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形勢下如何發揮財政投資評審的重要職能
在新的財政投資評審制度下,如何發展、規范財政投資評審工作,並將其作為財政職能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一環,是財政制度公共化過程中的重大課題。 一、科學定位市場經濟下的財政投資評審,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宏觀財政 市場經濟下的財政投資主要是公共性的,它直接為市場提供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等外部條件,在這種背景下,財政投資評審活動的性質和目的是為市場經濟服務,其制度、內容、方式方法也要與市場經濟相適應。作為公共性投資,其首要目的是服務於社會利益,而不是追求項目本身的市場贏利,其項目效益必須採用社會方式,而不是商業方式來評審。因此,公共投資效果的評價標准,就不能局限於項目本身的市場成本與收益,還必須包括項目所涉及的社會成本與所產生的社會收益。 明確服務對象,明確服務的切入點,是財政投資評審當前和今後生存與發展之本。 財政投資評審首先要為政府投資管理服務。從宏觀的角度上講,評審要站得高,要有長遠眼光和宏觀意識,當好政府的投資參謀和助手,為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資金,提供投資信息和政策建議,減少和避免政府投資的失誤;從微觀的角度講,財政投資評審要為政府投資具體項目的監管服務,行使業主對政府投資項目職能,合理控制工程造價。 評審要為財政部門的項目支出預算管理服務。要充分體現出評審機構的財政特色,即站在財政部門的角度,利用自己擁有的專業技術力量,通過科學、規范的評審措施算細賬、算實賬,為財政部門安排或調整項目支出預算提供專業技術依據,提高財政資金的有效性,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並為財政投資決策提供准確的信息和政策建議。 評審要為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服務。財政支出項目內容十分廣泛,特別是建設性項目之間差異大、建設周期長、項目效益不確定性等因素,要求財政投資評審機構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術優勢,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對財政支出的建設性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為政府合理安排財政性建設資金、提高財政資金效益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明確財政投資評審的職責范圍,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微觀市場 財政投資評審活動將大大提高財政投資的效率,其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多就投資項目本身的效率來評審,考核項目本身的活動情況、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果,更側重於微觀經濟,而不是投資所產生的宏觀經濟效應。雖然項目的評價涉及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但仍然是圍繞著項目本身來進行的。 評審工作要從駕輕就熟的政府指令性方式中解脫出來,學習運用市場知識和手段,積極地從制度和方法上研究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前提下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入政府投資項目公眾參與和專家評審機制,加大決策咨詢力度,以適應政府投資管理的需要。 要保證建設工期、質量和成本支出,防止欺詐行為;要在審查環節杜絕缺項、漏項、少報工程量,避免中標後再結算中補報工程差額的「釣魚」現象。 在項目決策設計階段,要參與審查擬建項目的設計方案,設備選型和投資估算;審查初步設計概算,進行項目經濟評價,從經濟技術角度協助設計優化。在工程承發包階段,要參與編制招標文件、制定合同條款、審定標底;在項目實施階段應跟蹤審查設備、材料訂貨、工程預算、工程進度款撥付、審查變更和付款簽證、審核相關索賠等;在竣工驗收階段,重點審查工程價款結算和竣工財務決算,項目的餘款額只有在評審後才能確認。 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求有較高的透明度,本著實事求是、機會均等、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財政投資評審既掌握著社會平均消耗量,又了解建築市場價格信息,使之有可能形成一個較為客觀的社會標准。這樣一方面可以按照國家的政策、法規從嚴掌握評審,另一方面又能夠尊重客觀實際,避免內部人操縱招投標的形式和結果。 加快建立財政投資評審信息系統,有利於及時掌握建築市場價格信息,通過充分積累和分析工程造價資料,有效利用過去的數據來預測未來市場變化和投資趨勢,以提高財政投資評審的精度,合理確定與有效控制政府投資。 工程量清單講價是一種技術性 三、進一步規范財政投資評審,切實有效地發揮財政職能 財政投資評審是財政部門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使財政投資評審工作規范運作,發揮其在基本建設項目投資中的職能作用,就必須建立和完善投資項目評審機制,做到與財政職能的充分結合與緊密鏈接。 基建工程項目預算編制具有工作量大,專業性、技術性強的特點,充分利用評審中心的專業技術力量和技術手段,配合財政部門搞好建設項目預算的編制工作,使基建項目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有效控制建設規模和建設標准,從而強化預算約束,維護預算的嚴肅性。 財政投資評審機構與國庫支付相互協調配合,對集中支付項目資金應按基本建設計劃撥款、按基本建設程序撥款、按基本建設支出預算撥款和按基本建設工程進度撥款的「四按」原則進行監督,實行對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問效,使財政部門對項目進展情況心中有效,合理控制和調整項目資金的流量、流向,提高基建項目預算執行和國庫支付工作的准 確性,從而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高效。 切實做好政府采購基建項目及大型修繕項目的預、決算評審工作。通過評審合理確定工程造價,為財政部門安排基本建設項目支出預算和為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控制基本建設項目招標提供依據,使政府采購招標工作與國家基本建設項目管理程序相銜接。 評審直接表現為財政性投資項目支出的核減,而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審工作,積累和分析財政性基本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數據和資料,從單位工程造價、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投資利潤率、建設周期等指標對財政性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出客觀評價,為財政投資決策提供准確信息和依據。 通過對財政投資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的評審,合理確定財政投資項目的工程成本和各項費用支出,達到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督的目的。對擅自超標准、超規模、超預算形成的資金缺口,財政一律不予認賬,切實硬化預算約束,維護《預演算法》的嚴肅性。 項目單位依據評審中心審定的固定資產移交表和竣工決算批復文件,辦理固定資產移交和產權登記手續。 財政投資評審系統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為財政部門加強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加強項目支出預算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很多問題仍直接制約著財政投資評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發揮作用。