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300億元新發國債顯現配置價值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300億元新發國債顯現配置價值

發布時間: 2021-06-09 17:01:12

⑴ 中國增持美國債近300億元,怎麼還擺脫不了美國

中國為什麼繼續增持美國國債
第一,這與全球范圍內金融的去杠桿化(Deleveraging)有關。國際金融普遍實施了在險價值(Value at Risk, VAR)的資產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一旦資產價格下跌,金融將被迫收縮財務杠桿,通過出售風險資產來償還債務。全球主要金融同時啟動去杠桿化進程,導致短期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大規模撤出(這也是韓國等國家面臨資本外流的根本原因),並重新流回美國。畢竟美元仍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最具流動性的幣種,美國國債仍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資產。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美元短期國債市場,導致了兩個後果。其一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變得非常陡峭,由於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於美國短期國債尋求避險,導致美國1個月、3個月等短期國債收益率水平迅速下降,甚至一度出現負利率的情形;其二是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顯著升值,尤其是相對於歐元大幅升值。2008年年初至今,美元對歐元升值超過25%。美元匯率走強也是導致全球原油及初級產品價格下挫的動因之一。
第二,這與中國央行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有關。盡管從2005年7月開始,中國開始實施人民幣有管理浮動、參考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政策。但自2008年第3季度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對中國出口行業的沖擊加大,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明顯減緩。2008年第3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僅升值0.6%。由於這一時期內美元對歐元顯著升值,導致實際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也出現顯著升值。2008年第3季度,人民幣對歐元名義匯率升值了7.5%--這是匯改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最大的單季升值幅度。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不難理解中國央行為什麼繼續增持美元國債。由於美國短期國債重新獲得國際者青睞,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顯著升值。在這一背景下,如果減持美元資產、增持其他幣種資產,將導致外匯儲備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賬面損失(因為外匯儲備是以美元計價)。因此增持美元國債就成為中國央行的暫時之選。在中國央行增持的美國國債中,短期國債的比重可能顯著上升,因為金融市場動盪時期,美國長期國債市場價值的波動性更強。增持美國短期國債,也是"現金為王"(Cash is the King)思路的變相體現。 還有購買美國國債的問題,目前國內有不少人都認為,中國購買美國的國債是窮國補助富國,是中國在救美國金融危機。因此,美國可以通過美元的貶值來賴債。但實際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中國可以通過實物資產的方式及金融資產的方式持有。如果是實物資產持有,在這些資產貶值時,外匯儲備同樣會減少。再加上,實物資產的持有成本及變現便利程度還會加大外匯儲備減值的風險。如果外匯儲備是金融資產,那麼就需要考慮,這些放在國外的外匯儲備持有什麼樣的金融資產合適?目前世界上是否有比美國國債風險低的金融資產?可以說,在這次次貸危機中,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不是比例較高地持有美國國債,那麼它所面臨的風險比現在要高得多。有人說,最近美國出台的救市方案,發行國債不可避免。如果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就是在救美國。但是,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不購買美國國債,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比美國國債風險更低的金融資產?因此,就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來說,購買美國國債可能是降低中國外匯儲備風險最好的方式。中國外匯儲備持有金融資產的結構,應該是加大美國國債的比重。

⑵ 關於國債的價值

??買的是多久的啊?那時的利息好像挺高的哦。拿去查看看現在有到多少了。不過 現在的物價越來越高錢越來越貶值了

⑶ 10年國債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懷抱著「不要倒在黎明前」的堅持,卻遭到市場的當頭痛擊。13日,債券交易員小李看著蹭蹭上行的國債收益率欲哭無淚,當天10年國債收益率大幅上行至3.98%,再度刷新逾三年新高,10年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盤中最大跌幅達0.67%,期價繼續刷新歷史新低。

「市場並沒有新增利空,甚至10月金融數據全面低於預期,對債市有一定利好,但還是跌成這樣,只能說明投資者情緒還是很脆弱。」小李表示。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影響債市的核心因素仍然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在經濟平穩短期難證偽、通脹預期升溫、監管擔憂難消的環境下,利率債調整依然難言
結束,尤其市場情緒脆弱可能導致市場再度加速下跌。但在經歷10月以來的大幅調整後,利率債配置價值繼續提升,商業銀行增持跡象較明顯,倘若經濟數據明顯
回落、配置力量逐步顯現和金融監管落地信號出現,交易性機會仍值得期待。

