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債市場國內外研究現狀
理論界實用主義普遍!
社會各界更是追求實用!
理論的指導作用被短視化!
商業銀行被壞賬和不良貸款積壓更是疲於應付!
B. 求目前國內外國債研究現狀(論文用)
我國貨幣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子市場是國債市場,這是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場所。1997年6月後,我國的國債市場一分為二,形成了相互隔絕的交易所場內國債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兩部分,從而杜絕了銀行資金流入股市。其中的銀廳間債券市場應規范運作,發展較為迅速,己經成為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重要場所。
但是必須看到,目前的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過小,使得中央銀廳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1999年全國銀行問債券市場的交易量僅為刀.4億元,只相當於場內國債交易量的,而1997年底余額為1億元,商業銀行系統的法定準備金、備付金合計約20000億元,則基礎貨幣約為33456億元,即使假定這完全系中央銀行買入,中央銀行所能增加的基礎貨幣僅佔全部基礎貨幣的0.23,無法真正有效地調節社會貨幣供應量。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是通過協調手段的調節實現的。其重點調控手段有:
第一,國債與公開市場業務的協調配合。目前國債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成為國家財政用於建設性支出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主要財力來源。要把國債變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手段,使之成為既調節產業結構,又調節貨幣流量,成為發展、穩定於一體的經濟杠桿,國債改革還需把握兩個方面:一是發行短期國債,期限在3個月、半年、9個月和一年不等,不定期常年發行,中央銀廳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吞吐國債,穩定基礎貨幣,調節社會供需總量平衡,實現穩定。二是改變國債的使用方向,提高國債的利用效率。即國債不能用於消費性財政支出,應主要用於生產建設性支出,特別是用於支持國有經濟的發展,確保國債走上「有投入也有產出」的良性循環機制,不致釀成沉重的償債負擔。
第二,財政投資項目與銀行配套貸款的協調配合。目前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重點在於財政對於貸款的貼息措施。財政貼息可以大大降低信貸資金的成本,從而真正刺激起社會的投資需求,這樣會在財政投入和民間投資之間建立起直接的連帶關系。把後者真正帶動起來。
C. 關於我國債券市場現狀的描述,正確的有( )。
【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債券市場的相關知識。選項C應該是債券市場的主體是銀行間債券市場。
D. 當前我國國債規模的現狀和趨勢是什麼
不清楚。沒有渠道獲取具體數字
E. 中國的國債情況
2009年10月國債發行計劃公告情況
盡管沒有說明今年的國債發行規模,但市場普遍預測,今年國債發行規模將達2008年的2倍左右,即在1.4萬億和1.6萬億元之間。其間的「彈性空間」,則可能是2000億的中央代發地方政府債券。
規模:1.4萬億至1.6萬億
根據計劃,今年關鍵期限記賬式國債共25隻,其中1年期和3年期國債各4期;5年期國債5期;7年期和10年期國債各6期。從期限來看,中長期國債比重明顯高於短期國債;而發行時間集中在二三季度,其中5月~7月是一個高潮,每月均有3隻發行。
對於今年的發行規模,中投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何欣預計,今年的財政赤字因支出擴大和收入降低雙重壓力的影響,可能會達到8000億~9000億的規模。「若結合2009年到期國債,預計今年的新債發行可能會達到1.5萬億的水平。」2008年,實際發行國債8558億元。
道瓊斯通訊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為幫助此前公布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籌措資金,中國政府今年計劃發行規模為1.6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債。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2日發布研究報告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所採取的增加公共投入和各種減稅措施,將會對財政收入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2009年全年將出現較大規模財政赤字,需要通過加大國債發行量來平衡資金收支缺口。報告稱,若按財政赤字佔GDP的2%~3%比重考慮,預計全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在1.4萬億左右。
F.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綠色債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債券市場已經躋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來,多個部門相繼推出綠色債券市場建設與發展監管條例,監管體系更加規范;多個地方政府著力研究部署綠色債券獎勵政策,激勵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銀行印發的《關於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盡管區域范圍目前僅有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債券種類只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但在支持試驗區綠色發展的同時,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也將會得到復制和推廣,這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促進作用,也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G. 簡述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原因
