,全球金融危機下幾乎陷入停滯。在此背景下,不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了保本型理財產品。
保本型理財產品,通常被投資者視為避風港。不少保本型理財產品的條款均註明「投資者持有到期可保證本金或保證預設比例的投資本金」,但有三點應注意。
首先,此類產品的保本有期限限制。不少投資者都有個誤區,認為保本型理財產品在整個投資期內都可以100%保障本金,即使提前贖回也不會有本金損失。但實際情況卻是,保本型理財產品對本金的保證有「保本期限」,即在一定投資期限內對投資者所投資的本金提供保證。一旦個人提前終止或提前贖回,就不在承諾范圍內。即便沒有提前贖回條款的產品,提前贖回時也要支付一定比例的提前贖回費,投資者在選擇提前贖回理財產品時,要先計算一下提前贖回的成本,避免因提前贖回造成損失。
其次,保本型理財產品並不保盈利。保本型理財產品的保本只是對本金而言,不但不保證產品一定能夠盈利,而且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著保本到期日僅能收回本金,或未到保本到期日贖回而發生虧損的可能。
第三,保本型理財產品也有浮動收益型。不少投資者選擇浮動收益型保本理財產品的時候,要注意分辨這個收益是否扣除相關費用。一款浮動收益的保本產品,在最終收益扣除產品管理費等相關費用之後,也有可能變得不保本。因此投資者對費用條款需要格外注意。
此外,在弱市環境中,保本型理財產品有其優勢,但投資收益不會高;而在市場走強時,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優勢可能會變成劣勢。
購買此類產品要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低風險投資者可以多配置一些保本型理財產品,而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保本型理財產品的配置比例則不宜太高。
⑼ 有錢了到底是投資還是提前還房貸
到底是先還錢還是先理財?這確實是個問題。
舉個例子,假若欠下房貸30萬,用住房公積金貸款,分30年還清,按照公積金貸款利率3.25來計算,利息共計:30000x3.25%x30=29.25萬元。
但是如果把這30萬元錢拿去理財,會怎樣呢?我們以當前市場上出現頻率較高的幾種理財產品為例。
寶寶類:目前余額寶一類的理財產品在中國年輕人一代中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余額寶這種後台強硬的寶寶類理財產品。而且2017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有上升的趨勢,目前的收益率大約在3.5-4%之間。比如4月11日余額寶的收益率就達到了3.9%,也就是說余額寶存入10000萬塊錢,一天的利息是一1元錢左右,這個數字已經很理想了。30萬,30年的利息也就是35.1萬元。
你會發現理財收益比利息高。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余額寶的收益率是不斷變化的,不可能總在3以上,如果像去年一樣總在2附近就不好了。
P2P:行內人都知道如果不考慮外界因素的話,P2P的收益一直在9%以上。如果把這30萬投入到P2P中,30年的利息也就是81萬!81萬和29.25萬,簡直是天差地別啊!
混合型資產配置:很多人都有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意識。30萬元錢一部分放入余額寶,一部分用來買P2P,再用一部分用於基金定投。如果配置合理的話,一年5%的收益率是很正常的。如果這樣,那麼30年的最終受益將會45萬元。
通過上面幾個例子來看,無論是怎麼理財,先拿這30萬理財再還債都是賺了的。
但是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先理財還是先還債不能僅僅靠這個冰冷的數字做判斷,還要多方考量。無論是先還債還是先理財,都會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
在做決定前,一定要考慮到多方因素,若是決定先理財就一定要作出適合的方案。比如善於理財的人可以拿一部分資金做理財,同時先還一部分債務;如果對理財不太了解的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前還貸,這樣即使沒賺到錢也能買個心安。
對於那些不喜歡欠著、想要輕松實在的生活的小夥伴,如果不先還債很可能會產生焦躁的心理,所以這時候還是先還債的好,免得身心俱疲,還容易錢財兩空。
小編認,雖然有時候我們會作出感性的決定,但是很多時候,生活中事實上也並不存在那麼多理智。就比如上面說的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欠債不先還掉會心裡不踏實,最終選擇先還債,這也並沒什麼不好的,因為如果註定了你是這類人,即使你選擇了先理財後還債,後面的理財之路也是異常艱辛甚至難以達成的。
說到這里,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到底是先理財後還債還是先還債後理財並不矛盾,合理的負債也是理財方式的一種體現。不過前提是合理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