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投資中認知與行為偏差有哪些類型,在實際的投資中有什麼意義
投資者的認知與行為偏差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過度自信的認知偏差過分自信如何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投資股票是一項困難的工作。它需要收集、分析信息,並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決策。然而,過分自信會導致我們高估信息的准確性和我們分析信息的能力。這樣就會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經常表現為過分頻繁交易、冒風險和最終的投資損失。
A、過分自信的投資者會頻繁交易。他們的過分自信會使他們非常確信自己的觀點,從而增加了他們交易的數量。投資者的觀點來自於他們對所獲得的信息的准確性的確信程度,以及他們分析信息的能力。一般而言,投資者會高估他們所獲得的信息的准確性,而且對信息的分析判斷也會存在偏見。,過分自信的投資者會更加強烈地相信他們自己對一種股票的價值的判斷,而不太在乎別人的想法。
心理學家發現,在較男性化的任務范疇(比如財務管理)方面,男性比女性會有更高程度的過分自信。』在做投資決策時,男性會比女性表現得更加過分自信一些。因此,男性投資者要比女性投資者交易得更頻繁一些。
過分自信不僅導致你交易太多而把金錢浪費在傭金上,而且還會導致你賣出好股票而買入差股票。
1、 B、過分自信還會影響投資者的冒險行為。理性的投資者會在最大化收益的
同時最小化所承擔的風險。然而,過分自信的投資者會錯誤判斷他們所承擔的風險的水平。想想看,如果一個投資者深信自己所挑選的股票會有很高的回報率,哪裡還會意識到風險呢?
過分自信的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會有較高的風險,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們傾向於買入高風險的股票,高風險的股票主要是那些小公司和新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因素就是他們沒有充分地進行分散化投資。
過度自信是投資者典型而普遍存在的認知偏差。過度自信在牛市的頂峰達到它的最高點,而在熊市的底端達到最低點。牛市往往導致了更多的過度自信。
人們在獲得收益之後傾向於接受他們以前通常不接受的賭博,而遭受損失之後,他們會拒絕以前通常接受的賭博,這種現象稱為「賭場資金效應」(house money effect)。過長的牛市可能會引起賭場資金效應,即獲得收益者會提高賭注的願望。因為巨大收益使投資者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大的投資活動,這時變得不再迴避風險。
2、信息反應的認知偏差
①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
股市中對信息存在「過度反應」(over reaction)和「反應不足」(under-reaction)兩種現象。反應不足是指人們對信息反應不準確的另一種形式,也可稱為保守主義,就是指人們的思想一般存在惰性,不願意改變個人原有的信念,即使新的信息來了,人們的反應仍是不足的。反應過度是指人們對於信息的理解會產生偏差,對於某些信息產生過激的反應。特別是最新的信息,甚至是小道消息,使得人們過分關注,在投資決策中給這些信息加上很大的權重,而忽視其他信息。
在股市中,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方向轉變,投資者會錯誤的相信公司是處於均值回歸狀態,並且會對近期的消息反應不足。如果投資者得到收益增長的信息,那麼他們會傾向於得出結論:公司正處於一種增長的狀態,並且會過度地導致過度反應的推理趨勢。這些投資者在市場上升時變得過於樂觀而在市場下降時變得過於悲觀。當預測一再失誤時,會對重要的信息反應不足,從而使市場暴漲或暴跌。
過度交易並過度反應會使長期業績受到損害。投資者對難以處理或難以獲取的信息反應不足。總之,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誇大自己對股票價值判斷的准確性;自我歸因偏差則使他們低估關於股票價值的公開信息。對個人信息的過度反應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都會導致股票回報的短期持續性和長期反轉。
②動量效應與反轉效應
動量效應(momenturn effect)是指在較短時間內表現好的股票將會持續其好的表現,而表現不好的股票也將持續其不好的表現。
反轉效應(reversaleffect)是指在一段較長時間內,表現差的股票在其後一段時間內有強烈的趨勢經歷相當大的逆轉,而在給定的一段時間內,最佳股票則傾向於在其後的時間內出現差的表現。
動量效應和反轉效應產生的根源仍然在於投資者對於信息的反應不足與過度反應。例如,當公司公布收益上升的消息後,股票價格首先在短期內表現出持續的走勢,隨後在長期又出現反轉走勢。顯然,這是由於前期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不足,過於保守,後期是由於投資者對新信息估價過高,出現過度反應。
③隔離效應
隔離效應(disjunction effect)是指人們願意等待直到信息披露再作出決策的傾向,即使信息對決策並不重要,或即使他們在不考慮所披露的信息時也能做出同樣的決策。隔離效應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時在重要的公告發布之前,出現價格窄幅波動和交易量萎縮,而在公告發布之後會出現更大的波動或交易量的上升現象。
3、損失厭惡的認知與行為偏差
