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明年國債發行規模可能增加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明年國債發行規模可能增加

發布時間: 2021-06-11 14:20:53

⑴ 政府增加出售國債對經濟和利率有何影響明年還會增加嗎

讓我這低手來拋磚引玉吧:

1、中國的國庫是由央行管理的,財政部在央行開有專門的賬戶,國債發行後,所得資金都存於這個賬戶。所以發行國債減少了基礎貨幣,會拉升利率

2、財政政策是松還是緊,我認為並非是看國債規模。不妨把政府看作一個和居民沒區別的「收入--支出」的經濟體,和居民行為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一樣,如果居民增加儲蓄,減少支出,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就是收縮性的。政府的「收入」是稅收,「支出」則是政府購買,其行為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收縮性還是擴張性的,還得看其「收入」和「支出」的變化情況,國債規模的變化我認為並不必然對宏觀經濟產生緊縮或擴張性的影響

明年會增加

⑵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國債的發行規模,為什麼需求擴大了,不是應該都買國債了,人們手裡錢少了嗎

國家發行國債的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一般在一些重大經濟事件後,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支出(比如前段時間國家財政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支出大幅度上升),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這必然要求財政承擔更為繁重的任務、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發行特別國債、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可以擴大減稅降費和支出的空間,抵消經濟下行的能量,刺激消費,進而激發經濟活力,確保穩增長。同時,其也可以穩定市場預期,帶動社會投資,提升企業活力和創新動力。

當然你說的一點是對的,發行國債會導致人民手中的錢少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消費和其他方面的個人投資,但是非常有限,財政支出的乘數效應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遠遠超過消費和個人投資所產生的影響。

通俗點說,就是國家向個人借錢辦更大的事,比如對部分企業降費減稅,扶持企業,保證就業穩定;加大投資5G和大數據,拉動經濟增長;在危機的時候保證經濟的穩定等等。

所以我們說發行國債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

當然國家也可以通過增發貨幣讓國庫更有錢,但是這個肯定會導致通貨膨脹,這個太激進,增發國債是比較穩定宏觀經濟調整政策。

⑶ 為什麼發放國債是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

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通貨膨脹是流通中有過多的紙幣而導致紙幣貶值,國家發放國債不會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因為國債發行所募集的資金,不是存到銀行里去不用,而是要根據發行的目的去使用,也就是政府手裡能用的錢更多,政府的投資將會增加,屬於擴張的財政政策。

(3)明年國債發行規模可能增加擴展閱讀: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財政分配活動刺激和增加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主要是通過減稅、增加支出進而擴大財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的一種財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過財政赤字擴大政府支出的規模。

⑷ 發行國債有可能使貨幣供給總量不變

一般都不會對貨幣總供給造成影響。

因為發行國債是一種自願、有償、靈活的方式,國債發行只涉及資金使用權的讓渡,是對社會資金和國民收入的一種臨時分配,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沒有改變,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增加需求總量,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有利於供求平衡。用發行國債籌集的資金彌補財政赤字,是各個國家的通常做法。

⑸ 高一政治題。想問一下為什麼擴大國債發行規模是擴張型財政政策 買國債的人多了 花錢的人不就少了嗎

擴大國債發行政府支出增加,會使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這是因為政府支出的開銷提升總需求,總需求增加,消費就增加,消費增加,國民收入也會相應增加,這是一個良心的循環,因此屬於擴展財政政策。增加國債是為了拉動總需求,簡單說是希望大家花錢活躍經濟,這時候利率是降低的,取得信貸更為容易,錢多了自然會花啦,就達到了擴展財政的目的。剩下的就不解釋啦,舉一反三思考啊高一黨。

⑹ 簡述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原因

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適度的國債規模刺激經濟發展,規模過大對經濟發展有負面效應,適度的國債發行可以有效控制貨幣供應量。國家公債的運用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適度的國債可以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總量平衡。

原因: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較優方式。敗政赤字出現後,一般有三種方式彌補。一是動用歷年的財政結余;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或透支;三是發行國家公債。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將社會暫時閑置的個人公共消費資金集中起來,並改變其使用性質,將其轉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或將資金沉澱下來,變一部分現實的購買力為潛在的購買力,從而減緩總需求壓力。

(6)明年國債發行規模可能增加擴展閱讀:

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國債由國家信用做為背書,應該是屬於最安全的投資產品。稱市場稱為「無風險投資」。

2019年,國債三年期收益率為4%,五年期收益率4.27%,相比銀行定期同期產品並不低。在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國債毫無疑問成為了「保本理財」性價比較高的替代品之一。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將儲蓄國債發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天延長至全月。

而個人投資者可在4月全月,通過40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共計約13萬個營業網點,以及27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網上銀行購買儲蓄國債,有利於提高個人投資者購買儲蓄國債便利性。

本次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在發行期內不得提前兌取,發行期結束後方可提前兌取。而且提前兌取業務只能通過承銷團成員營業網點櫃台辦理。

⑺ 有人認為:「發行國債既能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又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國債發行越多越好。」對此,你如何看待

國債一來可以為國家籌集資金,二來可以調整市場經濟,但並不是越多越好。
首先,國債到期是要還本付息的,就是說國家從人們手中借錢,如果到期無法還本付息就會引發經濟混亂,或者國債數額巨大,一次性還本付息也會給國家很大的經濟負擔。
其次,國債是調節市場的,若一下子抽走太多資金,會讓市場經濟疲軟。
國債的發行一定與市場經濟相協調,過量的發行國債會導致市場經濟的不穩定。

⑻ 為什麼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和降低稅率能擴大內需呢

發國債是從政府的角度,發了國債政府有錢了,就可以大興土木,搞基礎設施建設。修路、修橋什麼的,每項工程砸錢的同時就消費了東西,帶來了就業,就拉動內需了;
降低稅率是從經濟體內企業和個人的角度,稅率低了,大家交的錢少了,相當於手裡的可支配收入多了,收入多了自然花的也就多了,今天買套衣服,明天換個手機,內需就拉動了

但是像發國債,政府錢多了得同時人民手裡的錢就少了,因為拿去買國債了。這也會「擠出」一部分居民的消費,但是消費減少的部分要小於因為政府投資帶來的內需增加,所以總效果是:發國債促內需(這段可以忽略)

⑼ 國債發行量達到GDP百分比的多少時會引起通貨膨脹

發放國債,只要沒被央行買去,就不會增加基礎貨幣,一般被認為是比較安全的,不容易引起通脹
要不然,美國人早就脹死了

你想知道美國發多少債會引起通貨膨脹,那我可以告訴你,目前為止幾乎沒有引起,美國過去5年的通脹率乘以2還比中國少,我在上面說了,發放國債,只要沒被央行買去,就不會增加基礎貨幣,所以在經濟上,債務融資是安全的,有數據表明,美國政府的債務總額,摺合到每一個美國公民,包括在娘胎里的,至少20萬美元,你就是你剛生出來,政府就把20萬的債壓到你頭上,注意,不是給你20w,是政府幫你預支了20w,以後要你來還。

但是你看見美國人變成奴隸了嗎,沒有吧,為什麼,因為老債可以用新債來還,新債以後再發新債來還,要是發國債,就通脹,就像我說的,美國人早就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