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4比3擊敗阿根廷首發球員是誰
2018年6月30日,法國4比3擊敗阿根廷,雙方首發球員是:
法國:1-洛里斯;2-帕瓦爾,4-瓦拉內,5-烏姆蒂蒂,21-埃爾南德斯;6-博格巴,13-坎特;10-姆巴佩,7-格里茲曼,14-馬圖伊迪;9-吉魯;
阿根廷:12-阿馬尼;2-梅卡多,17-奧塔門迪,16-羅霍,3-塔利亞菲科;22-帕文,15-恩佐-佩雷斯,14-馬斯切拉諾,7-巴內加,11-迪馬利亞;10-梅西。
偉大的比賽,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充滿精彩絕倫的進球和令人難以想像的劇本。
阿根廷隊在第41分鍾扭轉了局勢。「天使」迪馬利亞接到巴內加的傳球,在禁區外突施冷箭,皮球直掛死角,阿根廷隊將比分追平。
這記「世界波」是俄羅斯世界盃迄今為止最遠的進球,超過27米。而迪馬利亞也藉此成為自1986年世界盃淘汰賽巴西隊的卡雷卡後,第一位攻破法國隊大門的南美球員。在此之前,法國隊對7個南美國家保持7連勝且一球不失。
一度人們認為迪馬利亞的進球將改寫法國對南美球隊連勝的紀錄。因為下半場,梅西用了不到5分鍾就幫助阿根廷隊逆轉局勢。比賽48分鍾,梅西的轉身冷射打在了隊友梅爾卡多的身上,皮球反彈進球門,阿根廷隊以2比1反超法國隊。
「這一切太像1990年了。」巴西著名的足球專欄作家蒂姆•維克里立刻在社交網路上感嘆道。那一年,阿根廷隊在馬拉多納的帶領下,跌跌撞撞才從小組出線,但他們進入淘汰賽後就煥然一新。
然而比賽的劇本迅速變幻。阿根廷人慶祝很快就被現實澆滅。比賽第57分鍾,法國隊的帕瓦爾接到隊友傳球,凌空抽射打出一腳無解的「世界波」,將比分再次改寫為2比2。
英格蘭球星克勞奇感嘆道,「這是怎樣一粒世界波,這又是怎樣一場偉大的比賽。」就在球迷和評論員們還沒從上一個進球里平復心情,姆巴佩就再下一城。
第64分鍾,盧卡斯·埃爾南德斯低平球傳中,阿根廷未能解圍成功,姆巴佩禁區內低射破門,法國3比2反超比分。
第69分鍾,法國打出經典反擊,吉魯直傳,姆巴佩突入禁區低射破門!法國連入三球,4-2領先阿根廷!
進入補時階段,替補上場的阿圭羅頭槌破門。比分改寫為4比3。
在淘汰賽開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阿根廷主帥桑保利也明白法國隊和小組賽的對手不是同一個級別的。但他也出驚人地表示,「我們離世界盃冠軍只剩5場勝利。」在小組出線後,他再次發言,「現在只剩四場了。」可惜,在這場淘汰賽之後,桑保利只能帶隊回家。
「梅西擁有著偉大的天賦,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就是球場上的燈塔,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跟上他的節奏。」在賽前,桑保利不停地誇獎這位當今世界上最好的前鋒之一。
即便是面對陣容豪華的法國隊,31歲的梅西依舊是全場的焦點。他是阿根廷隊倚仗的進攻和組織利器,也是對手法國隊盯防的重點。
從比賽一開始,法國的後腰坎特一直貼身盯防著梅西。光是上半場,梅西就幾乎都被徹底限制住,他原本應該在中路活動,但技術統計圖顯示,他的大多數接球點都在阿根廷隊的右路區域。
前英格蘭隊國腳丹尼•墨菲認為,與巴塞羅那不同,在阿根廷隊梅西缺乏哈維和伊涅斯塔的輸送,他需要更多的前插。
作為世界最偉大的球員,梅西也不是沒有尷尬的數據:他為阿根廷隊在世界盃上打入的5粒進球均是在小組賽階段,也就是說他在淘汰賽的666分鍾內還從未打入過一球。這場比賽這個尷尬依然延續。
其實,法國隊在本場比賽之前也受到了一定的質疑。雖然擁有眾多球星,但這些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球員在小組賽表現似乎沒有完全體現出身價——三場比賽2勝1平,只進了3球、還丟了1球。
當然,這也和他們當時的小組出線形勢有關。不過,這群年輕人面對著阿根廷隊證明了自己,據一項數據統計,姆巴佩在上半場就完成了5次過人,超過了場上21名球員的總和;而22歲的帕瓦爾在下半場的凌空抽射更是技驚四座。
最終年輕而極具才華的法國隊笑到最後,他們繼續保持一項紀錄——法國隊只要在比賽中先進球已經連續19場比賽保持不敗,其中17勝2平。
而球迷期待的「梅羅」大戰註定無法在世界盃上演,但姆巴佩已經無法忽視。
❷ 阿根廷為什麼要發行100年期國債
簡單地說就是國家缺錢,短期內又還不了,所以將當下的經濟問題留給子孫後代,讓下一代的下一代來還錢。
❸ 阿根廷國債在中國銀行能抵押嗎
未來的趨勢應該是能,現在的情況應該還不能辦到。但是遲早是大勢所趨,因為兩國的央行都在積極探討包括本國貨幣結算,還有隨著工商行在阿根廷開拓銀行業務,應該兩國的金融合作會越來越普遍化。
❹ 摩根家族的世界債主
