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朝邑網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朝邑網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6-12 15:50:34

① 有關黃河的典故,詩詞,成語有哪些

黃河諺語、成語詩句、名句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發黑無緣。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檝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
不覩人行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不到黃河心不甘。
說 盡 黃 河 只 為 水(諺語)
意 思:比 喻 說 了 多 少 話 , 只 有 一 個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爭 辯 了,~,還 是 對 我 有 意 見。

•跳進黃河洗不清。
這句子的本意是說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進黃河這樣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實,不論是誰,跳進黃河就別想洗清。同時,黃河的泥沙顆粒很細,有時河水甚至成泥漿狀態,沾在身體上確實不易洗凈,真的成了"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看來他是不 到黃河心不死。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句詩說的是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逝入海。今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黃河下游的"懸河"現象。"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比降不大、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亦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至下游後,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於下遊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黃河下游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由於河道高出地面,一般來說鄭州以下的黃河下遊河道成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黃河兩岸已不屬於黃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這一成語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就像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樣。砥柱山其實是一巨石,位於黃河三門峽段的急流中,是一個石島,人稱"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黃河水到峽谷中被兩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沖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渦,分成兩股流開,離開三門峽谷,場景驚心動魄。過去黃河水運發達,曾為航船要道。但在三門峽段,常有觸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稱。後船每行至此,船夫們便下船用纖繩拉過。傳說中的砥柱石,是用來鎮定河水波瀾的,在船夫們的眼中,砥柱石卻是一座航標。石上原刻有"照我來"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駛來。船隻要朝它駛來,眼看要撞上時,砥柱前面的波濤回過水來,正好將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黃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萬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驚人的抬升運動中,躍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塊邊緣發生斷裂褶皺,形成階梯狀地貌,原來廣泛分布的湖泊匯集成河。一條由湖泊匯集而成的大河隨之奔騰而下,形成地質構造史中驚心動魄的一幕。
之二
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是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年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黃河與我國其他江河相比,有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水少沙多。
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徑流量580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江的1/17,僅佔全國河川徑流總量的2%,居我國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內人均水量593m3,為全國人均水量的25%;耕地畝均水324m3,僅為全國耕地畝均水量的17%。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造成下遊河道嚴重淤積,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約10厘米。黃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合沙量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絕無僅有的。如果把16億噸泥沙堆成高、寬各1米的土堤,其長度為地球到月球距離的3倍,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時空分布不均。
黃河水量的60%來自蘭州以上,秦嶺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來自河口鎮至龍門區間與涇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區。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來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來自幾場暴雨洪水。這種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給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三是地上懸河。
由於長期泥沙淤積,目前黃河下游堤防臨背懸差一般5~6米。灘面比新鄉市地面高出約20米,比開封市地面高出約13米,比濟南市地面高出約5米。懸河形勢險峻,洪水威脅成為國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災害頻繁。
黃河北抵天津,南達江淮,洪水波及范圍達25萬平方公里,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慘重損失。同時黃河洪水挾帶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給環境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長期難以恢復。由於洪水災害頻繁,歷史上黃河洪水被稱為「中國之憂患」。
黃河情況
李白詩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約古宗列盆地。經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肅,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華北平原的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黃河因其流經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輸沙量達16億噸,相當於堆成1米見方的土堤繞地球27圈。每年淤積在下遊河床中的泥沙有4億噸,使黃河成為高出地面十餘米的「懸河」。黃河中游地處季風氣候區,降水年變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黃河下遊河床善淤,善決,善徒。從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黃河下游決溢1590次,改道26次。
