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投資抓黃鱔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投資抓黃鱔

發布時間: 2021-04-07 10:03:20

① 如何在田裡抓黃鱔

找黃鱔其實不難。它常在洞口吐出一團不散的白沫。只要細心,很容易在附近找到另一個沒有白沫的後門。下一步便是捉黃鱔了。
捉黃鱔的方法有三:一曰「出奇制勝」,二曰「引蛇出洞」,三曰「兵不厭詐」。
在找到兩個洞口之後,立即用兩只手堵住前門和後門,迅速地順著洞溝向中間掏,就能出奇制勝地把黃鱔揪出來。
用一顆鋼針做成鉤,拿一根麻繩穿著,只要把串著誘餌的鉤一放進洞口,它黑乎乎的腦袋便冒了出來。你抖動著鉤逗它,它的腦袋越伸越長,它終於咬住了鉤,使勁一拉,它整個兒就從洞里出來了。即使上了幾回當,它仍然會貪食誘餌的。
捉黃鱔要特別注意,它很滑,一出水面,你就得迅速地用食指和中指掐住它,以免逃脫,又回到田裡作惡。把促住的黃鱔用樹枝穿過腮,讓它們靜靜地躺在太陽底下,反思自己被擒的原因。

② 養殖黃鱔1畝要投資多少

1、水面租金投入(330元/年)。一般的按300/畝/年的價格計算,當然各地有差異,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計算水面租金。100個網箱大概佔地1.1畝,水面租金成本330元。

2、網箱布置成本(1550元可以用3年,1030元/年)。6平方米的網箱30元/個,50個需要1500元,網箱一般可以用3年,每年分攤成本1000元;1.1畝的網箱需要的其他設備如支架、鐵絲、木樁等總計50元。

3、蟮苗購買支出(0.84萬-1.5萬)。蟮苗14-20元/斤,1個網箱需要12-15斤,一個網箱需要168-300元,50個網箱就是8400-15000元;各地的成本有區別,可以根據本地的情況進行成本核算調節。

4、黃鱔餌料成本(6750-1萬/年)。餌料主要包括配合料和鮮魚;配合料85元/包,1個網箱每年投喂1-1.5包,需要85-127.5元,50個網箱每年需要4250-6375元;鮮魚按2.5元/斤算,1個網箱1年需要20-30斤,成本50-75元,50個網箱需要2500-3750元;兩項每年總計成本為67500-10125元。

5、葯物等其他成本(750元/年)。1個網箱每年漁葯成本大概15元,50個網箱需要750元/年。

綜合以上五個方面的支出,需要的總成本為1.67萬-2.65萬元。

黃鱔養殖的利潤分析。1個網箱的黃鱔大概32-45斤,市場價格15-35元/斤,每個網箱收入480-1575元,50箱就是2.4萬-7.88萬元。減去以上黃鱔養殖成本,最後的利潤是:虧損2580元-盈利6.2萬元。

③ 黃鱔的抓捕方法要詳細

用竹篾做成的竹籠,下黃鱔。

黃鱔籠長啥樣?看看下圖,就知道啦。

把蚯蚓穿在長竹簽上,把竹簽放進籠子里。一頭用草團或木棒堵死,另一頭向黃鱔洞開。洞開的這一頭,對於黃鱔來說,可是能進不能出的喲。因為進口處都是倒齒,黃鱔進時,壓著倒齒,當然無障礙,但想逆著倒齒出來,就不可能了,因為那所謂的「出口」,已被那些密布的倒齒封死了。真是有進無出呀。

准備好黃鱔籠子後,一般於晚間,選擇水田或秧田靠田埂的一些地方,將籠子埋進水裡,並做好記號。次日一早,去收籠子便好。用手搖一搖,若是滑溜溜的,那肯定是黃鱔,有時也有一些泥鰍。或全是泥鰍,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若聲音沙沙作響,那一定有蛇在籠子里。因為蛇有鱗,鱗與竹籠摩擦,肯定是沙沙聲。