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適度的國債規模刺激經濟發展,規模過大對經濟發展有負面效應,適度的國債發行可以有效控制貨幣供應量。國家公債的運用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適度的國債可以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總量平衡。
原因: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較優方式。敗政赤字出現後,一般有三種方式彌補。一是動用歷年的財政結余;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或透支;三是發行國家公債。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將社會暫時閑置的個人公共消費資金集中起來,並改變其使用性質,將其轉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或將資金沉澱下來,變一部分現實的購買力為潛在的購買力,從而減緩總需求壓力。
(7)有關國債市場現狀分析擴展閱讀:
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國債由國家信用做為背書,應該是屬於最安全的投資產品。稱市場稱為「無風險投資」。
2019年,國債三年期收益率為4%,五年期收益率4.27%,相比銀行定期同期產品並不低。在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國債毫無疑問成為了「保本理財」性價比較高的替代品之一。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將儲蓄國債發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天延長至全月。
而個人投資者可在4月全月,通過40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共計約13萬個營業網點,以及27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網上銀行購買儲蓄國債,有利於提高個人投資者購買儲蓄國債便利性。
本次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在發行期內不得提前兌取,發行期結束後方可提前兌取。而且提前兌取業務只能通過承銷團成員營業網點櫃台辦理。
H. 國債市場的措施
完善國債市場功能促進利率市場化
從利率市場化角度來看,我國國債市場還無法產生市場基準利率,公開市場操作也無法發揮市場化利率體制下應有的作用,利用國債及國債衍生產品規避利率風險的功能更是缺乏,國債市場的調節功能、價格發現功能、規避利率風險的功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完善國債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第一,完善國債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盡快徹底實現國債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的利率市場化,建立一條完整可靠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為金融市場和中央銀行提供一個具有連續性的市場基準利率。
在發行市場上,應主要採用招標方式,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定期、均衡、滾動地發行短期、中期和長期國債,可以確立並不斷強化國債利率作為市場基準利率的地位,促使基準化的國債利率盡可能地貼近市場利率,體現市場利率,從而起到引導市場利率的作用。逐步把定息國債的初始期限延長到7年、10年、20年乃至30年,最終形成一條完整、可靠和較為准確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為其他債務工具利率的變動和中央銀行利率的調整提供一個可靠的參考指標,這無疑對市場化利率體制的確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充分發揮國債承銷機構和公開市場操作「一級交易商」的做市商(Market Maker)作用,提高國債現貨市場的流動性。通過市場參與者的交流,在各個市場進行對沖套利活動,創造拉平整個市場利率水平的市場條件。借鑒國際經驗,將銀行間債券市場逐漸發展為國債場外(OTC)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發展為國債場內市場,最終形成統一開放的國債發行市場和高流動性的國債流通市場。
建立統一開放的國債市場。統一是指在統一的國債託管、清算系統的基礎上,無論投資者在哪個國債市場上交易,最終是在同一系統內交割。參照國際通行做法,統一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上市交易的國債均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統一託管清算和結算,交易所不再進行國債的託管。開放是指所有投資者均可自由出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買賣國債,由於有最低成本的限制,個人投資者和小額投資者可通過代理人或購買國債投資基金的方式參與交易。
調整國債期限結構和持有者結構
第二,調整國債期限結構和持有者結構,增強國債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國債市場的調節功能。今後應增加1年期以下如3個月、6個月、9個月等短期國債的發行,逐步形成長、中、短期限結構合理的國債結構。戴園晨先生認為,我國對國債發行實行年度規模審批制度,這也是導致1年期以下短期國債嚴重缺乏的原因之一。建議按公開市場操作需要量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確定一個短期國庫券余額的上限,由財政部對滾動發行加以調控,不再逐年或逐筆報告。