莫名大跌再現

短暫盤整近兩周後,債券市場再現劇烈調整。

周一(13日),10年國債活躍券170018開盤就上行2BP報3.94%,這一收益率水平正是10月底創出的本輪調整新高,但空頭在這一位
置並未遭遇太大抵抗,上午剛過10點利率就升至3.95%,隨後緩步上行,午後加速上沖至3.98%,截至收盤,170018最後成交在3.98%,較前
收盤價上行6BP。

當日國開債跌勢更明顯,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70215早盤小幅低開於4.6%,早盤震盪上行近6BP至4.6575%,午後又大幅上行約
3BP至4.69%,盡管低於預期的10月金融數據公布後,收益率一度出現小幅下行,但最終仍成交在4.6875%,較前收盤價大幅上行逾8BP。

「今天也沒有什麼利空,感覺10年國債收益率莫名其妙就要突破4%大關了!」盤中,交易員小李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此前的10月30日,也是在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債市期、現貨加速下跌,10年國債收益率盤中最高升至3.94%,刷新本輪調整以來新
高;10年國開債活躍券170215單日上行幅度達到10BP。隨後的兩周時間,市場陷入了盤整,10年國債收益率主要圍繞3.87%-3.89%區間震
盪。然而,就在小李預想10年國債收益率突破4%有難度,或可嘗試小幅抄底之際,債市又一次「打臉」多頭。

恰如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覃漢此前所言,債市的境況並沒有明顯改觀,寄希望於大跌後做左側的投資者再一次感受到「空手接白刃」的痛楚,市場無情地證明,「超跌」並不是「抄底」的理由。

利空仍未「走遠」

綜合最近兩周的信息,債市情緒偏弱並非沒有理由。市場人士認為,經濟韌性較強、通脹預期回升及對流動性和金融監管的擔憂,仍在對債市產生負面影響,在配置需求偏弱和利好催化缺失的背景下,利率債調整依然難言結束。

首先,從基本面來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實質上對債市利好多於利空。其一,10月PMI環比回落0.8個百分點至51.6,不及市場預期的
52,為債市提供喘息機會;其二,10月進口同比增長15.9%,出口同比增長6.1%,雙雙不及預期的17.5%和7%,貿易數據不及預期一度帶動市場
情緒好轉;其三,最新公布的10月金融數據全面低於預期,10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8.8%,預期9.2%,前值9.2%,10月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人
民幣貸款分別為10400億元和6632億元,預期則分別為11000億元和7830億元,數據公布後,10年國開債收益率也一度回落約2BP。

上述經濟、金融數據表現疲弱,顯示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猶存,對債市情緒有所提振,然而,如市場人士所言,從歷史季節性規律來看,10月經濟數據較
9月有所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很難給市場帶來更多積極信號,且此前的經濟增速放緩一致預期屢屢不能證實,導致投資者心態上要「見了兔子才撒鷹」。

其次,上周公布的10月通脹數據高於預期,令部分市場人士對通脹的擔憂升溫。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1.9%,略高於預期值1.8%,為今年以來的次高;10月PPI同比上漲6.9%,漲幅持平於9月,高於預估中值的6.6%。

「目前看來,明年通脹中樞有進一步抬升的概率,通脹的基本面也可能成為影響接下來債市投資者情緒的一個風險點。」興業證券表示。

再者,政策面上,監管層最近再度強調金融防風險,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可能預示未來各項監管政策將逐步落地,且不排
除未來一段時間內出台重大監管政策的可能性,倘若像市場預期的那樣政策力度較大,很可能利空債市;當然,若監管力度不及此前市場預期,監管預期差也可能帶
動債市反彈。

此外,隨著海外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也引發了債市對資本外流或國內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不過目前來看,多數機構認為,在人民幣匯率彈性較好、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較強、中美利差保護足夠的背景下,海外政策收緊對國內債市的影響將相對較小。

總的來看,國內經濟基本面仍待觀察,然而市場對通脹和監管的擔憂揮之不去,在市場情緒不穩的情況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市場大幅波動,債熊的餘威顯然未散。

那麼何時會有交易性機會?對此中金公司指出,也許可以看看年底和明年一季度,這階段最確定的是供求關系改善。從供給端,一季度一般都是債券發行
淡季。屆時一個最積極的變化就是保險「開門紅」,將帶來債市的配置資金。銀行類機構「表」的約束減弱,加上債市相對性價比顯現,配置力量有望增強。此外,
美聯儲12月份加息、年底經濟工作會議、年底資金面會否緊張、金融監管政策等都有望在屆時證實或證偽。

