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遞延所得稅資產國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遞延所得稅資產國債

發布時間: 2021-04-06 12:15:30

1. 什麼情況下才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呢

會計和稅法上對收入、成本、費用等的確認條件有差異的地方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舉個例子,企業當年發生的廣告業務宣傳費在會計上是全額確認為銷售費用在稅前扣除的,但是在稅法上規定只能按當年營業銷售收入的15%扣除,超過部分可以結轉以後年度稅前扣除。

這樣扣除的金額就會與會計上存在一個暫時性的差異,可以導致以後少繳稅,所以這部分在當年就要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應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

通俗地說,以後需要多繳稅的事項現在就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以後可以少繳稅的事項就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1)遞延所得稅資產國債擴展閱讀

當期和以前期間應交未交的所得稅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已支付的所得稅超過應支付的部分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具體分析如下:

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按照預期收回該資產或清償該負債期間的適用稅率相乘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

原則上企業應當確認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包括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原則上企業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稅所得為限,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包括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稅所得是指未來期間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的應納稅所得額,以及因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相應增加的應稅所得,並應提供相關的證據。

2、資產負債表日,有確鑿證據表明未來期間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當確認以前期間未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3、企業對於能夠結轉以後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應當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屬於長期資產。

2. 關於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計算的幾個問題。謝謝大家了!!!

我今年考注會的會計,也正好復習到這章了,所以和你探討一下。
1.關於無形資產所得稅的問題,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你的問題
例:A企業2007年為開發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共計5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1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5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發生的支出為350萬元.假設無形資產從08起分5年攤銷。2008年稅前利潤為200萬。如不存在其它調整事項。計算08年的所得稅費用
a.應納稅所得額:200-(350*150%-350)/5
=165
說明:內部研究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因企業攤銷了70(350/5),稅法允許多攤50%部分(350*50%)/5=35,所以應納稅所得額要減去允許多攤的部分35萬
b.08年底無形資產賬面價值:280萬,計稅基礎:420=350*150%-350*150%/5
雖然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該項無形資產並非產生於企業合並,同時在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確認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需要調整該項資產的歷史成本,准則規定該種情況下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這個原因
是書上的原文,我也沒理解透徹,為了考試把它記住就
是了。
2.關於國債利息收入。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故無遞延所得稅,只是在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從利潤中減去。

3.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老是搞不明白,求通俗點的解釋

你就記住,會計發生的費用與計稅標准之差
例如:固定資產原值300W
企業入賬面值200W 稅法入賬150W
說明企業面值大於稅法標准,其折舊費就當於企業計提了100W,稅法提150W;企業比稅法少提費用,是不是以後期間要補回來的?補回來是不是成了以後期間要多交稅?多交稅是不是增中了企業的負債?即而成了遞延所得稅負倆了,反之就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以上我是這么理解的。

4. 國債的利息收入要確認遞延所得稅么

國債的利息收入在計算所得稅的時候是免稅的,所以是永久性差異,不存在遞延所得稅的問題。

5. 債務法下遞延所得稅資產

2006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2+15)*30%=5.1萬元;
2006年末應有遞延所得稅資產:(5+20)*33%=8.25萬元;
2006年應增加遞延所得稅資產:8.25-5.1=3.1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66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3.15萬元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69.15萬元

如上所述,2006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8.25萬元。

6. 企業取得的國債利息收入應確認遞延所得稅,是對還有是錯

國債利息根據稅法規定是免稅的,而會計對於這部分收益需要確認投資收益。兩者產生的差異是永久性差異,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消失。因此,不會引起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

收到利息時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短期投資-債卷投資
投資收益-(利息)

7. 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最好舉例子。

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本科目應按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及稅款抵減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大於其賬面余額的,應按其差額確認,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等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小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企業合並中取得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於購買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商譽」等科目。
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原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中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比如企業計提100萬元產品質量保證,所得稅稅率為25%,則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00*25%=2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貸:所得稅費用 25

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負債。
二、本科目可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借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應有餘額大於其賬面余額的,應按其差額確認,借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應有餘額小於其賬面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企業合並中取得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應於購買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同時調整商譽,借記「商譽」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比如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則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100*25%=2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25

8. 什麼叫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通俗一點,謝謝

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在確認相關資產、負債時,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於本科目余額的,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於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當期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
當期和以前期間應交未交的所得稅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已支付的所得稅超過應支付的部分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具體分析如下:
1.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按照預期收回該資產或清償該負債期間的適用稅率相乘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原則上企業應當確認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包括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原則上企業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稅所得為限,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包括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稅所得是指未來期間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的應納稅所得額,以及因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相應增加的應稅所得,並應提供相關的證據。
2.資產負債表日,有確鑿證據表明未來期間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當確認以前期間未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3.企業對於能夠結轉以後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應當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屬於長期資產。

9. 本期取得國債利息收益會不會引起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

國債利息根據稅法規定是免稅的,而會計對於這部分收益需要確認投資收益。兩者產生的差異是永久性差異,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消失。因此,不會引起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