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關於直接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關於直接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6-17 14:24:40

⑴ 關於企業對外投資和對內直接投資的區別!

對外投資和對內投資就是字面上的區別唄一個是對企業外部的投資,例如買股,買債券,聯營,合營之類的;對內就是將企業的資金用作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唄;直接投資對應的間接投資,一個是企業的資金直接投入到目標企業或項目上,沒有中間第三方;間接就是投資的資金經過第三方,比如你買證券啊,這種,先把錢給券商,券商再給對方

⑵ 結合關於國際直接投資的某種理論

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或新建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依照東道國的法律設置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創建投資會直接導致東道國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的增長。
綠地投資作為國際直接投資中獲得實物資產的重要方式是源遠流長的。早期跨國公司的海外拓展業務基本上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綠地投資有兩種形式:一是建立國際獨資企業,其形式有國外分公司,國外子公司和國外避稅地公司;二是建立國際合資企業,其形式有股權式合資企業和契約式合資企業。
[編輯本段]綠地投資的條件
(1)擁有最先進技術和其他壟斷性資源。採取綠地投資策略可以使跨國公司最大限度地保持壟斷優勢,充分佔領目標市場;
(2)東道國經濟欠發達,工業化程度較低。
創建新企業意味著生產力的增加和就業人員的增多,而且能為東道國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並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而並購東道國現有企業只是實現資產產權的轉移,並不增加東道國的資產總量。因而,發展中國家一般都會採取各種有利的政策措施,吸引跨國公司在本國創建新企業,這些有利的政策有助於跨國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編輯本段]綠地投資方式的優點
一、有利於選擇符合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目標的生產規模和投資區位海爾選擇在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的漢姆頓建立生產基地是因為其眾多的地理位置優勢。漢姆頓生產基地是海爾獨資企業,電冰箱廠設計能力為年產20萬台,以後逐漸擴大到年產40萬至5O萬台。
二、投資者在較大程度上把握風險。掌握項目策劃各個方面的主動性例如在利潤分配上,營銷策略上,母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內部調整,這些都使新建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主動權。
三、創建新的企業不易受東道國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因為新建企業可以為當地帶來很多就業機會,並且增加稅收。到目前為止,海爾在南卡羅萊納州的總投資額達到1.26億美元,創建了1250個工作崗位。
[編輯本段]綠地投資方式的缺點
一、綠地投資方式需要大量的籌建工作,因而建設周期長,速度慢 缺乏靈活性,對跨國公司的資金實力、經營經驗等有較高要求,不利於跨國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創建企業過程當中,跨國企業完全承擔其風險,不確定性較大。
三、新企業創建後,跨國公司需要在東道國自己開拓目標市場,且常常面臨管理方式與東道國慣例不相適應,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匱乏等問題。
[編輯本段]跨國並購與綠地投資方式的對比
(一) 從短期角度來比較
盡管並購方式和新建投資方式的FDI都為東道國帶來國外金融資源,但並購方式所提供的金融資源並不總是增加生產資本存量,而在新建投資的情況下則會增加。並購方式不太可能轉移新的或比新建更好的技術或技能,而且可能直接導致當地生產或職能活動(如研發)的降級或關閉,而新建並不直接減少東道國經濟的技術資產和能力。當利用並購方式進入一個國家時,不會創造就業,還可能導致裁員,新建在進入時必定會創造新的就業。並購方式能夠加強東道國的集中並導致反競爭的後果,而新建能夠增加現有企業的數量,並且在進入時不可能直接提高市場集中度。
(二) 從長期角度來比較
跨國並購常常跟隨著外國收購者的後續投資,如果被收購企業的種種關聯得以保留或加強,跨國並購就能創造就業。這兩種方式在就業創造方面的差異更多的取決於進入的動機,而不是取決於進入的方式。並購和新建FDI都能帶來東道國缺少的新的管理、生產和營銷等重要的互補性資源。從東道國角度看,需要FDI的原因部是FDI能夠在新領域中帶來資本(如工業產權),從而有助於當地經濟的多樣化。
總的說來在並購方式中,現有資產從國內所有者轉移至國外所有者手中,而在綠地投資方式中,有現實的直接投資資本或效益資本發生了跨國的流動,因此在東道國,跨國公司所控制的資產至少在理論上是新創造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綠地投資在FDI中所佔比例有所下降.跨國並購已成為跨國公司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保持有利競爭地位而更樂於採用的一種跨國直接投資方式。隨著全球投資自由化的進一步發展,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地體現出來。