該方法沒啥技術含量,看看鄰居怎麼弄,基本上就近乎無師自通啦。這方法也簡單易行,我用此法捕獲的黃鱔是較多的,上街賣的錢,也較多。

④ 怎麼抓黃鱔

用小地籠啊,放蚯蚓或則某寶銷量第一的飛花餌料都不錯啊。我一直在用

⑤ 怎麼有效抓捕黃鱔

捕捉黃鱔方法很多,一經常使用的方法有
1鉤釣
細鋼絲做成的鉤掛上蚯蚓 放進黃鱔洞里搖晃兩下 有黃鱔的話就一口咬著了 我有15的垂釣經驗 例無虛發 見一個釣一個
2:晚上捕捉
晚上用礦燈在水溝找黃鱔 找到後直接去抓 抓法1:使用一種手套 表面很粗糙 直接可以抓住 也可以用夾子 長力矩 短力臂 也可以夾住黃鱔
3電捕
晚上背上電瓶去電 看見一個電一個 還能電到泥鰍
4 籠捕
將蚯蚓放進籠子 然後塞住口 放進黃鱔經常出沒的地方 這種籠子只可以進 不可以出 黃鱔晚上跑進去就出不來了

⑥ 電漁機捕捉的黃鱔養殖

一、挑選健壯、無病無傷的黃鱔貯養。目前,捉取黃鱔一般以籠(簍)捕、鉤捕為主。採用籠(簍)捕方式獲得的黃鱔除身體上有劃傷的以外都可以貯養,但採用鉤捕方式獲得的黃鱔因為身體大多有內傷而不宜貯養。
二、注意控制水溫。貯養黃鱔的水溫宜控制在18℃~28℃。每次注入的新水溫度與鱔池的水溫相差不宜超過3℃。
三、保持適當的密度。貯養黃鱔的密度應視黃鱔的數量多少、個體大小和預貯的時間長短靈活確定,切忌過大。
四、及時換水降溫。因為黃鱔體表有很多黏液,若貯養密度大,又不及時換水,黏液會越積越多。這些黏液在自然分解時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並產生熱量,使水溫明顯升高,導致黃鱔死亡。
五、投喂適量的適口飼料。黃鱔投入貯養池後,若所投喂的飼料不適口,黃鱔長時間不攝食,易患閉口病,會導致其體弱消瘦,最後死亡。若飼料適口但投喂量太多,又會使黃鱔採食過量,患鼓脹病而死。因此,對貯養黃鱔投喂的飼料既要適口又要適量。
黃鱔適宜作為廣大農村發展庭院經濟、發家致富的優選養殖對象。但在養殖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致使許多養殖者,特別是初養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下面筆者簡單談談初養黃鱔應該注意的問題,初養黃鱔者應該把好的「六關」。

一、建池關

黃鱔生性喜溫、避風、畏光、怕驚、怕高溫,故建池處要求向陽、避北風、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種植長青樹和藤蔓類植物的空間。科學地建好鱔池是黃鱔養殖的基礎,一般選用水泥、磚面結構,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為宜,底面以混凝土鋪設為好,池深1~1.5m左右。為防止黃鱔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圓弧形,池檐向內側伸出。設進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裝在泥層線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設在高於泥面20cm處。排水口和溢水口應設在進水口對側,並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屬網做好防逃裝置。上述工作做好後,還應對水泥池採取脫鹼措施,以避免水體中的溶氧減少,酸鹼度上升,使養殖的黃鱔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體中溶入過磷酸鈣肥料1kg,或酸性磷酸鈉20g,浸泡2日後用清水沖洗,然後即可開始進行下一步工作。

二、底質關

初養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鋪底,這是不足取的,因為這既不利於黃鱔打洞穴居的習性,又使黃鱔發病機率提高。正確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礎上還應再分三層。底層是用廢植物秸桿鋪成的,一般選擇有韌性、透氣性好、耐腐蝕性強的粗纖維植物廢料,並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為粗大桿∶中型桿∶碎料為5∶3∶2。例如先鋪1~2層玉米桿,再鋪20cm左右厚的油菜桿(或豆秸),上面再鋪3~5層縱橫交錯的玉米桿或高梁桿之類,最後再撒入一層谷殼,一層生石灰(約10m2撒0.5kg);中層是供黃鱔穴居的較硬粘土層,一般厚度約30~40cm;最上層便可鋪淤泥,厚度為15cm左右,同時撒上一層薄薄的生石灰,最後注水進行底質消毒。