今後應使國債持有者結構從個人為主向機構投資者為主轉變,為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提供充分的載體。國債持有者結構向機構投資者傾斜,必然造成相當一部分個人投資者買不到國債,而個人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對於國債市場的發展又是極為重要的。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在於大力發展國債投資基金,通過國債投資基金,使不能直接投資於國債的小額個人資產得以間接投資於國債,同時個人投資者也可通過銀行、保險等形式間接參與國債市場,為國債市場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豐富國債品種
第三,豐富國債品種,在適當時候恢復國債期貨交易,逐步引入衍生品種,增強國債市場規避利率風險的功能。 總之,從利率市場化角度來看,由於國債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市場調節功能和規避利率風險的功能不完善,阻礙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應當盡快發展和完善國債市場的功能,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這也是我國加入WTO後面臨的緊迫問題。
I. 中國債券市場現狀怎麼樣
這方面的論文在一方網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師幫忙指導的。相對於網上很多個人和小機構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網王老師咨詢的,非常專業的說
這里還有些資料,你看看
資產證券化可以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提供新的融資和投資渠道,提高資本周轉率,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商業銀行還可以解決資產負債不匹配、資本不足等問題,同時轉移部分系統性風險。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不僅可以在現有資產證券化產品基礎上豐富產品內容,滿足各方面融資需求和投資需求,而且可以根據控制風險需要推出表內雙擔保債券,減少投機行為。但是,目前資產證券化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少權威的評級機構,進入門檻較低,信用評級缺乏公信力;二是資產證券化領域法律不健全,資產證券化的稅收、會計與信息披露等相關法律還有待完善;三是投資者數量有限、市場規模太小;四是監管過嚴、審批程序復雜、且期限較長,導致產品數量太少,沒有發揮資產證券化的優勢。關於如何促進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筆者建議,一要創新資產證券化產品,擴大市場規模;二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三要完善資產證券化會計制度;四要完善信用評級體系,提高評級機構質量,創造信用評級需求,加強評級機構道德風險管理;五要拓寬市場參與者范圍;六要實施適當的貨幣政策,支持證券化業務發展。
還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網自己看吧~
摘要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義
國內外研究動態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
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理論分析
資產證券化的定義與分類
建立利率模型與確定利率波動率
專項分析:MBS分析
MPS分析
CMO分析
商業房產按揭抵押債券
美國次貸危機的理論分析
美國住房貸款證券化
次級貸款概述
資產證券化業務流程
美國房地產市場繁榮帶動了經濟增長
次貸危機發生過程
次級危機產生的原因
美國的過度的透支消費
金融衍生產品監管存在漏洞
投資銀行過度競爭
金融杠桿化程度過高和金融機構短期行為
信用評級領域存在問題
美國次貸危機的經驗借鑒
借鑒場內金融工具經驗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系統性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改革推出巴塞爾協議Ⅲ
房屋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現狀與問題
房地產市場與資產證券化發展現狀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中國資產證券化現狀
債券市場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的位置
中國債券市場現狀
證券化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相關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信用評級體系存在問題
資產證券化市場規模與參與者數量不夠
SPV的監管
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與創新建議
推進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
推出MBS的可行性
完善證券化品種推動金融創新機制
相關法律與制度創新
法律建設方面創新
資產證券化制度創新
適用的會計准則
會計准則的調整
會計准則一致性
完善信用評級體系
提高信用評級機構質量
創造評級需求
加強監管防範道德風險
拓寬市場參與者范圍
引入機構投資者
引入個人投資者
引入外部投資者
貨幣政策與資產證券化
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宏觀調控引導資產證券化健康發展
結論與展望
後記
最好先擬提綱,再寫論文,你參考下這個吧,當時一方的王老師給我,直接就通過了,呵呵,老師拿我的當別人的範文了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