據史料記載,從先秦到民國年間的2540多年中,黃河下游共決溢1590餘次,該道26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防洪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幹流上的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小浪底工程浩大,總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將有效地控制黃河洪水,可使黃河下游花園口的防洪標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黃河下游凌訊的威脅,減緩下遊河道的淤積,小浪底水庫還可以利用其長期有效庫容調節非汛期徑流,增加水量用於城市及工業供水、灌溉和發電。工程於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開工,於1997年11月截流。
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家用於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設的投資達80多億元,完成各類土石方14億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當於建造13座萬里長城。群眾投勞近5億工日。依靠防洪工程體系和廣大軍民的嚴密防守,已連續奪取50年黃河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偉大勝利。
確保黃河歲歲安瀾,不僅社會效益顯著,經濟效益也十分巨大。據綜合分析計算,黃河下游50年不決口,防洪減災直接經濟效益近4000億元。避免人員傷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環境惡化、影響社會穩定等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目前流域內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3147座,總庫容574億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處,提水工程2.9萬處,幹流設計引水能力已超過6000立方米每秒。流域內及下游沿黃地區灌溉面積已由建國初期的1200萬畝發展到現在的1.1億畝,增長了8倍,其中寧蒙河套灌區、汾渭灌區和黃河下游引黃灌區這3大片灌溉面積佔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佔80%。灌區農業增產效益顯著,在約佔耕地面積45%的灌溉面積上,生產了70%以上的糧食和大部分經濟作物,許多灌區已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棉基地。
黃河下游現共修建引黃涵閘94座,引黃灌溉和抗旱澆地面積達3600多萬畝,平均年引水量近100億立方米,豫、魯兩省沿黃20個地、市的百餘縣用上了黃河水。
黃河水資源利用范圍,已從過去主要用於農田灌溉,轉為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服務。沿河蘭州、包頭、鄭州、開封、濟南、東營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礦企業,均以黃河為主要水源。農村27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也靠黃河供水得到解決。還建成了引黃濟青(島)、引黃濟衛(河)等跨流域調水工程。
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共580億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億立方米,水資源利用率高達53%,與國內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屬較高水平。據綜合分析計算,建國50年來,引黃灌溉、供水的直接經濟效益達6000億元。
防洪歷史
「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是黃河歷史的真實寫照和區別於其他河流的顯著特點。因此,在黃河下遊河道的變遷史上,就有了源於下游決口改道而帶來的多個黃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稱《禹貢》河道)、西漢故道、東漢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時期,從大禹治水開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餘年,是黃河史上有記載以來最早的一條古河道。
黃河水神與靈物的傳說
黃河水神,由來已久,但歷史上各朝各代水神的具體名稱不同,大河上下各段各地所敬奉的河神與致祭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史籍上記載的黃河水神,最早的一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記載上有「冰夷」、「馮夷」、「無夷」等名。最初很可能是大水有靈一類的自然崇拜,後來漸漸變成為人格化的水神。
他們說,有個叫馮夷的人,被黃河水淹死,一肚子怨恨,就到天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天帝聽說黃河危害百姓,就封馮夷為黃河水神,稱為河伯,治理黃河。
大禹,是國人最崇敬的歷史人物之一。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更是為世人所無限敬仰。透過現象看本質,其真正意義卻在於:首先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的真正創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黃河歷1400餘年無河患,世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後的黃河河道也被世人認為是最佳的河道,並長期影響著後人的治河活動。
伴隨著大禹治水的傳說,人們有時也把大禹當作黃河水神來敬奉。
鄭州一帶民間有《河伯授圖》的傳說,說是河伯馮夷受命治理黃河,但操勞一生沒有把黃河治好,到年邁時,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畫了一幅黃河水情圖,又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大禹,將水情圖交給了他。大禹根據河伯授給他的這一幅圖,疏通水道,終於治理好了黃河。
這故事所要交代的就是大禹是繼河伯之後的黃河水神。河南武陟縣嘉應觀,最高的建築是禹王閣,閣內塑禹王鎖蚊像,而且站在閣上,就可以看到茫茫黃河。開封城東南有一座禹王台,高丘上建有禹王殿,原殿中供奉有高八尺的禹王銅像。山東濟南龍洞山,舊名禹登山,傳說為大禹治水登臨處。
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陝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 。怎麼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須頭發在一夜之間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到了河邊一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一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裡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一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夫。聽說您要渡河,為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一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說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九曲
黃河的彎多,素有"九曲黃河"的說法。黃河在黃土高原轉了許多的大彎之後,呼嘯奔騰遠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遊民歌還在我們耳旁回盪:"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說明黃河的彎曲多。黃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彎曲,幹流的主要大彎有6個,小彎更多了,大多在黃土高原。大彎中,180度的大彎有3個,90度的大彎有2個,45度大彎有1個。而黃河總的走勢就構成一個"幾"字型的大彎,總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東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線距離僅為2068公里,但實際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線距離的2.64倍。

② 關於黃河的格言、成語和俗語

1.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還。
——李白《將進酒》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關於黃河的詩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詩歌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
崔曙

吾友東南美,昔聞登此樓。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嚴子好真隱,謝公耽遠游。清風初作頌,暇日復銷憂。
時與文字古,跡將山水幽。已孤蒼生望,空見黃河流。
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天高不可問,掩泣赴行舟。

