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投資長期策略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投資長期策略

發布時間: 2021-06-09 13:24:47

A. 投資基金的策略有哪些

1、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基金投資策略,也是最省心、最適合入門級選手的投資策略。

但是對於老司機,或者喜歡折騰的投資者來說,就不太滿足於這種簡單省心的投資方式,那感覺就像開慣了手動擋的車,突然開個自動擋,總覺得操控性少了那麼一點點。

2、單筆擇時。

和定投不一樣,單筆投資的關鍵在於「擇時」。

這個策略應該不用我多解釋,很簡單,在市場的相對低點買入,相對高點賣出。

難點當然就在於怎麼判斷高點和低點了,一般來說做單筆擇時,最重要在於一個「等」字訣,不到最佳時機絕不出手,寧可錯過,不可過錯。

3、二八輪動。

這個策略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市面上也有很多對應策略做的組合,基本思路是這樣的:

「二」代表的是市場上佔比20%左右的大盤權重股,「八」代表的是市場上佔比80%左右的中小盤股。

通常會選擇滬深300指數作為「二」的代表,中證500指數作為「八」的代表,然後根據一定的量化指標,在滬深300和中證500之間做輪動切換。

這種策略通常在趨勢比較明顯的行情下比較奏效,但是在震盪市場行情下,就容易被反復打臉。

4、二八平衡。

和上面二八輪動不同的是,這里的「二」和「八」代表的是倉位,通常指的是20%的權益類基金搭配80%的債基,是一種經典的股債平衡策略。

這個投資策略的調倉閾值一般設置上下5%,也就是看權益類基金的倉位佔比,超過25%或低於15%,都會觸發再平衡,通過調倉將股債佔比重新恢復到20%和80%。

二八平衡的投資策略,特點是穩健、波動小。

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通常跑輸大盤,但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卻能讓你高枕無憂。也就是說,它犧牲了一部分收益,換來了投資過程中的安心。

5、50:50股債平衡。

將上述二八平衡的股債倉位調整一下,各一半,就變成了50:50股債平衡。

這個策略起源於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提到的思想,權益類基金和債基各佔50%倉位,上下25%作為觸發調倉的閾值。

實際上,這一策略是二八平衡的基礎版,相比之下,二八比五五的波動更小,更容易讓人接受,所以,具體選擇二八還是五五,看各位的喜好了。

6、核心-衛星。

這一策略通常用在資產配置上,對於基金投資來講,「核心」對應的是低風險、長期穩定收益的基金;「衛星」對應的是積極進取的基金類型。

核心基金的佔比通常會高於50%,甚至70%-80%,這個策略有點像二八平衡,但倉位和基金選擇上更為靈活,只要把握「核心-衛星」的大原則就行,比如,60%的貨幣基金為核心,30%混基+10%股基為衛星,都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幾種基金投資的策略,除了第一種之外,其他幾種策略基本上都不用擇時,在基金的選擇上也要求不高,各位童鞋如果想用不同的投資策略玩玩基金,可以考慮一下。

B. 基金投資有哪幾種策略

1、固定比例投資策略。即將一筆資金按固定的比例分散投資於不同種類的基金上。當某類基金因凈值變動而使投資比例發生變化時,就賣出或買進這種基金,從而保證投資比例能夠維持原有的固定比例。這樣不僅可以分散投資成本,抵禦投資風險,還能見好就收,不至於因某隻基金錶現欠佳或過度奢望價格會進一步上升而使到手的收益成為泡影,或使投資額大幅度上升。
2、適時進出投資策略。即投資者完全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買賣基金。通常,採用這種方法的投資人,大多是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對市場行情變化較有把握,且投資的風險承擔能力也較高的投資者。畢竟,要准確地預測股市每一波的高低點並不容易,就算已經掌握了市場趨勢,也要耐得住短期市場可能會有的起伏。
3、順勢操作投資策略。又稱「更換操作」策略。這種策略是基於以下假定之上的:每種基金的價格都有升有降,並隨市場狀況而變化。投資者在市場上應順勢追逐強勢基金,拋掉業績表現不佳的弱勢基金。這種策略在多頭市場上比較管用,在空頭市場上不一定行得通。
4、定期定額購入策略。就是不論行情如何,每月(或定期)投資固定的金額於固定的基金上。當市場上漲,基金的凈值高,買到的單位數較少;當市場下跌,基金的凈值低,買到的單位數較多。如此長期下來,所購買基金單位的平均成本將較平均市價為低,即所謂的平均成本法。平均成本法的功能之所以能夠發揮,主要是因為當股市下跌時,投資人亦被動地去投資購買了較多的單位數。只要投資者相信股市長期的表現應該是上升趨勢,在股市低檔時買進的低成本股票,一定會帶來豐厚的獲利。(來自網路) (基米花502)

