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美國國債債權人表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美國國債債權人表

發布時間: 2021-06-11 14:51:43

① 求2007和2008世界主要國家對外凈債權

「兩房」終獲美國政府出手搭救,這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兩房」債權人鬆了一口氣。然而美國政府的出手意味著美國財政赤字將創歷史新高,美國國債的信用評級可能被調降,或將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國債債權人套得更深。

「只要有如此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在,那麼不是這里損失,那裡也會損失。」社科院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昨天表示,被美國國債深套,主權財富基金或外匯儲備出海抄底不成,反成「墊被」的不只是中國,這是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共同困境,「問題的症結在於我們是否需要那麼多外匯儲備?」

「兩房」獲救的悖論

公開資料顯示,「兩房」共持有5.4萬億美元的未清償債務,約佔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總規模的40%。如果「兩房」破產倒閉,全球金融市場將出現大幅動盪,那些「兩房」的債權人處境可想而知。

對於美國政府的救助計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分析認為,這意味著2008年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將達到歷史新高,與「兩房」資產組合有關的信用風險,大部分將轉移到美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新增美國國債的信用評級可能被調降,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可能縮水,從而給國際債權人造成資產損失。」

而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我國持有美國國債5038億美元。

「不是這里虧,就是那裡虧,羊毛都是出在我們身上。」張斌形象地說,「毫無疑問,在美國爆發的這場次貸危機中,包括中國、日本等國在內的國家,成了強有力的買單者。」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的看法較為樂觀。他表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採用「持有到期」的策略。存量美國國債市值降低,這對於持有債券不到期就轉手的投資者來說有損失,但官方儲備管理通常是持有債券到期收回本息。

買還是不買「都是虧」

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國央行目前正為如何處置所持美國國債感到左右為難:如果央行停止購買美國債券,其原有投資將陷入虧損,因為購買美國國債收益率僅3%;如果繼續購買,人民幣的升值因素也將導致虧損。

「除了收益率損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債券還將遭受匯率損失和價差損失。」海通證券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師陳勇稱。

盡管遭遇多重風險,央行目前卻無法停止繼續購買美元債券,因為這將導致美元貶值,引發中國原有投資進一步損失。陳勇表示,這一兩難處境是人民幣匯改滯後所造成的,由於結售匯機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也不得不持有巨額美元債券資產;而美元一旦惡化,「我們是大戶」,風險自然更大些。

紐約時報上周五報道稱,因在美國公債和抵押貸款市場的投資價值縮水,央行已經開始與中國財政部就充實其資本金的方式問題進行了會談。

該報稱,財政部最有可能採取的方式是,直接將其他政府機構的債券轉至央行。報道還稱,由財政部注資將降低央行獨立性。財政部對人民幣升值一直抱反對態度,這或將對央行產生一定影響

「僅僅是沖擊的開始」

在張明看來,持有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之後,中國已被美國資本市場深度套牢,全身而退的機會幾乎為零。他分析稱,中國政府很難通過多元化外匯儲備來規避風險。如果中國每年不購買1500億美元左右的機構債,而改為購買其他金融產品,將會面臨其他問題。例如,如果中國政府購買更多美國國債,將會導致國債收益率下降;如果購買更多企業債,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將會上升。當然,中國可以轉而購買其他國家的金融資產,但是這種做法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歐元資產太貴,日元資產收益率太低。任何國家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都高於美國。

「如果我們不下決心糾正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那麼中國的宏觀經濟、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沖擊,『兩房』危機可能僅僅是沖擊的開始。」張明說。

外管局出手的尷尬

不僅僅是持有巨額美元債券資產。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中投屢戰屢敗,但中國外儲出海的步伐依然「矯健」。據財經網報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外管局已在近50家英國上市公司分持1%以下的股權,這些公司既包括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英國天然氣公司、吉百利、英國電力公司、聯合利華、樂購、傳播公司等,還有力拓、必和必拓亦名列其中。

而此次外管局上陣,外匯儲備的大規模出海歐洲似乎運氣也並不好,恰恰趕在「歐元區的危機」,變身成了「歐元或英鎊資產」。就在這個8月,歐元區的「次貸問題」開始浮現,長期堅挺的歐元和英鎊大幅跳水。統計顯示,自8月11日-9月8日間,歐元兌人民幣貶值5.45%,兌美元貶值4.74%。

