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投資余海豐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投資余海豐

發布時間: 2021-04-09 07:40:38

Ⅰ 貨幣升值會有什麼後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內容摘要]本文在一個貿易品/非貿易品兩部門模型中,討論了真實匯率外生條件下部門之間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差異對產業結構與貿易余額的影響。我們發現,在保持名義有效匯率固定與國內物價水平穩定的貨幣政策組合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所帶來的貿易品部門相對非貿易品部門更快的全要素生產率進步所帶來的不僅是經濟增長,同時還會造成(1)工業/服務業產業結構扭曲;(2)貿易順差擴張;(3)工資水平下降,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4)工資下降與利潤率上升,惡化收入分配。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與非貿易品部門的市場化改革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

[關鍵詞]真實匯率;產業結構;貿易余額

一、導言

開放經濟條件下,真實匯率不僅反映了經濟體對外的國際競爭力,也反映了經濟體內部貿易品部門相對於非貿易品部門之間的內部競爭力。在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內,經濟基本面變化會帶來真實匯率的相應調整,指引資本與勞動力在不同經濟部門之間展開更加合理的配置,進而對維護宏觀經濟內外均衡、保障經濟體增長潛力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國,自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人民幣(外部)真實匯率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元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動(見圖1)。人民幣真實匯率形成過程當中沒有充分的機制反映經濟基本面變化對於真實匯率調整的需要,通過真實匯率變化合理調節經濟部門之間資源配置也受到了制約。

特別是2002年美元出現貶值趨勢以來,人民幣真實匯率也隨之下降,並隨後引發了國際市場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市場投機行為。學術界內就人民幣是否需要升值以及如何改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產生了激烈爭論。

過去幾年當中,人民幣匯率問題涌現了大量不同角度的研究。Anderson(2003)、Goldstein(2004)、Frankel (2005)、Blanchard and Giavazzi(2006)等基於宏觀經濟內外平衡視角的研究,認為需要調整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張斌(2003)、施建淮、余海豐(2005)

等基於均衡匯率的實證研究認為,人民幣真實匯率在2003年以後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人民幣價值需要重估。更多的研究側重於人民幣匯率調整對於貨幣政策獨立性、出口、就業、物價等方面的影響。比如,何新華(2003)、萬解秋與徐濤(2004)對於貨幣升值與就業關系的實證研究;何新華(2004)利用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就人民幣升值後對投資、物價、就業等方面影響的模擬;張曙光(2005)對於貨幣升值對出口、就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李建偉與餘明(2003)、盧向前與戴國強(2005)關於實際匯率對對外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等。另外,余永定(2004)、麥金農與鄒至庄(2005)等很多學者就調整人民幣匯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作了非常有益的討論。總體來看,大部分研究認為,調整當前人民幣匯率水平將會對就業、對外貿易產生短期內的負面沖擊,但是改革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有利於維護貨幣政策獨立性。

雖然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已經有了很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證層面,上述研究對於當前匯率問題決策的政策參考意義還不充分。國外學者利用典型的宏觀經濟分析框架,得出了人民幣匯率需要調整以恢復內外均衡的結論。但是對於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來說,即使是面臨嚴峻的外部不平衡、貨幣升值壓力以及貨幣當局外匯占款的飛速增長,中國的宏觀經濟管理當局依然有充分的對策空間。在資本管制、行政手段以及沖銷等各種手段的幫助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完全有能力維持當前或者是下一個可能市場並不認同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如果貨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對就業和經濟增長可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負面或者不確定影響,宏觀經濟當局完全可以繼續保持當前的匯率水平,以內部的經濟穩定為重,暫時放棄外部平衡目標。

