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年前,劉德華給太原小伙300萬「創業」,後來小伙是怎麼報恩的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
導語:創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現在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都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有一些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這是現在我們的國家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問題。不僅僅在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就業情況同樣是不容樂觀,尤其在當今的疫情之下。在疫情的沖擊之下,找工作就變得更加的困難了。今天我們來講一講,15年前,劉德華給了一個太原小夥子300萬元的創業基金,後來這個小夥子是怎麼報答他的?
結語:人們常說天無絕人之路,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鍾會不會有貴人來幫助你。即便沒有貴人來幫助你,你也要學會自己擺脫困境,面對困難,勇敢地去戰勝它。
2. 如何讓自己的投入讓他人常懷感恩之心避開「斗米仇」的局面
別想著 讓自己的投入讓他人懷感恩之心,太功利了。
而且別人 如何一直感恩、報恩。最後就斗米仇了。
3. 感情投資能一本萬利嗎
講究情義是人性的一大弱點,中國人尤其如此。「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知死」,無一不是「感情效應」的結果。為官者大都深知其中的奧妙,不失時機地付出廉價的感情投資,對於拉攏和控制部下往往能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
韓非子在講到馭臣之術時,只說到賞罰兩個方面,這自然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卻很不夠,有時兩句動情的話語,幾滴傷心的眼淚往往比高官厚祿更能打動人。因此,感情投資,可謂一本萬利,是一種最為高明的統治術。
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會記得只見過一兩次面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上或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叫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獲得下屬的衷心擁戴。有人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掌權者對部下的一切感情投資,都應作如是觀。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當然,吳起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多打勝仗。他的戰功大了,爵祿自然也就高了。「一將成名萬骨枯」嘛!
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土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時卻哭了。有人奇怪地問道:「你的兒子不過是小小的兵卒,將軍親自為他吸膿瘡,你為什麼倒哭呢?你兒子能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家的福分哪!」這位母親哭訴道:「這哪裡是愛我的兒子呀,分明是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他父親格外賣力,沖鋒在前,終於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待我的兒子,看來這孩子也活不長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了這樣「愛兵如子」的統帥,部下能不盡心竭力,效命疆場嗎?吳起決不是一個通人情、重感情的人,他為了謀取功名,背井離鄉,母親死了,他也不還鄉安葬;他本來娶了齊國的女子為妻,為了能當上魯國統帥,競殺死了自己的妻子,以消除魯國國君的懷疑。所以史書說他是個殘忍之人。可就是這么一個人,對士兵卻關懷備至,象吸膿吮血的事,父子之間都很難做到,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干,難道他真的是獨獨鍾情於士兵,視兵如子嗎?自然不是,他這么做的唯一目的是要讓土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這倒真應了那一句名言:「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作為上級,只有和下級搞好關系,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地工作。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那麼自己就要先那樣對待別人,只有先付出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個注重感情投資的人,他曾說過:「最失敗的領導,就是那種員工一看見你,就像魚一樣沒命地逃開的領導。」他每次看見辛勤工作的員工,都要親自上前為其徹上一杯茶,並充滿感激地說:「太感謝了,你辛苦了,請喝杯茶吧!」正因為在這些小事上,松下幸之助都不忘記表達出對下級的愛和關懷,所以他獲得了員工們一致的擁戴,他們都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力。
公元742年,唐玄宗連下三道詔書,徵召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人京。李白這一年43歲,他畢生都嚮往著建功立業,以為這一回總可以大展鴻圖了,於是,意氣風發地來到了長安。唐玄宗在大明宮召見了他。