1871年,經過了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國政局一片混亂。成立於法國西部加倫河畔的波爾多臨時政的首腦梯也爾給J.P.摩根的父親J.P.摩根拍發了緊急電報,讓他趕到托文城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J.P.摩根火速趕到了托文城,會見了梯也爾的密使。原來梯也爾想讓J.P.摩根包銷國債,金額為2.5億法郎約合5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在當時是個相當大的數字美國從法國手裡買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萬平方公里,不也才1500萬美元嗎?老摩根決定承購這筆法國國債,他指示在紐約的摩根接受一半的國債在美國消化掉;但鑒於一個人承擔如此大的一筆數目可能負擔過重,老摩根想到一個新點子--成立辛迪加(聯合),也就是把華爾街上大規模的投資金融公司集合起來,成立一個國債承購組織,共同承購國債。J.P.摩根覺得父親這個想法非常高妙,立刻著手去實行。這種了方式其實就是各機構分攤風險,來消化掉那5000萬美元的國債,這確實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創意的想法。
然而,正當J.P.摩根拚命努力時,他的努力遭到了輿論界的抨擊。《倫敦經濟報》這樣評論:「發跡的美國投資家J.P.摩根承購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承購者想出了所謂的『聯合募購』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國債,並聲稱這種方式能將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逐級地分散給一般大眾,而不再象以往那樣集中於某個大投資者手中。乍一看來,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風險性,但其實假如經濟恐慌一旦發生,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就快速擴張,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資的危險性增加。」在紐約輿論界,也有類似的評論。不管評論是褒是貶,一個青年投資家引出這么大的話題,對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眾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實證明,「聯合募購」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萬美元約法國國債,這一來他名聲大振,各種贊揚之聲不絕於耳。到了後來,對國債實行「聯合募購」幾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規矩,而摩根在這一行中,則早就打響了名頭,確立了自己的領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戰爭之前,摩根由於在重大的關頭決策正確,已經是財源遍地,其事業遠非祖父、父親可比了。這時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美國的廟已經有些嫌小,裝不了他這么一尊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擴張,向世界擴張,而擴張的最有力、同時也是摩根很早就已運用熟練的工具,便是購買外國政府的國債。 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隻腳已經踏向了深淵的情況下,墨西哥政府當局不得不死馬當作活馬醫,繼續著手發行公債,計劃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以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常人一般都不會去認購墨西哥政府在此情況下發行的公債,而摩根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想:正因此時墨西哥政府處境艱難,我伸出手去幫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較多的實惠,又為以後的繼續接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豐厚的利潤,況且墨西哥的政局還是穩定的。基於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合組織了辛迪加認購那些墨西哥公債,當然,有實惠的條件:取得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事實證明,摩根的決策是對的,這次行動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說,都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事後,不僅是華爾街、龐德街,就連法蘭克福及巴黎的商人們都佩服摩根頭腦敏捷,判斷准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無論是在眼光上還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老大那麼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動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了。