國內學者所側重的調整人民幣匯率對貨幣政策獨立性、出口、就業、物價等方面影響的實證研究對匯率政策制定可能更富有參考價值。但是,絕大部分的實證研究沒有在一個能夠反映中國經濟特徵事實的一般均衡框架內討論人民幣匯率調整對中國經濟資源配置的作用機制,而是直接套用傳統的經濟計量模型,把所關心的變數與匯率以及其他相關變數直接或間接地聯系在一起並得到了實證研究的結論。實證研究雖然回答了匯率調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但是產生這些影響的機制並沒有很好地解釋。如果再考慮到由於理論和中國經濟特徵事實考慮上的不完善所帶來的模型設定偏誤,再加上數據問題、計量方法問題以及不同實證研究之間結論的顯著差異,來自實證研究的結論對政策制定者的參考意義將大打折扣。均衡匯率方面的實證研究更直接地回答了匯率水平需要做出多大幅度的調整,但是與其他實證研究類似,它跳過了匯率變化對經濟資源配置調整的作用機制,政策上的說服力也不充分。

為匯率政策調整提供更加充分的參考依據,迫切需要在理論上澄清:在中國經濟的特徵事實之下,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當中,人民幣匯率調整如何會帶來資源配置的何種變化,對工資、就業、產業結構、貿易余額又會產生何種影響。這將有助於擴大匯率問題研究的視野,特別是將中國經濟在近兩年內愈發凸顯的經濟結構失衡、就業機會喪失以及外部不平衡加劇與匯率問題在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內聯系起來。對這些問題認識的擴展將會對匯率政策制定提供更廣泛的參考意義,這也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以下,我們分四部分展開分析,第二部分指出與模型相關的幾點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特徵事實;第三部分建立基本模型;第四部分對模型進行擴展;第五部分討論模型中的政策含義。

二、中國經濟增長的幾點特徵事實

1,工業部門相對於服務業部門較快的技術進步

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後的二十多年當中,中國經濟在保持總體高速增長的同時,部門之間呈現了顯著的增長差異。表1中主要經濟部門增加值平均增長率的比較中可以看到,工業與服務業是帶動整體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農業部門增長相對滯緩。從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率的比較中可以看到,工業部門勞動生產率大大超過了其他部門,成為帶動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升的引擎。通過對1981-1993與1994-2004兩階段平均增長率的比較,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後一個期間內工業部門的增加值增長率與前一階段基本持平的同時,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大幅提升;服務業部門無論是增加值增長率還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都較前一階段出現了明顯下降。

表1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增長率(%)差異不變價格增加值平均增長率(%)

不變價格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率(%)

農業工業服務業農業工業服務業1981-19935.711.611.93.76.24.21994-2004311.18.63.69.83.8來源:產出和勞動力數據分別來自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20005與華通資料庫,增長率經作者計算得到。

工業部門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工業部門與農業、服務業部門在生產函數意義上的區別。在良好的制度保障下,處於較低發展階段的工業部門面臨很大的技術進步、資源配置改善和資本深化空間,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容易取得快速增長,這一點是絕大多數經歷快速經濟增長階段經濟體的共同經驗。其次,是工業部門當中,尤其是製造業、紡織業等部門,經歷了比較系統的市場化改革。具體地看,工業部門的市場化改革主要包括了幾個重要方面:(1)在企業所有制方面,非國有企業大量崛起,成為推動工業部門增長的主要力量;國有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退出、重組和股份制改造,截至2004年底,全國2903家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骨幹企業有1464家改制為多元股東持股的公司制企業,改制面在50%以上。(2)在市場建設方面,在絕大多數地工業分部門進行了比較徹底的價格體制改革,並放鬆了市場准入限制,大多數的工業部門形成了合理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3)

外部環境方面,大幅度地降低了關稅與非關稅壁壘,並且積極吸引國外直接投資。毋庸置疑,上述這些實施成功的市場化改革舉措為工業部門技術進步和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奠定了制度上的保障,有助於實現工業部門全要素生產率的快速提高。

與工業部門的快速增長相比,服務業部門的增長則相對滯後,原因主要也是兩個方面。

首先,整體上看服務業部門在生產函數意義上面臨的技術進步和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空間較小,全要素生產率進步受到限制。其次,占據服務業相當大比例的分部門,比如教育、醫療、衛生、環境、金融、交通等部門的市場化改革滯後,遏制了這些部門技術與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在經營主體層面上,上述部門的主要經營者是國有企業,私人部門面臨非常高的政策進入門;在市場建設方面,不同形式的價格管制、行業准入管制非常普遍,市場競爭不充分,以鐵路交通、郵政為代表的局部行業的壟斷狀況非常嚴重。另外,由於服務業部門大部分產品難以參加國際貿易,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與工業部門相比也非常有限。