三、環境關

由於黃鱔喜歡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鱔池應該有水有陸。這一問題通常用設泥埂來解決。泥埂上窄下寬,底寬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為宜。各相鄰泥埂之間為相通的泥溝,溝面寬與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設泥埂時應刮盡底面的軟泥。然後便可在泥埂上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薺之類的經濟作物,若有適宜的中草葯植物種植更佳。另外,為遮擋日曬,池頂植被可根據鱔池的大小種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邊密東邊略疏為宜。也可種植絲瓜、葫蘆等其他藤蔓類來控制光照,特別是遮擋夏天的西曬。這樣,便為黃鱔生活創造了一個比較適宜和穩定的小生態環境。

四、苗種關

目前苗種主要有下列來源:首先是從野外直接捕捉,每年的4~10月都可在稻田和淺水溝渠用鱔籠或者利用晚上點燈照明的方法捕捉,捕捉後的黃鱔將有病有傷的剔掉再放養,這種方法尤其適於初養者採用。其次就是從市場選購。從市場上選購要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體色發白無光澤、瘦弱的不能用作鱔種。另外,黃鱔體色橙黃色的比青灰色的生長速度、增肉倍數都要高,特別是黃斑大的更宜優先選購。同時要注意苗種規格要基本一致,最好是每公斤20~50尾,規格太小,成活率低,當年還不能上市;規格太大,增肉倍數低,單位凈產量不高。投入鱔種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0.2kg清塘。放養密度視情況而定:水源充足、鱔種規格小的每平方米可放養3~6kg;水源不便、鱔種規格大的每平方米可放養2.5~5kg,同時還可投放占鱔體總重10%的泥鰍混養。

五、馴飼關

從自然環境捕捉來的鱔種,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飼料,必須經過一段馴飼過程,否則會導致養殖失敗。馴飼的方法是:黃鱔放養3~4天內先不投飼,然後在黃鱔行動正常後,於晚上開始引食。引食飼料選用黃鱔最喜歡的蚯蚓、河蚌等,用量可為鱔體總重的1%,第二天根據吃食情況適當調整投餌量,並稍稍提前投餌時間。由於黃鱔對餌料選擇性較強,故在引食成功後,必須在引食飼料中逐漸摻入本地來源廣、價格低、適口性好、增肉率高的其他餌料,乃至人工配合飼料,必須注意的是動物原料最好煮熟(活餌除外)。投餌地點最後定位於泥埂一端稍稍壓平的檯面上,投餌時間在能看清黃鱔吃食的傍晚為最佳。一般經過一周左右馴飼工作便會基本完成。

六、水質關

水質要好,要勤換水,一般情況下春、秋每3~5天換水1次,夏天1~2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只可換去1/4~1/2,且進水的溫度要盡可能與池水溫度一致,溫差不要超過3℃。換水的時間以中午為好,最好是在有陽光的時候換。換水的同時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條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質好的表現為黃鱔吃食時會發出「吱吱」聲。池內水位要依水溫、季節、天氣情況而適當調整,一般應控制在6~25cm范圍之內,原則是低溫時淺、高溫時適當加深。
每年春節前後黃鱔的市場價格是4-9月份的2倍以上,且貨少暢銷。因此,在秋季大規模收取野生黃鱔在網箱中進行短時間的暫養,至春節前後銷售,能獲得豐厚的利潤。該項目固定資產投入少,操作簡單,資金周轉快,是廣大農戶快速增收致富的良好途徑。現將本地的做法簡介如下:
1、選擇良好的水域設置網箱。選擇設置網箱的水域最好是池塘,其次是水位較穩定的湖泊、河溝和水庫,但不管是哪種水體,均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光照好。網箱用聚乙烯網片縫合而成,每個面積10-20平方米,深1-1.2米。水域中的網箱用木樁固定或用油桶等浮起。黃鱔放養前,在網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花生或油草,並讓其充滿全網箱,以供黃鱔棲息。