阿根廷經過1864到1870年與巴拉圭的戰爭後,元氣大傷,到了19世紀90年代,即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獲利不少,然而因其財力限制,無法全部承擔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就使摩根動開了腦筋: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於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這樣的政府倒台了,對以後住南美發展也沒有好處,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有利於自己今後發展,是合算的買賣。就這樣,摩根毅然出資購買了 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
時光流逝,站在今天的角度,當年摩根對墨西哥與阿根廷放的債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還是更深地將其推人深淵,壓迫了各國人民?眾說紛壇,難以分辨,但摩根通過這樣的手段,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與影響,撈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做各國的債主自然風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開發的霍屯督族的國家布爾(即南非),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成了大英帝國的一塊殖民地,不久,該地的鑽石與黃金被探險家們開發了出來,而大英帝國為了開發鑽石與黃金,制定了殘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這樣就進一步加深了與原先就住在那兒的布爾族人的矛盾。隨著矛盾沖突的激烈,爆發了第一次布爾戰爭(1880-1881)。
英國人勝利地將布爾族人驅逐到了北方,將黃金與鑽石的產地統統收歸已有,加以管制。這樣一來,英國人與布爾族人的對立進一步加深,終於又爆發了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這一次,布爾族人吸取了上次戰爭失利的教訓,採用靈活而頑強的游擊戰與英軍周旋,使英帝國的遠征軍備受困擾,欲進不能,欲罷不甘,其勢已成騎虎,而且第二次戰爭開始後,英國的戰爭費用出乎意料得龐大,遠遠超出人們開戰初的估計。屋漏偏逢連夜雨,歷來與英國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計劃建造一支大艦隊,英帝國歷來是海上的老大,豈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與德國抗衡,於是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一邊開戰一邊擴充軍備,英國的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單靠自身的力量已無力回天,必須求助他人了。
這時,英國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於是派出羅斯查爾公司紐約代表處的貝爾蒙來征詢摩根的意見,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摩根首先從第一次布爾戰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後來又反復地追加認購。實際上,總共認購了價值達1.8億美元的英國政府公債。做了這么多筆戰債、公債生意,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窮。
到了20世紀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摩根已經成了世界的債主。
❺ 法國男籃贏了強大美國以後,為何會輸給阿根廷呢
因為雖然他們的老將退休了之後他們卻也著力培養起了能力不錯的新球員,而且基本上都是在NBA球場或者是西甲聯賽上拔得頭籌的新球員。