充分發揮財政投資評審工作的財政職能還要關注以下幾點: 1.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實現依法評審。目前投資評審在涉及微觀范疇內的業務范圍、管理制度、運轉流程等,並沒有法律依據,這就造成了評審工作的不規范性與不確定性,因此制定指導財政投資評審業務的法律法規,可以使財政投資評審系統形成統一、規范、有序的行為規范。 2.以調整機構性質為切入點,使評審機構真正履行財政職能。把評審機構定性為行政系統或者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賦予其項目支出預算管理和監督的財政職能,這樣可以有效地迴避「評審中心是中介機構」這一爭論,使評審機構真正公平、公正的履行其財政信貸並不能夠滿足農戶的資金需求,小額信貸供需不平衡是制約農村金融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自然風險大,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農業的生產方式還是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這一生產方式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而小額信貸的服務對象是以農業生產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農業生產效益是農戶償債能力的重要保證,一旦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信貸資金就面臨著很大的風險,當地開展小額信貸的農村信用社將面臨災難性的損失,影響其繼續開展業職能 3.以提高評審質量為切入點,提升投資評審工作的科學性。評審質量是財政投資評審的生命線。目前,全國投資評審行業沒有統一的質量標准,評審報告質量參差不齊,格式各不相同,勢必造成委託者在比較、決策時的困難。制定統一規范,明確行業標准,不僅有利於比較,對比,而且有利於建立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為昀終的財政投資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4.以建立全國投資評審電子網路為切入點,實現人才和技術資源共享。如果存在全系統的專家人才庫,那麼就使異地聘用專家成為可能,而技術資源的共享又可以避免地區之間技術避壘存在,甚至由於網路的存在,可以實現遠程評審,這勢必大大節約評審成本,昀終實現成本昀小,效益昀大的理想目標。 總之,財政投資評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改革和建立健全的一項新課題,需要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進化和完善。
『貳』 如何開展投資審計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開展投資審計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政府應重視審計機關在固定資產投資監管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通過法規、政策來保證審計機關在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享有足夠的權威。鑒於目前審計機關受人員和經費的限制,沒有足夠的審計力量對國家投資建設項目進行全過程跟蹤檢查和全面審計,是審計不能全面發揮其監督檢查作用,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建設政府部門在對審計部門開展投資審計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保證投資審計經費,使審計部門在開展投資審計工作中,根據投資項目審計具體情況聘請中介機構涉及投資項目各專業工程造價人員協助審計部門保質保量完成投資審計工作,特別是工程造價真是性審計。
二、審計部門在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項目中做到人員調配,減少審計風險。工程竣工決算審計是一項綜合性審計工作,既涉及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合規性進行審計並作出評價,又涉及到對工程及設備管理、工程概算、工程結算、和決算價款的真實性進行審計監督和分析,因此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工程投資專業和財務專業知識,才能確保審計質量,減少審計風險。合理調配審計人員,是確保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的必要條件,審計中做好財務和工程專業的有效分工和配合工作,有效調配審計資源,合理分工合作,也是解決財務收支審計和工程造價審計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之一,避免了由於財務人員不熟悉工程造價審計和工程造價人員不熟悉財務審計而產生的風險,從而為保證竣工財務決算審計質量奠定了基礎。
三、投資審計的重中之重是對工程造價真是性的核實,對此,建議審計人員在進行工程結算和竣工決算審計時,不僅要對照圖紙和工程結算書逐項計算核實工程量、工程直接費、間接費的准確性和套價的准確性,而且必須深入現場對照設計施工圖和工程結算書進行逐項核實計算,對主要建築材料價格還要做市場調查詢價,這一系列的工作和程序要求投資審計人員不僅具備投資審計理論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認真負責的責任心,這樣才能准確無誤的計算和審核工程造價的真實性,達到投資績效審計的目的。
四、為了加強投資審計的力度,要多舉辦投資審計知識培訓班,通過培訓學習,提高專業知識的水平。為此,建議審計部門在開展投資項目審計時,盡量做到財務人員與工程造價人員的相結合,「以審代培,趁熱打鐵」,使學有所用。
五、建議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的規范化建設,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標准,有助於審計人員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為審計人員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從而達到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目標。
六、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政府重點投資項目審計人員派駐制度,實現對於重點投資項目的全過程審計。只有將審計延伸到項目決策、論證、實施、評估、驗收的全過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審計機關監督公共資金真實、合法、有效使用的職能。
七、政府應重視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通過多年的投資審計,一方面核減了工程投資,為國家節約了資金,另一方面,審計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擴大建設規模、變更設計、招投標不規范、挪用資金及建設項目無竣工結算、決算等等,諸如此類問題最終造成目前投資建設項目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加強整改,規范管理,提高效益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目標。
總之,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運行機制,需要我們審計機關以改革創新精神、科學嚴謹的態度、真抓實乾的做法,切實加強投資審計向廣度、深度發展,不斷推進我縣政府投資審計項目健康、有序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