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如果把購買美國國債的錢用到社保上,夠中國幾年的社保
你搞錯了,買國債的錢是不能用於國內的。
因為買國債使用的外匯屬於貨幣范疇,由央行管理;而社保等投入是屬於財政部管轄。財政部是不能使用央行的錢,如果使用等同於亂發貨幣,引發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
我國實行結售匯制度,國外的投資者到國內投資或者我國企業對外出口賺取的外匯,不能直接在國內使用,需要到銀行換成人民幣,這樣央行的收到進入國內的外匯放出等額的人民幣,這些外匯越積越多,就需要對外投資進行保值增值,其中之一就是購買美國國債。
財政部是管理一個國家的收入支出的部門,收入來自稅收,支出包括公務員工資、國防、教育、醫療和社保等。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
2. 中國購買美國,1.2萬億美元的國債,每年利息是多少,多久結算一次利息
利息沒有公布,但購買美債,主要是國家戰略需要。
知乎作者劉戀認為,美債流動性最好,因為美國的金融業是全球最發達的,各大金融機構都在投資美債,大家都持有美債,美債可以最輕松地在市場上變現,隨時可以將美債變成美元,以此來應付支付,同時還有利息。
而其他金融產品(例如股票)相較美債風險太高,不適合長期投資;買商品(如礦石等)也不劃算,因為動這么大的錢,買什麼什麼價格漲,無法達到保值升值的目的;那麼買黃金呢?也不行,因為當今世界各國貨幣已跟黃金脫鉤,黃金均掌握在各國央行手裡,市場上的黃金總量太少了,而且市場上的黃金絕大多數都在英美炒家手裡,想買也買不到的。
那麼可以用這些美元來投資國內建設嗎?不能。因為這些美元在進入中國時已經被兌換成等價的人民幣了,此時再將美元投入國內市場,就等同於超發貨幣,引發國內通貨膨脹。
因此,持有美債是當前最為合理的投資方式,如果削減美債投資,那麼手裡握著的美元現金會隨著匯率下跌而瞬間蒸發,同時我國政府還要為此支付巨額的利息;與此同時,作為中國這樣的一個超級經濟體,是有相當的市場影響力的,如果削減美債投資,就會向世界發出一個信息:「看淡美國經濟」,如此一來,美元和美債會進一步貶值,導致我們手裡的美元美債蒸發的更多,美國經濟會衰退,從而減少對我們的進口,引發我國的連鎖反應,美國會趁此機會超發貨幣,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所以,購買美債,使美元流回美國,能減少美國超發貨幣量,促進美國經濟的發展,對我國也是有利的。(參考網頁鏈接,有改動)
3. 中國買美國國債的10年期收益率只有大概1%左右,那通貨膨脹怎麼算
應該說的是實際收益率,剔除了通貨膨脹後的收益
4. 中國放給美國的國債有期限嗎
中國放給美國的國債就好像你放在銀行里的錢一樣,你自己想存幾年或幾個月,你事先要填寫個單子,所以中國買美國國債的期限是多少,那是你中國自己的事,你明白嗎
5.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後得到的利息是什麼形式
美元國債支付的利息當然還是美元,就象你買人民幣國債一樣,到期國債利息支付的也是人民幣,一樣的道理。
6.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在人民幣升值時有利還是貶值時有利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在人民幣貶值時有利。
假設美元沒有貶值,這時用人民幣買入美元,此時人民幣沒有升值,等到人民幣升值時進行拋售,就可以賺錢。
升值貶值涉及的是匯率問題,貨幣與匯率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很直觀。即便是教科書中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簡稱MF模型)當中,也是在非常嚴格的一系列假設條件下才能得到增發貨幣會帶來貨幣貶值的結論。
實踐當中,除了貨幣對匯率的影響,還有其他甚至比貨幣更重要的因素影響匯率。
(6)中國買美國國債是幾年期換本息擴展閱讀:
作用及影響
1、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3、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7.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過程是怎樣的
通過企業進出口的貿易順差得到的外匯儲備,來進行購買美國國債。因為中國出口多,進口少,實現貿易順差,得到了「外匯儲備」。作為儲備的美元可以存到美國銀行裡面,但美國銀行也不保險,而且利息很低,於是就買美國國債。所以購買美國國債用的是外匯儲備。
美國國債的購買是國家級別的行為,通過國家的黃金儲備,境外投資以及中國政府在各個企業所換取的外匯中提取資金,然後通過國際債券市場,向美國政府購買國債。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全程起到一個風險評估的作用。外匯管理局則是直接操作的機構,各大商業銀行則是為購買國債的行為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7)中國買美國國債是幾年期換本息擴展閱讀:
在國際市場上,安全有收益的債券不多,美債是其中之一,每年收益率穩定不說,美國還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安全就更有保障。
至於「兩房」債券,即使它跌成垃圾,其實,對我國的收益也不會有影響,因為我國是持有債券,而不是交易債券,所以,只要「兩房」不倒閉(事實上這兩家公司已經非常大,倒閉是根本不可能的),票面上的利率不變,對我國的收益就沒有影響。
中國是少量持有一些歐洲債券和日本債券的,不過,首先他們發行債券的規模很小,其次,這些債券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債。歐洲剛鬧過一個債務危機,希臘等五國賴賬的可能性可是很大的喲(而美國賴賬的幾率幾乎為0)。
所以,對於我國上萬億的外儲而言,首要且權重最大的就是美債。所謂分散風險的一些投資佔比其實很小,因為沒有什麼產品的規模能夠承得下我國巨額的外儲,而且還能達到穩定收益。
8. 中國從購買美國國債中賺回多少利息了
美國財政部數據計算顯示,中國2009年10月末約持有美國長期機構債4,797.68億美元、長期公司債245.46億美元、股票1,007.5億美元。從2008年9月起,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2009年年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8948億美元,約為2009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37%,以及2009年中國GDP的18%。
持有美國國債面臨著較高的機會成本或實際成本。美國10年期國債的年度收益率平均為3%-6%,這遠低於投資者投資於股票指數或進行直接投資能夠獲得的平均收益率。對中國央行而言,持有美國國債有著更為現實的成本。這是因為,央行外匯儲備的累積會導致外匯占款增加,為防止外匯占款增加對國內基礎貨幣的沖擊,央行通常採用發行央票的方式進行沖銷,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9. 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是幾年期的
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