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京口北固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京口北固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6-11 10:41:35

Ⅰ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重點詩句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不盡長江滾滾流」,借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 3「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船,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

Ⅱ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中 悠悠 有什麼含義 它所關涉的對象是什麼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稼軒在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極目遠眺,我們的中原故土在哪裡呢?哪裡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佔領區,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想當年,這里金戈鐵馬,曾演出多少驚天動地的歷史戲劇啊!北固樓的「滿眼風光」,那壯麗的自然山水裡似乎隱隱彌漫著歷史的煙雲,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不盡長江滾滾流」,借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古多少興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詞人胸中倒來倒去的不盡愁思和感慨,又何嘗不似這長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想當年,在這江防戰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國時代的孫權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一位。「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他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斗不息,何等英雄氣概!據歷史記載: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一方。赤壁之戰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歲。因此可以說,上面這兩句是實寫史事,因為它是千真萬確的歷史,因而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這里一是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年少」而敢於與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這就需要非凡的膽識和氣魄。二是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他不斷征戰,不斷壯大。而他之「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顯然,稼軒熱情歌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並戰而勝之,正是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祿無能、懦怯苟安。

Ⅲ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宋詞表達詩人渴望什麼的願望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

Ⅳ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詩意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全文的意思: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Ⅳ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詳細賞析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作者:南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賞析]
這首詞的用意在哪兒呢?就是為了諷刺當時的朝廷,所以他說話不那麼直率。他諷刺當時南宋朝廷無能,不但不能光復神州,連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棄疾生於南宋,國家已經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諷今,頌揚孫權。 他說孫權的好,也就是說朝廷的壞,無力抵抗敵人。委婉地暗示了對於朝廷的不滿。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是倒裝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後面去說,後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說,成為:「滿眼風光北固樓,何處望神州?」為什麼不這樣說呢?這就跟詞調有關系,因為這種詞調規定頭一句只能七個字,第二句五個字,所以只能倒過來說。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這是問答句,先問後答。這兩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兩句一樣。
「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很好,在說千古興亡事總在那裡變化著,而只有長江滾滾流,永遠不變。另外,這句話是杜甫《登高》詩中的,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辛棄疾用了現成的句子擺在這里,很合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是問答句,「不盡長江滾滾流」是人家的話;這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是問答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又是人家的話對襯起來了,對得很好。
「天下英雄誰敵手」也隱含著一個典故。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操曾經對劉備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指劉備。)這里辛棄疾運用原話,再加上孫權,成為三人。
「年少萬兜鍪」,這句話為什麼不說一萬個士兵,而說萬兜鍪呢?這就是以物代人,因為士兵的特徵,除了戰甲以外,頭盔也是特徵之一,所以拿頭盔當士兵。這樣寫非常形象。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隱含著很深的意思,就是說今天的朝廷不如當時的東吳,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孫權。為什麼不直說呢?因為直說了就有生命危險。我們這樣去體會,就知道辛棄疾寫這首詞的真正用意了。他對當時朝廷的不滿,也就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好些詞,都是懷著這種心情寫的。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他一生為抗金收復地事業嘔心瀝血,詞作中充滿了抗金豪情和戰斗精神,也充滿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患和抗敵鬥志遭壓迫的苦悶。由於胸懷民族大業,放眼千古興亡,傳達豪情義憤,他的詞豪放磅礴,沉雄悲壯,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這首詠史詞以三國舊事來抒發對時局的憂患,充分展示了辛詞豪放的風格。
上闋首先一問一答: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詞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樓,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風光,這牽發了他的聯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想到了國家的盛衰,千古的興亡,正好比悠悠東逝的長江水,滾滾流不盡,令人惘悵感喟不已。這最後一句, 化用了杜甫
《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用得不落痕跡,貼切自然。
上闋是落筆眼前引遐思,下闋則縱懷遠古寄豪情,「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年少」指孫權,他繼承孫策為吳國之主時年方十九, 但已統率著數萬軍,割據東南一方,連年抗擊著敵人的進攻。「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這是用了《三國志》中的一個典故,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指只有號稱天下英雄的曹劉才是孫權的對手。「生子當如孫仲謀」,
「仲謀」是孫權的字, 這又用了一個典故,
《三國志》中曹操贊嘆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此處贊嘆孫權的雄才大略,實際上暗指類似東吳占據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沒有出一個象孫權那樣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對比,令詞人慕古傷今,憂患惘悵。
這首詞時空縱橫開闔,氣勢宏大,融典故入詞, 毫無斧鑿印跡, 寄情委婉深沉,與典故合而為一,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Ⅵ 《南鄉之等京口北固亭有懷》誰知到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李商隱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賞析】 《南鄉子》是詞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樓,在北固山上。有懷,有所懷念。這首詞懷念的是孫權,跟蘇軾懷念周瑜差不多。 上片「何處望神州,……不盡長江滾滾流。」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但是中原還是看不見。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長了。只有長江的水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長江,多少興亡事情已經過去了。 下片「年少萬兜鍪,……生子當如孫仲謀。」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的統帥,他能獨霸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首詞的用意在哪兒呢?就是為了諷刺當時的朝廷,所以他說話不那麼直率。他諷刺當時南宋朝廷無能,不但不能光復神州,連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棄疾生於南宋時代,國家已經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頌揚孫權。他說孫權的好,也就是說朝廷的壞,無力抵抗敵人。因此,辛棄疾的詞全是諷刺。委婉地暗示了對於朝廷的不滿。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是倒裝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後面去說,後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說,成為:「滿眼風光北固樓,何處望神州?」為什麼不這樣說呢?這就跟詞調有關系,因為這種詞調規定頭一句只能五個字,第二句七個字,所以只能倒過來說。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這是問答句,先問後答。這兩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兩句一樣。 「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很好,在說千古興亡事總在那裡變化著,而只有長江滾滾流,永遠不變。另外,這句話是杜甫《登高》詩中的,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辛棄疾用了現成的句子擺在這里,很合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是問答句,「不盡長江滾滾流」是人家的話;這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是問答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又是人家的話對襯起來了,對得很好。 「天下英雄誰敵手」也隱含著一個典故。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操曾經對劉備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指劉備。)這里辛棄疾運用原話,再加上孫權,成為三人。 「年少萬兜鍪」,這句話為什麼不說一萬個士兵,而說萬兜鍪呢?這就是以物代人,因為士兵的特徵,除了戰甲以外,頭盔也是特徵之一,所以拿頭盔當士兵。這樣寫非常形象。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隱含著很深的意思,就是說今天的朝廷不如當時的東吳,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孫權。為什麼不直說呢?因為直說了就有生命危險。我們這樣去體會,就知道辛棄疾寫這首詞的真正用意了。他對當時朝廷的不滿,也就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好些詞,都是懷著這種心情寫的。

Ⅶ 江蘇北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2年7月17日,公司前身鎮江市京口區城鄉建設投資中心成立。 2013年9月27日,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政府同意鎮江市京口城鄉建設投資中心整體改制變更為江蘇北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謝秀英
成立時間:2002-07-17
注冊資本:20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110200000124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鎮江市方家灣新村2幢

Ⅷ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懷什麼

詞題
前人作詞時加於詞前的題目.盛唐至晚唐時的詞,詞調與詞題基本上是合一的.到了北宋,詞的內容逐漸與詞調脫離,光有詞調不足以表明該詞的內容,這才另加詞題.如蘇東坡的《更漏子》(詞調名),外加《送孫巨源》,以說明該詞為何而作,這後者就是詞題.

Ⅸ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原文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①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②,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③,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