⑶ 關於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

首先,現在已經有相關專題的書籍銷售了,你可以去借一本看看:
http://www.welan.com/226327/

其次,給你看看一篇這一專題的分析文章,對你應該有所啟發: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優勢、特點與問題

2004-07-07 08:42
對外直接投資是我國「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也是維護我國家經濟安全 , 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 主動參與國際分工 , 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 規避國外貿易壁壘 , 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及時掌握外部信息的積極舉措。近二十多年來 , 由於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努力 ,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增長。據商務部統計 , 截止 2003 年底 ,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累計 7470 家 , 投資金額 114 億美元 (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 , 中國累計對外投資金額近 350 億美元 , 約相當於韓國的對外投資規模 ), 目的地多達 167 個國家和地區。盡管如此 , 我國對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研究卻比較有限。本文試對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依據、競爭優勢、突出特點、 碰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相關的對策建議進行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競爭優勢

1、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 , 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大中型跨國公司 , 它們具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 , 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 , 在國際競爭中明顯具備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 , 如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石化、海爾集團和首都鋼鐵總公司等 , 在境外市場競爭中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 英國著名的跨國公司問題研究專家約翰?H ?鄧寧教授 , 提出了著名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 已成為研究跨國公司經濟活動的主流理論學派 , 被世界公認為是指導跨國公司實踐的權威理論。該理論認為 , 一個企業如果具有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時 , 就完全具備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條件。有學者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 中國企業與西方雄厚實力的大企業相比不具備所有權優勢 , 在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方面也相形見拙 , 所以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不適合於解釋中國企業的境外直接投資行為。 但本人認為以上觀點值得分析和探討。

首先 , 鄧寧所提出的境外投資企業的 3 種競爭優勢 , 並非絕對地超過其他競爭對手的綜合優勢 , 而是一種相對優勢。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 , 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在某個行業永遠佔有絕對優勢地位 , 並且其相對優勢地位在激烈競爭中也會不斷發生變化。其次 , 中國企業經過幾十年的技術引進、吸收和創新以及自主開發 , 生產規模、技術、產品日益成熟, 已具備了相當的競爭優勢 , 如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投資 , 是具備相當的所有權和內部化優勢的 , 近年來對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所取得的成績即為明證。鄧寧教授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對中國企業的境外投資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2、小型企業亦擁有比較優勢

發展中國家歡迎外國資本的流入 , 但其能提供的投資環境並不完善 , 市場范圍小 , 從客觀上限制了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的進入。我國小型企業尚處於小規模階段 , 可避免與大型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 , 適合發展中國家投資環境的需要。另外 , 中國跨國公司派出人員的費用 和出口零部件相對便宜 , 使中國境外加工的產品能以低價佔領國外市場。美國經濟學家威爾斯的小規模技術理論指出 , 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來自與其母國的市場特徵緊密相關的低生產成本 ;英國經濟學家勞爾的技術地方化理論也證明了落後國家企業以比較優勢參 與國際生產和經營活動仍可具有一定的競爭能力。中國企業實現跨國經營 , 開展境外直接投資 , 從理論上說是具有可行性的。應當指出的是 , 上述兩個理論從不同方面闡明了發展中國家企業在跨國經營中的競爭優勢 , 指出了發展中國家企業發展境外直接投資的可能性 , 對於指導發展中國家企業境外投資具有重要意義。兩理論有一共同點 , 即強調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具有競爭優勢不是絕對優勢 , 而是相對優勢。這個「相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 一方面相對於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 , 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擁有更加適合當地市場條件的生產技術 , 因此 , 在同類型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 , 相對於欠發達國家的當地企業 , 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又具有先進的生產技術 , 因而具有競爭優勢。我國企業發展境外直接投資正是具備了這種相對優勢。