歌詞:
黃河大合唱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
朗誦:瞿弦和
指揮:嚴良堃
樂團:中央樂團交響樂團,中央樂團合唱團

(朗誦詞)
朋友!
你到過黃河嗎?
你渡過黃河嗎?
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
拼著性命
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
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
那麼你聽吧!
(歌詞)
咳喲!劃喲……
烏雲啊,遮滿天!
波濤啊,高如山!
冷風啊,撲上臉!
浪花啊,打進船!
咳喲!劃喲……
夥伴啊,睜開眼!
舵手啊,把住腕!
當心啊,別偷懶!
拚命啊,莫膽寒!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線,
團結一心沖上前!
咳!劃喲!咳!劃喲!
咳!劃喲!咳!劃喲!
咳喲!劃喲-…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劃喲!沖上前!劃喲!沖上前!
咳喲!咳喲!
哈哈哈哈……

我們看見了河岸,
我們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氣啊喘一喘.
回頭來,
再和那黃河怒濤
決一死戰!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決一死戰!

咳!劃喲……

第一樂章結束

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黃河頌
朗誦:瞿弦和
指揮:嚴良堃
樂團:中央樂團交響樂團,中央樂團合唱團

(朗誦詞)

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里,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贊歌.

(獨唱:楊鴻基)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金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盪盪,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第二樂章結束

黃河大合唱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
朗誦:瞿弦和
指揮:嚴良堃
樂團:中央樂團交響樂團

(朗誦詞)

黃河!
我們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這里,
我們要在你的面前,
獻一首長詩,
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

(配樂詩朗誦,三弦伴奏)

黃河之水天上來,
排山倒海,
洶涌澎湃,
奔騰叫嘯,
使人肝膽破裂!

它是中國的大動脈,
在它的周身,
奔流著民族的熱血.

紅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東山,
河面銀光似雪.

它震動著,
跳躍著,
像一條飛龍,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東海.
虎口龍門,
擺成天上的奇陣;
人,
不敢在它的身邊挨近,
就是毒龍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著它的濃煙上升,
象燒著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熱血沸騰;
其實
涼氣逼來,
你會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著,
震盪著,
發出十萬萬匹馬力,
爺了地殼,
沖散了天上的烏雲.

啊,黃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瘋狂的猛獸,
發起怒來,
賽過千萬條毒蟒,
它要作浪興波,
沖破人間的堤防;
於是黃河兩岸,
遭到可怕的災殃:
它吞食了兩岸的人民,
削平了數百里外的村莊,
使千百萬同胞
扶老攜幼,
流亡他鄉,
掙扎在飢餓線上,
死亡線上!

如今
兩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災難:
東方的海盜,
在亞洲的原野,
伸張著殺人的毒焰;
於是飢餓和死亡,
像黑熱病一樣,
在黃河的兩岸傳染!

啊,黃河!
你撫育著我們民族的成長:
你親眼看見,
這五千年來的古國
遭受過多少災難!
自古以來,
在黃河邊上
展開了無數血戰,
讓壘壘白骨
堆滿你的河身,
殷殷鮮血
染紅你的河面!
但你從沒有看見
敵人的殘暴
如同今天這般;
也從來沒有看見
黃帝的子孫
像今天這樣
開始了全國動員.

在黃河兩岸,
游擊兵團,
野戰兵團,
星羅棋布,
散布在敵人後面;

在萬山叢中,
在青紗帳里,
展開了英勇血戰!
啊,黃河!
你記載著我們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來,
在你的身邊
興起了多少英雄豪傑!
但是,
你從不曾看見
四萬萬同胞
像今天這樣
團結得如鋼似鐵;
千百萬民族英雄,
為了保衛祖國
灑盡他們的熱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黃河怒濤,
山嶽般地壯烈!

啊,黃河!
你可曾聽見
在你的身旁
響徹了勝利的凱歌?
你可曾看見
祖國的鐵軍
在敵人後方
布成了地網天羅?
他們把守著黃河兩岸,
不讓敵人渡過!
他們要把瘋狂的敵人
埋葬在滾滾的黃河!

啊,黃河!
你奔流著,
怒吼著,
替法西斯的惡魔
唱著滅亡的葬歌!
你怒吼著,
叫嘯著,
向著祖國的原野,
響應我們偉大民族的
勝利的凱歌!

