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國債競爭性招標利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競爭性招標利率

發布時間: 2021-04-06 17:57:46

㈠ 什麼是利率招標

發行的債券國債,定下年限後,利率由投標人定。
比如國家要發行某一期央票,發行總規模確定,比如要發500億,央行會根據市場利率水平定一個范圍,比如是2%-4%,那麼在銀行間市場(裡面都是銀行、保險、基金公司、券商等大機構),各家機構都去做投標。比如,我是中國銀行,我給央行保價,如果利率是4%,我購買50億,如果3%,我買30億,等等。。每家機構都這樣報。最後央行根據保價情況,確定一個利率,比如是2.5%,然後給各家機構配額,給你分幾億,給他分幾億。這個利率實際是大家競標弄出來的,反映了市場對資金的供需情況。在國內,這個利率通常反映了利率的未來走勢,也被人們當做部分基準利率來看。
只有對普通投資者的電子記賬式國債是央行決定發行利率,而這個利率實際上也是由其他基準利率確定的,這部分國債在債券市場的佔比非常小。

㈡ 現在長期國債的利率是多少,固定嗎

5年期新國債利率2.14% 昨日,記賬式(十一期)國債利率招投標確定,本期期限為5年的國債發行利率為2.14%。這比目前一年期定期儲蓄利率還低11個基點,如果計入利息稅的因素,該發行利率則高出一年期定期儲蓄利率14個基點。 業內人士指出,出現這種倒掛,主要在於當前「寬貨幣、緊信貸」的貨幣政策,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過於寬裕,這些過剩的流動性大部分囤積於貨幣市場。如果中國經濟即將觸底反彈,當前價格如此高的國債市場將出現較大風險。 本期國債計劃招標發行總量為300億元得到了較為熱烈的認購,投標量為550.3億元實際發行總量為333.5億元。其中,競爭性中標量為248億元,基本承銷量為52億元,追加基本承銷量達到33.5億元。 本期國債將於10月20日開始發行並計息,10月25日發行結束,10月31日起上市交易,交易方式為現券買賣和回購。

㈢ 國債的中標利率是怎樣來的

在競標結束後,發行系統將各承銷商有效投標價位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排序,並將投標數額累加,直至滿足預定發行額為止。此時的價位便是本次公開招標的中標價位,中標的承銷商都以此價格或利率中標。該價格又稱為中標價格或中標利率。此時實際投標量與計劃發行量之比,即是全場倍數。
邊際倍數主要出現在美國式招標和混合式招標中。美國式中標又稱多價位中標。在競標結束後,發行系統將各承銷商的有效投標價位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排列,直至募滿預定發行額為止。在此價位以內的所有有效投標均以各承銷商的各自出價中標。其中,所有中標價位按照中標量進行加權平均後的價格即是本期債券的票面價格或票面利率。中標價位中,最高的利率(或最低價格所對應的利率)即是邊際利率。在邊際利率上的投標量與中標量之比,即是邊際倍數。
全場倍數越大,說明大家的投資意願越強,對該債券的認可度越高。邊際倍數越大,說明認購者對邊際利率的看法越一致。另外,邊際利率與票面利率的利差則反映了市場對該債券未來的走勢。利差較大,反映大家對該債券的走勢分歧較大;利差越小,則市場的看法越趨於一致。

㈣ 關於我國國債的公開招標發行,不理解為何要將標價從低利率選起這里的利率具體指什麼(見圖)

實際上兩者並不矛盾的,必須注意一點債券投資中,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的(註:這個利率指的有時候是比較廣泛的,有時候是指市場利率,有時是指債券到期收益率),而文中的利率,指的一般是債券票面利率。
先簡單說一下從價格高選起,這個實際不難理解的,對於國債的發行方來說,相同的一個債券,當然是賣出價格越高越好,發行方才能得到更多的融資資金。必須注意一下這里有一個條件就是債券的票面利率是確定(為何確定,原因是相同一個債券),而債券價格不確定。
至於從低利率選起實際上你要這樣理解,一般這種方式都是以債券價格已經確定為衡量標准,而這個債券價格一般是債券面值,這樣也相對的說明債券發行方能融資得到的資金數量是確定的,既然能融資得到的資金數量確定,對於債券發行方來說,你是願意向債券投資者支付較高的債券利息還是願意支付較低的債券利息?當然以債券發行方的角度來說,是願意支付的利息越少越好,那麼其對應的債券的票面利率就是越低越好,所以是從低利率選起。

㈤ 國債招標利率如何確定

不一定是最低的中標,主要有幾種方法,荷蘭式、美國式,和以上兩種的混合式!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㈥ 國債的中標利率是什麼意思

美國式招標(多種價格招標):在標的為利率時,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利率為當期國債的票面利率;
荷蘭式招標(單一價格招標):在標的為利率時,最高中標利率為當期國債的票面利率;
混合式招標:混合招標方式下,中標利率是由全場投標利率加權平均確定的。