2、充分把握入箱黃鱔質量。放養時間一般在黃鱔數量較多且收購價較低的每年9月前完成。暫養的目的是保持重量、獲得季節差價,不考慮生長增重。因此收養的品種不需刻意追求,但是與常規養鱔收苗種一樣,必須嚴把質量關,要求選購籠捕無病無傷的個體進行暫養,以確保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溫度高,極易引發黃鱔發燒病而造成大批死亡。捕鱔戶家中的黃鱔在臨時暫養時,每天要換水2次以上且放置在陰涼處。冬季暫養應收購在捕鱔戶家中臨時暫養不超過2天的黃鱔,收鱔時間應在相對氣溫較低的早上,運輸時間應盡可能短,運輸桶中的水與黃鱔重量各半。收回的黃鱔及時放養入箱。

3、正確放養。對所收的統貨黃鱔應按大小最少分3個檔次分別放入不同的網箱。入箱前用3%-5%食鹽水消毒5-10分鍾。放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網箱2.5-5公斤,且規格大放養重量多,規格小放養重量少。

4、暫養管理。①投餌:黃鱔入箱3天後開始投喂用絞肉機絞碎的鮮魚肉,每天傍晚投喂一次,餌料投在水草上,每箱設3-4個投餌點,數量以每次吃光為度。在長江中下游,10月底(水溫15℃以下)以後基本上可停食。②防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必須提前加深池水深度和保持網箱豐茂的水草,若水草有病蟲要及時打葯防治。③防干擾:冬季低溫時黃鱔活動能力極差,應堅決杜絕翻動水草和攪動池水等,否則會使黃鱔落入箱底而無力再回遊至水草上棲息,造成黃鱔缺氧死亡。

5、掌握時機適時銷售。冬季應隨時掌握全國各大市場價格行情和主養區存貨量,以預測市場價格升降變化趨勢,把握時機適時銷售,獲得最好收益。

⑦ 有什麼抓黃鱔的好方法

找黃鱔其實不難。它常在洞口吐出一團不散的白沫。只要細心,很容易在附近找到另一個沒有白沫的後門。下一步便是捉黃鱔了。 捉黃鱔的方法有三:一曰「出奇制勝」,二曰「引蛇出洞」,三曰「兵不厭詐」。 在找到兩個洞口之後,立即用兩只手堵住前門和後門,迅速地順著洞溝向中間掏,就能出奇制勝地把黃鱔揪出來。 用一顆鋼針做成鉤,拿一根麻繩穿著,只要把串著誘餌的鉤一放進洞口,它黑乎乎的腦袋便冒了出來。你抖動著鉤逗它,它的腦袋越伸越長,它終於咬住了鉤,使勁一拉,它整個兒就從洞里出來了。即使上了幾回當,它仍然會貪食誘餌的。 黃鱔嘴饞,尤其是母鱔,剛產了崽,正缺營養。因此,它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送上門來的機會。

⑧ 如何抓黃鱔呢

捉鱔魚很有趣,我夏天沒事的時候經常去離家不遠的水庫邊上捉鱔魚,下面介紹下我們這里的方法,其它專業漁民的方法就不知道了- -

鱔魚天氣熱的時候在晚上,一般是太陽落下以後喜歡游到水邊透氣,它會頭朝上,尾朝下直立在水中,這時你一手拿一個光線較強的手電筒,看到鱔魚後用光線罩住它,它會懵一陣子,然後慢慢接近它,不用太近,否則會驚醒它,另一隻手拿一根小手指粗細的稍長些的棍子(細竹竿就不錯),猛的向鱔魚的中間位置一挑,注意挑的方向要向岸邊,別挑到水裡,那就沒戲了,一般情況下鱔魚都會被挑上岸。也可以兩個人配合,一個人拿手電筒,一個人專門去挑。主要是挑的時候一定要快且准,稍微練習一下找到手感就好了。

⑨ 戶外抓鱔魚一年可以賺多少錢

戶外磚善於如果行情好的話營養能掙30多萬

⑩ 去野外捉黃鱔能賺錢嗎

去野外捉黃鱔是來賺錢的。只要黃鱔多,會放地籠等輔助物品,能吃苦,一個夏天幾萬塊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