阿根廷男籃在12年後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趨勢,17年的美錦賽決賽在家門口被發展聯盟球員組成的美國隊所逆轉,而法國隊在2017年的歐洲杯(歐錦賽)上僅僅取得了第12名。只不過,不過三年時間,阿根廷和法國雙雙殺入世界盃四強,而且擊敗了一二號種子,含金量十足。阿根廷的主將們,並沒有執著於NBA,而是幾乎都去了西甲。
歐洲籃球聯賽轉播並不多,但是從這幾位的狀態來看,西甲聯賽的水平應該具有相當的水平。
❻ 講講 06年世界盃 巴西VS法國
兩隊打的難分難解,一次任意球的機會,亨利在無人看防的情況下輕松將球墊進球網,看似不是機會的機會,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卡洛斯在系鞋帶。法國最終1:0淘汰巴西進入四強。對陣葡萄牙。
❼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成就之路
摩根並不滿足於鐵路業上的成就,他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標——鋼鐵業。為此,他創辦了聯邦鋼鐵公司,幾經拼搏之後,聯邦鋼鐵在企業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這時,在美國鋼鐵企業的排行榜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仍是鋼鐵大王卡內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那個在五大湖周圍一直到南方大肆購買鐵礦山並插手制鐵業的洛克菲勒。 摩根與卡內基兩人一向交惡,這大約是由於「一山不容二虎」吧。當摩根急欲全面控制鋼鐵業時,更覺得橫在路中的卡內基是個討厭的龐然大物。但摩根知道此事不能性急,想要吃掉卡內基的龐大產業必須等待機會的出現。
1899年,機會來了,摩根得到了一條消息:卡內基似乎有將與鋼鐵及焦炭有關的全部制鐵企業股票賣給莫爾幫的企圖。芝加哥投機家威廉·莫爾,生長在一個投機者的家庭中,父母都是銀行家。他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又專攻法律,更使其精於投機之道,在華爾街上,他是新一輩中的佼佼者,他與其弟和夥伴們在華爾街被稱為莫爾幫。卡內基怎麼又突然想隱退的呢?這也是事出有因。這段時期,他接二連三地遭受失去親人的打擊,先是他親密合作的弟弟湯姆和最敬愛的母親相繼撒手而去;時隔不久,在布拉德克的工廠里,由於發生熔爐爆炸事故,他失去了最可信賴的助手瓊斯廠長。這些接踵而來的沉重打擊,使卡內基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之中:「自己從一個織布工的兒子,一個窮光蛋,發展到今天這個地位,擁有這么多財富,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什麼現在我富有了,上帝卻偏偏在這時讓我承受親人朋友離我而去的痛苦?難道是聚斂這些財富給我帶來的罪孽?」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富人如果不能運用他所聚斂的財富來為社會謀福利,那麼就是死去時也是死不安穩的。」出於種種考慮,卡內基決定放棄事業。但莫爾並未成功地吃掉卡內基奠定的龐大產業。
之後又有消息傳到摩根耳朵里,莫爾與卡內基的談判沒有結果,卡內基認為,莫爾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接納和吸收卡內基那龐大的鋼鐵帝國。之後,摩根又得知卡內基想把事業賣給洛克菲勒。雖然摩根心裡暗自著急:為什麼不賣給我?但摩根知道,事情總會有瓜熟蒂落的時候,他堅信,只有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精力和財力來接管卡內基的事業。果然,洛克菲勒此時正忙得團團轉,首先他正忙於控制世界的石油生產與買賣,其次又剛剛有一項投資俄亥俄新礦山的計劃失敗,最後還被驟然而起的反托拉斯的風潮首先選中,首當其沖地成了被責難的對象,可謂被搞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心思來考慮卡內基的那份事業。漫長而耐心的終於等待得到了回報,摩根的機會來了。
卡內基以前的總裁叫佛里克,這兩人都對摩根沒有什麼好感,因此摩根做工作都無從做起。恰在此時卡內基與佛里克之間發生了嚴重的矛盾,佛里克辭了職,許瓦布被任命為新總裁。事有湊巧,摩根的女兒路易絲的丈夫是許瓦布的知交。也有人說,卡內基任命許瓦布正是由於知道這層關系,因為他也覺得,除了摩根再無第二人有能力購買他的事業了。
總之,事情就朝著摩根希望的方向發展了。一次許瓦布應邀到紐約大學俱樂部演講時,「湊巧」與摩根鄰座。一番交談,兩人都覺得甚為投合。
大學俱樂部晚宴一結束,摩根就迫不及待地將許瓦布邀請到坐落在華爾街的辦公室里,與許瓦布一直懇談到深夜。幾天之後,許瓦布再次被邀請進摩根的力公室中。卡內基從斯吉伯堡回來後,在紐約的聖安德魯爾俱樂部與許瓦布打了一場球,兩人走進卡內基別墅的書齋,卡內基在一張紙上潦草地寫下了:「一元五角。」 他指示許瓦布,若摩根肯出時價的1.5倍,他就賣。根據摩根的資料,這次交易「以4億美元以上達成協議」。這是個令人咋舌的龐大數字!
