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債話題:日本可以撐多久
這篇文章是上一期的周報的商業版的話題。因為正好現在國內反日浪潮高漲,就貼出來和大家共享一下。 總之,日本的路已經走到頭,大概就是7-8年的時間了。在這個階段,決定性的因素,是看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的速度有多快。 對其他國家而言,真正對日本經濟的打擊,不是抵制日貨,而是拒絕去日本旅遊消費。因為如果日本品牌貨物,不是在日本本土生產,其利潤將無法幫助日本的財政危機。 今天想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日本的國債,到底可以撐多久。 先看一張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債務佔GDP的比重圖。 從這里看到,日本是最嚴重,基本沖著200%去了。所以大家想知道的,就是AKB48 其實任何國債過重的國家,如果你可以把財政支出減低下來,說白了,就是把老年人的社會安保費用降低下來,就可以頂一陣子。 最近大家可能沒注意一個消息,就是中國的香港地區,現在是全球女性最長壽的地方。 本來是日本的,不過因為這次的地震、海嘯和核輻射,日本政府的救災措施一塌糊塗,不少老年人被遺棄在災區受餓受凍而死。當然還有不少自殺的,就把日本的平均壽命給拖低下來了。 美國就有小年輕們對戰後嬰兒潮一代,胡吃海喝把美國的未來搞垮非常不滿。有人提議將這些將來的嬰兒潮老年直接送毒氣室,就解決美國的財政問題了。 當然這種是極端的氣話,因為要動社會安保,在選舉頻繁的國家,是比較難的。因為國家放棄了的養老責任,肯定會落到中年人的肩膀上。 日本目前的情況,是因為大部分的日本國債,是掌握在國內的機構和民眾的手裡,所以不受到外國人的威脅。 這張圖是外國人持有國債的比重,可以看到日本人的國債很少外國人持有。 當然日本經濟一直處於通縮狀態,也導致了這個結果。 但是日本由於人口老化的原因,非常明顯家庭的儲蓄率慢慢開始枯竭,現在逐漸要靠企業和公司機構手上的錢,來支持國債。 而企業和公司的利潤,主要受到了兩個打擊。一個是持續的日元升值,一個是核災難之後無法大規模啟動核發電能力,導致天然氣發電的成本太高。這個已經從日本的外貿數據核企業盈利報告上顯示出來了。 這個因素加在一起,估計日本會在2018年的時候,國債撐不下去。 最近日本搞的5%消費稅增加,算是一個短期的救命方案。而且這個方案還只可以頂幾年,估計到2015年的時候,就會再次提高一把。不過如果日本的財政赤字不能有效縮減,就算兩次提高消費稅,在過了2020年的時候,估計就比較麻煩了。 這個時候,看日本的財政赤字,就要看其經常帳戶是不是還能保持正數。 現在主要影響的是兩個因素,一個是沒有了核電之後的能源進口,另一個是日本產業轉移出去的空心化。 日本海外企業的生產,在2010年佔比是18%。如果在2020年上升到24%,那麼還可以保持正常帳戶。但是要是上升到33%,那麼貿易赤字就會增長很快,導致2019年出現經常帳戶負數。 那麼當日本的國債得不到內部支撐的話,就必須尋求海外投資者的幫助,而這個時候就是資本大鱷們用攻擊歐洲的方法的時候了。 當然日本政府如果可以同時增加收稅的同時,把社會安保給裁減下去,就會令日子比較好過。 如果這個做不到的話,日本本國投資者失去信心的話,又正好有一個大得可以容納日本資金的市場出現(比如說中國債券市場),那麼大家就可以逃離生天了。 看一下日本的人口老化率,確實比較恐怖。 這張是全球主要人口大國的非老年人比重。 所以看日本人能不能在減低政府社保支出和加重稅負的雙重打擊之下挺過來,不然的話,大概7-8年之後,大家就要准備炮彈,摧毀日本了。
㈡ 日本央行購買日本國債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令到日元貶值呢
說白了,日本央行購買國債就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就跟美聯儲量化寬松一樣。對了,量化寬松就是日本最早發明出來的。
日本購債是這樣的。首先,日本財務省發行國債,然後由日本央行去購買,日本央行購買就需要花錢,錢那裡來,印鈔唄。那麼,錢就到了日本政府手裡,日本政府再注入經濟、金融體系,進而刺激通脹。相對日本財務省而言,國債就是負債。
那麼,日本央行發行國債為什麼日元會貶值呢?道理很簡單,貨幣超發導致的結果就是貨幣貶值。日本當局的目標是兩年內將通脹率達到2%,通脹上升,日元自然貶值。這也是知名經濟學泰斗弗里德曼說的: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
日本央行在4月貨幣政策決議中宣布將提前啟動無限量購債計劃、將債券購買目標每月擴大至1.5萬億日元,同時將此前的短期債券換成長期債券。這是一項超級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市場加速拋售日元,進而令日元貶值近四年新低,直逼1美元兌100日元。
希望以上能幫助到你理解你的疑惑。
㈢ 日本人為什麼大量存款和買國債
因為日本這個民族非常具有發展眼光並且為長久考慮的所以說都會存款和買國債買國債有相應的利息
㈣ 日本為什麼不能買中國國債
對不能購買中國國債「感到奇怪」野田佳彥當日在日本國會經濟聽證會上表示:「中國能夠購買日本國債,但是日本不能購買中國國債,我對這點感到奇怪。」他說,日本政府存在著與(中國)探討該問題的空間。對此,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已於8月17日發布「關於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通知,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香港、澳門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以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銀行將成為試點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的三類境外機構。而上述三類境外機構在進入銀行間債市時應向中國人民銀行遞交書面申請,並經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後,才可在核準的額度內從事債券投資業務。另外,境外機構的開戶銀行應當按照規定履行相關外債統計監測的義務,及時、准確地向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報送境外機構資金匯出入等情況的報表。中國社科院金研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國外當局願意將官方儲備或者資產配置延伸到人民幣資產,並且按照中國相關規定進行投資,中國應是歡迎的。
㈤ 為什麼日本會有那麼高的國債
經濟一直不好,政府就不斷「拉動」,卻仍不見好。積累下來就"那麼高的國債".