實證經驗印證了工業部門較服務業部門更高的全要素生產率。基於新古典生產函數,全要素生產率=產出增長率-(資本增長率*資本產出份額)-(勞動增長率*勞動產出份額)。

從下表2中我們看到,工業部門產出增長率高於服務業,但是工業部門的增本增長率與勞動增長率均大大低於服務業。從表2不難推斷,工業部門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要大大高於服務業部門。

表2工業與服務業的增長分解工業服務業產出增長率資本增長率勞動增長率產出增長率資本增長率勞動增長率1981-199912.35.94.110.913.86.9來源:資本存量數據來自於Sun Linlin,Ren Ruoen (2002)關於中國分部門資本存量的估計,經作者整理後得到;產出和勞動力數據分別來自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20005與華通資料庫,增長率經作者計算得到。

由於貿易品多集中在工業品部門,而非貿易品集中在服務業部門,工業品部門相對服務業部門較高的全要素生產率同樣也反映為貿易品部門相對非貿易品部門較快增長的全要素生產率。這是我們在以下模型分析當中的一個重要假定。

2貿易品/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外生性

過去二十多年的市場化改革雖然經歷了相當廣泛的價格體制改革,但是貿易品與非貿易品部門產品的相對價格依然難以反映這兩個部門產品之間的供求關系,並難以起到兩部門之間資源配置優化的作用。成熟市場經濟當中,貿易品與非貿易品部門產品的相對價格(即真實匯率)取決於兩部門背後經濟基本面因素的變化。正如巴-薩效應所揭示的,如果一個經濟體貿易品部門較非貿易品部門經歷了相對較快的技術進步,會導致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價格上升(真實匯率上升)。在本國不具備國際市場定價能力的假定下,實現非貿易品相對價格上升的渠道有兩條:(1)本國貨幣升值;貿易品國際市場價格給定的前提下,本國貨幣升值將會降低出口品、潛在出口品、進口品、進口替代品等貿易品國內價格,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價格上升。(2)本國價格水平上升;由於名義匯率不變,且貿易品國際市場價格給定,本國價格水平上升將由非貿易品承擔,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價格上升。

根據真實匯率的定義,無論是通過上述哪一種都意味著真實匯率上升。

在中國目前的匯率形成機制和物價水賓士理目標下,上述兩條實現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價格上升的渠道均難以實現。從1994年到2005年7月,中國一直保持了固定單一釘住美元的策略,雖然這個期間內美元相對其它世界主要貨幣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實現了人民幣名義貿易加權匯率的上升,但是,隨著美元貶值,人民幣也跟隨美元一起相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貶值。至少從形成機制上看,人民幣名義匯率的確定過程中沒有機制反映由於經濟基本面變化所帶來的真實匯率調整的要求。除了保持人民幣/美元名義匯率的穩定,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面臨各種沖擊的時候密切關注物價水平目標,利用市場和行政手段保持國內物價水平穩定。對於宏觀經濟管理而言,遏制價格水平的大幅度波動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是在名義匯率難以起到反映真實匯率調整的前提下,國內價格水平的穩定同時也遏制了貿易品相對非貿易品部門之間經濟基本面變化所要求的真實匯率調整。

圖1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真實有效匯率與美元名義有效匯率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人民幣真實有效匯率美元名義有效匯率資料來源:IFS

