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不是經濟衰退前購買債券會好一點
選擇國債\AAA級企業債 中長期限品種 比較好,但不能排除經濟刺激政策下債券錯配的風險
㈡ 經濟蕭條時為什麼回購公債
經濟蕭條政府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帶動消費,拉動經濟,回購公債也是為了刺激保守的金融政策,促進經濟投入,增加就業崗位和國家項目的實施
㈢ 世界經濟蕭條,美國求助中國買國債。是真,是幻還是夢幻泡影。
這並不令人感到驚訝,甚至可以所是理所當然,因為美國經濟蕭條,而美國政府解救經濟蕭條一般的做法是使用:《擴張性貨幣政策》,這種政策的意義在於:擴張性貨幣政策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應量較多地超過經濟正常運行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於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貨幣供給增加時,利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
因為《擴張性貨幣政策》使得美國政府需要得到更多的美元,但他又要保證美元不能貶值,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的,這就限制了奧巴馬不敢下令通過「印鈔票」來得到美元,因而向別的國家借「錢」,也就是發放國債。因為印鈔票所帶來的美元通貨膨脹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美國已經是債務帝國了,如果美元持續貶值,那別的國家更不會購買美國國債,甚至還會發生「蝴蝶效應」,「羊群效應」,就是說別的本來持有美國國債的也會進行拋售,造成美元的再度貶值,後果簡直可以威脅到整個美國經濟體系。
㈣ 國債買了就不能隨便拿了嗎比如三年期的,一定要三年後才能拿嗎中間需要用錢都不能贖回嗎
國債是允許提前支取的,不過憑證式國債提前支取分檔計息,而電子式(儲蓄式)國債按持有時間扣除一定期限的利息,提前支取需支付0.1%的手續費,且持有不滿半年不允許提前支取,投資者在對所持資金的未來用途不能確定的情況下,不宜盲目選購國債。
(4)蕭條期買國債擴展閱讀:
進行國債投資,首先應對國債的基本常識有一個初步了解。如2000年第二期憑證式國債,其特徵為記名式國債,不能更名,不能流通轉讓;有期限為2年期、3年期、5年期三種;個人購買該期國債實行實名制,可以提前兌取。
從這些特徵看,國債並非適合所有的投資群體,投資者應當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和投資需求,來決定參與與否以及參與程度。
如果投資者渴望得到更高的收益,而且同時又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就應選取股票、外匯等投資方式;如果投資者希望持有流動性較高的投資品種,就不應選擇憑證式國債,因為憑證式國債不能流通轉讓;即便投資者「鎖定」國債進行投資,也應當慎重選取合適的期限種類。
用閑置時間較短(不能過短)的資金投資,宜選擇兩年期的國債;如果手頭有相對穩定的資金長期不用,則應當選擇3年或者5年期的國債進行投資。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國債
㈤ 為什麼經濟衰退時,國家採取的政策是發行國債
我也在搜這個問題?看到幾個持經濟下行,國家應發行國債的觀點的答主都被點贊了,忍不住說兩句。
先看下面這段21世紀經濟報在2020.1.18日報道《央行買賣國債建議之爭》的一段話:「在2009年3月,美聯儲曾經直接購買過高達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當時,美國也有和現在中國相同的背景,即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另外,通縮風險也是相同的條件,只有這樣通縮風險下,才能在大規模購買國債、對經濟進行流動性投放之後,不會引起通脹大幅度上升。」李赫對記者表示。」
現階段,權當大家回答得不錯,理由是:經濟下行,國家賣(發行)國債,收攏大家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大規模投資,基建,帶動經濟發展,這種手段確實在用,但經濟下行,大家信心破滅,首先受災的是股市,樓市,奢侈品,高端消費品,直至普通商品,大量市值蒸發了,國民財富大幅縮水,流動性不足了,貨幣資金緊縮了,這種情況下,國家發行國債給大家購買,大家手頭變得更不寬裕,購買慾望更低了,如果國家投資,基建做得好,帶動了大部分產業,浸潤到細化分工產業,每個人都受益了,大家賺到錢了,熱衷消費了,當然經濟順勢而起,若不是,投資帶來一地雞毛,分配不均,大量壞賬,老百姓大部分又沒享受到國家投資帶來的福利(工資或工程收入),只會陷入通貨緊縮的魔咒。
所以,才有了21世紀經濟報的這篇討論。