封建時代,皇帝召見大臣,氣派是十分尊嚴的,他端坐御座之上,居高臨下,而臣下則要一路小跑至他的膝下,行三跪九叩大禮,俯首稱臣。而唐玄宗這一次召見李白,這一切森嚴的禮儀全都免除,他親自坐著步輦(一種由人抬的代步工具)前來迎接。當李白到來時,他從步輦上下來,大步迎了上去;迎人大殿之後,又以鑲嵌著各種名貴寶石的食案盛了各種珍饈佳餚來招待李白,大約是怕所上的一道湯太熱,會燙著李白,唐玄宗竟然御手親自以湯匙調羹,賜給李白,並對他說:「卿是一個普通讀書人,可你的大名居然傳到我的耳中,若不是你有著超凡的詩才,怎麼能做到這一點?」
接著又踢他一匹天馬駒,宮中的宴會,鸞駕的巡遊,都讓李白陪侍左右。
一個普通的詩人,無官無職,能夠得到皇帝的召見,賜宴,已是非常的禮遇了,而降輦步迎,御手調羹,更是曠古的隆恩。雖然李白這一次來長安,在仕途上並沒有多大發展,最後還被客客氣氣地趕出了長安,但唐玄宗的這一次接見,卻在李白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使他終身引以自豪,至死都念念不忘。
民國年間,身為一世梟雄的「北洋之父」袁世凱在統御部下方面也很注重感情投資。早在小站練兵時期,他就從天津武備學堂物色了一批軍事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個人: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後來都成了北洋系統中叱吒風雲的人物。袁世凱為了讓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供其利用可謂煞費苦心。
袁世凱在創辦新軍時,相繼成立了三個協(旅),在選任協統時,他宣布採用考試的辦法,每次只取一人。
第一次,王士珍考取。
第二次,馮國璋考取。
從柏林深造回國的段祺瑞,自認為學問不凡,卻連續兩次沒有考取,對段來說,只有最後一次機會了。第三次考試前,他十分緊張,擔心再考不上,就要屈居人下,心中十分不快。
第三次考試前一天的晚上,正當段祺瑞悶悶不樂地坐著發呆時,忽然傳令官來找他說是袁大人叫他去。段祺瑞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帥府,晉見袁世凱。袁世凱令他坐下,東拉西扯,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臨走,袁世凱塞給段祺瑞一張紙條,段棋瑞心中的納悶,這紙條是什麼呢?又不敢當面拆開看。急忙回到家中,打開一看,不覺大喜,原來是這次考試的試題。
段祺瑞連夜准備,第二天考試時,胸有成竹,考試結果一出來,果然高中第一名,當了第三協的協統。
段祺瑞深感袁世凱是個伯樂,對於自己有知遇之恩,決心終身相報。
後來,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都成了北洋軍閥政府的要人。段祺瑞談起當年袁世凱幫他渡過難關的事,仍感恩不盡,誰知馮國璋、王立珍聽了,不覺大笑,原來王、馮二人考試時也得到過袁世凱給的這樣的紙條。
袁世凱這種辦法,可謂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將士報恩,又能使沒陞官的將士心服口服,便於統率,還給被提拔者創造了很高的聲譽。由此可見,袁世凱在耍弄權術上是個高手。
與袁世凱一樣,蔣介石在用人統御方面也很有政治家的手腕恩感並濟,收買人心。
蔣介石有一個小本子,裡面記載著國民黨師以上官長的字型大小,籍貫、親緣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細節。凡是少將以上的官長他都要請到家裡吃飯,每次都是四菜一湯,簡朴之極,作陪的往往只有蔣經國。採用這種不請別人陪客的家宴方式是得更加親熱。同時,簡單的飯菜給他的部下留下清廉的印象。
蔣介石請部屬吃飯後,總要合一張影。他與孫中山有一張合影像片,孫中山先生坐著,他站在孫先生背後,他與部屬合影也擺這個模式,其中的用意不講自明。他常對部屬說:
「叫我校長吧!你們都是我的學生。」
如果不是黃埔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下期登記吧!」這樣就提高了部屬的身價,起到了收買拉攏的作用。
蔣介石給部屬寫信,除了一律稱兄道弟外,還用字型大小,以示親上加親,可以說他很懂人情世故。
蔣介石不僅熟記部屬的名號、生辰、籍貫,而且對其父母的生日也用心記得很准。有時,他與某將領談話時,往往是在他提起某將領父母的生日時,使該將領受寵若驚,十分激動,深為委員長的關切所震撼。
第十二兵團司令官雷萬霆調任他職時,蔣介石召見了他,蔣介石說:「令堂大人比我小兩歲,快過甲子華誕了吧!」
雷萬霆一聽,眼淚都快出來了,激動得聲調顫抖著說:「總統日理萬機,還記著家母生日!」
蔣介石說:「你放心去吧!到時我會去看望她老人家,為她老人家添福增壽。」
雷萬霆自然死心場地成了蔣的心腹。
當杜聿明在徐州為蔣介石打仗賣命時,蔣介石從小本子上查到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劉峙在徐州舉行為杜母祝壽的儀式,同時又令蔣經國親赴上海,為杜母送去10萬元金圓的壽視,並且在上海舉行隆的祝壽儀式。這個消息傳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驚,這不僅是因為蔣總統記得其母的生日並親自派人祝壽,而且因為陳誠去台灣療養,蔣介石才批5萬元。
蔣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無非是讓杜為他拚命死戰。
蔣介石對部屬很能具體對待,愛官的給官,愛錢的給錢,愛地盤的給地盤。像陳布雷這不愛官,不愛錢的舊知識分子,他又區別對待,在陳布雷50歲生日時,為陳親手書寫一條幅,上寫:「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八個字。蔣介石這一招正投陳布雷所好,收到很好的效果。平平淡淡八個字,使陳布雷認為蔣介石對他「知其最深。」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古代知識分子的人生追求。陳布雷奉行這一信條,兢兢業業為蔣效力,在蔣家王朝日落西山時,陳布雷以自殺表示了他對蔣的忠誠。
4. 跪求幫忙!有生之年一定報恩。
四萬塊錢不是很多!自己一年也能掙個好幾萬。找哪個合夥人,他的老家是不是你可以去找一找!