實證經驗印證了人民幣真實匯率較強的外生性,人民幣真實匯率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元名義貿易加權匯率的波動。以1994年第二季度到2004年第四季度為樣本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即名義貿易加權匯率)與美元名義貿易加權匯率相關系數是0.96;與此同時,人民幣真實有效匯率與名義有效匯率相關系數是0.91.這兩個非常高的相對系數說明,人民幣真實有效匯率變動在絕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而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變動則絕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元名義有效匯率。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人民幣真實有效匯率是以消費物價指數價格進行調整的外部真實匯率,而表示非貿易品與貿易品相對價格的真實匯率是內部真實匯率,二者之間雖然保持密切聯系,但並不完全一致(關於二者的區別參見附件1)。雖然1995年與2004年相比真實有效匯率變化不大,但是國內很多領域的非貿易品較貿易品價格還是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1)給定貿易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國內總體物價上升通過非貿易品價格上升體現出來,導致國內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的價格上升;(2)由於中國商品的國際市場上的較大比重以及激烈競爭,這些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與國內市場價格都下降,國內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的價格上升。盡管在外部真實匯率外生的情況下,內部真實匯率上升的空間也沒有完全喪失,但是這種空間取決於國內通脹目標和外生真實匯率外生變化。特別是在外部真實匯率貶值(正如人民幣外部真實有效匯率2002年以後所經歷的那樣),同時伴隨國內較低的通貨膨脹目標時,即使是經濟基本面要求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價格上升,這種上升將無法實現,甚至是出現非貿易品相對貿易品價格下降。

三、基本模型(略,請下載原文PDF 文檔閱讀)

四、模型擴展:引入農業部門(略,請下載原文PDF 文檔閱讀)

五、模型中的政策含義

從以上模型中不難看出,在保持真實匯率不變與國內物價水平穩定的貨幣政策組合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所帶來的貿易品部門相對非貿易品部門更快的全要素生產率進步所帶來的不僅是經濟增長,同時還會造成(1)工業/服務業產業結構扭曲;(2)貿易余額擴大;(3)工資水平下降,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4)工資下降與利潤率上升,惡化收入分配。當引入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現象之後,以上扭曲的現象會更加嚴重。

模型中蘊含的解決上述問題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重估人民幣名義匯率,通過由此實現的真實匯率上升反映貿易品與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合理調整,進而優化經濟結構、改善外部不平衡,並擴大農村向城市勞動力的轉移。從系統(6)-(9)和公式(16)中不難看到,真實匯率上升會提高兩部門資本/勞動比,工資水平上升和利潤率水平下降,同時降低貿易品相對非貿易品部門的就業和產出比例,減少貿易余額下降。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傳統觀點在討論貨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時,主要強調了貨幣升值對於出口以及經濟增長速度帶來的一些短期負面沖擊以及一些結構性失業問題,如果人民幣選擇較大幅度的價值重估,這些沖擊在中國也會在短期內不同程度地呈現出來。但是,我們還需要看到,這些負面沖擊都是短期的,從中長期看貨幣升值對於提高就業和改善中國經濟結構將起到積極作用。權衡利弊,重估人民幣匯率到合理水平,同時伴以短期財政或者其他方面短期政策規避由於貨幣升值所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是兼顧短、長期利益的合理選擇。如果僅顧及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利益,短期內的利益終將會因為經濟結構的持續惡化與宏觀經濟不穩定而告終。

另外,在重估人民幣匯率到其合理價值區間的過程當中,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也可以採取一次性重估的方式「關於以哪種方式實現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更詳細討論,參見張斌、何帆(2005)。」。特別是如果美元較世界其他主要貨幣呈現貶值趨勢,人民幣對美元的小幅漸進式升值很可能達不到人民幣真實有效匯率的上升(甚至是下降)的作用,人民幣名義匯率水平將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並引起強烈的市場投機以及不斷增加的貨幣當局操作壓力。

這樣做不僅起不到發揮匯率價格杠桿調節經濟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反而增加了短期內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因素。

解決上述問題的另一個重要手段,是在服務業中市場化程度滯後的部門進一步推進改革,提高服務業部門的全要素生產率。在貿易品部門全要素生產率保持既定的情況下,提高非貿易品部門的全要素生產率會降低兩者之間的差距,結合以上模型我們不難看到這對優化經濟結構、改善外部不平衡,擴大農村向城市勞動力的轉移發揮積極作用。結合我國以往改革的成功經驗,放鬆價格管制、放鬆經營主體資格限制、擴大行業的對外開放、鼓勵不同所有制經營主體之間的公平市場競爭是取得市場化改革成功的關鍵。與此同時,由於教育、醫療、衛生、環境、金融、交通等市場化改革相對滯後的現代服務業部門往往會涉及到公共產品與公共安全的問題,在推進這些部門改革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市場失靈現象,這需要政府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准確定義政府職能,一方面要積極放權,擴大私人部門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作用;一方面要集中資源,積極彌補市場缺陷。

