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展航天事業的利與弊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躺在搖籃里,而會不斷地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首先,他將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之後,便去征服整個太陽系空間。——人類宇航之父 齊奧爾科夫斯基
發展航天事業可以開發宇宙中相對於人類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以改善地球資源逐漸枯竭的局面。而且航天事業也是各國競爭的一個方面。它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成本過高、短期效益不明顯、造成太空污染等。總的來說,是利大於弊。
㈡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
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的「神舟」三號飛船艙蓋被打開,陽光照在「模擬宇航員」的臉上,擬人載荷試驗取得良好效果,「模擬宇航員」安然無恙。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㈢ 2017世界航天十大事件有哪些 2017世界航天十大事件是哪幾個
先來個列舉,一共有這些:
重返月球、登陸火星,這回要玩真的了?
Space-X火力全開!
軍事衛星競爭進入新時代
卡西尼號的華麗謝幕
高通量通信時代已經到來
世界紀錄:印度一箭104星
開普勒驚天發現:人類是否唯一?
不死老兵聯盟U火箭的「英雄謝幕」
伽利略和北斗全面挑戰GPS
銥星系統絕地重生!
57年5月15日,人類歷史上首枚洲際導彈R7在蘇聯境內升空。在僅僅4個多月後,這種洲際導彈就被改裝為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火箭並將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這次事件極大震撼了東西方陣營,成為20世紀歷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它的一個直接後果是東西方陣營的太空競賽揭開大幕。
到2017年,人類航天已經走過了整整60年。經過早期50-60年代瘋狂的軍備競賽、70年代的近地空間競爭、80年代的偃旗息鼓、90年代的蘇聯覆滅和美國絕對制霸,21世紀的人類航天則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最好時代,而2017是個不平凡的一年。
10. 銥星系統絕地重生!
1990年,發展到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公司提出了超越那個年代理解的銥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計劃,預計發射共計77顆衛星,進入7個780千米高的極軌軌道,為全球任何地點的用戶提供直接衛星通信。
銥星的說法也來自於77,這正好是銥元素的核外電子數(實際上只發了66顆,但依然沿用此名字)。摩托羅拉為此投入巨資,以至於在1996-1998年短短3年時間內,所有衛星布網完畢並於1998年11月投入運營。
然而,成立之時卻趕上美國基於地面基站的移動通訊服務大肆佔領各種市場,席捲全球,質量更好、更加穩定的銥星項目卻由於昂貴的造價而失去競爭力被很快淘汰,僅僅在投入運營後半年,這個巨大的個人衛星通訊系統就因為無法盈利被迫破產,摩托羅拉從此陷入巨大危機。
一個跨時代的領先技術,在市場面前敗下陣來。
已經燒錢達到3000億人民幣級別的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
9月22日,NASA宣布美國新一代登月/火星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和新一代飛船獵戶座號將在2019年首次組合發射,目標是圍繞月球探測並返回。在過去十年內,這一套系統已經燒掉了400多億美元,目前各個分系統都測試完畢,在最終調整等待發射;
9月27日,美俄等20個國家宣布將會在月球建立名為「深空通道」的月球空間站,從技術到資金支持都有了一定保證。
不管最後發展速度怎樣,可以看到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已經是美國從小布希時代起持續了近20年之久的政策,而今年的跨度無疑最大。
或許,時隔60年後,陪伴了地球億萬年的月球,將會再次迎來訪客。
2017的世界航天,充滿的是時代的變革和技術的跨越。2018年這股熱潮還將繼續,隨著中國再次探測月球、美國探測火星時間窗口又至,相信在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領域,新的一年將會有新的驚喜。
㈣ 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高管
全春來 性別:男學歷:碩士及研究生全春來:男,1959年出生,碩士,研究員。1988年3月-2001年10月在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歷任工程師、高工、研究員、研究室主任、主任、副所長、黨委委員,2001年10月-2004年10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706所、204所所長,2003年3月至今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副院長、黨委成員,2003年3月-2009年12月任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書記,2002年2月-2010年5月先後任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副董事長、董事長。2012年10月起任本公司董事長。1990年、1993年被航空航天部破格評聘為高級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至2001年被國家科委高新技術司聘為863/CIMS主題專業專家組成員,2001至2004年被國家科技部聘為「十五」863/CIMS主題專家組成員,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授予首屆「航天十佳」青年,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11月被航天機電集團評聘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863計劃十五周年先進個人,2002至2005年任北京市海淀區十三屆人大代表,2008年任奧運安保項目總指揮。 年齡:54職務:董事長任職時間:2012-10-10羅輯性別:男學歷:本科羅輯:男,1946年生,大學本科。檢察員、律師。1997年-1999年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察出版社社長;2000年-2005年在北京市正平律師事務所任合夥律師;2005年-2010年在北京市漢衡律師事務所任合夥律師。2010年5月起任公司獨立董事。 