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新年首批國債明起可認購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新年首批國債明起可認購

發布時間: 2021-04-06 07:19:12

1. 國債在認購期內要支取怎麼辦

您是說10號發行的電子式國債吧。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期內,不能辦理儲蓄國債(電子式)提前兌取。國債的發行期是10號--19號,提前兌取要到20號開始才能辦理。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並且需要支付兌取國債金額千分之一的手續費。

2. 今天發行的國債屬於哪種國債可以買嗎

8月29日發行的是特別國債,是專門為國家投資公司成立籌集本金而發行的,個人投資者暫時不能買,以後央行考慮市場上貨幣流動性時,可能會放出一部分特別國債,到時候個人投資者就可以買了。 就是到該國債可以上市的時候,你可以通過通過銀行櫃台和證券公司購買.

現在只是高層層面的操作,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央行不能直接認購、包銷國債,所以必須用一個中間機構來「過橋」,既財政發行本期國債採取的操作方式是,財政部向境內商業銀行(農行)發行6000億元特別國債,籌集人民幣資金後,向人民銀行購買等值的外匯,同時,人民銀行利用賣匯獲得的6000億元人民幣向境內商業銀行購買等值的特別國債

和定期存款相比,買國債可以免利息稅,但需要注意前提條件是國債利率大於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或者最差也要等於,這樣買國債才達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購買國債可以到銀行櫃台,現在一般銀行賣的是記帳式國債,這種國債具有流動性,可以低買高賣賺取差價,但利率通常較低不如現在的定期存款;銀行賣的另一種國債是憑證式國債,這種國債不具有流動性,你購買後就必須一直持有到期才會得到利息收入,但這種國債發行較少,目前沒有銷售。還有就是通過證券公司開戶買賣記帳式國債,跟買賣股票和銀行櫃台記帳式國債一樣可以低買高賣賺取差價,但利率除開個別外普遍沒有同期利率高。

最新消息:2007年9月6日至2007年9月30日發行2007年憑證式(四期)國債,發行總額200億元,其中3年期160億元,票面年利率5.20%;5年期40億元,票面年利率5.74%。相對比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息高,並且還免利息稅。投資者可到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購買,最好早點去買因為份額較少。

3. 央行購買本國國債說明了什麼國債可以央行自己購買么,不是要國民,或是他國央行購買么國債認購倍數指

有些國家的貨幣發行權不屬於政府,而屬於央行(或者相當於央行的銀行)。
國債的認購倍數,就是申請認購數量發型的國債數量。一般說,倍數低說明市場需求低,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賣出(國債收益高)。反之,則低。
供你參考。

4. 國債發行的規律

國債發行的原則[1](一)需要原則
首先是財政運行對國債的需求,即一國財政收支越不平衡,其對國債籌資的需求就越大。不難發現,國債連年發行和財政上的收支不平衡是一對如影隨形的經濟現象。其次是社會(企業和居民)對國債的需求。政府應據此來設計債券種類、期限和規模。
(二)負擔限額原則
即從法律上規定發行額度,使國債發行被限定在國民經濟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三)低成本原則
即國債發行應盡可能採用低費用的發行方式。
(四)穩定經濟原則
即國債發行應盡可能「熨平」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並有利於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而不是起相反作用。
[編輯]國債發行的方式[1]
國債發行的核心環節是確定國債發行的方式或方法。主要有公募法、包銷法、公賣法和攤派法四種。
(一)公募法
公募法又稱直接發行法,指由財政部門或其委託其他部門(如銀行、郵局)向社會公眾直接公開募集國債的方法。其優點是發行面較廣,可廣泛吸引社會閑散資金;缺點是發行時間較長,發行成本較高,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因認購人不積極而推銷不出去的可能。
(二)包銷法
包銷法又稱承受法或間接發行法,指政府按一定條件與金融機構協商並由其先全部承購,再轉向社會推銷的方法。在包銷法下,若金融機構不能將全部國債銷售出去,則其差額部分由金融機構自己承擔。其優點是手續簡便,發行時間縮短,有利政府迅速籌集資金;其缺點是易於產生大量投機行為。在一定意義上講,包銷法是政府將國債發行權和發行風險向金融機構轉讓的一種方式。
(三)公賣法
公賣法又稱銷售發行法,是指政府將國債委託證券市場代銷的發行方式。此方式類似於公募法,但兩者的區別在於:公募法下的債券價格由政府事先確定並固定;公賣法下的債券價格由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求關系決定,並且不斷波動變化。公賣法的優點是政府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到證券市場推銷債券和募集資金,且可以通過國債的買賣來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其缺點亦很明顯:容易為證券投機者利用,國債收入受證券行市的影響而不很穩定。
(四)攤派法
指政府根據情況通過行政性力量來分配國債認購任務指標的一種強制性發行方式。其優點是能夠保證既定收入和有計劃地調度社會資金;其缺點是損害國債信譽,帶來長期發行困難,與信用的自願原則不相符。

5. 我們一般人如何認購國債,程序怎麼走如果購買基金,可否推薦幾支

直接開一個
債券賬戶
,在網上就可以認購國債,各種基金。
基金有好多種,根據你的
風險承受能力

資金閑置
時間,合理選擇

6. 國債認購主體是金融機構嗎

目前國債認購主體(發行對象),可以是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也可以是企業單位法人,但部分國債如儲蓄式國債(電子式)發行對象僅為個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等機構客戶不得購買。且僅限境內中國公民購買。

7. 儲蓄國債(電子式)的認購金額是否有規定

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債券交易介質,申請辦理認購/買入債券,如委託他人代理還需提交代理人有效身份證件。買入債券面值必須是100元的整數倍。
2013年1月22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以財庫〔2013〕7號印發《儲蓄國債(電子式)管理辦法》。該《辦法》分總則、一般規定、儲蓄國債(電子式)業務、儲蓄國債(電子式)發行兌付管理、監督檢查、附則6章47條,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已按照《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儲蓄國債(電子式)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財庫〔2009〕73號)發行的儲蓄國債(電子式),仍執行財庫〔2009〕73號文件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