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匯儲備包括美元歐元等一攬子貨幣,當然大頭是美元(主要是我們對美國的貿易額太高,此外國際結算如跟中東國家買油跟澳大利亞買礦都要用美金),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才9000億,外匯存底2萬億呢,其他也購買其他國家的國債、股票等,結構很復雜的。
『貳』 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債是一回事嗎
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債不是一回事。
外匯儲備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
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
政府持有美債,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2)儲備貨幣國債擴展閱讀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叄』 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
中國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是為獲取利息回報,主動自願進行的投資行為。國債不是貸款,作為投資工具的一種,對普通人來說,與其他債券、股票基金等並無本質區別,只不過前者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的債券而已。對國家來說也是一樣,中國用其龐大的外匯儲備通過競拍購買美國國債,以定期從中獲取利息回報,這是主動進行的投資行為而已。具體的話可以參見https://www..com/s?wd=52020955282
『肆』 中國外匯儲備與買美國國債什麼關系
外匯儲備的作用就是平衡國際收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可以看成這個國家政府的信用支票,對內,政府強制國民使用這種支票;對外,政府沒有強制權力,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需要做生意,A國賣了商品給B國必然要持有B國的貨幣。對於B來說持有他國貨幣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比如A通貨膨脹太厲害或者是政府倒台,為了生意能夠順利做下去A必需持有某種東西作為全球硬通貨(即在國際上都認賬,且不易貶值)因為即使自己的貨幣貶值了,沒人要了,照樣還有東西能夠償付B的債務。
持有什麼好呢?
以前是黃金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放棄金本位制度了。
美元出現了,它仰仗的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美國政府,美元相對來說穩定,有美國政府作擔保比較「值錢」,其實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你不可能持有辛巴威幣吧,對吧。
這就是外匯儲備的基本作用吧。
我國的外匯儲備好像也不止美元,好像還有歐元吧,道理和持有美元相同。
至於外匯儲備與美國國債的關系:
美元握在手的作用就是作為一種有償付能力的象徵,必須隨時保留一定量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的有點極端了),這些美元不能吃不能穿,怎麼辦?只好借給美國政府我們自己還能夠撈點利息。這就是美國國債。當然國債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美元雖然比較有信用,但是也還是會貶值,我們當時用8.26RMB買1美元,結果現在RMB值錢了(即美元不值錢了),再用美元買回RMB的時候只能夠是1美元買6.83RMB。
吃虧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過2W億了,但是其中的買美國國債的只有7、8Q億。估計其它的錢可能買歐盟國家的國債或者各種證劵之類的各種金融品了。
PS:寫完才發現沒有「懸賞分」 擦
『伍』 為什麼我們有很多的外匯儲備卻還要發行國債
首先,要明白外匯儲備與國債的關系。
外匯儲備:是由中央銀行管理;來源:例如,是國外機構、企業、個人匯款等,用美元或者其他國家的貨幣與國內銀行兌換人民幣,說白了就是中央銀行用手裡的人民幣與外企等等換來的,不是我們自己的。