年齡:67職務:獨立董事任職時間:2010-05-07於春全性別:男學歷:本科於春全:男,1951年生,1982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道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2-2008年11月在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歷任科長、處長、局長助理、副局長、總工程師;2005-2008年任北京奧組委交通部長;2008年11月-2011年12月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兼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及交通管理顧問、北京人民警察學院教授,北京交通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交通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 年齡:62職務:獨立董事任職時間:2013-04-25劉偉性別:男學歷:本科劉偉:男,1957年生,大學本科,研究員,高級工程師。1993年至今在中汽投資開發公司項目管理部任副經理。2006年8月起任航天長峰監事。 年齡:56職務:監事任職時間:2006-08-11侯業性別:男學歷:本科侯業:男,籍貫遼寧沈陽,漢族,1959年8月出生,1979年12月參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高級經濟師。1988年5月至1991年9月,任航天二院23所財務處副處長;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任航天二院財務部綜合處副處長;1992年9月至1994年6月任航天二院23所聲表面波公司副總經理;1994年6月至1995年3月,任航天二院計劃財務部財務處處長;1995年3月至2001年1月,任航天二院計劃財務部副部長;1998年4月至2001年1月任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長峰集團」,現名稱為「北京航天長峰科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任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06年4月至今任長峰集團總經理專項助理。 年齡:54職務:副總經理任職時間:2011-08-28王瑛性別:男學歷:本科王瑛:男,1960年12月生,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自動控制(導彈)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2006年2月任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公司系統工程部副部長(主持工作),2006年4月至今任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公司系統工程部總經理,2010年3月至今任項目總指揮。 年齡:53職務:總工程師任職時間:2010-09-17劉珂性別:男學歷:本科劉珂:男,1962年生,本科,工程師。2001年2月-2004年4月任航天二院人事部領導幹部處處長,2004.4-2009.8任航天二院人力資源部副部長,2009.8-2011.8在航天二院六九九長任黨委書記,2011.8至今在航天二院二O六所任黨委書記兼副所長。2006年獲國防科技工業人才先進個人,2007年獲二院建院五十周年突出貢獻獎。 年齡:51職務:董事任職時間:2013-04-25唐寧性別:男學歷:碩士及研究生唐寧:男,1963年生,碩士研究生,研究員。1985年12月起參加工作,1986年1月-1986年9月任航天工業部二院二部三室設計師;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中央講師團甘肅蘭州教育學院支教(1987.05起任助理工程師);1987年7月-1991年5月任航天工業部二院二部三室設計師(1988年6月起任工程師);1991年5月-1995年10月任航天工業部二院二部三室副主任(1991年12月起任高級工程師,1995年8月起任研究員);1995年10月-1997年11月任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二部三室主任;1997年11月-2004年8月任航天工業總公司二院數控集團副總經理;2004年8月-2005年5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8所副所長;2005年5月-2006年2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8所副所長、二院信息化工程副總設計師兼信息技術中心主任;2006年2月-2011年2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8所所長、二院信息化工程副總設計師兼信息技術中心主任。2011年3月起任本公司董事兼總裁。 年齡:50職務:總經理,董事任職時間:2011-02-28呂英性別:男學歷:碩士及研究生呂英:男,1963年生,碩士,研究員。2001年4月-2002年6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706所、204所計劃發展處處長;2002年6月-2004年12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706所、204所副所長,2004年12月至今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706所、204所所長。2007年4月起任公司董事。 年齡:50職務:董事任職時間:2007-04-09苗潤生性別:男學歷:博士研究生苗潤生:男,1963年生,經濟學博士。2003年-2009年在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歷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長;2009年至今在北京市政路橋建設控股有限公司任總會計師。兼任國際財務與會計副總編輯、財會信報常務理事、北京總會計師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2010年5月起任公司獨立董事。 年齡:50職務:獨立董事任職時間:2010-05-07張世溪性別:男學歷:碩士及研究生張世溪:男,1964年生,碩士,高級工程師。1993年5月-2005年7月在航天科工集團二院699廠歷任計劃處副處長、軍品管理處處長、黨支部書記、綜合計劃處處長、副總經濟師、廠長助理、副廠長、總會計師;2005年7月-2009年8月任精華公司總經理;2009年8月至今任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民用產業發展部部長。2010年5月起任公司董事。 年齡:49職務:董事任職時間:2010-05-07郭會明性別:男學歷:碩士及研究生郭會明:男,籍貫湖北天門,漢族,1965年7月出生,1991年3月參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慣性導航與控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員。