5. 怎樣感恩老闆
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美容師的心態決定店面的命運,假如一個員工連起碼的感恩都不知道,又怎能珍惜工作、熱愛生活、心懷愛心呢?所以,河南黛芙妮爾副總吳艷莉女士精心准備的這次培訓主題就是:「感恩老闆」!
每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我們都要感激生命、健康、財富,以及每天享受著的空氣、陽光、水,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有的員工可以為一個陌路人的點滴幫助而心存感激,卻無視朝夕相處的上司、同事的種種幫助和支持。
從商業角度來講,老闆和員工之間並非是對立的,更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關系。從情感的角度來看,肯定存在親情和友誼!我們能在一個單位工作,是老闆出自籌建了這個發展的平台,但是,一段蜜月新鮮過後,不少人開始抱怨公司的環境不好,老闆素質太差,同事水平太低,給的薪酬太少等。結果,自視清高,鬱郁寡歡,整日做懷才不遇的痛苦狀,業績平平,既浪費了老闆的金錢,又虛度了光陰;要麼憤而出走,頻繁跳槽,終生漂泊;要麼經常被老闆炒魷魚,一事無成!如果你每天能夠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將很快樂,而且收獲很多!
懂得感恩,是一個員工優良品質的體現。這樣的人方能成為優秀的員工,因為他知道感恩,知道如何感謝組織的幫助,這是做好工作的起碼基礎。
感恩的最高標准就是:忠誠!
忠誠,就是我們要對老闆懷有感恩的心,感恩他給你的就業機會,感恩他提供的薪水,感恩他的教誨和培養。有人說,智慧和經驗是金子,比金子更珍貴的則是忠誠!
忠誠,要求我們:
1、 做任何事都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2、 與集體融為一體,赤誠無私,一切以集體利益為重,不生任何貪念;
3、 無論領導在不在場,都有愛崗敬業精神,對工作認真負責;
4、 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工作,沒有任何借口;
5、 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任勞任怨;
6、 拿公司薪水,在任何地方都不講一句有損集體形象的話,有意見、有想法、有不平,在集體內部講,集體希望每一個人講真話,也給你講真話的機會,在哪裡你就是集體的代言人,你肯定了集體,就肯定了你自己!
通過這次的培訓,傳達給了我們一個用人哲理:「會做事不如會做人,會做人不如會感恩,會感恩的人是最好用的人!」
讓我們快將目光從別人身上轉移到自己手中的工作上,心懷對工作的感激之情,多花一些時間,想想自己還有那些需要進步和提高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的很完美了。你想要有所作為,就要知恩圖報。時刻記住你拿的薪水就像你喝的水,雖然挖井人不圖你的回報,你應該有個感恩的態度,至少在適當的時候表示你的感謝。得到晉升,你要感謝老闆的獨具慧眼和賞識;失敗的時候,你不妨對自己多了一次鍛煉的機會而心存感激。
讓我們給自己安裝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感恩,不要將擁有的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我們要感恩:
我們要感恩:我們的工作,它不僅提供我們生存的物質,還讓我們展現了人生價值;
我們要感恩:我們的領導,沒有領導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的努力最終空空如也,領導為我們提供了機會和空間,是我們得以施展自己的能力與才華;
我們要感恩:我們的同事,我們要心懷感恩,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還要依靠團隊的力量。
感恩不需要花一分錢只要你虔誠的給予,這項投資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其實,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因為有些恩澤是我們無法回報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報就能夠一筆還清的,唯有用純真的心靈去感動、去銘刻、去永記,才更夠真正對的起給你恩惠的人!