國債:是指一國政府發行的債券,一個國家管理收入和支出的部門是財政部;收入主要是指稅收,支出包括很多:軍事、公務員和教師工資、社會福利等等。當收不抵支的時候,財政部就需要發行國債,想社會機構、企業和老百姓借錢。
如果把外匯儲備用於國內,會造成貨幣貶值,因為對等的人民幣已經給了那些兌換人;如果再這些錢拿出來用,會造成錢太多,會引發通貨膨脹,物價升高,回到解放前老百姓用一麻袋的錢去買一盒火柴的情況。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陸』 外匯儲備是不是就是持有的外國國債
儲備是儲備,國債是國債。兩者不能劃等號。
儲備裡面有部分是國債,比如中國外匯儲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用來購買美國國債。
但是儲備不僅僅是國債,儲備還包括一定的現金(美元,英鎊,歐元等),國外的企業債,國外企業的股票,基金的股權,固定資產等等。
國債是以本國貨幣;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債券。而外匯儲備是以外國貨幣(狹義),以及外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和其它信用憑證(廣義)為主。
二者之間的關系:外國國債由本國持有的可以視為外匯儲備。(如美國國債對於我國而言就是外匯儲備)。
『柒』 國家的貨幣儲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嗎
由央行設立具有AMC功能的貨幣儲備基金,貨幣儲備基金在解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問題的過程中,為再貸款的風險買單。
在央行管理的資源中,貨幣儲備目前還是沒有被利用一塊閑置的信用資源。為應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困擾,類似於電網中的蓄能電站,我們建議由央行設立貨幣儲備基金。其主要作用是兩條,一是按經濟要求調節貨幣總量,削峰填谷,穩定全社會的貨幣供應,削減各種社會資產的價格波動幅度;二是按經濟要求調節貨幣結構,主要是調節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大領域的貨幣數量。
貨幣儲備基金由黃金、超儲外匯和央行專門發行或者集中的資金組成,是中央銀行資產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國家嚴格掌握的、實行總量控制的特殊的貨幣儲備。貨幣儲備基金屬於社會資產,由政府代管,應由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組成國家貨幣儲備基金管理委員會管理,中央銀行為業務主管單位。
貨幣儲備基金在實體經濟通貨緊縮時發行,如果社會資金過剩(中國目前就是這種情況),定向向社會發行;如果社會資金不足(即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同時緊縮),增加貨幣發行額度。籌集的貨幣儲備基金用於特定的、必須由社會負擔的社會性項目和收購部分不良資產,由此增加貨幣供應,緩解通貨緊縮問題。此時,貨幣儲備基金主要以資產形態存在。
在實體經濟通貨膨脹時,定向發行貨幣儲備基金,回收貨幣,同時出售掌握的不良資產,回收貨幣。在減少貨幣供應的同時,增加社會資產的供應。此時,貨幣儲備基金主要以貨幣形態存在。
在用途方面,貨幣儲備基金具有間接稅收的屬性,其社會債務的屬性類似於、但更強於國債。但是,兩者發行目的不同,貨幣儲備基金為調節貨幣數量而發行,國債是為彌補財政收入不足而發行;兩者發行方式也不同,在特定條件下,貨幣儲備基金可以憑國家信用以發行貨幣形成,而國債只能從社會資金中募集形成。兩者存在形式也不同,貨幣儲備基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貨幣儲備,並不構成直接的財政負擔,可以長期存在,而國債不一定長期存在。兩者使用范圍也不同,這里需要特別強調與國債不同的是,貨幣儲備基金只能用於必須和應該由全社會承擔的公益性項目,絕不能以任何名義用於任何經濟性項目。這一點必須通過國家立法予以保證。
目前,我們有過剩的資金,過剩的物資和各種資源,有比較低的物價,還有急需要滿足的各種社會需求,正是建立貨幣儲備基金的大好時機。我們建議第一期貨幣儲備基金向社會定向募集,主要向金融機構發行,貨幣儲備基金利率按5年期存款利率計算,並隨這個利率變化而變化。人民銀行佔用貨幣發行指標,為貨幣儲備基金支付利息。這相當於社會支付成本,從虛擬經濟領域抽調資金,按社會需求,投入實體經濟領域。
