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海底光纖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海底光纖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6-11 01:48:09

『壹』 為什麼世界上90%的數據,都依靠海底光纜傳輸

光纜在全世界的使用率太高了,加上海底對於陸地上來說要安全得多,並且海底比地下的安裝要簡單的多。

因為海底相對於陸地上要安全得多。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與國之間通訊都是依靠海底。光纜海底光纜又稱海底通訊電纜,海底光纜就像是分布在地球上的密密麻麻地血管,被譽為互聯網的血管。海底光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線纜,主要鋪設在海底,用於國家之間的電信和網路傳輸。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

海底光纜太過重要,所以一定要在安全的地方安裝,海底比陸地上要安全得多。

『貳』 海底光纜是什麼意思

海底光纜,Submarine Optical Fiber Cable。又稱海底通訊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以設立國家之間的電信傳輸。同陸地光纜相比,海底光纜有很多優越性:
一是鋪設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撐,因而投資少,建設速度快;
二是除了登陸地段以外,電纜大多在一定深度的海底,不受風浪等自然環境的破壞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干擾.
所以,電纜安全穩定,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能好。

『叄』 為什麼紐西蘭和智利之間沒有投資布置海底光纜

因為沒有這個技術,也沒有這個需求,所以他們不會有海底光纜。

『肆』 如何看待澳大利亞阻止華為海底光纜鋪設

隨著北京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增強,以及華盛頓在實施「美國優先」政策過程中影響減弱,類似於中澳之間的政治失和將是預料之中的。


在成立不到10年的時間里,華為海洋網路有限公司已贏得總計4萬公里的海底光纜鋪設合同,這個長度足以繞地球一周。但由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在其「後院」發揮愈來愈大的影響力,華為的全球擴張在澳大利亞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礙。

中國正越來越多地介入世界經濟秩序的空白。這一全球體系在未來可能與現在截然不同。

『伍』 海底電纜工程復雜嗎

1858年,人們在北美和歐洲之間鋪設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1866年,英國在大西洋鋪設了一條連接英美兩國的海底電纜。同陸地電纜相比,海底電纜有很多優越性:一是鋪設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撐,因而投資少,建設速度快;二是除了登陸地段以外,電纜大多在一定測試的海底,不受風浪等自然環境的破壞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干擾,所以,電纜安全穩定,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能好。

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後,海底電纜加入了新的內容,世界各國大規模鋪設海底電纜的步伐加快了。1902年環球海底通信電纜建成。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問世,人們開始利用激光能在光導纖維中傳輸的特性來傳遞信息。世界上已有32個國家與地區通過海底電纜建立了最現代化的全球通信網路,可同時進行30萬路電話通話或數據傳輸。海底電纜在中國也得到迅猛發展。

1993年建成的中日海底電纜系統,可開通7560條電話電路。

1997年在上海南匯又建設了一條天下無難事電纜(FLAG),連接全球20個國家,可開通12萬條電話電路。現在我國開始建設中美、亞歐兩條電纜,總通信能力將猛增到132萬路。]

『陸』 2019年了光纖融接還有前景嗎

——原標題:2019年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市場分析:5G將催生海量市場需求,多元化業務助推發展

5G技術不斷拓展 光纖光纜行業市場競爭更激烈

未來,各項服務將生成海量數據,而5G需要藉助光纖來傳輸這些數據。盡管全球各地的運營商都將有自己的部署方法,但是它們都不約而同地將光纖作為首選介質。隨著4G和5G網路無線接入點的不斷拓展,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光纖來滿足這些網路的需求。

光纖在網路基礎設施中占據重要地位。伴隨著5G技術的普及,國內也有眾多光纖領域的技術力量加入,光纖光纜行業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這也令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在5G的部署尚未成熟前,光纖企業還需要經歷一段由4G向5G過渡的陣痛期。

1、5G催生光纖需求激增

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發明了首款低損耗光纖,如今,康寧已製造出超過十億芯公里的光纖。

康寧公司表示:「未來,各項服務將生成海量數據,而5G需要藉助光纖來傳輸這些數據。盡管全球各地的運營商都將有自己的部署方法,但是它們都不約而同地將光纖作為首選介質。」

在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2019上海)上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飛光纖」)也面向全球發布了5G全連接戰略。

長飛光纖執行董事兼總裁庄丹在大會上公開演講時表示:「光纖作為5G智能時代的神經網路,將隨著未來5~10年5G建網周期放量增長。當5G從NSA到SA組網演變後,全球光纖需求將上量。」

5G萬物互聯在帶來數據成倍增長的同時,還將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注入動力。當今企業正面對資源競爭、技術挑戰、供需不平衡等困境,數字化轉型是突破這些瓶頸、實現價值創造的關鍵途徑。