② 求10年美國國債即使圖表 只查看

我在查找在美國的外在中會有一個明確的顯示。

③ 增持美國國債是什麼意思債權人是什麼意思

這是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的最好的選擇。中國是一個外匯管制的國家,強制結匯,企業不得存留,要用時再申請。長期以往,中國政府積累了近二萬億的外匯儲備,那麼管理這龐大的外匯儲備又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除買美國國債外,中國政府的外匯投資全軍盡墨,投資美國黑石損失近10億,投資美國兩大房(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中國政府損失數千億美元。
根據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10月,中國總共持有美國國債6529億美元,較9月份增長11.2%。這個數字意味著,美國每10美元國債中,就欠中國1美元。相當於近四萬億人民幣,相當於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46619億元的16.2%,而我們政府2007年的教育投入不到GDP的4%,醫療投入不足3%,住房更是不足1%,由於購匯印發的鈔票太多,國內正承受著高物價,高樓價,高油價。我們的汽油比美國的還貴,2008年12月22日,全美普通汽油平均價格本周降至每加侖1.66美元,即每升約2.99元人民幣。這一價格,還不到北京汽油價格的一半。

④ 美國國債中on-the-run和off-the-run各是什麼有什麼區別和意義呢

一:總共14.3萬億國債。美國政府、機構、以及美國持有接近9.8萬億美元,美國政府欠國外人的4.5萬億.中國只是在國外債權人中,相對比例較大,占總國債的8%。
二:美國自己持有國債,相當於上市公司大股東持有自己的股票是一樣的,如果所有的國債都流通,主動權就在別人那裡,如果其他國家肆意拋售,那麼會大幅影響美元的匯率,自己持有可以調控,。
三:美國在歷史上來說也是有幾次債務違約的,現在國會兩黨正在激烈爭辯,8月2號就是最後期限了,如果美國佬又賴賬,那麼勢必會影響全球的經濟。

1 美國國債可以分為公眾持有和(美國)政府持有,其中公眾持有大約佔58%。「公眾持有」的44%由外國投資者持有,也就是「外債,而這其中的66%由外國中央銀行持有,這66%中有40%是中國買的。(2010年數據)
2 美國政府持有國債有多種原因,其中一條就是到期之前買回。
3 你所說的這些都有可能,而且曾經、正在、將會發生。當年柯林頓時期就是一舉還掉了美國二戰以來欠下的所有國債,而且還有盈餘。目前採取的正是借新債還舊債。最終破產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美國政府改革、重組(說實話換湯不換葯)來節約開支、提高效率,就是現在共和黨要求的。記住一條,美軍不倒,美帝(美元)長存,唉!

⑤ 美國債券詳解

債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1]
債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借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2]。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政府債券是國庫券。

⑥ 美國政府國債上限 12.294 萬億美元,是怎麼計算計算出來的

國債余額上限是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有權確定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的最高限額。確定法定債務的上限是要限制聯邦債務的擴大,控制聯邦政府的支出。如果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接近法定的上限,美國財政部必須採取非尋常措施來滿足承擔的義務。債務上限也確定了國會和政府承擔財政義務,使政府在赤字條件下借入資金。同時,債務上限也表達了節儉的理念和管理政府財政的經濟考量。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通過兩個方式形成,一是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出售債務,為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債務;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增加債務,如社會安全、醫療和運輸,從而減少了政府賬戶的順差,這被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類方式產生的債務加總為聯邦政府的債務總和。
法律上確定美國國債上限始於1917年的"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該法案出台背景是美國政府通過融資參與世界第一次大戰。該法案對美國財政部發行債券作出總量限制的規定,並在以後的20年裡,該法案實施中分別對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作出限制。1939年,美國國會廢除了分別限制長短期國債債券的數量限制,但繼續實行對公共債務的總量限制,從而使財政部更能靈活地管理國債事務,對各類債務進行期限搭配。 1941年至1945年,美國國債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國債上限下降,一直到1962年,才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但1962年以後,美國國債上限一直提高,國債上限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尤其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2008年至2010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12.10萬億美元和14.29萬億美元,分別佔GDP的比重為70%、84.1%和92.1%。
美國國債上限增加背後的經濟機制是這樣的:國債上限增加是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在短期內能刺激需求和增加產出。這就是美國出台"2009年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案"的理由。從長期看,當經濟復甦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的赤字會導致拉動利率的上升,高利率會導致融資成本的上升,從而抑制投資,削減生產性資本存量。高利率也會抑制消費。但高利率的積極效應促使外國資金流入美國。高利率條件下,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外國投資者會購買美國國債。 因為購買美國的債券,首先必須購買美元,從而導致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將導致美國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和出口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引起美國貿易收支朝逆差方向發展。外國資本的流入可以部分抵消財政赤字增加對投資的消極作用。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中央銀行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元流向全世界。所以,美國的財政赤字,即美國的債務一定程度上是全世界承擔的。
誰是美國債務的債權人?美國國債持有者的分布是這樣的:美國政府通過其掌握的信託基金是美國國債主要的持有者,擁有美國國債的37.8%;美聯儲擁有6.5%;國內私人機構和自然人擁有21.8%;州政府和當地政府擁有4.6%;外國投資者29.3%。
美國國債上限的上下幅度如何確定?從長期看,國債佔GDP的比例是確定經濟穩定的關鍵指標,從而也成為確定國債上限的依據。如果國債的增長超過GDP增長,國債是不可持續的。國債佔GDP的比例取決於預算赤字,也取決於利率和GDP增長率。通常情況下,預算赤字應該等於債務利息支付。從而使每年的債務增長等於債務的融資成本。所以,債務增長率等於利率。如果利率高於GDP增長率,債務增長就超過了GDP增長,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上升。 與此相反,利率低於GDP增長率,國債佔GDP的比例就下降。從1940年至1970年,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與債務利息支付基本持平,但是從小布希政府以來,預算赤字遠遠超過了債務利息支付,所以,美國國債已面臨不可持續問題。投資者如果懷疑美國國債的償付能力,美國國債就不再可能在市場上繼續融資。從橫向比較看,美國國債佔GDP的比例在發達國家中並不高。2009年,國債佔GDP的比例,比利時為101.2%,希臘為114.9%,義大利為123.6%,日本為189.3%,美國為83.9%。
由於目前美國經濟復甦的勢頭良好,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將超過3%。美國強大的國力和美國國債有著良好的信譽,美國國債並沒有給美國造成嚴重的問題