6. 人為什麼要知恩報恩
【寂靜之聲】我們為什麼要報恩?
本文為2016年9月15日上午,寂靜法師在成都大慈寺「普供養·報恩文化節」中的精彩開示整理。
「普供養·報恩文化節」的緣起
佛法說,法不孤起,仗緣乃生。一個事物的產生是因緣合和而成的。比如,一盤好吃的菜,需要有菜和好多調味品恰當的配合才能呈現出來。這就是佛家講的緣起。
這次成都大慈寺「普供養·報恩文化節」也是有緣起的。在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就受到了大恩法師的恩德。那個時候大恩法師在佛教界首創了很多項目,比如,青年佛學社、慈善功德會、弘法團等等。我就是大恩法師青年佛學社裡面的活動參與者,在峨眉山以及其它地方跟隨大恩法師,受到大恩法師的指點和開示。
因緣一波又一波,前年,我受邀參加一個在大慈寺舉辦的活動,當時大約有800人把這個地方擠得滿滿的。當時,我就感覺到我們的大慈寺常住大恩法師和覺能法師非常包容、非常慈悲。
我們看到今天的大慈寺從一個破敗的狀況,到現在修建得這么庄嚴、雄偉,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能看到我們大恩法師和大慈寺全體法師的發心和奉獻。
我記得有一次,大恩法師看到我摸麒麟,他就跟我說,你要是喜歡就送給你!這聽起來是小小的一句話,但是我很受感動。因為我在大慈寺沒有積什麼功,沒有累什麼德,但大恩法師可以把他的麒麟送給我。這個麒麟是他方丈升座的紀念品,應該很珍貴。但大恩法師說,你喜歡就送給你!我真的好感動。當時,我聽說大慈寺為了建設欠了很多帳,我想我也捐一些錢吧,後來一想這些錢也是杯水車薪,起不到什麼作用。我應該想辦法把我想捐的錢放大,種下真正能幫到大慈寺的種子。
後來,在四川綿竹,有集團投資建設一個寺院。負責人說讓我來布置佛像,可是我不會修建,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時,我就想到請我們的大恩法師幫忙,因為他在中國佛教界是很有資歷,在四川佛教界也是非常出名,人人聽到大恩法師這個名字都很尊重。所以我就想請大恩法師到綿竹高尊寺去幫忙策劃一下佛像怎麼布置。
我們到綿竹的時候,被大恩法師的威德、福報所攝受。可能也是因緣,我起了一個念頭,我說,大恩法師可不可以請你也來做這個寺院的方丈。所以,這次就是各種因緣的不斷增長,我們才有了這次「普供養·報恩文化節」。
為什麼要報恩?
為什麼要報恩呢?我想了想自己的經歷,從沒有出家到出家,再到後來在大慈寺的這些經歷,這就是恩。
中國人非常重視報恩,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可通常人們都覺得你才給我一滴水,我給你湧泉,那我不是虧了嗎?大家不妨認真地想一想,有了湧泉,水就會源源不斷的湧出來。所以「湧泉相報」表面是為了報別人的恩,實際上自己心中的泉眼打開了,這就是微妙的地方。
我也非常重視報恩。比如,我每天最少會想一次自己師長、父母、以及自己恩德的來源。想這些干什麼呢?就是讓內在的泉眼更強大。報恩看起來是報外面的恩,實際上是讓我們自己增加福報。所以我能夠站在這里分享,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每當我去報恩的時候,我發現因緣會變化,奇跡會產生。所以我這次在大慈寺禮佛一個月,除了禮佛,還要禮在大慈寺行受戒禮的玄奘法師、禮大恩法師、禮我的剃度恩師海山老和尚、禮我的學法恩師、依止師仁煥法師。在佛像旁邊放四尊像,然後天天禮拜,用這樣的方式來報恩。
報恩的方式有很多。大恩法師站在這里唱贊的時候,我的眼睛有點濕了,我們出家人在做什麼,出家人就是想到眾生苦,想要把佛法傳出去。那在家人呢?應該來護持寺院,護持三寶,同樣也是為了把佛法傳出去。
人的一生就那麼幾十年,若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救度眾生的工作中去,那我們的生命就失去了很多意思和意義。這個需要我們用生命來體驗,當我們發出一念純凈的心念,我們自己會感覺很美好,自己會感覺很幸福。所以,報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報恩是我們跟源頭加強連接的一種方式。
我們看一顆樹,果子成熟往哪裡掉?葉子黃了往哪裡掉?它們一定會掉在地上,腐爛融進根里,這個是自然現象。尤其在北方喬木的葉子大量落在地上,這就是大智慧。為什麼要用葉子蓋著根呢?因為冬天下雪了,如果沒有葉子像被子一樣蓋在那裡,然後雪蓋上去,把根保護好,根就會凍死。到了春天,雪化了,葉子腐爛了又變成營養去滋養根,所以我看到葉子會報恩。
一顆樹都這樣,何況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一定要去報恩,報恩的人是有福氣的。在我心中,恩就是源頭,恩就是根,我們報恩就是報根。所以我們要常常想起生命中那些對我們有恩的人。想到對我有恩的人,我就想一個一個去報,為什麼呢?報了恩我們心中不就放下了、舒服了嗎?
