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疫情下,餐飲業會有哪些變化需要做哪些准備
中國餐飲行業一直是「人氣」產業,線下無可取代的場景化和創意社交功能,使得「美食」這件事變得更有煙火氣和人情味。
然則,2020年春節前後的新冠疫情,使得整個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
危機,先有危,後有機。我來預判以下幾個疫後可能出現的新趨勢。
①食客個人衛生習慣提升,洗手台或將前移到大堂
對於這段時間「勤洗手」已成習慣的國人來說,以後在餐廳進門的位置就能看到設計很精美的洗手台或區域,那勢必是一種剛需的滿足。吃火鍋尤其是吃串串的時候,是很容易沾著油或接觸到生食的。而在此前,顧客只能「長途爬涉」去衛生間洗手,而我們坦言,中國很多餐廳的衛生間設計,也並不是那麼受人待見。
設想一下,以後的餐廳進門位置就設置一兩個漂亮精美的洗手台盤,顧客進店後飯前和飯後都能很優雅方便地洗手,這樣也會覺得「更干凈放心」。其實像麥當勞、肯德基或德克士這樣的西式快餐早就是這么在運用了。個人衛生習慣的提升,也勢必對整個中式餐廳的衛生環境帶來極大的提升。
②別再等清潔工大姐了,餐余垃圾即時回收裝置增多
依然是個人衛生習慣提升的問題,每個人會越來越注重餐廳禮儀和良好的就餐習慣。比如以前我們吃重慶火鍋常會碰到的一個情況是,餐巾紙的需求量很大!太辣了,流鼻涕啊、流眼淚啊、擦嘴啊,然後餐巾紙就直接丟到地上了。每一桌結賬後,清潔工大姐來做清場工作時就會掃出一大堆用過的餐巾紙及其他的餐余垃圾,這裡面其實也可能藏著大量的病菌。所以我們以後在做餐廳設計時,必須考慮預留更多的餐余垃圾即時回收裝置。同時這對服務員的上菜要求也會極大提高。服務員也要懂得第一時間運用相應裝置,進行垃圾分類,而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粗放式地收餐,讓後來的顧客看了也覺得這家店有序的衛生細節「可見可得」。
③距離產生「安全感」!半隔斷包間會越來越多
現在全國允許復工的餐廳,要求每桌跟每桌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甚至每個就餐者之間的距離也有嚴格的要求。大量半隔斷式的包間將會出現,既讓每桌保持相對的舒適性,又滿足跟鄰桌有一定的隔斷性。
④廚房透明化加速!廚師個人形象更注重
我們目前說的都是設計上「安全的可視化」。這個階段,任何一家店講到外賣的時候,都會拍一張廚師和服務員穿著防護服,戴著手套、口罩的圖片,以表明「無接觸」。下一階段,廚房的完全透明化也將成為一種趨勢。敢把這作為重點空間展示出來時,這個餐廳一定會贏得更多的消費者。
現在很多火鍋店的後廚都前移了、窗口透明了,但在未來還不夠。設計新店時,我們一定會把洗碗機、消毒櫃等放到廚房最前沿的位置,讓客人看到整個的清洗和消毒過程。廚房透明化後,對廚師的個人要求也會相當高,因為他要接觸所有的菜品。所以廚師的個人衛生形象、衛生穿戴、衛生證明等,都必須要讓人一目瞭然,看得放心也就吃得安心。
⑤菜品透明化公示!食材溯源系統可掃描
這次疫情讓絕大多數人都意識到,食用野生動物和不安全食品的危害,在接下來的博弈中,下階段應該有一個巨大的食材公示牌。甚至桌上的每一份肉都應該是有溯源性的。如果我們能保證所有的肉食和素食,都可以找得到它的屠宰場,找到它種植的基地,以及它的運輸途徑,清楚知道它是怎麼上到每一桌的,每個人消費時會變得更放心。這樣的餐廳,肯定也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⑥輕資產模式抗風險!重裝置輕裝修箭在弦上
這次新冠肺炎讓中國眾多餐飲企業損失慘重,尤其是那些在疫情爆發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做豪華裝修的門店。「重」資產投資的結果是,當災難來臨前已無轉身之力。像火鍋店這樣的餐飲裝修設計,已走上重裝置輕裝修路徑。下一階段,可以讓更多的裝置類材料上場,而不是充門面地把硬裝的造價提高(譬如昂貴的石材)。裝置的引入一方面可加速裝修過程,省下更多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另一方面因其可拆卸性,當後期遇到需要調整的時候也可以大部分搬走,最大程度減少損失,讓投資者擁有更強的應變能力。這已是下一階段不可擋的趨勢。
⑦已有店面改造應變!餐飲經營者面臨「微整形」
餐飲業面臨洗牌的生存壓力,在未來幾個月時間里都會存在。先前已入場的經營者面臨兩類變化:一類是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餐飲業主,因為扛不過這幾個月,無奈離場;二類是扛過這個非常時期的餐飲大品牌,應對疫情之後應對消費者心理變化,要對原有店面做局部改造和提升。
所以在下半年會有一大批這種局部改造店的出現。這也是一種新挑戰,即在保住原先店面的美感和效果前提下,又讓它出現更大的新意,並匹配疫情後對餐飲衛生極大提高的要求和標准。更重要的是,還要盡可能地節約資金,畢竟對已經在年初遭遇巨大損失的餐飲經營者來說,花出去的每一分錢更是彌足珍貴。這些,也會給設計者們帶來更大的挑戰。
疫情已經發生,與其抱怨……那不如重新活在當下,思考一下如何去主動適應這場「戰爭」之後,可能會發生的消費心理變化,民以食為天,剛需性的消費是永遠有市場的!