5G網路超高速率、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等特點將從工業到消費領域,給社會各行各業帶來通信效率的質變,並催生出如無人駕駛、智能工廠、遠程醫療等新型應用場景。

光纖產品也在5G網路傳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當人們在使用無線網路聊天、工作、看電影或者玩游戲時,各個無線節點實際上是通過大量光纖網路相互連接的。

而隨著4G和5G網路無線接入點的不斷拓展,就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光纖來滿足這些網路日益增長的需求。日內瓦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吉森(NicolasGis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5G意味著更多更加高速的網路通信,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無線連接,比如自動駕駛和遠程式控制制,這就需要更多的光纖來滿足連接。」

與此同時,5G承載網也對光纖光纜提出新挑戰。針對5G承載網路密集組網架構集中化、雲化大帶寬網路、高網路效率的特點,長飛光纖發布的新戰略,將通過5G高密度及大帶寬接入,提供覆蓋從骨幹網到接入網的全系列光纖產品,形成5G端到端的全場景連接解決方案。

2、光纖市場寒冬尾聲將近

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光纖光纜長度數據顯示,在2013年~2018年之間,接入網光纜長度佔比快速提升,從2013年的47%提升至2018年的66.7%;2013年~2018年,光纖光纜新增長度為2638萬公里,其中接入網光纜佔比為80%。

2013-2018年中國光纖光纜組成結構佔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今年年初,中國移動啟動了超過1億芯公里的光纜采購招標項目,設置最高投標限價超過百億元人民幣規模,不過單價創下新低。野村證券的報告指出,中移動此次采購是迎合光纖入戶及4G升級的需要,進一步的5G網路需求並未在此次招標上反映。

不過明年起需求端可能開始有所好轉。中信建投的研報顯示,預計中國5G前傳網路將可能累計帶來光纖光纜新增需求約2.45億芯公里,該需求2019年將會有部分釋放。同時預測,2019年、2020年國內整體光纖的需求分別達到3.38億芯公里和3.48億芯公里規模。

傳統光通信龍頭企業中天科技今年4月底披露的財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自2018第三季度以來,處於連續下滑狀態。與此同時,公司的產品正在從「有線」轉向「無線」,希望轉型成為信息通信產品與方案綜合服務提供商。

中天科技的競爭對手,亨通光電今年一季度的增速也明顯低於去年。財報顯示,2018年,亨通光電實現營收338.66億,同比增長30.50%,歸母凈利潤25.32億,同比增長20.27%。但2019年一季度,亨通光電實現營收67.99億,同比增長僅7.45%,歸母凈利潤4.57億,同比減少5.18%。

3、多元化業務助推發展

長飛光纖預計,2019年全球光纖需求量約在5.2億公里,2023年將增長到6.5億公里。未來五年,全世界要鋪設的光纖長度約30億公里。

在包括長飛光纖、亨通光電、烽火通信、富通集團和中天科技在內的中國五大大光纖廠商中,長飛光纖是唯一一家擁有三種預制棒工藝路線和技術的公司,並實現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2018年長飛光纖財報顯示,光纖和光纖預制棒的毛利率就高達49.43%。

市場研究顯示,在光纖產業鏈中,對光棒生產技術的要求最高,占整個產業鏈成本的
70%。與此同時,由於國內光棒反傾銷政策增加了國外進口光棒的采購價格,因此擁有光棒生產能力且光棒自給率較高的企業將具備一定競爭優勢。

五大光纖廠商中,富通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光棒全合成法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生產的光纖光纜產品主要供應給三大電信運營商,是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烽火通信在光纖通信技術、數據通信技術、集成電路技術等深度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公司正在積極踐行「雲網一體」的轉型戰略。今年的世界移動大會上,烽火通信提出了「泛在、超寬、開放、隨需」的新一代智慧光網(SMART
ON)解決方案。

中天科技是國內光電纜品種最齊全的企業,主營光纖通信和電力傳輸。公司在國內率先建成海底光纜完整生產線,擁有海底光纜製造的核心技術,旗下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底光纜廠商。

亨通光電與中天科技同屬於光通信行業龍頭企業,市值相差不到30億元、規模體量以及業績水平都較為接近。亨通光電於2003年上市,2014年至2017年,亨通光電股價從3元左右漲至33元的最高價,成為一隻「白馬股」。公司的海纜製造產業已初具規模,公司下屬子公司海洋光網主要從事海底光纜的研發製造,公司在國際海洋市場上承接海底光纜訂單已突破了1萬公里。