3、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我國長期自主開發形成了某些傳統專有技術和高精尖技術 , 如中葯、氣功、園林、烹調、生物工程和航天技術等 , 較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 可以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一顯身手。

4、中國的特殊產品和特有渠道

中國特殊產品 , 如中式菜餚和中醫等具有鮮明的特色 , 為特定消費者一一華人所鍾愛。這些華人雖然居住他鄉 , 但有相同的文化語言背景 , 互相之間容易溝通。依靠這種特有的華人渠道 , 在僑民集中的地區直接進行投資設廠 , 生產特殊產品 , 是中國跨國公司發展境外直接投資的一種特有優勢。福建省是著名的僑鄉 , 絕大多數福建海外企業是通過華僑牽線搭橋建立起來的。

5、政策環境良好

中國與大多數國家簽有投資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 這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必要的保護和良好的政策環境。

6、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外匯儲備的增加

目前 , 中國 GDP 總值位居世界第四 , 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 , 在一些沿海發達城市甚至超過 5000 美元。截止 2003 年底 , 我國外匯儲備達 4033 億美元。這些為我國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強大保障 , 提高了外商與中國企業開展合資合作的信心和決心。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外匯儲備的增加已成為我國企業發展境外直接投資的一項重要競爭優勢。

二、當前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突出特點

1、境外投資企業規模小 , 產業集中 , 生產性企業以合資為主 , 國有企業盈利少

目前我國境外投資企業中平均投資規模約 153 萬美元 , 產業大多集中在貿易領域 ( 約占總投資的 60%), 生產性企業的 70% 以合資為主 , 虧損或持平企業約占 2/3, 盈利企業僅有 1/3 。

2、每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大 , 但增長迅猛 , 投資目的地國逐漸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

2003 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為 21 億美元 , 增長 110%, 其中53% 的投資流向發展中國家 ( 發達國家占 33%, 港澳地區占 14%)。

3、經營主體和經營方式多元化

我國的境外投資正在從單一的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向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對外直接投資轉變 , 從在境外設立流通領域的貿易企業和貿易機構為主向設立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和專業市場等形式轉變。特別是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境外直接投資的「黑馬」。由於產權清晰 , 機制靈活 , 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成功率很高 , 如青島金王集團和浙江萬象集團等。

4、在國外設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已成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新亮點

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可以有助於利用國外的技術創新來改進和提高國內產品的技術含量 , 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企業運行模式 , 促使我國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 , 如山東的海爾集團和浙江省的華立集團分別在美國和日本設立了研發中心 , 通過境外產 品開發來推動國內產品的技術升級和出口競爭力的提高。

5、並購國外企業以獲得技術或生產許可證已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新方式

例如 , 三九制葯集團收購日本東亞制葯公司和上海電器集團收購日本秋山印刷廠都是成功的例子。

三、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遇到的主要問題

據調查 , 盡管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 , 但也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 歸納起來主要有 :

1、企業體制因素導致境外投資失敗

在我國 , 由於歷史及現實的原因 , 多數大型企業仍是國有或國有控股。國有企業在治理結構上的缺陷 , 包括所有者和經營者在目標取向方面存在扭曲 , 責權不對稱 , 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不足 , 使得國有企業在國外市場競爭中缺乏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另外 , 我國企業在財務管理、技術標准以及產品質量標准等方面都與國際慣例有一定差距 , 也使自己在國外競爭中處於劣勢。