人們在面對收益和損失的決策時表現出不對稱性。人們並非厭惡風險,而是厭惡損失。損失總顯得比收獲更突出,感受更強烈。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是指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感到損失令他們產生更大的情緒影響。人們發現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損失厭惡與稟賦效應:許多決策是在兩種方案中選擇:維持原狀,或者接受一個新的方案。現狀為參考水平,因為損失比盈利顯得更讓人難以忍受,所以決策者偏愛維持原狀。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也叫擁有效應,這是指人們不願意放棄現狀下的資產,這是因為放棄一項資產的痛苦程度大於得到一項資產的喜悅程度。稟賦效應告訴我們,同樣一個東西如果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那麼賣價會較高;如果我們本來就沒有,那麼我們願意支付的價錢會較低。
4、後悔厭惡
後悔厭惡(regret aversion)是指當人們做出錯誤的決策時,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痛苦。為了避免後悔,人們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為。如投資者趨向於等待一定的信息到來後,才做出決策,即便是這些信息對決策來講並不重要,沒有它們也能做出決策。人們對錯誤決定而自責的情緒就是後悔。後悔比受到損失更加痛苦,要為損失承擔責任。
避免後悔和尋求自豪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但是它會怎麼樣影響投資決策呢?兩位金融經濟學家赫什?謝夫林(Hersh Shefrin)和邁爾?斯塔特曼(Meir Stat—man)用心理行為來分析投資者的行為。』他們發現害怕後悔和尋求自豪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傾向於過早賣出盈利的股票,而長時間持有虧損的股票,他們稱這種狀況為「傾向性效應」。
⑵ 投資房地產的不足與風險有哪些
1.不可抗力因素,如災害,特別是自然災害,對房地產的破壞是致命的,這是投資房地產的最大風險之一。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都不承保因地震或戰爭所引發的損害對象,所以即使買了房地產保險也無法得到賠償。對於房地產保險,人們有許多誤解,事實上,它只是一種作為貸款抵押的人壽險,或者只是關於房屋基本裝修的火險。許多人都把這些保險當作房地產本身的保險了。
2.有些投資者看到房地產價格節節攀升,便會超負荷地貸款購買房地產,而由於原先計算好的租金收入和還貸方案因市場的逆轉和自身財力的變化出了問題,還貸便出現了問題。
所以,借貸買房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給投資者以杠桿式的好處,也可以給他以杠桿式的損害。如果投資者能夠防止過度貸款,那麼縱有損失,也不至於負債累累。如果投資者的還貸額度與未來的還貸能力相符,那麼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下跌,也不至於影響到他的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如果投資者有能力度過危機,那麼就有可能迎來房地產市場的又一春。
3.其他風險。
(1)房產地基或周遭地質可能出現問題。
(2)火災多由電力設施或煤氣使用等出現問題而引發,也可能因人為因素引起火災。輕的火災不會破壞整個建築物,嚴重的火災則會破壞性地燒毀建築物。
(3)建築材料老化和其他建築材料問題,如漏水、水泥板塊剝離脫落等。
⑶ 凱恩斯認為在什麼因素的作用下,投資需求不足
凱恩斯認為在資本的邊際效率規律作用下,投資需求不足。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礎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則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規律為前提的。凱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規律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和流動偏好規律。
(3)投資反應不足擴展閱讀:
由於人們總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費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為儲蓄,這樣人們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費支出佔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凱恩斯認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是由人類的天性所決定的。由於這個規律的作用,增加的產量在除去個人消費增加以後,就留下了一缺口。假如沒有相應的投資來填補這個缺口,產品就會有一部分無法銷售出去,於是就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產緊縮和失業。
為了避免生產下降和失業增加,就必須相應增加投資。但凱恩斯認為,在生產過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消費不足,投資也是不足的。
⑷ 解釋行為金融中的反應不足和過度反應
過度反應是指投資者對新信息過分高估,反應不足是指投資者對市場上的新信息缺乏足夠的重視.
