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BM和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什麼關系
產品本土化是每一個跨國公司的終極目標,根據上述材料分析IBM在華投資動機:
1、最大化業務量 2、最小化業務成本 3、最快速佔領市場
B. 投資ibm幣
Ibm跟比特幣差不多都是虛擬貨幣,你說他值錢就值錢,不值就分文不值,不建議投資這種虛擬貨幣,免得不懂行被不法分子欺騙。
投資還是建議找黃/金原/油這種現貨形式的投資,黃/金一直保值,而原油作為戰爭儲蓄也不可能掉到哪裡去。最近市場起伏比較大,還是很好賺錢的。
C. IBM Capital是一個怎樣的企業
IBM Capital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受全球三大監管中心之一的NFA(美國全國期貨協會)監管,是全球多元化發展的專業基金管理公司與資產管理公司。IBM Capital長期且始終致力於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以金融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尖端服務與業務,推動與改善美國的經濟狀況及人均收入。
D. IBM是靠什麼賺錢的
經營范圍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正式標志著從「海量」產品業務向「高價值」業務全面轉型。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藍色基因和Watson),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集團(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軟體品牌,包括Lotus,WebSphere,DB2,Rational,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軟體界的領先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集團。截止目前,IBM軟體集團也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深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在上世紀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關於第一代實時、數碼計算機(其中包括許多其它中前進諸如一項綜合性錄像展示、磁心經驗傳承、輕型槍炮,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多處理器、網路化)。IBM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但是,在長遠來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電子計算機進行研究的軍事投資。
在上世紀60年代,IBM是八大電腦公司中最大的公司,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普華永道)使其咨詢服務能力加強,公司越來越把重點放在推動企業解決咨詢、服務及軟體,並且著重硬體和高價值的晶元技術,IBM近年不斷加大專利組合,這是與其他公司的寶貴的交叉許可,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這13年期間IBM已獲得超過31,000項專利,業界第一。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IBM已從硬體科學技術的角度將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供咨詢和收購企業重整服務。新IBM在咨詢、軟體和技術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全球配送能力,這種變化反映非常強烈
E. 投資IBM四年虧16億 股神巴菲特栽了嗎
呵呵,呵呵!
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高手,他最關注的是企業的價值,投資IBM曾給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當然,其間的波動也是必不可免的,面對股市暴跌巴菲特通常會展示出出奇的淡定。
根據個人的理解,16億的損失並不會使巴菲特緊張,唯一可能造成他緊張的就是所有購買股票的人都是理性人。也就是說沒有人會因別人賺錢而紅眼,也沒有人會因自己的股票下跌而過度緊張。當然,從已經過去的投資歷史中這種情況從未出現,而且也沒有任何出現這種情況的跡象。至於是否暴漲暴跌,通常不是巴菲特的重點。
故此,建議學習巴菲特最好從理性入手,以分析企業為基礎。至於評價巴菲特,應該不是我們普通人需要做的。
F. 巴菲特從什麼時候開始買入ibm
2011年,IBM迎來了自己的百歲壽誕,這一年,這家科技巨頭也成為了「股神」巴菲特生平首次投資科技股的投資對象。根據公開的資料,巴菲特從2011年3月份開始買入IBM的股票,到11月份,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已經以每股170美元的價格,耗資109億美元,一共買入6390萬股IBM股票,佔IBM總股份數量的5.5%,成為IBM第一大股東。之後三年,巴菲特又陸續增持IBM,根據伯克希爾 哈撒韋年報,截至2014年12月31日,伯克希爾 哈撒韋共持有7697萬股IBM股票,持股總成本131.57億美元,平均每股成本171美元,因為IBM近年大量回購股票,伯克希爾 哈撒韋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上升到7.8%。
G. 投資IBM 4年虧16億 巴菲特栽了嗎
這個是美國富翁玩的游戲。
先成立一個慈善信託,把自己的資產捐給這個信託,然後以信託的名義進行投資,這樣賺的錢就不用交稅了。當然,每年的收益裡面要拿出一點來真的做慈善事業,不過法律要求的比例很低,好像只要3%還是5%就可以了,反正比所得稅低多了。
名義上巴菲特捐了300億,實際上只是把錢放到了信託裡面,真正用於慈善的那隻是一個零頭。而且,信託還是歸巴菲特管,錢到底怎麼投資,怎麼使用,依然是巴菲特說了算。
比爾蓋茨也有自己的信託,國內,好像牛根生也有自己的信託。
H. 投資IBM四年虧16億 巴菲特栽了嗎
巴菲特不缺那點錢,那些都是小錢
I. ibm是什麼公司
IBM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其簡稱為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
1911年托馬斯·沃森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經營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
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 Hollerith。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 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TR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年2月14改名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
IBM的業務范圍:
1、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鍵盤
BM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正式標志著從「海量」產品業務向「高價值」業務全面轉型。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藍色基因和Watson),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2、軟體
IBM軟體集團(Software Group)分為軟體行業解決方案以及中間件產品,包括:
業務分析軟體(Cognos、SPSS)、企業內容管理軟體、信息管理軟體(DB2、Infomix、InfoSphere)、ICS協作(包括Lotus等)、Rational軟體(軟體生命周期管理)、Tivoli軟體(整合服務管理)、WebSphere軟體(業務整合與優化)、System z軟體。