㈥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有錢 為什麼要有負債
每一名日本公民一出生,就背負著750萬日元(合約人民幣55萬元)的債務。以日本現在的國內生產總值500兆日元的數目來計算,日本的債務已經是國內生產總值的1.97倍,一般國家破產大約是債務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倍,日本已瀕臨危險水域。
一向被認為富裕的日本,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狀況?追究原因,是因為高齡化社會。政府支付年薪給退休國民,以及醫療費的增加。而且在90年代以後,受經濟刺激政策影響,政府開支不斷膨脹。
日本人口現在約1.2億人,但因生育力不足而問題日趨嚴重。人口學家警告,到2050年,日本人口可能要減到8000萬人。少數的下一代要擔負起上一代所遺留的龐大債務,更讓日本人不敢生小孩了。
日本的債務主要是發行國債。最大的債主9成以上是日本銀行、郵政儲金、保險公司、年金基金等,這些資金當然來自民眾的口袋。所以日本人現在把錢無利息(近20年間接近零利率)存到銀行,等於間接持有政府債務。
日本政府之所以背負如此龐大的債務還不破產,主要是國民的金融資產還很多,一般家庭的存款與股票投資等個人金融資產,加起來大約有1400兆日元。國際貨幣基金的估算顯示,到2019年,日本債務將超越個人金融資產,個人小家將再也無法承擔國家龐大的國債。也就是說,再過十年,如果日本財政沒有得到改善,日本破產的可能性就很大。
㈦ 日本國債是誰發行美國國債是誰發行,誰購買
美國和日本的國債都是本國政府發行的,具體的部門就是財政部;財政部主管一個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來自稅收,支出包括國防、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等,當收不抵支時就要發行國債來借錢。
購買者主要是持有美元和日元的國家、企業和個人等投資者。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㈧ 日本十年國債收益率為負還有人願意購買請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是因為負利率下國債流通價格還會上升
這個有點類似於股市等資產的泡沫一樣,有幾個原因吧。
1,市場流動性嚴重過剩。全球央行都在實施寬松貨幣政策,資金湧入股市、債市。
2,投資國債的收益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資產增值,一部分是利息收益。雖然說是負的收益率,也就是付給央行利息,但是市場預期資產(國債)會升值,這使得總體收益仍然為正。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央行的持續的、大量的國債購買計劃。市場預期,短期內這種國債購買還會持續下去。
3,像養老金、保險機構、銀行機構等等一些機構由於資產限制、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導致必須持有債券一定的比例,這也有一定的影響。
㈨ 關於日本國債
國を個人(自分)、國債を借金と置き換えて考えてみては?自分が毎年大量の借金をしていると考えると、
原因:豊かな生活のため。欲しいものを買うため。
問題:當然利子をつけて返さなければいけない。利子だけでも返すの大変。でもおいしい思い(豊かな生活)をしたら、元には戻りたくないと思うのが普通、というかもっと欲がでる。なので生活維持・向上のために更に借金。
結果:そのままいけば破產の可能性?
解決方法?簡単な話です。國債の利払いを停止するのです。 デフォルトです。 國が破產宣告をすれ ば良いのです。
㈩ 日本國債總額已經是GDP的240%了日本人就不擔心嗎
日本的情況和希臘以及歐盟國家的情況還是有些不同的,日本的國債持有者大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日本的國民和機構所持有的,日本政府主要面對的都是內債而不是外債,只要國民能和政府站在一起的話對於日本的影響並不是很大,而且日本本身也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國(僅次於中國),負債過多自然有問題,但是爆發像希臘那樣危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