⑸ 導致投融資總量不足的原因
很多方面的原因,基本上很難,因為現在風險很大,投資者都很謹慎,除非你的項目特別好,不然很難融資,現在經濟都不景氣,所以還是好好努力吧,慢慢來,不要著急,只要努力做,會越來越好的,希望幫到你。
⑹ 投資股市的風險和不足是什麼
1.上市公司出了問題。這里所說的上市公司出了問題:一是指投資者所投資的上市公司在認為應處於正常的發展階段時,卻出乎意料地出現了重大的經營管理問題,這時,該上市公司的股價往往會巨幅下跌;二是指投資者所投資的上市公司在某個時間段內發生了或有某些徵兆表明發生了重大的財務問題,尤其是致命的重大財務問題,這樣就會給上市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該公司的股價會隨之暴跌,並有可能導致暫停交易的情況,直至公司停盤或退市;三是指個別的上市公司,由於市場的復雜原因,或由於管理層的管理嚴重失控,或由於管理層的個別人犯罪,甚至是結伙犯罪,從而導致危機的發生。這些是投資股市的風險。不過,按照危機管理的思路,這時或許可能是投資的最佳時機。但投資者要明白的是,這種情況必須是在公司問題暴露後,經仔細分析和研究,確定客觀上是上市公司遭遇了非致命性的打擊,才能得出「危險就是機會」的投資結論。
至於有人喜歡投資垃圾股,一方面可能是以反向思維的智慧進行投資,另一方面可能是有人看到了制度的缺陷因而冒險。
2.上市公司走向衰敗。除了一些公司可能會突然爆發問題而遭致風險外,也有一些公司則是逐步走向衰敗的。並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定會在曲折和大浪淘沙後發展而成長的,有些公司會在市場競爭中失敗並走向衰敗。如果投資者投資了這么一隻股票,那麼,其價格的總趨勢將在波動中不斷向下,直至該上市公司衰敗甚至退市。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投資者總是期望超跌反彈,結果卻大失所望。由於這類上市公司並不是極個別的現象,並且它影響的也並非是極少數人的投資結果,因此,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絕不可以隨便投資,必須要有眼光和智慧,認真地做好基本面的分析。
3.新股包裝上市。投資者一定要記住,並非所有上市公司的報告都是完整、准確、真實、可靠的,包括財務會計報告。在復雜的市場活動中,那些賺了公司錢的律師、會計師、審計師們,總會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將要上市的公司在財務報表和公司陳述上,做到盡可能地符合當時的法律、政策和市場要求,以使將要IPO的公司成功上市。
這類包裝上市的新股,在上市後會逐漸暴露出其廬山真面目,逐漸褪盡其原來的光環,在高位出手後,接手的股民便沉到股海里去了。
4.股民貪心和投資失控導致投資效益差甚至虧損。貪心和恐懼是投資者進入股市最常有的心態。貪心可以表現為總想買到最低、賣得最高,結果總不能如願,反而無所適從,倒成了股市情緒的犧牲品。恐懼則表現為股價在高處時怕下跌,而在低處時怕還有更低,或者怕自己所看中的股票在上升時跑掉而沒有買到,時常表現為股票越漲越不敢買、越跌越害怕。結果,在復雜的股市波動中,有些人看到股市波動巨大,似乎機會多得很,在嘗到幾次甜頭後,便確信自己有投資才能,從而瘋狂舉債入市、不斷廝殺,結果幾年打滾下來卻血本無歸,甚至負債累累。
股市似乎提供了這么一種可能性:只要投資者有足夠的智慧,那就只需看看股票的價格行情,敲幾下鍵盤,就會有巨額的回報。或許這點正是吸引許多人奮不顧身投身股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市還提供了一個讓人們實踐「永不服輸」的心理表現的場所,從而股市也如一個令人著迷的鬥智斗勇的場所,直至投資者財力不能承受投資之重或者最終絕望,方才離場。