中金公司認為,目前市場所擔心的諸多風險點,未來都存在預期反復的可能,密切關注新的「預期差」出現,有望在年底階段達到頂峰。對配置盤,量比
價更重要,重要的是收集到足夠的籌碼,應該積極把握每次調整帶來的配置機會。而對交易盤而言,仍需要承受較大的波動風險,耐心等待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時點可
能出現的交易性機會。

國債也有風險。

⑷ 2013年記賬式附息一期國債,發行300億,期限為一年期,一年期國債利率是7.1%,為什麼一年期這么高利率。

2013年記賬式附息一期國債的情況應該是:
1、本期國債計劃發行260億元,實際發行面值金額260億元。

2、本期國債期限5年,經招標確定的票面年利率為3.15%,2013年1月10日開始計息,1月10日至1月14日進行分銷,1月16日起上市交易。

3、本期國債為固定利率附息債,利息按年支付,利息支付日為每年的1月10日,2018年1月10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

⑸ 2012年第二期憑證式國債300億元於8月10日發行。這一政策發揮影響的路徑是()1、擴大政府投資 2、刺激...

政治試題嗎?
正確答案應該是A 4-1-3-2
廣東省六校2013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政治試題

⑹ 經濟學!簡單的,100分!

1,聯儲提高利息,一般是用來抑制經濟過熱的。
產生的後果是信貸緊縮,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物價下降,
這一階段不只是房子,很多商品都會處於觀望期:等待物價下降