IBM品牌文化:
1、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9)投資IBM擴展閱讀
IBM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IBM 與中國的業務關系源遠流長。早在 1934年,IBM公司就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第一台商業處理機。1979年,在中斷聯系近30年之後,IBM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再次來到中國。同年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台 IBM 中型計算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IBM在華業務日益擴大。80年代中後期,IBM先後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這是 IBM 在中國的獨資企業。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IBM最早在中國成立合資生產廠,最早開設研發機構,發掘人才的價值,最早將世界級的專業服務引入中國,引導了「中國製造」、「中國研發」和「中國服務」的潮流。
1995年,IBM在中國成立了中國研究院,是IBM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
1999年,IBM在中國成立了中國軟體開發中心,成為IBM全球規模最大的軟體開發基地之一,也是目前跨國企業在中國最大的開發中心。
2007年,IBM中國系統與科技研發中心於正式成立。IBM在華研究機構與中國的政府和研究機構密切合作,為中國邁向「創新型國家」、實現科學發展貢獻著智慧成就。
20多年來,IBM 的各類信息系統已成為中國金融、電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許多重要業務領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術手段。IBM的客戶遍及中國經濟的各條戰線。
J. 聯想並購ibm的條件是什麼
聯想正式宣布:完成對IBM 全球PC業務收購
專題: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
2005年5月1日(中國北京和紐約阿蒙克訊)—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HKSE: 992,ADR: LNVGY)與IBM(NYSE:IBM)今天宣布,聯想完成了對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這標志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企業從此誕生。
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元慶說:「這筆交易的完成對聯想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標志著全球個人電腦產業新紀元的開始。新聯想將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高品質、最具創新性的個人電腦產品及服務,為員工提供最佳的工作環境,同時也為我們的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Stephen Ward說:「憑借公司在品牌、世界級規模和業內領先的高效率等各方面擁有的強大競爭實力,新聯想已經成為全球PC領袖。聯想擁有領先的產品研發與產品創新能力、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以及遍布全球的分銷網路。加上我們與IBM獨特的合作聯盟,賦予了新聯想在全球市場上的強大競爭力。數周內,我們即將以新聯想的名義推出全新的產品。」
新聯想的強大實力包括國際知名的「Think」筆記本電腦品牌及中國知名的聯想品牌,為消費者和企業客戶提供優質專業服務的能力,以及在中國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IT市場上已經建立的領導地位。新聯想在中國個人電腦市場佔有三分之一的份額,在全球企業個人電腦市場上佔領先地位。
交易簡介
根據收購交易條款,聯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價為 12.5億美元,其中包括約6.5億美元現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股票收市價價值6億美元的聯想股份。交易完成後,IBM擁有聯想18.9%股權。此外,聯想將承擔來自IBM約5億美元的凈負債。
IBM將錄得大約10億美元的稅前收入。這筆收入將在IBM發布的 2005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中披露。
此次收購的最終協議於2004年12月8日公布,於2005年1月27日獲聯想股東批准通過。收購完成表示最終協議中的所有重要條款完成。
在2005年3月31日宣布的另一項交易中,聯想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General Atlantic及美國新橋投資集團,同意由這三大私人投資公司提供3.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根據協議,聯想將向這三家私人投資公司共發行價值3.5億美元的可換股優先股,以及可用作認購聯想股份的非上市認股權證。有關這項交易需要召開的股東大會將在2005年5月13日舉行。
在獲得香港聯合交易所審批及聯想股東投票通過後,IBM之最終交易代價預期將為約8億美元現金及價值4.5億美元的聯想股份,此安排將按照目前建議的方案由聯想向IBM回購股份達成。
聯想管理團隊與董事會組成
新聯想管理團隊由來自雙方的高級管理人員組成。楊元慶先生獲任命為聯想董事會主席,接替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先生,任命即時生效。柳傳志先生獲任命為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前 IBM 高級副總裁兼IBM個人系統事業部總經理Stephen Ward先生獲任命為聯想首席執行官及董事會董事,任命即時生效。
另外,IBM已提名Robert W. Moffat Jr. 先生及周偉焜先生(Henry Chow)進入聯想董事會作沒有投票權的觀察員,任命即時生效。
在私人股權交易完成後,將有三位來自相關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的代表加入董事會。
聯想還宣布朱立南先生獲任命為非執行董事,代替辭任董事會職務的曾茂朝先生。
協同效益與成本節約
是次收購較原計劃提前成功完成,充份表明交易與整合過程進展順利。客戶服務與產品供應等將保持日常狀態不會中斷。
聯想個人電腦的合並年收入將達約130億美元,年銷售個人電腦約1400萬台。Stephen Ward先生說:「我們希望從今天開始,就充分利用聯想和IBM 個人電腦事業部在客戶群、產品以及地域等方面的互補優勢,發揮協同和整合效應。」
公司預期協同效應既來自於采購和營銷成本優化,也包括在中長期,由新市場開拓及產品發布、生產製造優化和供應鏈整合所產生的協同效應。
IBM與聯想將結成獨特的營銷與服務聯盟,攜手合作,共同向前,聯想的個人電腦將通過IBM強大的遍布世界的分銷網路進行銷售。新聯想將成為IBM首選的個人電腦供應商,而IBM也將繼續為中小型企業客戶提供各種端到端的集成IT解決方案。IBM亦將成為新聯想的首選維修與質保服務以及融資服務供應商。
全球運營
聯想總部設在紐約的Purchase,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以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公司主要的個人電腦生產基地設於中國的深圳、惠陽、北京和上海。聯想的移動手持設備生產基地設於中國廈門。其他主要的製造與物流設施分別在美國、墨西哥、巴西、蘇格蘭、匈牙利、印度、馬來西亞、日本和澳大利亞等。聯想擁有龐大的分銷網路,在中國有約達4,400個零售網點為客戶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