在光纖需求疲弱,價格下跌的背景下,各家公司都在尋求業務的多元化。

光通信模塊領域是一個潛在的投資機會。包括長飛光纖、亨通光電和中天等企業已經在該領域進行布局,並且已經形成相應的解決方案。近兩年來,長飛光纖推出了一系列應用於數據中心的模塊,亨通光電則戰略性的布局硅光子模塊領域,並且已經具備100G硅光模塊能力,而中天也推出了100G、400G等不同類型的光模塊產品,完成從無源到有源的戰略轉型。

此外,作為承載全球95%以上國際數據的海纜,近年來隨著數據中心以及帶寬流量的飛速增長,全球范圍內開啟了新一輪的新建海纜熱潮,與此同時建設於20世紀初的第一批海纜已經逐漸步入生命周期的晚期,可以說未來幾年海纜市場將迎來巨大機會。

在海纜業務方面,中天和亨通光電較早進入該領域。亨通在2018年就實現了萬公裏海底光纜交付的里程碑,並於上個月宣布尋求收購華為海底光纜業務。長飛光纖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市場機會點,於2018年初與江蘇寶勝科技成立合資公司,正式進軍海纜市場。

不過券商表示,海底光纜的市場容量仍然較小,呈現寡頭壟斷的局面,主要存在於浙江和福建等地部分民營轉型機構的介入,但海底光纜的好處是受周期的影響較小。

『柒』 大陸和台灣之間有海底光纜嗎

2013年1月18日,首條橫跨台灣海峽、大陸直達台灣本島的海底光纜———「海峽光纜1號」開通,大陸與台灣島之間的通信業務經由第三方的歷史宣告結束了。
「海峽光纜1號」從福州長樂直連台灣淡水,由中國聯通(600050)、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台灣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台灣國際纜網、台灣中華電信等兩岸業者合建,總投資2500萬美元,總長度約270公里,為台灣和大陸間最短路徑,且因避開地震帶而大幅降低了天災損害及隱患。此前,台灣與大陸的通信業務要從「亞歐光纜」、「中美光纜」與「亞太二號」等繞道而行。
中國聯通福建分公司副總經理胡行正對記者說,「海峽光纜1號」共計16芯光纖,採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波分復用技術,一期設計容量達6.4T,相當於160萬路高清電視信號同時傳輸。這條光纜將與廈金海纜互為主備份,預計三四月間正式運營。
國台辦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海峽光纜1號」的建成,是兩岸「三通」的又一重要成果。參與建設的兩岸電信業者和台灣交通主管部門官員一致認為,這也是兩岸和平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據了解,2000年,兩岸有識之士就醞釀建設橫跨海峽的海底光纜。100多年前,清朝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台灣與福建間鋪設了海底電纜,但早已退出歷史舞台。去年8月21日,廈金光纜建成。這是兩岸第一條直通光纜,但未達台灣本島。「海峽光纜1號」建成,重啟了百多年前兩岸通信直達業務。
2009年,中國聯通、台灣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和台灣國際纜網發起,並簽署了「海峽光纜1號」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之後,台灣中華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相繼加入。去年11月6日,工程正式開工。

『捌』 生產海底光纜的上市公司

1、中天科技:中天科技在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光纖通信領域,現已形成電信、電力兩大主營產品產業鏈,涉足投資、置業、酒店服務等行業。

集團核心企業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譽為中國特種光纜第一股。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光通信、電力傳輸、新能源、海底光電傳輸。

2、通光線纜:公司於2002年1月29日成立。公司經營范圍為:生產銷售半導體晶元,光有源、無源器件,電子線纜,

計算機軟體開發;經營本企業自產品及技術的出口業務和本企業所需的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及技術的進口業務。主要產品為通信用高頻電纜、航空航天用耐高溫電纜。2006年曾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

3、富通鑫茂:公司成立於1997年9月16日,是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於1997年9月2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

公司控、參股子公司十餘家,以天津為核心分布於津、川、魯、冀、滬等省市,涉及光通信、計算機系統集成、智能化工程、金融等行業,業務客戶遍布全國及歐美地區,其中光通信是公司的主營業務。

4、東方線纜:公司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毗鄰上海、杭州,具有得天獨厚深水良港的北侖。

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我們致力於電力、建築、通信、石化、軌道交通、風力發電、核能、海洋油氣勘采、海洋軍事等領域的光、電、復合纜的設計、研發,製造,安裝和技術支持。

5、亨通光電: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亨通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之一,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光纖光纜、光棒、各類光器件與光接入設備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員工7850人,2008年光纜銷售量約700萬芯公里,市場佔有率達18%左右,產銷量已連續多年在國內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