建議在通貨緊縮時,在貨幣儲備基金項下,劃出部分資金參加不良資產的拍賣競標,也可以招標收購部分不良資產。為避免加劇通貨緊縮局面,也為減少貨幣儲備基金的損失,在通貨緊縮時期,已經收購的不良資產,一般只掛帳而不處理。等到通貨膨脹時,收購的不良資產再向社會招標出售,出售資產造成的損失沖銷貨幣儲備基金總量。由於存在這部分實物資產形態的貨幣儲備基金,貨幣儲備基金應享受AMC的待遇。
和AMC不同的是,貨幣儲備基金的資金來源不是財政資金,而是隱形的鑄幣稅。其實質是由全社會利用貨幣儲備基金沖銷商業銀行和國有經濟的部分損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股市暴跌時,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資產貸款,日本中央銀行收購銀行股票避免銀行破產,香港特區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救市的做法值得借鑒。
發行貨幣儲備基金,收購不良資產的實質是中央銀行發票子核銷一部分社會信用的系統風險。它和部分國家惡性通貨膨脹稀釋債務有本質區別。前者是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政府主動有限度使用的貨幣發行手段,沖銷債務服從於治理通貨緊縮,對債權人和經濟運行有利而無害,而且沒有減輕債務人的責任,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要求;後者是被動放任通貨膨脹,對債權人和經濟運行有害而無利害,而且減輕了債務人的責任,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要求。從長遠看,利用貨幣儲備基金,由中央銀行發票子核銷一部分社會信用風險,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最後的金融保險手段。
『捌』 國債屬於外匯儲備嗎
(1)不是。
(2)國債是以本國貨幣;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債券。而外匯儲備是以外國貨幣(狹義),以及外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和其它信用憑證(廣義)為主。
(3)二者之間的關系:外國國債由本國持有的可以視為外匯儲備。(如美國國債對於我國而言就是外匯儲備)。
『玖』 關於外匯儲備,國債和貿易順差的問題
中國採用的是結售匯制度,也就是說,比如中國廠商出口大熊貓肉1公斤(開個玩笑),售價7億人民幣,摺合美元1億,然後,美國人付錢拿貨,但是,中國廠商收了美元也沒地方用,所以,他要把賺來的美元到銀行去換成人民幣,這些美元就到了銀行,銀行收了這些美元也不能用,再把它們跟中央銀行(也就是中國人民銀行)換,於是美元就到了中央銀行,形成了外匯儲備。當然,這只是外匯儲備的一個來源,但絕對是最大的一個來源,其他的細節這里就不講了
所以,企業出口的時候,是把東西賣給別人,收美元,美元最後跑到了中央銀行;企業進口的時候,是問外國人買東西,要到銀行拿人民幣換成美元,付給外國人。但是,因為中國進口少,出口多,所以外匯儲備越來越多
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你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你有很多鈔票在手裡,你用不完,就會存銀行,拿拿利息,但是,國家手裡有一大把鈔票,誰來付利息呢,難道國家自己給自己付利息?這不是付了也白付么,所以,外匯太多,用不掉了,放在那裡也是浪費。
還有就是,國家的外匯儲備是美元,是人家的鈔票。美元要是貶值,我們不就吃虧了嗎。貶值的意思,就是說,本來,我有1美元,可以買一瓶可樂,但是,現在美元貶值了,1美元只能買半瓶可樂了,中國原來有1萬億美元儲備,可以買1萬億瓶可樂,可以把美國人的可樂買光光,但是現在只能買5千億瓶了,不是很虧嗎。美國人知道你的美元多,他就會想辦法讓美元貶值,你虧了它就賺了阿,他白白就省了5千億瓶可樂,多開心
至於國債,是這么回事,政府他是沒有錢的,政府的錢要靠收稅,但是如果收稅還不夠,他怎麼辦呢,他要花啊,於是他就問老百姓借,他告訴老百姓,借給我錢,比放在銀行合算,所以老百姓就借給他了,當然,國債還有別的的作用,比如,中央銀行覺得市面上鈔票太多了,他就把自己手裡的國債賣給老百姓,老百姓是要拿錢去換的,這么一換,中央銀行不就把鈔票收回去了,對你來說,鈔票變成了國債,你的財富沒有減少,但是你的鈔票減少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反過來,也是,中央銀行覺得市面上鈔票太少,他就問你買國債,把你的國債收回去,把鈔票發給你
足夠通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