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計算債券利息
從支付時間上劃分,債券利息一般分為三種情況:
1.單利計息是現在我國企業債券的主要計息方法。單利計息是指在債券到期後(不得中途兌取)一次性支取本息。單利債券本息之和用公式表示為:本息之和=本金+本金*利率*期限)。
2.貼現計息.貼現計息是指在債券發行時提前支付利息。購買人在購買債券時只須支付債券面額扣除到期應得利息後的資金數量,到期則按債券面額支取。限期在一年以內的短期債券,一般以票面額為計息基數;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長期債券,則以實際投資金額為計息基數計息。
3.復利計息.復利計息是指債券的利息收入也並入本金。在實際操作中,復利計息債券的利息一般都是每隔半年或一年支付一次利息。復利計息債券本息之和計算公式為:本息之和=本金*(1+利率)期限。
㈡ 2年期國債收益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10年國債與2年國債收益率利差數據哪裡拿
http://yield.chinabond.com.cn/icbweb/index.htm?lx=yc
中國債券信息網
㈢ 債券採用固定利率,票面利率是基準利率加基本利差,我想問下這個基本利差是如何確定的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基本利差是針對浮動債說的,計算方法即是它的收益率與定期存利率的差。
浮動利率債券是與固定利率債券相對應的一種債券,它是指發行時規定債券利率隨市場利率定期浮動的債券,也就是說,債券利率在償還期內可以進行變動和調整。浮動利率債券往往是中長期債券。浮動利率債券的利率通常根據市場基準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來確定。
㈣ 國債收益率利差代表什麼
不帶表什麼
㈤ 基本利差的倒推公式,企業債券的利率計算是shibor的算術平均數+基本利差,我想知道這個基本利差怎麼算
基本利差不是算出來的,一般浮息債發行的時候在其發行條款裡面就已經約定了該債券的基本利差,就算沒有列明,在發行時通過發行競標也會最終確定該債券的基本利差。
㈥ 如何計提債券利息
一般按年預提,但上市公司為中期報告的編報要求,也可以按半年預提。在計提利息費用時,還應同時對債券溢價和折價進行攤銷。
債券溢價或折價的攤銷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債券溢價或折價的攤銷,在債券存續期內按直線法或實際利率法於計提利息時攤銷,並按借款費用的處理原則處理。
利息核算:
(1)債券利息分期支付的,債券到期的賬面價值等於面值,企業只需按面值償付債券本金,則會計處理為:
借:應付債券——債券面值
貸:銀行存款
(2)債券利息同本金一起到期償付的,債券到期企業償付本息時,會計處理為:
借:應付債券——債券面值
應付債券——應計利息
貸:銀行存款
(6)國債利差計算擴展閱讀:
公司債券利息的確定通常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發債公司的信用程度。公司信用程度的高低與債券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2、發債公司的預期收益。債券的利率不能高於發債公司的預期收益;
3、債券期限的長短,債券利率的高低與債券期限的長短成反比;
4、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高低。債券利率應略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但最多不能超過同期居民銀行儲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且不得高於同期的國庫券利率;
5、發債公司的平均利潤率和對債務的承受能力,債券利率在通常情況下不能高於公司的平均利潤率。
㈦ 如何計算公司債相對於國債的利差
當然是國債啊,國債是國家信用做擔保,不可能違約付不起利息的,公司債就不好說了,經濟好時行,如果經濟不好了,企業債經常出現違約情況。
㈧ 什麼是國債國債的利潤怎麼計算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購買國債是對於普通市民的相對保險的一種投資方式,風險是最低的,是以國家信譽為擔保的,所以有金邊債券之美稱,相對而言,這是一種具有高度安全性、融資規模可以巨大且變現靈便的信用工具。但國債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就是時間問題,國債的償還周期一般是比較長的。如果市民將大部分資金投入了國債。在償還期限未到之前,如果有急事需用錢就會遇到周轉不靈的困境。所以國債不可一次購買太多。
1、國債的發行價格
平價發行。即發行價格等於其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應依據此價格還本付息。
折價發行。即發行價格低於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需按票面價格還本付息。它不同於貼現發行。
溢價發行。即發行價格高於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只按債券票面價格還本付息。
2、國債的發行方式
公募法。即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公開招標的方式發行國債。
國債發行的公募招標方式按招標標的物分繳款期、價格和收益率招標三種形式
按確定中標規則分單一價格招標(荷蘭式)和多種價格招標(美國式)。
承受法。即由金融機構承購全部國債,然後轉向社會銷售,未能售出的部分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
出賣法。即政府委託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出售國債。
支付發行法。即政府對應支付現金的支出改為國債代付。
強制攤派法。即國家利用政治權力強迫國民購買國債。
㈨ 國債與企業債的利差怎麼算
1年期的年利率為3.7%,3年期的年利率為5.43%,5年期的年利率為6.00%.
㈩ 長短期國債利差
解釋利率的期限結構差異,我覺得流動偏好理論比較好。
流動性偏好理論(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由希克斯(Hicks,1939)和
卡爾博特森(Cubertson,1957)提出,其基本假定為:投資者是風險厭惡型的,一
定利率下長期債券價格的較大波動使得他們一定會要求補償與長期債券相伴的
市場風險, 因此短期債券利率水平要低於長期債券,范.霍恩(Van.Horne,1965)
認為,遠期利率除包括預期信息之外,還包括風險因素,它可能是對流動性的補
償。
流動性偏好理論認為風險和預期是影響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兩大因素,由於
經濟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短期利率是不能完全預期的。投資者是風險厭惡
的,並更加願意持有短期的債券資產,並要求長期債券資產有一定的利率補償(貼
水)。借款人(債券發行方)偏好於發行長期債券,並且願意支付相應的利率補
償。
採取一次持有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比採取多次投資短期債券並進行轉期的
投資戰略風險要高,所以兩種投資戰略的收益不同。到期期限越長,利率變動的
可能性越大,利率風險就越大,投資者為了減少風險,偏好於流動性較好的短期
國債。長期債券的收益率相對於短期債券收益率有一個流動性升水。期限長的債
券利率相對於短期債券利率,在參考預期理論之外,投資者還要求有一部分由於
流動性差別而導致的貼水(或稱風險報酬)。
即:
(1+ Rn )n = (1+ R1)(1+ R2 + L1)(1+ R3 + L2)
(1+ Rn + Ln )
?1
式中L1、…、Ln 為未來各時期的流動性報酬。
當然,市場分割理論和純預期理論也有各自的道理,但流動性偏好理論看作是兩種理論的折中,似乎各有說服力。
偶的水平有限,如有差錯,希望高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