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2.有泥沙災害,災害是指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自然事件。泥沙災害是由於泥沙的侵蝕、搬運、堆積給人類社會帶來災禍的自然現象和過程。滑坡、土壤流失是泥沙運動的直接表現。還有一些災害的發生雖不是泥沙運動的直接結果,但與泥沙運動有關。例如洪水災害發生除氣象條件外,特定的地形更易產生洪水災害;而這種地形條件的產生與泥沙運動有密切關系。象洪水災害、滑坡災害這樣與泥沙運動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災害還有許多。
洪水災害
洪水災害在下游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是人所共知的。無論是過去黃河頻繁的決口,還是現在必要的堤防建設,都與下游泥沙不斷淤積有關。黃河下游1950~1996年年均淤積約2.2億t,可使兩堤間河道年均抬高3.8 cm。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下游強烈淤積的特徵不會改變。因此,為了保持一定的防洪標准,需要不斷付出越來越大的努力。其次,不利的泥沙淤積分布也增大了洪水災害發生的幾率。由於自然的和人為的原因,橫向上下游的泥沙淤積集中於河槽,形成明顯的二級懸河和造成明顯的河槽萎縮,導致單位淤積量同流量水位抬升量增大。1964年以來,下游3 000 m3/s流量水位平均單位淤積上升量比1950年至1960年大2倍以上。由於灘地糙率明顯高於河槽,1958年至1998年期間,下游設防流量(相近於1958年洪峰流量)與3 000 m3/s流量的水位抬升量相近(圖1) 。另外,二級懸河有助於形成「滾河」「斜河」等不利的防洪形勢。 土地沙化
黃河來沙懸沙中沙粒組分(>0.05 mm)占的比例較高,床沙中沙粒組分達76%(1965年至1985年下游大斷面床沙粒度1133組觀測數據平均)。這樣,在水流動力較強條件下堆積下來的沉積物易成為沙化土地的母質。黃河的決口沖積扇、廢棄河床、引水渠道堆積等存在土地沙化現象。河岸侵蝕
黃河下游游盪段河岸組成物質主要為沙和粉沙, 抗蝕力很低,而水流含沙量高,河床比降大(2/10 000左右),水流具有很強的造床能力。因此,即使在自然狀態下,黃河下游游盪段坍岸速率高達470 m/a (三門峽建庫前歷年平均值), 同樣為多沙游盪河流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坍岸速率只有(6~275)m/a, 長江最大也只有200 m/a〔3〕。
河流上修建水庫,向下游泄放清水, 河流的挾沙變得不飽和, 河岸侵蝕有時會表現得十分強烈。黃河下游在三門峽水庫運用初期下遊河岸侵蝕情況如圖2, 此期, 孟津至陶城埠共塌失灘地近327 km2〔4〕。
河床發生強烈淤積時,河岸侵蝕也可能表現的比較明顯。 1964年至1973年三門峽水庫滯洪排沙期, 下遊河槽淤積嚴重, 灘槽高差減小, 河岸抵抗流路擺動的能力相對減小。 這期間, 高村以上游盪段典型斷面河槽擺動范圍達3 360 m, 比建庫前10 a還大。 1973年後, 河槽淤積減弱, 至1982年, 河槽擺動范圍降為2 870 m〔5〕。
參考資料: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zhx/zhx99/zhx9904/990409.htm
回答者:脫力 - 初入江湖 二級 3-4 13:27
黃河的詩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俗語諺語
不見棺材不落淚 不到黃河不死心
跳進黃河洗不清
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天下黃河富寧夏
不到黃河心不死
聖人出,黃河清