1901年4月1 日,正好是愚人節那天,U·S·鋼鐵正式宣告成立,舉行了盛大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了新公司的資金是8.5億美元,摩根的願望實現了。這么一個鋼鐵大聯合,可以說是美利堅合眾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盛事,摩根就是這次盛享的主角。買下了卡內基的事業,成立了U·S·鋼鐵,這樣一來,摩根就非得購買洛克菲勒的五大湖礦不可了,否則就會出現原料不足的危機。剛剛戰勝鋼鐵大王,摩根又不得不轉身再戰,對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擁有的鐵礦山中,數檢瑟比礦山最吸引人。它是全美最大的鐵礦山,儲藏量5000萬噸,原來是當地叫檢利特的五兄弟開發的,礦石品質優良,居全美之冠,所以摩根一下就相中了這個礦山,決心要從洛克菲勒那裡買過來。一大早,摩根就來到西區54街拜訪洛克菲勒。名震世界的兩大巨頭,互相之間以前只見過一面,但一句話也未曾說過。這次,摩根被請進客廳後,他甚至沒有寒暄,開門見山地說:「我想購買檢瑟比礦山和五大湖的礦石輸送船。」「哦?檢瑟比礦山我已經交給我兒子管理了,一會兒我叫他去拜訪您吧。」兩大巨頭的談話到此為止。
小洛克菲勒按父親指示來到摩根辦公室後,從容地開出了7500萬美元的高價,盡管摩根知道洛克菲勒當初只不過用他具有的重大戰略價值。一陣思考後,他爽快地同意了這個出價,誰知小洛克菲勒末了又補上一句:「價款必須用U·S·鋼鐵股票支付。」「就連洛克菲勒,也想要我摩根U·S鋼鐵公司的股票?」摩根很清楚,7500萬的股票並不能對他摩根造成什麼威脅,那麼,洛克菲勒確實是非常看好摩根的事業了。自從合並卡內基的事業後,摩根在華爾街多了第二個綽號-「朱庇特」,在羅馬神話里,朱庇特是天之主神,眾神之主。這個綽號形象地道出了摩根在華爾街中的地位,這時的摩根完全陶醉在了勝利之中,當然,這種感情絲毫也不會表露在他的臉上,他伸出右手、默默地卻又是堅定地握住了年輕的小洛克菲勒的手。 然而,正當摩根拚命努力時,他的努力遭到了輿論界的抨擊。《倫敦經濟報》這樣評論:「發跡的美國投資家J·P·摩根承購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承購者想出了所謂的『聯合募購』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國債,並聲稱這種方式能將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逐級地分散給一般大眾,而不再象以往那樣集中於某個大投資者手中。乍一看來,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風險性,但其實假如經濟恐慌一旦發生,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就快速擴張,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資的危險性增加。」在紐約輿論界,也有類似的評論。不管評論是褒是貶,一個青年投資家引出這么大的話題,對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眾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實證明,「聯合募購」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萬美元約法國國債,這一來他名聲大振,各種贊揚之聲不絕於耳。到了後來,對國債實行「聯合募購」幾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規矩,而摩根在這一行中,則早就打響了名頭,確立了自己的領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戰爭之前,摩根由於在重大的關頭決策正確,已經是財源遍地,其事業遠非祖父、父親可比了。這時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美國的廟已經有些嫌小,裝不了他這么一尊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擴張,向世界擴張,而擴張的最有力、同時也是摩根很早就已運用熟練的工具,便是購買外國政府的國債。