㈦ 為什麼發行國債還要招標

我通俗點講吧!國債分銷是通過銀行,個人投資者買國債都是通過銀行購買,同時一些金融機構,如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他們也需要買國債進行資產配置。這樣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就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怎麼辦?就只有通過招標,誰出的價錢最好就賣給誰多一點,當然國債的特殊性,其招標標的將分為利率、利差和價格三種。比如標的是國債利率,既按各個機構出的國債利率的高低進行招標。如果甲銀行標出的利率是年利率5%,乙銀行出4.5%,那麼財政部就會把國債賣給乙銀行,因為乙銀行給出的利率低於甲銀行,意味著財政部每年支付給乙銀行的要比給甲銀行的利息少0.5%,如果賣出的國債是10億元,那麼財政部就每年少支付5000000元=10億*0.5%。

最後,乙銀行把投標買來的國債又轉賣給個人投資者,賺取手續費,如果該銀行資產雄厚,它也可以不賣出來,自己獨享這個利息收入,例如一些記帳式國債。

㈧ 什麼是國債混合式招標

混合式招標標的為利率時,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利率為當期國債票面利率。投標機構中標利率低於或等於票面利率的標位,按票面利率購買當期國債;高於票面利率一定價位以內,按各自中標利率購買當期國債;高於票面利率一定價位以上標位,全部落標。
標的為價格時,以各標位中標數量為權重計算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價格,投標機構中標價格高於或等於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價格的標位,按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價格購買當期國債;投標機構中標價格低於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價格一定價位以內的標位,按各中標價格購買當期國債;低於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價格一定價位以下的則全部落標。
下面舉出一個以利率為標的進行招標的例子,對這個概念進行闡述。
假設:某期國債競爭性招標量為250億,採用混合式招標方式進行招標。在實際招標過程中,全部承銷商最低競投標位是3%,最高競投標位是4%。
按照混合式招標的規則,財政部將從3%開始的標位競投數量進行累計,假設到3.6%時,競投數量累計為250億元。由此,這3%到3.6%的利率區間就是計算混合式招標時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利率的計算區間,具體計算方法是:將3%到3.6%之間所有標位按照競投數量進行加權平均,即可得出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利率,我們假設這個利率是3.4%,而我們將3.6%命名為最優中標標位。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利率區間段:3%~3.4%及3.41%~3.6%。
所有在3%到3.4%的標位之間進行競投的承銷商,都將按照3.4%的利率進行承銷。所有在3.41%至3.6%之間進行競投的承銷商,都將按照各自投標利率進行承銷。
因此,如果某承銷商幸運地選擇了在3.41%至3.6%之間進行競投,那麼相對於那些按照全場加權平均中標利率進行承銷的承銷商而言,就擁有了一定的利差優勢。
仍以上述債券為例,介紹一下券商從中賺取利差的模式:
如果客戶在承銷商處下的訂單是,在3.35%處認購3個億,但承銷商將該部分投標量的標位篡改為3.56%。
根據中標結果,由於客戶的訂單是選擇在3.35%的標位進行競投,客戶必然認為自己中標的利率就是3.40%;另一方面,承銷商則是以3.56%所對應的價格取得的債券。因此,承銷商不需要動用自己一分一毫資金,而只因操縱客戶標位就能輕松賺得3.40%~3.56%間的差價。
如果客戶下的訂單是在3.35%處認購3億元,但是承銷商將原來客戶訂單改在3.62%,鑒於最優中標標位是3.60%,承銷商此次在3.62%標位上的3億元投標量就沒有中標。客戶本應得到的3億元債券也就此落空。這樣承銷商將不得不向別的承銷商征詢是否有足夠數量的債券。
假設承銷商將客戶在3.62%的標位競投3億元篡改為在3.60%的標位上投注3億元。按照中標結果:客戶原定的標位並未中標,並不需要為此劃付資金,但實際上承銷商由於篡改了客戶的標位而中標3億元,這樣承銷商或者尋找其他買家墊付這筆資金,或者用自有資金認購。

㈨ 求國債競爭性招標和非競爭性招標分別的利弊!

招標有兩種具體方式,競爭性招標和非競爭性招標。
前者既然冠名為競爭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競爭性招標條件下,投標者把認購價格和數量提交招標人,招標人據此開標。決定中標的依據,就是發行價格的高低。投標者認購價格高,招標者受益就大,所以出價高者勝出。而非競爭性招標,乍一看與競爭性招標相似,實則差異巨大。說它們相似,是因為,非競爭性招標沿用競爭性招標的方式開標;說它們不同,是指結果不同。實行競爭性投標,只有出價最高的投資者獲得國債發行權。而採取非競爭性招標,卻類似於吃大鍋飯,參加投標的投資者人人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