英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指哪裡射哪裡,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頭一冒紅,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牆頭上除了搖擺的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半個月後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月亮已經升起。快到花園那裡,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以後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裡,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穿綢的著緞的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裡。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塔箭,只聽「颼」的一聲,箭像流行似的飛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裡。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一扭身子,「颼」 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並連聲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大家都替黃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來。
黃河擠出人群來到山上,他並不是怕員外來抓他,自己從來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有射中,他覺得老大的丟臉。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練好後再去救姑娘。過了一年,黃河把武藝練得更好了,於是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時分覺得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開口說:「好漢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訴你那姑娘的情況。」黃河一聽,忙把箭從大鳥身上拔了下來。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人們說,那是黃河心裡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危害
黃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經濟損失上百億元 黃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15億元至156億元。這是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組織專家組對黃河水污染進行量化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黃河是中國北方的重要水源,新中國成立以來,引黃灌溉、工業、城市供水累計經濟效益達6000億元,黃河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黃河流域及相關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但近十多年來,黃河污染有加重趨勢,目前,黃河每年廢污水排放總量已達42億立方米,比20世紀80年代多了一倍,入黃污染物已超出黃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
據專家介紹,工業污染是黃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73%,但水污染又反過來給工業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據測算,黃河流域每年因水污染導致工業用水成本增高、產品質量下降帶來的損失約23至32億元。農業是黃河上的用水大戶,占黃河總用水量的90%,黃河水污染給農業造成的損失每年最高達33億元。
令人擔憂的是,沿黃地區許多農田被迫用污水灌溉,對區域內居民健康帶來危害。據初步測算,區域內每年人體健康損失達22億至27億元。黃河水污染同時還帶來水資源價值損失、城鎮供水損失,並增加了處理污水的市政額外投資,每年總損失近60億元。
回答者:zhaocheng12 - 千總 四級 3-4 13:30
t

參考資料:www.37021.com
回答者:匿名 3-5 12:41
近10年來,黃河源區河湖附近多年凍土區范圍存在大幅度退化現象,局部多年凍土層厚度減薄乃至消失,多年凍土下界上升,且垂直上升幅度大於50米。自1980年以來,季節性凍土最大凍結深度由原來的3.2米漸變為2.8米,出現季節性凍結深度變淺、季節性凍土厚度變薄和凍結期縮短等退化現象。
多年凍土退化使賦存於高寒草地和維系高寒草甸生長發育的多年凍土表部的凍結層地下水水位下降,從而引發和加劇了高寒草地的"三化"(退化、沙漠化、鹽漬化)以及水環境變異,並認為這是導致黃河源區佔主導地位的高寒草甸失水向沙漠化草地和"黑土灘"退化的主要地質原因。
黃河源區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多年凍土區的基岩類凍結層上水、鬆散岩類凍結層上水和凍結層下水、非多年凍土區及多年凍土區融區內的鬆散岩類孔隙水。凍結層水受多年凍土層及季節性凍土層影響,水文地質復雜多變,尤其是凍結層上水的動態變化年內及年際間極不穩定。黃河源區的主要自然生態系統多建於凍土地質環境條件之上,凍土的發育需要有可凍的水源及寒冷的條件,而近幾十年來,全球氣溫升高等因素已使凍土環境發生變化並關聯到生態環境中的水、土、熱等環境條件的變化,從而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源區多年凍土已刻不容緩。
我們華夏子孫的文明是湛著黃河水寫成的,可以說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現在人類的文明。保護黃河刻不容緩,讓我們加入到保護黃河-濕地的隊伍中來吧,不要讓黃河-母親再流淚了。我志願加入到保護黃河-濕地的志願者中來,希望有理想的年輕人都加入到保護黃河-濕地的隊伍中來,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創美好家園!
黃河(詩歌)
渾濁的河流
把天地間的泥沙
都溶進你的胸懷
激起翻騰無比
野馬般的浪頭
九十九道彎留下的痛苦
千百年傷痕累累
拍岸驚起
中華民族歷史
雄偉的見證

黃河 你似粗獷的男兒
沖破桎梏放盪不羈
滔滔奔流如此雄偉的性格
是尋找
寬闊明鏡般藍色的海洋
是注視深水多姿的魚兒
還有自由飛翔的飛鳥
生死度外的筏子客
無不為你驚奇

我是黃河的不肖子孫
站在巴彥咯拉源頭
遙望東方天空一片空白
夢幻沖擊原始的古化石
黃色的星落入濤濤瀑布……

不朽的黃河
奔騰的黃河
造就中華億萬年
文明歷史的長河
倔強的骨魂青春永駐
一往情深
激盪著民族騰飛的強音

③ 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郵政儲蓄是哪個營業網點

就是朝邑郵政儲蓄所

④ 當當網送貨到陝西大荔朝邑用哪個快遞公司

當當網生活上陝西用的快遞最快的當然是順豐快遞了

⑤ 關於黃河的,知道的快告訴我

1.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長5 464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