現制度下,央行是不參與購買國內國債的,這也是一張底牌,因為大量購買國債基本等同於QE,財政負債轉移給央行,央行只能發行鈔票,鈔票被購買者贖回,增強了貨幣流動性,大家有錢了更願意消費,盤活經濟。問題是央行有更多手斷調控經濟,國債指數是一根基準線,央行本就進行SLF/MLF/逆回購,抵押品大部分就是國債,購買國債是通脹緊縮情況下的最後一張王牌,用不好,美國國債就是前車之鑒,10年期國債利率一直下降,民中還不停購買,推升債券價格,這就是悲觀情緒,在我國利率空間較大,經濟還未倒退,中央財政寬裕的情況下,國家是無需購買國債的。
㈥ 為什麼蕭條買進債券
因為在社會大蕭條的時候,所有的企業基本盈利都會大幅減少,股市會進入漫長的熊市,跌跌不休。而這時候債券的收益相對提高,而且非常穩定。
㈦ 買國債的進來說說有什麼壞處
買國債的缺點是不到期不能贖回,如果碰到加息周期就損失利息差。但是理論上來說,國債是有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即國家信用風險,例如國家破產。
當前情況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出現信用風險的概率幾乎為零,持有到期拿回本金和利息是不成問題的。所以國債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的,一般來說是沒有什麼風險。
(7)蕭條期買國債擴展閱讀
可以看到在經濟危機和其他動盪發生之前,都能夠看到長期國債價格升高,收益率下降,這就證明世界上很多人都把國債作為了避險資產,特別是的國債。因為是全球霸權國家經濟體量最大,實力也最強,所以的國債也非常的安全。
不過即使如此購買國債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國債的收益率比較低和普通利率相比雖然有一定優勢,相差也不會太大,這樣投資國債特別是長期國債,有可能收益被通貨膨脹所淹沒,導致自己實際收益為負。
另外投資某些國家的國債還有違約風險,比如說阿根廷國債就曾經被宣布違約,壓根這個債國家就不還了,這樣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肯定是一個損失。還有一些國家,比如俄羅斯曾經宣布我國債違約展期,就是說這個債我過一段時間才還給你,對於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定的損失。
㈧ 買國債買多長時間的合適
國債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憑證式或者電子式儲蓄國債,它們類似銀行定期儲蓄,一般是1年期、3年期、5年期;持滿期限,可以得到稍微高於同期銀行定期儲蓄的利息;如果提前贖回,利息會很低,還要扣除本金0.1%作為手續費。所以,這種國債最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期限品種,短期要使用資金,就買1年期的,如果是閑錢長期不用,就買最長期限的,其他就買中間的。
第二種是記賬式國債,這種國債一經發行後,通過試點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進行上市交易,也就是可以隨時交易買賣,想持有多久都可以,只有價格合適,取決於自己,跟投資股票一樣。如果操作反向了,如果是高價買入,卻低價賣出,就是實質虧損了。而且這種國債利率沒有同期銀行定期和憑證式、儲蓄國債的年利率高。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㈨ 關於國債的疑問,為何經濟危機買國債
經濟危機說明是經濟運行出現狀況,市場風險加大,破產企業增多;如果這時候去買股票或許賠的傾家盪產;而國債是無風險投資,雖然收益低但是安全性高,因此為了規避風險自然會去買國債。國債翻了幾十倍通常只在小說里的發生,即使有也是歷史上戰爭時期,政府為了借錢打戰而低價發行國債,打贏了過後國債價格就會上漲,但幾十倍的沒有。
現行的我國國債和西方國債基本一致。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㈩ 金融危機時期買國債有好處嗎 為什麼
國債說白了,就是國家向社會的企業和老百姓借錢,並約定還款期限,到期後返還本金,並且每年支付利息。國債是以國家信用發行的債券,反正不會賠的;就跟存銀行一樣。現在可以買儲蓄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買國債跟存銀行是一樣,也不會受什麼危機的影響。例如美國金融危機,也是銀行先垮,小銀行被大銀行收購,或者被政府收購,到最後,政府會出面擔保儲戶的存款。國債安全性高,所以收益低但穩定;可以替代銀行存款。
關於國債的漲和跌,主要是記賬式國債的市場價格,它的價格是隨市場因素而浮動,但到期後仍然是按面值贖回。通常個人投資者一般買儲蓄式國債,中途也可以提前贖回,支付本金0.1%的手續費,按持有時間分段計算利息,如果你存銀行定期,中途取現,是按活期利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