要報哪些恩?
要報哪些恩呢?佛家講上報四重恩:
第一個是父母的恩;
第二個是佛法僧三寶的恩,或者叫老師的恩,佛是我們的老師,三寶是我們的老師。沒有三寶,沒有佛法,我就體會我們會生活在精神的黑夜。我這幾天特別有體會,我的心感受到忽明忽暗,當心中裝著佛,裝著恩,裝著慈悲的時候,心就在明;遺忘了心中就暗。
第三個是報國家的恩。我們在這修供養的時候,都會去感恩政府、感恩國家、感恩警察、感恩三軍官兵。我們之所以很自由的坐在這里,很自在的逛著街,就是有很多官員政府在保護我們,很多警察在維系治安,三軍官兵在保護我們,這就是我們要想到的恩。
有人說這個太遙遠了,但當我們用心就能觸摸到這個恩。當心中的恩觸摸得越多,人的福就多。我們有些人剛剛反,總是觸摸到怨,覺得這個虧欠我,那個虧欠我。所以,怨多苦多,恩多福多。
一個心中裝滿恩的人,他本身就很幸福;一個心中裝滿恩的人,他本身就有福氣。所以我們透過報恩來增長我們的福氣;透過報恩來增長我們的幸福感;透過報恩來使我們的生命更加美好;透過報恩來使我們的世界更加的和諧。
第四個是眾生恩。我們特別要體會眾生恩,我們穿的衣服不是自己織的布,也不是自己種的棉花,全部都要依靠眾生。我在萬佛寺的時候,分給我小小一間房子,我住在裡面心生感恩。因為這個房子我沒有花一分錢,沒有去搬一塊磚,我直接就住進去了,這都是前輩給我們留下的恩。所以我心中感受到恩就覺得好幸福,我就會覺得應該要去做點什麼回報他們。
所以我們要多去觸摸生命中的恩。想想父母的恩,想想家裡愛人的恩,想想孩子的恩,我們生命中到處都充滿了恩。我們這次也是透過我們的「普供養·報恩文化節」,一起去報答這些恩,然後透過報恩讓我們改變我們的命運。
願這次我們的「普供養·報恩文化節」帶給我們整個冥陽兩界都能夠離苦得樂;帶給所有參加的人們幸福、美滿、福慧、健康和長壽;也願我們這次「普供養·報恩文化節」帶給大慈寺無限的庄嚴;帶給我們大恩和尚、仁緣法師、覺能法師,大慈寺所有的法師法喜,帶給他們道業!