2,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3,一、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
本輪全球金融危機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而美國次貸危機則源於美國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美聯儲在很長時期內實施了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國房地產價格指數在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間上漲了1.24倍。[1] 在低利率與房價持續上漲背景下,由於美國政府金融監管缺位,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各種金融衍生產品過度發展。不過,上述繁榮建立在假定美國房地產價格將會持續上漲的脆弱基礎上。 當美聯儲在通貨膨脹壓力下從2004年6月起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後,房地產價格從2006年6月起開始下跌。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繁榮的基礎不復存在。2007年8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對沖基金停止贖回,引發投資者撤資行為,從而觸發了流動性危機。這被視為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的標志。2008年2月,英國北岩銀行被英國政府國有化,這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第一家被國有化的金融機構,也標志著次貸危機已經傳遞至歐洲。2008年3月,貝爾斯登申請破產倒閉,在美聯儲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購。美國政府對貝爾斯登的救援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一個新階段,同時強化了投資者對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 2008年9月是美國次貸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危機的轉折點。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與房利美,這意味著美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爆發系統性危機。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沒有實施救援。美國政府聽任雷曼兄弟破產倒閉的做法打破了金融市場關於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直接造成美國短期貨幣市場崩盤。由於短期貨幣市場是美國影子銀行體系最重要的融資來源,雷曼兄弟的破產使得美國投資銀行的覆滅變得不可逆轉。在雷曼兄弟破產的同一周內,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宣布被美洲銀行收購,美國前兩大投資銀行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宣布轉為銀行控股公司。華爾街上煊赫一時的五大投行集體消失。此外,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出現嚴重虧損,最終被美聯儲注資850億美元並實施國有化,這標志著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場開始崩潰。在2008年9月,危機也由美國金融市場全面蔓延至歐洲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危機正式由國別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市場危機。
金融市場的危機也通過財富效應、信貸緊縮、切斷企業融資來源等渠道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從2008年第2季度起,歐元區與日本經濟進入負增長;從2008年第3季度起,美國經濟進入負增長。三大發達經濟體在2008年下半年集體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明顯減速。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將實現1.3%的負增長,這是全球經濟自二戰以來的首度萎縮。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將萎縮3.8%,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也僅為1.6%。[2] 在2009年2-3月,有四種危機重疊發生:一是以花旗銀行、美洲銀行為代表的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爆出巨額資產減記(不過09年第1季度財報顯示相關銀行盈利狀況有所好轉);二是美國對沖基金行業從2008年10月起遭遇大規模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三是發達國家實體經濟仍在不斷下滑;四是中東歐國家很可能爆發因為外資抽逃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因此,2009年春季也被稱為「金融海嘯第二波」,以對應雷曼兄弟破產所引發的金融市場系統性危機。不過,由於投資者預期已經顯著調低,目前已經很難有打破投資者預期的意外事件發生,金融市場重現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機仍處於深化與擴展的過程中。 以上我們簡要回顧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事實上,我們很難清晰劃分金融危機的發展階段,原因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危機往往交疊在一起。例如,房價下跌從2006年6月起延續至今(美國房價指數迄今為止已經下跌了30%[3]),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從2007年8月起延續至今,股市下跌從2007年10月起延續至今,實體經濟衰退從2008年第3季度起延續至今。因此,我們只能用標志性事件(例如金融機構破產)的發生來大致描述金融危機的演進。
二、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要判斷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就離不開對美國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與評價。下面我們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兩個層面來分析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表1總結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出台的財政救市方案,主要包括1680億美元的減稅、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方案、奧巴馬政府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以及最近出台的公私合營的壞賬銀行等。簡單計算,美國政府財政救市方案的金額已經高達1.66萬億美元,約為GDP的12%。上述方案既包括幫助金融機構紓困的具體措施(包括注資、剝離問題資產、為金融機構負債提供擔保等),也包括提振實體經濟的具體措施(包括減稅和增加社會公共支出等)。現在要全面評價財政救市方案的效力為時尚早,但相關政策的出台至少緩解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下滑。 美國政府巨額財政刺激方案的直接後果,是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飆升,以及為財政融資的壓力上升。2002年至2007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平均為4270億美元。根據奧巴馬政府的預算,2009財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7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12%。發行國債是美國政府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圖1所示,自1990年以來,美國歷年的國債凈發行額與財政赤字水平大體相符,這表明美國政府主要用增發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自1996年以來,每年國債凈發行額均高於財政赤字水平。[4] 2002年至2007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一直穩定在5000億美元左右,2008年則飆升至1.47萬億美元。市場預計,要為巨額財政赤字募集足夠資金,2009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將至少達到2萬億美元。 2008年年底美國國債市場未清償余額約為10.7萬億美元。如果2009年新增2萬億美元的國債發行,相當於市場上新增20%的供給。如果對美國國債需求的增長跟不上國債供給的增長,美國政府必須提高新發國債的收益率,而這會壓低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外國投資者將遭受嚴重損失。[5] 然而現實情況是,截止2009年4月中旬,美國國債市場收益率總體而言仍處於不斷下降趨勢: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3%,而3個月國債收益率低於0.20%。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主要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國際資本在危機時期的「流向安全港」(Fly to Safety)效應有關。一旦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配置風險資產,大量的資金將從美國國債市場撤出,這可能顯著推高國債市場收益率並壓低國債市場價值。 表2歸納了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的應對方案。