㈡ 中央兩直政策 2020疫情對個體營戶餐飲有什麼政策與補助
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截止日期視疫情情況另行公告。
《關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第五條規定:
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生活服務,是指為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各類服務活動。包括文化體育服務、教育醫療服務、旅遊娛樂服務、餐飲住宿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其他生活服務。)
六、本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截止日期視疫情情況另行公告。
㈢ 這兩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餐飲還好做嗎
近段時間和很多做餐飲的朋友們聊天,有相當一部分人都說,今年的餐飲不好做,生意不好,還不如一個上班打工的,從網上來看,很多人也有這樣的觀點,搞的好像今年餐飲特別慘一樣。
說實在的疫情期間確實對餐飲影響很大,不允許開門,不允許營業,天天還得出著房租,出著人員工資,在那段時間,很多餐飲人堅持不住,選擇關門,出去打工,或者干別的。
但是,隨著復工復產,現在絕大部分地方餐飲已經恢復正常,但為什麼還是很多店生意不好那,生意不好還總給自己找個理由:唉,今年餐飲不好乾。
作為我而言,現在並沒有感覺有什麼難做的,跟往年一樣,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難,雖然我自己做餐飲的,我也是個十足的吃貨,喜歡沒事了到處跑跑,看看人家的生意,嘗嘗人家的菜品,沒事了叫上朋友出去喝兩杯,生意好的見過,生意不好的也見過。
其實,餐飲門檻很低,很多人想創業首先想到的就是餐飲,一家小吃店有時候投資幾萬塊錢,就干起來了,好些的餐飲弄十幾萬,二三十萬也就干起來了,可以說餐飲也是遍地開花,行業走走進進,異常的熱鬧,這時候,作為顧客能選擇的就多了,美味的,有特色的,顧客當然就喜歡了,味道平庸的,沒啥特點的,也就在大浪淘沙中消失了,現在的餐飲,再不是隨便擺幾張桌子就能掙錢了。
有很多人說,今年餐飲生意不好,是因為疫情期間大家沒收入,口袋裡面錢少了,都不怎麼出來消費了,我聽了也是不禁一笑,大家做餐飲都是閉門造車,從來都不出去看的嗎?不要說現在,就是疫情剛結束時,餐飲復工後,很多的餐飲店生意就很好了,地攤,燒烤,火鍋,小吃,甚至有些店還得排隊,這你能說是因為人們沒錢不消費了嗎?只能說,人家味道做的好的,有特點的生意依舊的好,那些一直說今年餐飲不好做的,店裡天天沒什麼人的,與其給自己找理由,倒不如回頭看下自己的原因。
餐飲沒特色,味道還做不好,後期經營沒方法,我想這才是生意不好的原因,才是餐飲難做的症結。現在做餐飲更需要專業,有專業的技術,特色,才不至於被淘汰,現在的顧客吃過的也多了,懂吃的也多了,一份隨意弄的飯菜,終究是不會長久的,顧客的選擇也多了,糊弄一次,肯定就不會有第二次了。我在跟我們當時加盟時認識的朋友聊天時,絕大部分的生意現在依然很好,在一起聊天時從來沒人抱怨說今年餐飲難做,不掙錢,這是為什麼那?
㈣ 明年想開飯店,這疫情期間合適嗎,大家給點建議
建議等今年過去之後吧。。
㈤ 疫情期間,餐飲業和服務業誰受到的沖擊最大
其實在疫情期間,餐飲業和服務業兩個行業應該是服務業受到的沖擊最大,原因有很多,以下幾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一、服務業受到的沖擊
在疫情期間,服務業一般都是商場、電影院、加油站等場所。但是有沒有發現疫情期間已經不讓出門了,都需要在家隔離或者被隔離,除了日常需求,還有人會經常出門么?如果沒有人出門了,那誰還去商場購物,去電影院看電影或者開車出去玩?而且這些都是人群密集的地方,所以更不能也不可以去了,所以服務業受到的沖擊是最大的。
所以在疫情期間餐飲業和服務業都有不同的沖擊,但是實體服務業的確受到的沖擊是很大的,人流量大的地方都是商業最喜歡經營的地方,但是恰巧疫情不能人群密集,所以也導致了服務業的大量損失。反而餐飲業沒有很大沖擊就是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人們都是要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