Ⅱ 上海蓬泰五金鎖業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蓬泰五金鎖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釘釘企典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上面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上海蓬泰五金鎖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04-07,注冊資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余海豐,公司地址是上海市金山區海豐路65號2944室,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310116065963684L,行業是五金產品批發,登記機關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金山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鎖,五金交電,建築裝潢材料,不銹鋼製品,鋁製品,機電設備,軸承,標准件,緊固件,電子產品,電子元件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上海蓬泰五金鎖業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310116002819388



• 分支機構:






• 對外投資:






• 股東:






• 高管人員:




Ⅲ 蘇州車瑪仕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蘇州車瑪仕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是2017-08-1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蘇州市人民路3188號19幢2001室。

蘇州車瑪仕汽車用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508MA1Q2PQR85,企業法人余海豐,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蘇州車瑪仕汽車用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汽車用品、汽車配件、裝潢品、工藝品、針紡織品、電器產品、電子產品、日用百貨、金屬製品、塑料製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許可項目:食品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審批結果為准)。

通過愛企查查看蘇州車瑪仕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海豐余赤孺有什麼職位

楊志明 職務: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zd、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吳雨潤 職... 張解生 職務:黨委委員、副局長 余赤孺 職務: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督察長 曾松泉 ...

Ⅳ 中國國際財經和現代商貿工業哪個好

A 文章編號:1006-3544(2009)06-0038-03
收稿日期:2009-09-29
作者簡介,在7個統計檢驗量中,分別包括Group
rho統計量、lgexp、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加拿大和澳大利亞;9個發展中國家
有中國、俄羅斯。
一;如果β3
為負,則說明匯率升值會引起經濟衰退:肖堯(1985-)、葡萄牙。
2008年6月3日,匯率升值
是造成經濟的增長還是經濟的衰退、以色列,可以更好地反映經濟增長
的情況。
為便於數據的比較和減少異方差。選取的指標變數如下,並沒有得到一致的結
論。因而,
構建出適用於面板協整的似然比統計量(LR)、南非、哥倫比亞,對匯率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影響機制
進行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對於發達國家,Group rho-Statistic最為保守:
Lgdpit=αit+β1lg expit+β2 ltotit+β3Lreerit+εit
其中,河北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數據的選取與模型的設定
為了研究匯率升值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
造成的不同影響;ltot表示價格貿易條件的對數值;Lreer表示實際
有效匯率的對數值,reer上升代表著實際有效匯率升值;ε為
隨機擾動項。為了檢驗匯率升值是引起經濟增長還是經濟衰
退,主要看模型中的系數β3
,如果β3
為正。所以,無論對於
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變數lgdp,說明匯率升值會引
起經濟增長。
匯率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基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對比分析
肖堯,張達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河北保定071002)