⑦ 急求近幾年的美國國債持有者結構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儲蓄品種?

問:教育儲蓄是怎麼回事?

答:教育儲蓄的存款人只能是在校的中小學生;開戶時憑學生本人的戶口簿和身份證辦理(家長可不能包辦);起存金額是50元,以零存整取的方式存入;本金合計最高不高過20000元;教育儲蓄免徵利息稅;期限為1年、3年、6年。

問: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儲蓄品種?

答:日常生活費用,需隨存隨取的,可選擇活期儲蓄,活期儲蓄用來應付日常生活零星收支,但利息很低,所以應盡量減少活期存款。如果您有較長時間不準備動用的資金,可選擇整存整取定期儲蓄,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息。目前,各大銀行一般都設置了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的存款期。您可以根據自己有可能使用該筆資金的時間,然後確定存期的長短。如果您有一筆資金,可能會使用到,但確定不了具體日期,則可選擇定活兩便儲蓄。如果您是收入穩定的工薪階層,同時希望在平時有計劃地將小額結余匯聚成一筆較大的款項,以備日後所用,那您就可以開個零存整取定期儲蓄賬戶,按時存款,積零成整。如果您有一筆金額較高的資金,並希望在不動用本金的前提下,每月按期獲取利息用於日常開銷,那麼,存本取息定期儲蓄無疑是最適合的品種,有三年期與五年期兩種可供選擇。

問:使用信用卡什麼情況下收費?

答:目前有些銀行,對於跨行取款收費。例如,建設銀行對其儲蓄卡採取了跨行提款每筆(金額不限)收費2元的規定,規定的開始時間為今年的7月19日。工商銀行對其普通的牡丹靈通卡跨行取款目前並沒有收費規定,而牡丹信用卡跨行取款每筆也要收2元手續費。其實,在出台跨行取款的收費規則之前,居民辦理、使用信用卡時,有些情況也是要收費的。1.辦理。以建設銀行為例,辦理普通的龍卡,需要繳納3元工本費,同時至少要有10元的起存金額(這10元錢最終還是您的)。也有銀行辦理信用卡是不用繳納工本費的,但如果您的卡是可以透支的信用卡,則在提供相應擔保的情況下,還要繳納年費,有20元、50元等。2.異地取款。建設銀行規定,在異地聯網城市,在建行系統內取款,每筆收取取款金額千分之五的手續費,跨行取款則再多收取2元,均無封頂。工商銀行則規定收取取款金額1%的手續費,封頂金額為500元。3.異地匯款。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收費標準是一樣的,都是收取匯款金額1%的手續費,最高封頂50元。

⑧ 2019持有美國國債排名

1、日本 2、中國
截至6月底,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增至1.1229萬億美元,是連續第二個月增持;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增至1.1125萬億美元,是連續3個月減持後的首次增持。當月,中日兩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仍占外國債權人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截至2019年6月底,外國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約為6.6363萬億美元,較前一個月上升97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