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隻腳已經踏向了深淵的情況下,墨西哥政府當局不得不死馬當作活馬醫,繼續著手發行公債,計劃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以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常人一般都不會去認購墨西哥政府在此情況下發行的公債,而摩根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想:正因此時墨西哥政府處境艱難,我伸出手去幫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較多的實惠,又為以後的繼續接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豐厚的利潤,況且墨西哥的政局還是穩定的。基於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合組織了辛迪加認購那些墨西哥公債,當然,有實惠的條件:取得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事實證明,摩根的決策是對的,這次行動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說,都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事後,不僅是華爾街、龐德街,就連法蘭克福及巴黎的商人們都佩服摩根頭腦敏捷,判斷准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無論是在眼光上還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那麼老大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動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了。阿根廷經過1864到1870年與巴拉圭的戰爭後,元氣大傷,到了19世紀90年代,即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獲利不少,然而因其財力限制,無法全部承擔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就使摩根動開了腦筋: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於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這樣的政府倒台了,對以後住南美發展也沒有好處;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有利於自己今後發展,是合算的買賣。就這樣,摩根毅然出資購買了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
時光流逝,站在今天的角度,當年摩根對墨西哥與阿根廷放的債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還是更深地將其推人深淵,壓迫了各國人民?眾說紛壇,難以分辨,但摩根通過這樣的手段,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與影響,撈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做各國的債主自然風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 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開發的霍屯督族的國家布爾(即南非),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1815年),成了大英帝國的一塊殖民地,不久,該地的鑽石與黃金被探險家們開發了出來,而大英帝國為了開發鑽石與黃金,制定了殘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這樣就進一步加深了與原先就住在那兒的布爾族人的矛盾。隨著矛盾沖突的激烈,爆發了第一次布爾戰爭(1880-1881)。 英國人勝利地將布爾族人驅逐到了北方,將黃金與鑽石的產地統統收歸已有,加以管制。這樣一來,英國人與布爾族人的對立進一步加深,終於又爆發了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 這一次,布爾族人吸取了上次戰爭失利的教訓,採用靈活而頑強的游擊戰與英軍周旋,使英帝國的遠征軍備受困擾,欲進不能,欲罷不甘,其勢已成騎虎,而且第二次戰爭開始後,英國的戰爭費用出乎意料得龐大,遠遠超出人們開戰初的估計。屋漏偏逢連夜雨,歷來與英國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計劃建造一支大艦隊,英帝國歷來是海上的老大,豈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與德國抗衡,於是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一邊開戰一邊擴充軍備,英國的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單靠自身的力量已無力回天,必須求助他人了。