2.關於黃河的神話傳說:炎黃二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陝西北部定居。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尋找更加平坦、開闊、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那裡的黃土地給了他們發展農業的便利條件,但不時出現的乾旱又困擾著他們,迫使他們去繼續尋找理想之所。於是,黃帝又率領族人從大荔、朝邑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麓進入汾河谷地,再向東北遷移,到達今河北涿鹿附近。那裡有由桑乾河、洋河沖積而成的適宜農耕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供狩獵的山林,他們覺得環境非常優越,就定居了下來。

就在黃帝率領他的部落東遷的時候,炎帝也率領他的族人開始長途跋涉。炎帝又稱赤帝,一說他降生於厲(烈)山即今湖北隨州市厲山鎮,一說他降生於常羊即今陝西寶雞神農鄉常羊山,「育於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為了尋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領部落東遷。但走的路線與黃帝不同,他們先是沿渭河東下,到達今河南西南部,再順黃河東下,到達現在的豫東地區,在那裡安頓了下來。

那時候,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領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權。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為了互爭雄長,經常發生戰爭。一些部落首領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內行刀鋸,外用甲兵」,也發動掠奪財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戰爭。這種戰爭加劇了社會的分化,給正常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威脅,但氏族制度調節社會矛盾的習慣法此時又已喪失作用,對此顯得無能為力。面對日益增多的戰爭,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部落便互相聯合起來,結成聯盟,進而結成范圍更大的聯合體。炎、黃兩大部落這時也都使用武力征討四方,擴大自己的勢力,從而引發大規模的沖突。雙方在阪泉(今河北懷來)進行了三次大戰,黃帝指揮屬下的熊、羆、貔、貅、、虎六個氏族,與炎帝部落殺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慘敗,只得繳械投降。由於這兩個部落有血緣親屬關系,黃帝沒有屠殺炎帝部落,而是和他們結成部落聯盟,黃帝便成了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炎黃部落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雛形。

後來,定居在山東曲阜地區的九黎首領蚩尤擴展勢力范圍,又引發了與炎帝部落的戰爭。九黎即九夷,屬於東夷族。傳說蚩尤領有9個部落,81個氏族,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如同妖魔,這可能是出自炎黃子孫對其他部落首領的故意醜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製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戰,威震天下。他率領9個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西進豫東,進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居地盡失。蚩尤緊追不舍,炎帝向黃帝尋求援助。黃帝於是率部迎擊,與蚩尤在涿鹿展開激戰。這場戰爭進行得極其慘烈,據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不勝,蚩尤放出大霧彌漫了三天三夜,黃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黃帝之「臣」風後受北斗星座的啟示發明了指南車,他們才得以沖出大霧。黃帝在困境中還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大鼓,用東海神獸夔的皮蒙鼓,用雷獸的骨頭作鼓槌,在戰斗中擂響,聲聞500里。戰斗延續了很長時間,最後在冀州進行決戰。黃帝派應龍向蚩尤進攻,應龍蓄水,擺下水陣。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一時風雨大作,沖垮水陣,使黃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黃帝又請來天女旱魃阻止風雨,使天氣突然轉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黃帝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最後的勝利,蚩尤和他請來的風伯雨師都投降了黃帝。黃帝便進入東夷活動的地區,他「駕象車而六蛟龍,畢言(兆火鳥)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頂大會鬼神,並演奏了他親自作的一支激越悲涼的《清角》樂曲,以紀念涿鹿之戰的勝利。蚩尤後來被殺,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黃部落聯盟,融入了華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蠻之中。

涿鹿戰爭的勝利,進一步擴大了炎黃部落聯盟的勢力,發展成規模更大的部落聯合體。黃帝的權威大大提高了,集審判權、祭祀權、軍事指揮權與生產指揮權於一身。各部落均需聽從他的號令,不聽從號令的,即出兵進行征伐。他還開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區的隔絕,增進部落之間的交往。傳說黃帝一生「未嘗寧居」,在118歲那年出巡河南時死在荊山,人們將他護送回陝北,葬在今陝西黃陵縣的橋山之上,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黃帝陵。

由於黃帝後來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便把遠古時代的許多創造發明都歸功於他和他的「大臣」們,如說黃帝建造屋宇,開鑿水井,縫制衣冠,製造舟車弓弩,煉石為銅,創制樂律,他的妻子嫘祖發明育蠶,他的「大臣」倉頡創文字,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等等。同樣的原因,由於炎帝也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也將一些創造發明的功勞算到他的身上,並稱他為神農氏。在先秦的傳說中,神農氏和炎帝原本是時代不同的兩個人物,神農氏生活的時代要早於炎帝。到戰國時,人們將兩個人合在一起,稱為炎帝神農氏,說「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嘗百草,始有醫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這些發明當然也是原始時代人們的集體創造。