美聯儲的救市方案主要包括三類:一是降息,在次貸危機爆發後一年半時間內,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二是通過各種信貸創新機制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包括針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期限拍賣貸款(TAF)、針對交易商(投資銀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貸款(PDCF)、針對商業票據發行者的商業票據貸款(CPFF),以及針對資產支持證券購買者的期限資產支持證券貸款(TALF);三是所謂的定量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美聯儲通過直接購買證券的方式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相關證券包括國債、機構債與MBS。 美聯儲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目前無論是反映短期貨幣市場融資成本的TED息差,還是美國居民中長期住房抵押貸款利率,與危機爆發初期相比都顯著下降。然而,美聯儲貨幣政策也造成了兩個明顯後果:後果之一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不斷上升。如圖2所示,從2008年9月初到2009年4月中旬,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總規模由9000億美元左右飆升至2.2萬億美元左右。總資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通過各種創新機制提供的流動性貸款顯著增加,自2008年3月推出PDCF機制以來,美聯儲流動性貸款由零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1.2萬億美元。自美聯儲實施定量寬松政策以來,美聯儲直接持有的證券數量也有所上升;後果之二是美國金融機構的超額准備金大幅飆升。由於美聯儲的資本金沒有發生變動,因此資產負債表總體規模的上升實際上意味著美聯儲負債的上升。如圖3所示,在美聯儲各項主要負債中,流通中現金的規模大致穩定在9000億美元左右,而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則由2008年9月初的2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接近9000億美元。 盡管美聯儲對金融機構流動性貸款的增加目前主要體現為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的增加,但這主要與金融機構去杠桿化尚未結束、風險偏好很低,因此存在惜貸現象有關。一旦金融機構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開始放貸,貨幣流通速度可能在短期內顯著上升,從而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一旦在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開始反彈後,美聯儲不能及時抽迴流動性,那麼美國很可能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元可能大幅貶值。事實上,盡管美聯儲賬面上有大量證券,但其中國債數量有限,故而通過出售國債能夠收回的流動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創新信貸機制積累的其他種類債券很可能短期內無人問津,這意味著短期內美聯儲抽迴流動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內美國爆發通脹與美元貶值的可能性較大。
三、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
要准確預測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美國財政部新近出台的公私合營壞賬銀行方案能否吸引到大量私人投資者的參與,從而為壞賬銀行的運營提供足夠資金?美國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何時結束?美國金融市場何時開始反彈?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何時結束,新興市場國家中央銀行是否會持續追捧美國國債?美元匯率是否以及何時會反轉?一旦市場反彈,美聯儲能否及時抽迴流動性,從而避免惡性通脹的爆發?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何時止跌反彈?
盡管我們尚不能對以上問題作出滿意回答,但我們相信,危機演進的某些中長期方向是比較確定的。以下我們將就全球金融市場、全球實體經濟增長與全球通貨膨脹狀況等方面作出預測。 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尚未見底。盡管2009年第1季度美洲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高盛等金融機構的盈利狀況超出市場預期,但這些金融機構在2009年的業績可能有所反復。金融機構將會繼續披露壞賬,這意味著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仍會繼續,金融機構也會繼續尋求政府或私人部門的股權投資。如果大型商業銀行情況惡化,不排除美國政府進一步實施國有化的可能性。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並未顯著減弱,如果短期貨幣市場仍不能恢復正常運轉,則2009年春季可能出現對沖基金大面積解散清算的現象。隨著實體經濟增長前景的惡化,美國公司債市場可能爆發新的危機。歐洲金融機構對問題資產的披露遠沒有美國同行充分,這意味著歐洲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的下行空間。[6] 一旦中東歐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在中東歐國家擁有大量信貸頭寸的西歐商業銀行將出現更多壞賬。然而,盡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場很難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系統性危機,這是因為投資者的預期已經顯著下調,很難發生打破投資者預期從而引發恐慌性拋售的惡性事件。我們預計,美國金融市場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觸底,逐步恢復正常的投融資功能。 實體經濟的恢復則要緩慢的多。從目前世界各國出台的救市方案來看,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狀況很可能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進一步惡化。美國居民並沒有顯著壓縮消費,而中國居民並沒有顯著擴大消費,這意味著美國當前經常賬戶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7] 一旦實體經濟反彈、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漲,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也是如此。從短期來看,美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在2010年上半年恢復正增長。但要恢復到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需要5年左右時間。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反彈將會晚於美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進口需求是否重新強勁。受4萬億人民幣投資方案(重點在於基礎設施投資與房地產投資)與銀行信貸飆升刺激,中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強勁反彈。但由於居民消費持續疲弱、刺激投資可能進一步形成過剩產能、信貸飆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續疲軟,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中期內缺乏持續增長的動力。如果全球范圍內刺激政策運用不當,各國政府缺乏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魄力以及協調各國宏觀政策的遠見,整個世界經濟都可能呈現出W型走勢,即短期內顯著復甦,中期內不容樂觀。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通貨緊縮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當然,如果世界經濟重返通脹,其根源可能不在於全球需求的強勁復甦,而在於美元大幅貶值引發的全球能源與初級產品價格再度上漲。如前所述,我們很難說服自己,「直升飛機上的伯南克」能夠在市場反彈之際迅速抽迴流動性,因此當前美國的定量寬松政策很可能埋下未來通貨膨脹的種子。一旦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結束、機構投資者重新開始配置風險資產、銀行重新開始放貸,這意味著貨幣乘數短期內可能迅速上升。在基礎貨幣沒有相應削減的情況下,這將加劇經濟體中的通脹壓力。隨著大量資金流出美國國債市場並重新流向新興市場國家,美元可能大幅貶值,從而推動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上漲伴隨著總需求的持續不振,我們就不能排除世界經濟陷入滯漲的可能性。

⑺ 國債發行2012本期國債計劃最大發行總額為300億元,其中3年期210億元,票面利率4.76%,購買合算不!

你自己也計算了,兩者收益相差153元,國債利息收益比同期銀行定存高一點。國債和儲蓄存款本來兩種都是無風險投資,收益肯定不會相差太多。收益跟風險是成正比的,風險高的收益高,風險低的收益相對就低一些。

世上沒有風險低收益也高的。如果國債收益預期無法滿足你,你可以考慮買一些股票或者股票基金。如果你厭惡風險,擔心虧損本金,在風險相等的情況下,國債收益高,肯定是選擇國債投資了。

另外,這種儲蓄型的國債的利息比銀行定存高,是比較受老百姓歡迎,通常是不好買的;如果你想買入,最好在發行的第一天早點去。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

⑻ 近年來,國債成為我國人民經濟生活中的一個亮點,新發行的國債出現了熱銷的場面,2009年憑證式(五期)國債


小題1:D
小題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