股市真是復雜,甚至能使人性都有更復雜的表現。即使投資者在股市中並不想貪心,自覺賺一點錢就好,卻仍可以解讀為一種為盡力保護資本和收益的另類的貪心表現。即使是這樣一種不想貪心的心理,最終也可能演繹成在股市中曾賺過小錢卻虧了大錢的局面。
5.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和政策與股市發展密切相關。
雖然這一相關性未必都表現為直接的線性關系,但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和政策變化總是在不同的深度和廣度上影響著股市,導致股市或大漲或大跌,或反轉上升或逆轉向下,或長期向好或長期走熊。股市中的資本逐利性非常強,所以,股市對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狀況和政策變化的反應極其敏感,對此,人們也稱股市為提前反應,或稱股市為「先知」,正如「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樣。需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不管長期和短期,順應大勢和股市漲跌操作已非易事,但如果錯誤地反向操作,一定會形成風險。
6.股市泡沫風險。股市也是社會形態和經濟形態的一種存在方式,與社會中的人和人性是密切相關的。人性支配下的活動並不完全是理性的。股市中人們瘋狂的表現就是人性瘋狂、非理性一面的反映。所謂股市的嚴重泡沫,就是人性瘋狂、非理性的一面使得股價瘋狂上升到與股票應有價值嚴重背離的高價位狀態。雖然個別情況是一些股票因被瘋狂操縱而導致股價瘋狂上漲或下跌,但許多人似乎並不認為這是非理性和瘋狂的,甚至似乎達到了「存在即合理」的理性哲學境界。這或許是股市迷人的地方之一,但也是股市的重大風險之一。
反之,當股市瘋狂下跌時,可能(也僅僅是可能)造就了良好的投資機會。只是在這個時候,許多人已經被狂跌嚇住了,在劇烈的波動中失去了投資判斷力。而等到緩過神來時,他們仍對暴跌心有餘悸,於是便失去了這樣一次極難得的投資機會。
7.投資策略不當的風險。這主要源於投資者採用錯誤的投資策略,或者有正確的投資策略,但卻執行不當。既然市場如戰場,股市中的多空變化自然是智力較量的結果。沒有正確的和好的投資策略,投資者是很難在變化難測的股市裡獲取投資成功的;或者投資者即使已經制定了正確的和好的投資策略,如果不能嚴格地遵循和執行,那麼,在面對股市變化的「法無定法」中一樣無法取勝。這是大多數人之所以在股市裡投資虧多賺少的極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⑺ 如何利用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來獲取超額利潤
如何利用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來獲取超額利潤
過度反應是指投資者對新信息過分高估,反應不足是指投資者對市場上的新信息缺乏足夠的重視.
⑻ 什麼是投資不足
是指因企業放棄凈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而使債權人利益受損並進而降低企業價值的現象
⑼ 為什麼市場缺少誠信,就會導致投資不足呢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信息的不完全會經濟偏離最優狀態運行,而資本市場是資金跨期調配的市場,因此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資本市場缺乏商業信譽,會降低市場信息配置的效率,各經濟學主體會減少資本的供給,導致資本價格即利率上升,所以投資會受到抑制。
⑽ 反應不足與反應過度有哪些
如果市場是嚴格有效的,一旦有新信息出現,證券價格就應立即作出一步到位式的正確反應。但實際上,市場不會是嚴格有效的,因此其對新信息的反應速度和程度就會存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