1993年7月至1998年7月,任航天二院模擬中心(以下簡稱:「模擬中心」)民品事業部副部長;1998年7月至1999年8月,任模擬中心副總工程師;1999年8月至2001年10月,任模擬中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任系統試驗部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 年齡:48職務:副總經理任職時間:2011-08-28楊筆豪性別:男學歷:本科楊筆豪:男,籍貫湖北來鳳,漢族,1967年9月出生,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航空學院電子工程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任航天二院699廠(以下簡稱:「699廠」)產品開發所副所長(副處級);1997年10月至2001年7月,任699廠民品部設計開發部副部長、模具車間主任;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任699廠天金公司黨支部書記;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任699廠民品總公司總工程師;2002年6月至2004年 年齡:46職務:副總經理任職時間:2011-08-28林燁性別:男學歷:本科林燁:男,1968年生,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1997年7月-1999年6月任航天總公司二院審計監察法制處副處長,1999年6月-2001年2月任航天機電集團二院紀檢審計法制部法制處副處長,2001年2月-2009年1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辦公室管理改革法規處副處長,2009年2月-2009年9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總法律顧問助理、院辦公室政策法規處處長,2010年5月至今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副總法律顧問,2012年12月至今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法律事務部副部長。 年齡:45職務:監事會主席任職時間:2013-04-25鄂勝國性別:男學歷:碩士及研究生鄂勝國:男,1969年生,碩士,研究員級高級會計師。2000年4月-2002年3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七二一醫院財務處副處長,2002年3月-2002年12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財務部系統試驗部財務會計室副主任,2002年12月-2009年9月歷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財務部綜合財務處一處副處長、處長,2009年2月-2011年12月任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公司監事,2009年7月-2012年10月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財務部副部長,2012年10月至今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財務部部長。 年齡:44職務:董事任職時間:2013-04-25劉金成性別:男學歷:碩士及研究生劉金成:男,1969年生,碩士,高級會計師。1991.07-1997.10任航天部二院財務部財務處幹事、副處長;1997.10-2001.01任長峰集團公司財務部副部長;2001.01至今任公司財務總監;2009.12起兼任公司董事會秘書。 年齡:44職務:財務總監,董秘任職時間:2004-04-23李曉青性別:女學歷:本科李曉青:女,1972年生,本科,高級政工師。1996年8月-2003年7月在航天二院通信站工作,2003年7月-2010年3月在長峰科技工業集團公司人事黨群部工作,2010年3月-2011年5月任北京航天長峰科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人事黨群部副部長,2011年5月-2011年9月在航天二院民用產業研發中心工作,2011年10至今任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副部長,2012年6月至今任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紀委副書記,2012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 年齡:41職務:職工監事任職時間:2013-04-25周翔性別:男學歷:本科周翔:男,籍貫湖北當陽,漢族,1976年9月出生,1999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預備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獲工學學位學位,高級工程師。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任長峰集團綜合安保系統研發部副主任;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任長峰集團綜合安保系統研發部主任;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任深圳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建設項目總工程師;2010年8月至今,任航天二院民用產業研發中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㈤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成立背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深化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發展階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著力發展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產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產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以衛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體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是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集團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創造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兩大里程碑為標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5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一萬多件。