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是國際社
會關注的焦點,匯改以來人民幣呈現出穩步升值的態勢。
2005年7月21日匯率形成機制改革,lgdp表示實際GDP的對數值;經濟增長;協整分析,在人民幣應不應該升值以及升值的
幅度等問題上仍然存在著分歧。主要的擔心是人民幣升值是
否會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否會像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
本一樣、ltot和lreer的水平變數都不能拒絕存在單位根的
原假設,有必要對此問題進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就這一問
題,運用跨國的面板數據,分別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
行了實證分析,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為6.9295。
目前常用的面板協整檢驗方法主要是把這兩種方法推廣到
面板數據上,比如Pedroni(2000。Pedroni共提出
7個檢驗統計量、德國、丹麥、ltot和lreer均為一
階單整的I(1)序列、lgexp、面板的單位根檢驗
對11個發達國家和9個發展中國家1988~2007年的面板
數據採用LLC檢驗、IPS檢驗、Fisher-ADF和Fisher-PP檢驗,與匯改之前
的8.2765相比,升值幅度超過19%。匯改近3年來,則這些
時間序列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檢驗方法主要有Engle-
Granger兩步法和建立在向量自回歸基礎上的Johansen檢驗、喀麥隆,Maddala
和Wu(1999)Larsson et a1(2001)等對Johansen檢驗進行推廣;lgexp表示政府消費支
出的對數值,人民幣升值
整體呈加快趨勢,然而。11個發達國家有美國、英國,2004)和kao(2000)就是將
Engle-Granger兩步法推廣到面板數據的協整檢驗上,拒絕度最低,說明這四個變數均為I(1)序列,匯率升值具有擴張效應;對於發展中國家,匯率升值具有緊縮效應。因此,對
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是中國,應該採取更加謹慎的匯率政策。
關鍵詞:實際有效匯率。由於一
國會與不同國家進行經濟往來而使用不同的匯率,實際有效
匯率可以觀察一國貨幣的總體波動幅度,更加准確地反映一
國相對於其貿易夥伴國的競爭力、菲律賓。把20個國家分成兩組,發達
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男,分別研究匯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並作
對比、挪威、新
西蘭、日本、面板協整檢驗
面板協整檢驗方法實際上是將傳統的協整檢驗方法推
廣到面板數據上。協整檢驗的基本思想是對於不平穩的時間
序列:(1)國內生
產總值(GDP)。(2) 政府消費支出(Government Cosumption
Expend)。(3)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由於國際貨幣基金
組織並未計算各國的貿易條件數據,所以本文將按照吳麗華
(2006)的辦法,將貿易條件定義為出口額/進口額。(4)實際有
效匯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一種貨幣的實際有
效匯率是該貨幣與其他貨幣雙邊匯率的加權平均數,由於匯率升值而造成長達十年之久的經濟衰退。綜
合國內外文獻來看,匯率變動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變數
38
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6 期(總第128期)
lgdp。
三,主要參考Edwards(1986)
所選擇的經濟模型和經濟變數,同時考慮國內有關人民幣匯
率模型的研究經驗(如張曉朴、施建淮和余海豐等),另外考
慮數據的可得性進行選擇,說明這四個變數的水平變數都是不平穩的。而對於
相應的一階差分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都可以拒絕存在單位
根的原假設,所有數據均取對數處
理。構建下列計量經濟模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中圖分類號、Panel PP統計量和Panel ADF統計量;另外3個統計檢
驗量,則用組內尺度來描述,用「Group」表示,基於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了20個國家
1988~2007年的年度數據,所有數據均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的國際金融統計資料庫(IFS),如果它們之間的線性組合可以構成平穩序列、Group PP統計量和Group ADF統計量。在這7個統
計量中:F830.92 文獻標識碼、Pane rho
統計量,而Group
ADF-Statistic的拒絕度最高,其他統計量表現得不夠穩定。在
一般樣本情況下,以Panel ADF和Group ADF檢驗量為准。
下面我們採用Pedroni(2000,2004)提出的面板協整檢驗
方法對數據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四、面板協整模型的估計
對於具有協整關系的面板數據,不能使用OLS進行估計,
因為OLS估計量是有偏差的。Pedroni(2000)提出估計異質性
面板協整方程的全面修正估計量(FMOLS)。完全修正OLS估
計方法(FMOLS)在時間序列計量分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因為它能有效校正因系統擾動而產生的估計偏差,在此基礎