3.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任務的故事:
原始農耕時代;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神農氏教民播種五穀;河姆渡的磨製石器;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黃河流域的古戰場,請舉出幾處:牧野古戰場;崤山古戰場;巨鹿古戰場;昆陽古戰場;官渡古戰場
5.黃河沿岸的許多城市曾經是歷代王朝的都城: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後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周朝定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秦朝定都於咸陽,西漢定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東漢定都於洛陽,魏晉均定都於洛陽,隋唐均定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宋朝定都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6.黃河沿岸的著名石窟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炳靈寺石窟、麥積山石窟、須彌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等。其中雲岡、龍門、麥積山、敦煌號稱我國四大石窟。
7.關於黃河的詩詞歌賦: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8.關於黃河的成語:河清海晏`河清難候`河山帶礪
9.關於黃河的俗語: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唐·李白)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唐·李白)

黃河九曲天邊落,華岳三峰馬上來(明·蕭磁)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唐·王之煥)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唐·李白)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黃河若不斷,白首長相思(唐·李白)

九曲黃河萬里浪,浪淘風簸自天涯(唐·劉禹錫)

10.關於黃河的諺語:
不到黃河不死心;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黃河九曲十八彎;
自古天下黃河富寧夏;
聖人出,黃河清;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黃河百害,惟富一。;
11.關於黃河的歌曲、民謠:《黃河大合唱》

1 2 . 西安、洛陽、開封這三個早期古都皆位於黃河流域。
西安建都的朝代為14朝,即西周(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210年)、新(15年)、東漢(獻帝 6年)、西晉(愍帝 4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大周(15年)。以上14個王朝在長安建都時間共計1064年。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後有七個朝代在這里建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給這座古都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 至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相繼在開封建都。
「跳進黃河洗不清」的真正含義:原來黃河泥沙太重,當你跳進黃河後,渾身上下竟裹上了一層泥沙,這是在黃河中永遠也洗不清的東西。

⑥ 請問大荔朝邑的天下第一倉是怎麼回事

這個倉叫豐圖義倉,是慈禧太後親自提的「天下第一倉」,現在這個匾還在;豐圖義倉在歷史上發揮了很大作用,在豐收年,它囤積糧食,在災年,它又放糧賑災,關中地區的人民受益匪淺;我的少年時光就是在這兒度過的,記得當時到糧站買糧就是去的豐圖義倉,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幾百年了,它居然還在用,而且氣勢宏偉,堅固耐用,比起現在建的許多建築都要好。
歡迎到我的網站交流:
渭南室內環境網
http://www.hao0913.com
渭南教育信息網
http://www.wnxxe.com

⑦ 西安金鵬種苗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陝西省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王建人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臨潼分局注冊地址:西安市臨潼區櫟陽街辦朝邑村中興組
法定代表人:王建人
成立時間:2001-12-04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11510000278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城一路八號御道華城A座803室

⑧ 上海朝邑貿易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朝邑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釘釘企典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上面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上海朝邑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11-30,注冊資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陳朝輝,公司地址是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251號15A,B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310117MA1J1TGTXG,行業是化妝品及衛生用品批發,登記機關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松江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化妝品、工藝禮品、珠寶飾品、金銀飾品、服裝服飾、床上用品、針紡織品、勞防用品、鞋帽、皮革製品、箱包、母嬰用品、電子產品、辦公用品、日用百貨銷售,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商務咨詢,設計、製作各類廣告,利用自有媒體發布廣告。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上海朝邑貿易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310117003561706



• 分支機構:






• 對外投資:






• 股東:






• 高管人員:




⑨ 大荔縣朝邑農場豐荔有機冬棗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大荔縣朝邑農場豐荔有機冬棗專業合作社是2012-03-27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趙渡鎮平民村。

大荔縣朝邑農場豐荔有機冬棗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610523MA6Y23JRXJ,企業法人馬增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大荔縣朝邑農場豐荔有機冬棗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冬棗種植;組織收購、銷售成員及同類生產經營者的冬棗;引進冬棗種植新技術、新品種,開展冬棗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為本社社員提供農資產品;冬棗深加工;特許經營的商業管理、電子商務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大荔縣朝邑農場豐荔有機冬棗專業合作社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大荔縣朝邑農場豐荔有機冬棗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