C. 最近忙著寫論文,題目是關於企業長期投資策略的。上網查了下可供參考的資料真的不多= =!!尷尬了

你的開題范疇太大了, 不知道是什麼層次的論文. 投資的概念也非常豐富, 在開題的時候建議先做細化, 避免想的高大全,寫的無比空泛. 如果是碩士論文, 可參考此開題範例: 論金融服務行業小額信貸機構的長期融資策略--獨立出借人(自然人)的融資渠道規劃.

相關書籍其實太多了, 不同學術范疇, 不同行業,不同項目估計看一年都沒重復的. 所以建議還是先做細化再開始!

D. 如何制定投資戰略

企業投資有三大基本選擇,即①投資戰略類型選擇、②投資時機選擇和③投資規模選擇,以及最後的綜合選擇,即投資項目的優化組合才是投資戰略選擇本體。
企業投資戰略
①投資戰略類型的選擇:企業投資戰略類型(投資策略)依賴於企業在競爭中的弱強、市場時機和市場佔有率這3個因素,可選擇的投資戰略有12種類型.
②投資時機選擇:經營成功的企業投資一般是將多種產品分布在壽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組合,主要模式有4種:
(1)投資側重於導入期產品,兼顧成長期和成熟期,這是一種頗具開發實力且創新意識強的企業通常選擇的模式,是一種為獲得領先地位而勇於承擔風險的投資策略。
(2)投資側重於成長期和成熟期,幾乎放棄導入期和衰退期,這是一種實力不足而力求穩妥快速盈利的企業通常選擇的模式,是一種重視盈利而迴避風險的投資策略。
(3)投資均衡分布於4個階段,這是一種綜合實力極強而且跨行業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通常選擇的模式,是一種選擇多角化經營戰略謀求企業總體利益最大的策略。
(4)投資側重於導入期和成長期而放棄成熟期、衰退期,多見於開發能力強而生產能力弱的企業。
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經營總戰略選擇上述4種投資組合之一或某一模式的變形。
③投資規模選擇:
投資規模選擇包括兩層意思:單個投資項目的規模選擇和企業總體投資規模的確定。物質技術條件決定企業能夠達到的規模;社會需要決定投資項目需要達到的規模;經濟效益決定投資項目實際達到的規模。

E. 基金投資四種具體交易策略

1、固定比例投資策略。即將一筆資金按固定的比例分散投資於不同種類的基金上。當某類基金因凈值變動而使投資比例發生變化時,就賣出或買進這種基金,從而保證投資比例能夠維持原有的固定比例。這樣不僅可以分散投資成本,抵禦投資風險,還能見好就收,不至於因某隻基金錶現欠佳或過度奢望價格會進一步上升而使到手的收益成為泡影,或使投資額大幅度上升。
2、適時進出投資策略。即投資者完全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買賣基金。通常,採用這種方法的投資人,大多是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對市場行情變化較有把握,且投資的風險承擔能力也較高的投資者。畢竟,要准確地預測股市每一波的高低點並不容易,就算已經掌握了市場趨勢,也要耐得住短期市場可能會有的起伏。
3、順勢操作投資策略。又稱「更換操作」策略。這種策略是基於以下假定之上的:每種基金的價格都有升有降,並隨市場狀況而變化。投資者在市場上應順勢追逐強勢基金,拋掉業績表現不佳的弱勢基金。這種策略在多頭市場上比較管用,在空頭市場上不一定行得通。
4、定期定額購入策略。就是不論行情如何,每月(或定期)投資固定的金額於固定的基金上。當市場上漲,基金的凈值高,買到的單位數較少;當市場下跌,基金的凈值低,買到的單位數較多。如此長期下來,所購買基金單位的平均成本將較平均市價為低,即所謂的平均成本法。平均成本法的功能之所以能夠發揮,主要是因為當股市下跌時,投資人亦被動地去投資購買了較多的單位數。只要投資者相信股市長期的表現應該是上升趨勢,在股市低檔時買進的低成本股票,一定會帶來豐厚的獲利。