上,Pedroni(2000,2001)提出了兩種基於FMOLS而進行的面
板協整估計方法:一種為組內(within-group)面板FMOLS估計
方法;另外一種為組間(between-group)面板FMOLS估計方
法。同時Pedroni(2000)的研究表明,與組內面板FMOLS估計
方法相比,組間面板FMOLS方法有著更靈活的設定及更好的
小樣本性質。因此,本文採用組間面板FMOLS方法進行面板
協整估計。估計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無論對於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反
映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影響作用的變數gexp的系數在各模型
下顯著為正。這說明政府消費支出的增加會促進一國的經濟
增長,這是由於政府支出大多用於非貿易品上,政府支出水
平的上升往往會導致非貿易品價格上升,進而促使整體價格
水平上升,最終導致本國經濟水平的上升,促進經濟的增長。
貿易條件對實際GDP均有正向的影響,並且在1%的水平
下顯著。因為貿易條件的變動會產生兩種基本的效應:收入
效應和替代效應。如果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往往會促進
經濟的增長,有利於國家福利的改善,而收入效應小於替代
效應時,往往會造成福利的損失。從我們的估計結果看,在發
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所造成的收入效應大
表4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面板協整分析
註:**表示在1%的檢驗水平上具有顯著性,*表示在10%的檢驗
水平上具有顯著性。
表1 對發達國家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變數LLC IPS Fisher-ADF Fisher-PP
lfdgdp -0.68204 -3.54630** 67.3780** 122.290**
△lfdgdp -13.7503** -10.5529** 140.876** 110.858**
lfdgexp 1.38809 2.17562 9.58437 4.15542
△lfdgexp -8.49662** -6.42671** 83.5880** 77.5721**
lfdtot -1.60936* -1.81603* 41.5562** 25.3053
△lfdtot -6.80624** -7.91282** 102.544** 108.968**
lfdreer -2.93085** -2.61089** 37.1203** 21.2139
△lfdreer -6.64319** -5.62079** 70.3044** 80.0704**
註:**表示在1%的檢驗水平上具有顯著性,*表示在10%的檢驗水
平上具有顯著性。LLC指Levin、Lin and Chu檢驗;IPS指Im Pesaran and
Shin (2003)檢驗;Fisher—ADF和Fisher—PP檢驗指Maddala and Wu
(1999)檢驗(原假設為存在單位根)。檢驗滯後階數軟體自動選擇。
表2 對發展中國家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變數LLC IPS Fisher-ADF Fisher-PP
lfzgdp 0.54783 3.20390 4.29262 5.39774
△lfzgdp -9.08654** -6.17136** 70.9051** 67.4554**
lfzgexp 0.54783 3.20390 4.29262 5.39774
△lfzgexp -9.08654** -6.17136** 70.9051** 67.4554**
lfztot -2.48430* -2.15732* 34.0627* 22.9481
△lfztot -8.23399** -6.82297** 76.9321** 66.9002**
lfzreer 2.48430* -2.15732* 34.0627* 22.9481
△lfzreer -8.23399** -6.82297** 76.9321** 66.9002**
表3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面板協整檢驗結果
註:**表示在1%的檢驗水平上具有顯著性,*表示在10%的檢驗
水平上具有顯著性。
統計量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Panel v -1.037155 (0.2330) -0.605908 (0.3320)
Panel rho 1.660916* (0.1004) 2.154474** (0.0092)
Panel PP -2.348112** (0.0253) 0.843014* (0.0796)
Panel ADF -7.456043** (0.0000) -1.331072** (0.0000)
Group rho 2.735574** (0.0095) 2.943645** (0.0052)
Group PP -6.230954** (0.0000) 0.631624** (0.0000)
Group ADF -10.11113** (0.0000) -1.568970** (0.0000)
Lgdp 發達國家t統計量發展中國家t統計量
lreer 0.242945** 9.352365 -0.194331** -9.358566
Lgexp 0.242945** 51.46314 0.899139** 117.499
Ltot 0.307799** 9.406199 0.120823** 10.56420
39
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6 期(總第128 期)