2、資金短缺

我國的國有企業由於長期低效率運行 , 基本不具備依靠自有資金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實力 , 而我國的金融體系還很不健全 , 資本市場尚不發達 , 國有銀行體系並未與國際接軌 , 銀行對企業的海外投資項目缺乏科學和全面的評估 , 存在「惜貸」現象。

3、人才匱乏

跨國經營需要技術、管理、法律、財務和營銷等方面高素質的人才。我國企業由於受傳統體制因素影響 , 人才的待遇和培訓比不上外企 , 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由於缺乏高素質的人才 , 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風險。

4、信息缺乏

由於對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風俗、市場、行業和產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企業往往有對外投資的願望 , 卻無法實施相應的計劃。有時即使實施了 , 也會因為信息缺乏而失敗。

5、管理環節過多

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管理環節過多和審批時間太長 ( 有企業反映 , 有些項目審批時間需花 2?3 年 ) 的問題 , 不利於企業抓住商機。

6、缺乏核心技術

從總體上看 , 同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不足。對於許多引進技術缺乏吸收消化 , 創新不夠。即使是當前非常看好的家電行業 , 許多產品 , 特別是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仍然依靠進口。

7、監管體制不暢

目前存在著「重審批 , 輕監管」的現象。對國有企業境外機構來說 , 加強監管是提高經營效率 ,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 , 境外企業監管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

四、對政府決策的相關建議

目前 , 我國既不屬「資金飽和型」投資國 , 也不是技術創新國 ;對外直接投資尚處發展初期 , 企業對國外環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資的經驗積累 , 因此 , 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資源 , 幫助企業在境外投資中增強抗風險的能力 , 我國政府有必要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制定戰略規劃和提供必要的促進、支持和服務。具體建議如下 :

1、結合國內經濟發展情況和產業結構調整 , 制定對外投資戰略規劃 , 明確對外投資的重點區位和產業 , 對已確定的重點區位和產業 , 應進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戰略規劃 , 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 , 分階段實施 , 以求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穩定的拉動作用。在區位選擇上 , 應優先選擇有資源、有市場、有效益、有優惠政策和雙邊關系友好的重點國家和地區。在行業選擇上 , 應優先考慮資源導向性項目、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家電和輕紡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以及被歐美等國家徵收反傾銷稅而使我喪失市場的產品領域。

2、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法律體系尚不完善 , 僅有一些內部規定或實施辦法 , 沒有完備的法律體系。《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經營法》應盡早出台 , 明確投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術 , 強化所有權優勢 , 提高對外投資的技術含量。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 , 國家應進一步推動實施高精尖技術產業化。

4、堅持「幫大扶小」的原則。 選擇有實力、管理好、擁有自主品牌的重點企業拓展境外投資業務 , 給予必要優惠政策 , 以充分體現國家的對外投資產業導向政策。同時也應鼓勵民營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 , 取消歧視 , 使其在優惠貸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資保險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

5、建立並完善促進體系。

一是政府促進 : 重大項目要納入雙邊經貿合作框架 , 利用雙邊經貿混委會 , 及時予以推動和促進。若東道國政府對經濟干預較深 , 我國政府也應做好企業後盾 , 特別是對資源開發型項目更應如此。

二是制度促進 : 建立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制度促進體系。一方面在財稅和金融等方面對企業進行支持 , 逐步放寬境外投資外匯管制。另一方面對企業返回的資源產品應給予進口配額、稅收和外匯等方面的支持。 同時參照法國外貿保險公司的做法 , 設立境外投資保險機構 , 對境外投資進行政策性保險。

三是人力資源開發促進 : 進一步加大政府或中介機構對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不僅要使企業了解國內外的相關信息 , 而且應大力推廣對外投資成功企業的經驗和模式。先有貿易或工程承包後開展投資是其中一種成功模式。