2006年,作為唯一一家軍工企業,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11年獲得「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咨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2241億元。2011年,集團公司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經濟運行質量良好,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利潤總額91.4億元。成本費用率持續下降,圓滿完成了國資委年度經濟考核指標,連續7年獲得國資委業績考核A 級,連續5年財務績效評價「優秀」。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加快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加速發展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積極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致力創新,勇於開拓,全力鑄造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究院)、14家專業公司、9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屬單位,研發和產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天津、內蒙古、深圳(香港)、海南等地。截至2011年底,集團公司從業人員15.94萬人,已培養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3名,國家級專家105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專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00餘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按照「發展航天、強大集團、改革創新、鑄造一流」的發展方針,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突出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民用產業三大主業,努力向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標邁進。
㈥ 航空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漸回暖復甦,未來幾年全球航空飛機需求空間巨大,空客公司認為未來20年全球將新增客機和貨機28200架,波音認為未來20年全球將新增客機和貨機34000架。而這些潛在的需求量必將大部分被波音、空客攬入囊中。飛機製造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些訂單將散落全球各地。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航空零部件製造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認為,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國內航空零部件製造企業設計、生產和設備工藝等競爭力將會不斷加強,未來幾年將會分享這場航空盛宴,前瞻預計到2018年,我國民用航空飛機零部件製造行業將實現近225億的規模。
近年來,我國航空客運增長強勁,為全球航空業做出了較大貢獻。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航空零部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3年1-10月,我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為559.3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0.40%。2006-2012年,我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逐年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為12.21%。其中,以2009年為分界點,民航運輸總周轉量上升到500億噸公里的水平。
㈦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
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計劃開始實施,盡管在特殊的時期經歷了比平時更多的艱辛和困難,但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拚搏,終於研製完成,星箭齊備,整裝待發。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地把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揭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航天科技工業實行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轉移。航天科技工業戰線全力以赴,在遠程運載火箭技術、固體火箭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包含多種型號、能把各種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近地軌道(LE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和太陽同步軌道(SSO)的長征系列火箭。
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長征火箭於一九八五年十月開始走向國際市場,並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實施了第一次國際商業發射服務,把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上太空。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參考資料:濰坊王磊 - 舉人 四級 http://..com/question/3208442.html?si=1
㈧ 航天飛船耗資巨大的利弊
暈 當然是回收的利益比投資大了
我記得看過一文章 說每1美圓的航天投資 能回收多少多少 具體數字不清楚了 可能是10多 可能是8
--------------------------------
雖然初期投資巨大 但是有很多實驗 在外太空 低重力的環境中比地球上好
而且那些太空望遠鏡 比如90年發射的哈勃 在太空中觀察的效率的比地球上好N倍 因為地球上還會受到大氣的影響
同時 民用科技里 通信衛星等
軍民兩用的 GPS定位
軍用的偵察衛星,預警衛星等 這些都是航天發展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