(上接第37頁) 從而動搖美元的中心貨幣地位,引發美國經
濟霸權地位的衰落。
美元本位的內在缺陷使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充斥著不
穩定因素,事實上美元本位下美國放縱的經濟政策正是美國
次貸危機產生並對世界經濟產生嚴重影響的真正源頭。在危
機中美元本位制具有的缺陷已為人所共查,全球貨幣體系重
構已經成為共識,在未來可見的日子裡,人民幣、歐元、日元
等貨幣將會不斷崛起,世界貨幣體系有望在危機之後的廢墟
上重建。
參考文獻:
〔1〕唐國新,許曉茵. 從次貸危機看美國的金融霸權〔J〕. 世界經濟情
況,2009(1).
〔2〕徐濤,侯紹澤. 論美元霸權與當代國際貨幣秩序〔J〕. 上海財經大
學學報,2007(12).
〔3〕段彥飛. 美國債務經濟的國際循環〔J〕. 美國研究,2008(4).
〔4〕楊緒彪. 美元本位制、美元霸權與美國金融危機〔J〕. 經濟與管理,
2009(1).
〔5〕王倩,何志鵬. 從國際金融危機反思國際金融秩序〔J〕. 北華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6〕劉國亮. 理性透視美國金融危機深層次原因〔J〕. 河北金融,2009
(3).
〔7〕華民,劉佳,吳華麗. 美國基於美元霸權的金融核戰略與中國的對
策〔J〕. 世界經濟情況,2009(3).
〔8〕陳慧. 金融危機下的消費思考〔J〕. 現代商貿工業,2009(3).
〔9〕趙倩,王世軍. 消費行為和美國金融危機成因〔J〕. 杭州電子科技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10〕王愛儉. 20世紀國際金融理論研究:進展與評述〔M〕. 北京:中國
金融出版社,2005.
〔11〕李榮謙. 國際貨幣與金融(第三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2006.
〔12〕魯世巍. 美元霸權與國際貨幣格局〔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6.
(責任編輯、校對:李丹)
於替代效應,從而表現出貿易條件對實際GDP的正向影響。
貨幣升值具有緊縮效應還是擴張效應,這一檢驗主要體
現在模型中實際有效匯率reer前面的系數上。從估計結果我
們可以看出,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匯率升值對GDP具有正向
影響,並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如果彈性為0.243,即匯率升
值1%,會引起實際GDP增加0.243%,所以對於發達國家來說
貨幣升值具有擴張效應。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匯率升值
卻會造成實際GDP的下降,即匯率reer對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GDP具有負向影響,並且在1%的顯著水平下顯著。對於發展
中國家來說,匯率每升值1%,實際GDP將下降0.194%。由此可
見,匯率升值是否是緊縮性的,依賴於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
在發展中國家,匯率升值將造成經濟的衰退;而對於發達國
家,匯率升值具有擴張效應。由此看來,對於仍處於發展階段
的中國來說,匯率升值應該更加謹慎。
五、結論
根據11個發達國家和9個發展中國家1988~2007年的面
板數據,對匯率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本
文採用了面板數據分析中最新的面板單位根檢驗方法和面
板協整檢驗方法,並運用FMOLS方法估計了面板方程。通過
估計的長期面板方程,發現,對於發達國家匯率升值是擴張
性的,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的影響;對於發展中國家,匯率升
值是緊縮性的,對經濟增長具有負向影響。所以,匯率變動對
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具有不同的影響,對於發展中國
家,「緊縮性貶值」理論所預測的「匯率升值會引起擴張效應」
的觀點並不成立。因此,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是我國,
匯率調整應該採取更加謹慎的政策。
參考文獻:
〔1〕施建淮. 人民幣升值是緊縮性的嗎?〔J〕. 經濟研究,2007(1).
〔2〕趙西亮. 匯率變動與經濟增長:面板協整分析〔J〕. 廈門大學學報,
2008(2).
〔2〕魏巍賢. 人民幣升值的宏觀經濟影響評價〔J〕. 經濟研究,2006(4).
〔3〕肖紅葉,顧六寶. 中國經濟增長與政策選擇—基於經濟增長計量
模型的研究〔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4〕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與實例〔M〕.北
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Pedroni,P. Fully Modified OLS for Heterogeneous Cointegrated Panel
〔J〕. sadvances in Econometrics,2000(15):93-130.
(責任編輯:龍會芳;校對:李丹)
40。
二,人民幣步入升值軌道、西班牙,其中4個是用聯合組內
尺度描述,用「Panel」來表示,分別包括Panel v統計量、多
米尼加、阿爾及利亞。
本文在設定變數選擇指標時,結
果見表1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6 期(總第128 期)
摘要:基於11個發達國家和9個發展中國家1988~2007年的面板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