7. 報恩事件
文中說的「我」是記者,千萬不要誤以為是我
二零零四年五月七日,一張來自四川成都的匯款單,打破了一個家庭的平靜——整整三十萬元,來自成都這個遙遠的城市,匯給了已經支世多年的外婆。無論家中長輩如何回憶,「黃海濱」這個陌生的名字,喚不起他們絲毫記憶。家裡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成都這個地方長時間停留過。姨婆甚至套用小表弟的網路語言斬釘截鐵地說:「我不認識這個東東!」
按照匯款單的聯系方法,我們打電話找到了他——黃海濱。舅舅告訴他外婆已經去世,他當時就在電話里失聲痛哭。無論舅舅在這邊如何追問他是何方神聖,話筒里傳來的只有他的哭聲。再打電話過去,已無人接聽。
第二天下午,當家裡人決定把匯款單原樣寄回去的時候,他出現了。
在外婆婆遺像前跪拜之後,二姨問他究竟是誰。他很有禮貌地說:「 我叫海濱。」見我們一大家子都沒有反應,他困惑地問:「難道奶奶沒向你們說起過我嗎?」
「奶奶?」「奶奶?」我們更加如墜雲霧,屋裡頓時一片驚訝聲。怪哦!孫大聖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但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是的。七年前,我認識了奶奶,她挽救了我的一生。」只見他皺著眉,眼光四處搜尋。「當年,有一個小女孩一直跟在奶奶身邊,她應該知道我的。」
於是乎,屋裡二十多雙眼睛對准了我。我是外婆一手帶大的,跟在外婆身邊的時間最長。
「我?我知道你是誰?」我摸了摸腦門,可這動作並沒有幫我回憶起什麼。
「你看!」這個叫海濱的人走上前來,撥開額前的頭發,露出了一條傷疤,「還記得嗎?」
記得!我忽然靈光一閃。我不該忘記的!七年前,在一家超市,一個少年被三名保安按倒在地,他的前額頭因為碰到櫃、台,血順著額角流下來。而他的一隻手中還緊握著一塊蛋糕,口中直喊:「我不是小偷,我不是……」
我努力把那天的少年跟眼前的海濱聯系起來。
當時,外婆走過去,拉開保安說:「這是我孫子,我選了蛋糕,讓他在這兒等我們的。」見我和外婆大袋小袋提了一大堆,保安半信半疑地松開了少年,走開了。
在超市門口,外婆先用清水洗干凈少年宮的傷口,然後一邊用創可貼蓋住,一邊對少年說:「孩子,我不知道你有什麼難處,但如果一不小心做錯了事,你會後悔一輩子的。不管怎樣,別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自尊啊!」
在那一刻,我看見少年的眼中原先的疲倦和頹廢變成了震驚我感動。當少年對外婆訴說起因為母親再嫁,後父已有一子因而對他百般刁難,而且他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時,外婆立即掏盡了口袋中所有的錢,交到少年手中,當時,少年跪在外婆面前,發誓說,總有一天他會十倍、百倍、千倍地還給外婆這筆錢。他請求外婆留下姓名和地址,外婆寫給了他,要他常跟她聯系,有什麼困難就來找她,沒想到,少年拿著外婆寫了字的小紙片,一轉身就跑了。這一別,我們從此再沒有了他的消息。
「其實,外婆根本就不記得他給了你多少錢,而且,她只希望你過得好,並不指望你還錢啊!」
「是285塊錢。我用這些錢到了四川,從小工做起……今天,我是回來報恩的。奶奶不在了,錢可以給你們。」
「不,我們不會拿的。」去年動了一場大手術,欠下一大筆債的母親站起來說。「如果我們拿了這筆錢,就違背了當初我母親的意願了。刀只是要幫你,而不是投資。」停了一下,母親又說:「如果你願意,去幫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報恩。」
第二天,海濱回成都去了。
五月十二日,當地電視台連續播出了福利院感謝一位不留名的男士捐助給孤-寡老人三十萬巨款的報道。家裡人看著電視,都笑了。我們知道那位男士是誰。
8. 曾幫劉德華還債四千多萬!晚年被子女敗光家產,後來劉德華如何報恩
其實每一個巨星能有現在的成就當年也是經過不少磨難的,劉德華從當年大火到現在一直都被很多人稱是娛樂圈的巨星,其實在他那個時代也出了很多巨星,比如周潤發啊,還有郭富城啊,這些都是。但是現在巨星的時代已經要過去了,取而代之的不知道又會是什麼呢?
不知道對於劉德華你們有什麼看法呢?其實小編覺得劉德華這么做也是很應該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哦,也給小編來個點贊加關注吧,謝謝你們啦。
9. 侯耀文去世後,郭德綱為何執意花2000萬,買下他生前的別墅
侯耀文去世以後,郭德綱非常痛苦,後來又花費2000萬買下侯耀文生前的別墅,可能也是出於多個原因,下面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3、結論
綜上所述,侯耀文突發心臟病去世以後,郭德綱買下來師傅的別墅,還是出於幫忙和報恩的思想,但是從現在來看,別墅的價值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購買價格,這個也算是好心有好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