這時,英國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於是派出羅斯查爾公司紐約代表處的貝爾蒙來征詢摩根的意見,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摩根首先從第一次布爾戰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後來又反復地追加認購。實際上,總共認購了價值達1.8億美元的英國政府公債。做了這么多筆戰債、公債生意,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窮。
到了20世紀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摩根已經成了世界的債主。
❽ 法國擁有巴西的國債嗎
法國肯定持有巴西國債,我想不但會持有巴西國債,如中國國債、印度國債、俄羅斯國債,中東主權債,相必法國都會持有相當數量的。
只是各國財政不會對外公布自己持有的國債情況。
只有美國財政部每隔一段時間去公布世界上哪些國家持有美國國債,持有量等等信息。
❾ 85年的阿根廷國債現在能兌換嗎
建議去銀行咨詢
❿ 98年世界盃問題 決賽法國VS巴西 3比0 很多人說有黑幕 以法國的實力不可能3:0勝強大的足球王國
法國主辦方在小組賽分組是有優勢的,這是對舉辦國的慣例已經不叫潛規則了,幾乎是明規則,就算我國將來舉辦世界盃一樣會在分組上給予一些優勢,所以98世界盃法國最開始就在最面的小組。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的南非,和弱不禁風的沙烏地阿拉伯,就是送給法國的2條刷經驗的魚腩,一個非洲最弱,一個亞洲最弱,導致法國隊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完美避開以荷蘭,英格蘭,阿根廷,巴西等各大奪冠熱門組成的強隊林立的另外半區。
然後來看1/8決賽,這場對陣巴拉圭,全場90分鍾內雙方都沒有破門,直到加時賽下半場法國依靠後衛布蘭科1:0戰勝對手。
1/4決賽對陣義大利,雙方互交白卷,最後點球大戰淘汰對手
來到半決賽對陣克羅埃西亞,上半場由蘇克率先進球,法國依靠圖拉姆的爆種發揮連追2球將比分反超,圖拉姆在法國隊一輩子就進了這2個球,這是法國後衛的勝利,但之前的功臣布蘭科在這場比賽吃了紅牌被罰下場,導致決賽不可能登上賽場。
所以,大家戲稱98年的法國是一支沒有前鋒的隊伍,鋒線上的亨利,特雷澤蓋並不是幾年以後的水平,實際上沒有存在感,而吉瓦什和杜加里也在小組賽就已經負傷。中場核心齊達內在小組賽就已經吃過紅牌禁賽,但1/8淘汰賽解禁後到決賽前的幾場關鍵比賽上依然毫無建樹,加上1/8決賽的功勛後衛布蘭科又被禁賽,這只隊伍雖然進入決賽,但前場大的傷病,小的難堪大任,中場疲軟,外加後場的禁賽,始終沒有人看好。
而巴西隊里已有貝貝托、羅伯特.卡洛斯、鄧加、里瓦爾多、喬瓦尼、卡福、阿爾代爾、塔法雷爾等名將之後,又新加入了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多。羅納爾多在這屆世界盃決賽之前,可謂狀態極佳,有著極為穩定的發揮,從小組賽到淘汰賽均有進球。
進入淘汰賽後1/8決賽,巴西面對南美足球先生薩拉斯領導的智利,而智利在之前的小組賽曾2:1險些拿下義大利,但被靈光一現的巴喬在94分鍾終場哨吹響之前一刻把球踢到對方手上創造點球最終扳平。羅納爾多在對智利的比賽中先是禁區突破被放倒,創造點球並操刀命中,隨後又依靠個人能力突破射門梅開二度,幫助球隊將對手淘汰。
1/4決賽面對由舒梅切爾領銜的丹麥,隊內的勞德魯普兄弟在上一場比賽中4:1將本屆大賽的黑馬尼日尼亞淘汰出局,為世人送上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羅納爾多在這場比賽中位置拉後,打了進攻性前腰的位置,更多的是拉扯隊形,把球傳給前方的隊友,賽中也曾依靠個人能力突入禁區而對手只有犯規才能阻擋他前進的腳步,但禁區內羅納爾多被放倒後裁判並沒有判罰點球。頑強的羅納爾多依然先後為貝貝托和里瓦爾多送出2個妙傳助攻幫助巴西隊3:2淘汰丹麥,世界足球先生證明了自己,即使不打前鋒,依然能帶領球隊摧毀對手。
半決賽,巴西迎來了無冕之王荷蘭,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本屆世界盃提前到來的決賽。荷蘭在上一場對陣阿根廷的比賽中同樣創造了經典。解禁出賽的克魯伊維特上來就給阿根廷當頭一棒,1:0領先對手,但隨後全攻全守的荷蘭嘗到了造越位失敗的後果,洛佩斯沒過多久就把比分扳平1:1。巴蒂斯圖塔和奧特加2次重炮被門柱拒出門外,戴維斯和瓊克的怒射被門將化解,克魯伊維特的頭槌也被門將撲出,雙方大打攻勢足球但誰也沒有打破僵局,比賽火葯味也重了起來,荷蘭隊紐曼和阿根廷奧特加先後領紅牌下場,最後第90分鍾,博格坎普禁區右側接70米長傳空中停球同時順勢一個扣球轉身,將阿根廷後衛甩在身後瞬間右腳外腳背打進球門左上角,完成絕殺,這一停,一扣,一射整個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幫助球隊2:1淘汰阿根廷,這粒精彩進球也足以永載史冊。