F. 如何制定投資策略

首先就是要確定好投資方向,你進入投資外匯市場,是要進行短期投資、中期投資還是要長期投資,待確定好這個計劃後,在進入市場進行布局,如果是進行短期投資,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要著重進行技術面分析,然後在適當的時機進入,然後在根據技術分析確定什麼時機是最佳的出局點。資金的規劃。在做好風向之後就要確定資金量的投入。資金量的投入要根據方向來劃分,如果是長期方向,那麼可以投入較多的資金量。短線就不要投入較多資金,最好保持在自己資金量的三分之一。攻守要相互結合。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首先要做好受的一環節,只有能守住就不怕攻沒有動力。止損點的設置。止損點的設置根據操作的階段不同要有相應的變化,如果在長線操作中就要設置較大比重的止損,防止因一時的價格下跌而被清掃出場。中線就要側重於技術面的分析。在相對風險較高的外匯市場中,如果能在每一次的操作之前都能夠做到這樣的策略制定,就能夠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點。

G. 積極投資策略的介紹

根據Zvi Bodie等人編寫的《投資學》來看:積極投資策略指投資人通過主觀行為,判斷做出投資管理的策略行為,具體是指通過找出證券價格出現的錯誤定價或者通過對不同資產的投資做時間選擇來提高投資收益的投資一種投資策略。例如,在牛市的時候增加股票的持倉量。與之相對應的,消極投資策略(Passive Strategies)是指投資人長期的持有某個投資產品,並且不去對投資品本身做分析或花費精力來研究投資策略來提高資產整體表現的策略。

H. 長線投資策略例子

個人認為, 長線投資的基本思想是:找到優質的企業,並在適當的價格買入並長期持有。
事實上,如果投資者選擇的目標企業具有可持續的、可預測的盈利,那麼,長期投資的風險是非常小的(當然,純屬偶然的自然災害導致的結果不在此列)。
例如:巴菲特投資某郵報企業。
1973年初,華爾街上空出現了低迷悲觀的投資情緒,道瓊斯工業指數開始下滑。某郵報公司的股票價格也隨之下跌,到5月份,股價近乎減半(好價格)。
巴菲特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認定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於是開始大手筆購入該郵報的股票。
巴菲特購入該郵報之後的兩年,股價一直下跌。但他仍然堅信該郵報的價值必然增長,於是他堅持持有……(長期投資)
直到現在,巴菲特還在持有這支股票,不過他的股票價值已經翻了150多倍。

I. 投資策略的基金投資

1.長期持有,不易頻繁操作
基金投資中不存在所謂短線操作,因投資基金相對於股票有較高的交易成本,同時基金的凈值波動也不會象股票那樣劇烈。因此投資基金一般要持有一段時間才能獲取預期收益。而且在金融環境不斷完善的市場中,長期持有可能是不錯的基金投資策略。首先,長期持有可避免頻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以避免贖回費用,無形中有了更多回報,其次,股票型基金因其不同的投資組合和策略,長期持有可穩定獲得平均收益。做到「不踏空」。簡單的操作方式也可減少在投資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
2.基金產品中風險最大的是股票型基金
因為其股票倉位受到嚴格要求,所以在震盪下行過程中無法降低其倉位到較低點。而理財就是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分散您的投資到一些債券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裡面。
3.定期定額投資
大多數投資者對此比較了解,即定期投入相同金額購買同一種基金。這種方式可降低投資基金的平均成本。優點是股市波動較大但漲幅不明顯時,也可獲取不錯收益。另外這種投資方式無須親自操作,有類似強制儲蓄的功能,強制自己減少沖動消費。將原本消費用得資金變成可以生錢的資產,並坐享收益。這種循環投資方式最適合工薪階層投資。定期將節余的工資投資基金。實現財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