6、建立支持體系。

一是體制支持 : 要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 進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制度 , 完善國有企業境外資產的內部治理機構。同時 , 結合《行政許可法》的實施 , 簡化審批手續 , 提高審批效率。審批要做到規范、透明 , 妥善解決目前在審批過程中國務院部門間的協調問題 , 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應對審批制度進行改革 , 逐步將審批制改為審批和備案制相結合 , 對以自有資金或商業銀行貸款進行境外投資的企業 , 原則上實行備案制。

二是資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務體系 , 努力解決制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資金瓶頸 , 充分發揮各商業銀行融資主渠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降低外貿發展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的使用門檻。同時還應充分發揮援外資金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的作用 , 建立「雙邊 互利合作基金」, 即從我對外無償援款中拿出部分資金設立合作基金 , 供雙方的「合資合作項目」有償使用。當雙方的合作項目遇到資金困難時 , 經過辦理一定的批准手續後 , 可從基金帳戶中得到優惠貸款 ( 基金帳戶實行優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無息 ) 。

三是理論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強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研究 , 為對外投資實踐提供理論依據。二要加強人才培訓 , 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國內院校和企業聯合辦學、國內專業培訓以及出國培訓等方法 , 盡快培養建立一支穩定的對外投資人才隊伍。

7、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

一是信息服務 : 參照發達國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資促進機構 , 如日本的貿易振興機構 , 進一步發揮信息網路的優勢 , 為企業提供國外政治、經濟、法律、社會風俗、市場、產品和行業等方面的信息 , 減少企業在海外投資和生產經營時所遭遇的風險。

二是完善社會中介服務 : 充分發揮法律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作用 , 加強與國外中介組織的合作 , 為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提供法律、財務、認證等服務 , 積極穩妥地通過社會力量幫助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

三是各地商務部門和國外的使領館應強化服務 , 為企業國際化經營創造條件。

8、完善監管體系。實踐證明 , 依靠審批制來實施監管是缺乏效率的。應針對不同的投資 主體 , 制定不同的監管辦法。控制境外投資風險應更多依賴投資主體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對國有境外企業 , 應通過監管國內投資主體來監管境外投資企業 ;對自籌資金的民營企業 , 應從宏觀角度進行監管 , 政府只應起到「守夜人」的作用。

作者:王其輝(商務部亞洲司)研究院《國際經濟合作》第3期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s/200407/20040700244854.html

⑷ 關於直接投資的論文。可以寫什麼題目

好的,專做,完成

⑸ 國際直接投資(FDI)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要全面的理論知識

國際直接投資的形式:1、建立新企業2、利潤再投資3、並購
國際直接投資的基本動因1、資源趨動性2、成本趨動性3、市場穩定性4、技術趨動性

⑹ 什麼是直接投資什麼是間接投資

很好了解。購買金條或者投資股市和投資一些生意這個就是直接投資。購買一些家庭日用品也可以獲得事業的算是間接投資。網 商 王 德 偉

⑺ 關於對外直接投資(即FDI)的英文文獻!急!

Hi,介紹你一本關於FDI 的英文書。這本書對FDI有詳盡的介紹與分析,是一本很好的書,絕對對你有幫助的。It has everything you want to know aboutFDI and it is UP TO DATE!!!
The book draws together key articles on the topic and is the most up-to-date examin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the market

http://books.google.com.sg/books?hl=en&id=xnEL3RakwM0C&dq=Foreign+direct+investment&printsec=frontcover&source=web&ots=5yNaNatM2i&sig=48VG03BhvxkyPbKhcqQ7pcL5gbw#PPP1,M1

⑻ 對外直接投資的法律法規

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於2009-03-16正式發布的。其發布文號「商務部令 2009年第5號 」。其主要作用是促進和規范境外投資。 該辦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關於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准事項的規定》(商務部2004年16號令)和《商務部、國務院港澳辦關於印發〈關於內地企業赴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投資開辦企業核准事項的規定〉的通知》(商合發2004452號)同時廢止。此前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符的,以此辦法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