回到半決賽,這是一場進攻大戰,這是羅納爾多與克魯伊維特的強強對話,比賽由羅納爾多率先亮劍,在下半場開場不久羅納爾多在禁區前接球強吃科庫面對范德薩冷靜射門得分。而隨後,羅納爾多又有一次終結比賽的機會,依靠出色的速度,跑出了位置絕佳的單刀球,但身後瘋狂回追的戴維斯從身後將他在禁區內放倒而射失了皮球,並且裁判沒有判罰點球。隨後攻勢如潮的荷蘭隊才有機會,由克魯伊維特在87分鍾高高躍起以一記教科書式頭槌破門扳平比分,加時賽中雙方互有攻守羅納爾多和克魯伊維特都有威脅射門但誰也沒有打進制勝金球,羅納爾多加時上半場一次倒鉤被後衛頭槌解圍頂出,一次突破大禁區邊緣橫拉後勁射擦立柱而出,加時下半場仍舊有一次單騎闖入荷蘭禁區3名後衛包圍之中,出色的個人技術突破了包括斯塔姆的2名後衛,但在射門之前又一次被德波爾在禁區內飛鏟放倒,裁判再一次沒有判罰點球。比賽最終拖進點球大戰由巴西隊取得勝利。
羅納爾多在這屆世界盃決賽前,一直是以球王級別的表現,獲得了98世界盃金球獎,這樣的巴西去迎戰一個沒有前鋒隊伍的法國,勝負的天平賽前已經傾斜的非常明顯。
最終的結果不多說了,以羅納爾多領銜的巴西隊全場夢游盡吞三彈敗北。但同時也創造了世界盃有史以來幾個奇觀。
巴西隊內頭號巨星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多在決賽當天,午飯後突發癲癇休克,口吐白沫不能參加比賽,賽前2小時全世界記者拿到的出賽名單里,沒有羅納爾多,而是埃德蒙多代替首發。而之後又神奇的出賽了。並且這次癲癇休克,羅納爾多一輩子只發作過這一次,乃奇觀之一。
世界盃歷史幾十年來,全世界竟然頭一回看見決賽開賽前,只有法國隊在自己的半場熱身,留給巴西隊的另外半邊場地神奇的空著,大賽決賽之前不熱身的,世界盃歷史上也就這一回,咱也沒見過咱也不敢問。乃奇觀之二
98世界盃法國拿得冠軍榮譽登頂了,但新秀亨利和特雷澤蓋這時候還不成熟,磨礪2年後在2000年已經奪得了歐洲杯冠軍,新一代球員已經成功崛起,比起之前奪冠的98年青黃不接,中前場疲軟乏力來說,02年擁有巴特茲、圖拉姆、利扎拉祖、馬克萊萊、維埃拉、皮雷、齊達內、德約卡夫、維爾托德、亨利、特雷澤蓋、西塞等一大批巨星,法甲英超意甲最佳射手齊聚一堂,平均年齡26歲的法國可謂如日中天,是2002世界盃第一奪冠熱門,但是這樣一隻實力極強的衛冕冠軍法國卻在02世界盃交了一份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成績單,讓人不禁疑問,98年那支沒前鋒的法國真的是靠實力贏的嗎?來到2002世界盃小組賽,揭幕戰開賽首戰對手是此前從未進入過世界盃賽場的塞內加爾隊,被塞內加爾0:1按在地上摩擦。隨後0:0戰平烏拉圭,最後一輪0:2被丹麥血虐,整個世界盃一場未勝,一球未進,以小組最差成績墊底出局。聽著有點耳熟是么?是的,你沒有看錯,和中國隊的戰績是平分秋色的,創下了世界盃衛冕冠軍有史以來最差成績,沒有之一。咱也沒見過,咱也不敢問。此乃奇觀之三。
以上全是以事實說話,我都有動圖但發了幾次都是靜態的,就算了,自己可以上網找比賽錄像看,與事實完全一致。後面就是一些沒辦法證實的事情,就當聽個樂子吧~千萬別當真。法國跟巴西決賽之前,法國球迷里已經有言法國必勝,原因是法國與巴西政府之間有200億美金的交易,巴西此前早以拿過4次冠軍,而法國舉辦了這次世界盃之前從未奪冠,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花了6年時間精心安排准備這次世界盃,很艱難才來到決賽,又加上本土舉辦千載難逢,於是法國政府用200億美金交易跟巴西政府買下了巴西隊的全隊夢游,但實施的時候巴西隊內部分成了兩派,94年已經拿過世界盃證明過自己的部分球員欣然接受,"比起榮譽,生命中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而另一派沒有證明過自己的球員提出異議和不滿,例如離封王僅一步之遙的羅納爾多,只要正常打完最後一場則可以和86年馬拉多納一樣登頂封王,於是決賽當天午飯後被癲癇病發作,不能出賽,決賽前巴西隊更衣室爆發了激烈爭執,根本顧不上賽前熱身,直到比賽已經開始才悻悻出場,最終胳膊扭不過大腿,全隊夢游打了一場90分鍾毫無進攻威脅的表演賽。一場在賽前就已註定了輸贏的比賽,確實不需要去熱身准備。時間來到4年後的02年,真正巔峰期的法國隊離開了法國政府的庇護,失去了普拉蒂尼的安排後,在02世界盃上迎來當頭一棒被打的原形畢露,舉世皆驚,可謂善惡到頭終有報,歪門邪道終究抵不過世界盃試金場的檢驗,人間正道才是滄桑。最後一段沒有證據支持,大家千萬別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