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揭秘滑鐵盧戰役真實細節,是什麼讓拿破崙斷
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復辟的百日王朝,法國高級軍官半數是貴族出身,此時都已不願為拿破崙作戰,偌大法國四面受敵,為了應付各個方向的敵人,拿破崙自己手下已經無人可用,連以前從不上檯面的格魯希,都要帶兵出去獨當一面就是證明。達武此時負責留守巴黎,穩定後方和後勤,沒有達武坐鎮,保王黨一旦在國內作亂,法國就全盤皆輸了。
Ⅱ 誰能介紹一下滑鐵盧戰役後法國的一些事件
在人教版《世界近代現代史》教材中,沒有對「1815—1830年的法國」的社會狀況作出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只知1815—1830年是復辟的波旁王朝統治法國,而不清楚此時的法國是何種性質,甚至不少同學錯誤地認為此時的法國是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因此,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對「1815—1830年的法國」的政治。經濟狀況作一分析。 一、1815—1830年復辟的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的性質 此時的法國是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第一,1814年頒布的『憲章」是波旁王朝和大資產階級妥協的產物。 1814年,路易十八在反法聯軍的護送下返回法國登上國王寶座的時候,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授意下,頒布了一部憲法,稱之曰「憲章」,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①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及其大臣的權力受議會的限制。②承認《拿破崙法典》繼續有效,從而確認了大革命中發生的財產關系的變化,確認資產階級在大革命中獲得的果實。③保留拿破崙時代的行政和司法制度,換言之,全盤接受拿破崙帝國的官僚警察機器。④承認大革命所實現的公民平等,等等。可見,頒布這個「憲章」意味著波旁王朝對於大資產階級的妥協。 第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在拿破崙統治時期得以鞏固,所以復辟的波旁王朝不可能再開歷史倒車,否則是自取滅亡。試想1814年法國為什麼要頒布這樣一個「憲章」呢?正如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所說的那樣:假如不在法國頒布一個有「避雷針」作用的「憲章」的話,波旁王朝就有被新的革命推翻的可能。而路易十八本人則說:王座是「最舒服的椅子」,所以他不願再度去「旅行」了。「憲章」的頒布,同時也正合法國大資產階級的心意,因為他們由於害怕人民革命,實在不願意法國再發生革命動盪,他們寧願與復辟王朝妥協。 可見,復辟只是波旁王朝家族,並非封建制度。 二、1815—1830年的法國資本主義繼續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在此期間法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情況怎樣 由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為法國資本主義發展鋪平了道路,而在拿破崙統治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成果進一步鞏固並發展,加上1814年「憲章」承認大革命時期的經濟關系,這都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繼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這一時期,法國輕工業發展較快,1815—1830年絲紡織品的產值增加了兩倍。特別是 1825年英國取消禁止機器出口的法令後,英國機器大批輸往法國,法國各種工業部門特別是棉、絲紡織業更多地採用機器生產,並且工業中蒸汽機的使用也有很大增長,這些都使法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加快,而工業革命的發展又從物質上增強了資產階級的力量。 三、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麼?有何歷史意義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的波旁王朝,而革命的引發是因為波旁王朝公然破壞具有「避雷針」作用的「憲章」的原則。 1824年,查理十世繼位。他即位後加緊向人民實行反攻倒算,企圖恢復大革命前的封建專制統治及貴族特權,1825年頒布法令由國家補償大革命期間流亡國外而土地被沒收和出賣的貴族僧侶,遭到人民的強烈反對,同時為籌措補償金而降低公債利息的作法又使大資產階級極為不滿。1830年七月,查理十世又頒布非常法令,公然破壞「憲章」的原則,引發七月革命,大資產階級擁戴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浦為國王,建立了「七月王朝」。 七月革命的結果雖然建立的仍然是大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它粉碎了舊貴族、僧侶在法國重建封建專制制度的企圖,推動了歐洲各國的革命運動和改革,沉重打擊了維也納體系,使維也納體系名存實亡,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仍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Ⅲ 滑鐵盧戰役最大的贏家是誰
這是一個註定要寫入歷史的日子。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指揮的法軍和英國將軍惠靈頓指揮的反法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展開大戰。雙方激戰到夜幕時分,反法聯軍的援軍及時趕到,拿破崙的援軍卻因為迷路而誤了戰機,戰場形勢立刻發生逆轉,反法聯軍大舉反攻,法軍全線潰退。眼看拿破崙的軍隊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英國人悄然撤離戰場,騎快馬奔向奧斯坦德港,跳上了一艘有特別通行證的快船。翌日清晨,他在英國的弗克斯頓上岸,急忙把法軍大敗的消息告訴了正在那裡親自等候的老闆內森·羅斯柴爾德,老闆二話不說,快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羅斯柴爾德是一個很有商業眼光的人,他深知滑鐵盧戰役的結果不僅在軍事上意義重大,而且對金融界的影響也同樣深遠。倘若拿破崙得勝,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主宰,英國公債的價格就會大跌;相反如果惠靈頓獲捷,英國則會主導歐洲,英國公債就會大漲特漲。因為當時還沒有電話、電報等通訊設備,所以在大戰前夕,他就不惜重金派遣了多名情報人員趕往滑鐵盧,不斷把前線的戰況進展情況送回倫敦,正因為如此,羅斯柴爾德就能比任何人都更早地得知滑鐵盧戰役的結果。急匆匆趕回倫敦股票交易所後,他不動聲色,按原計劃行事,先是大量拋售英國公債,這就使得英國公債價格急速下跌。而越下跌越有人跟著拋售,形成惡性循環,不到半天,英國公債的價格就只剩下原來的7%,這個時候,羅斯柴爾德又大量買進英國公債,直到三天後,英國軍隊在滑鐵盧大勝的消息才傳到倫敦。而此時羅斯柴爾德因持有大量的英國國債,已經成了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牢牢控制了大英帝國的經濟命脈。據估算,羅斯柴爾德在滑鐵盧戰役之後的一兩天內賺到的錢就超過了他前半輩子掙的錢財的120倍,可謂一夜暴富。由此開始,不到20年時間,羅斯柴爾德就積累了70億美元的財富,成了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家族。歷史學家們說,滑鐵盧戰役的最大贏家不是英國將軍惠靈頓,也不是英國政府,而是英國商人羅斯柴爾德,他在數十萬陣亡將士的屍骨上建立了羅斯柴爾德金融王朝,這可是一點也不算誇張。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雖然知道即將在滑鐵盧進行決戰的英國人有成千上萬,股民和券商也不計其數,能看到此次大戰中蘊藏商機的人也不乏其人,但真正採取了行動,並真正進行實施的,只有羅斯柴爾德一人,所以他成了滑鐵盧戰役的最大贏家。
Ⅳ 滑鐵盧戰役對法國,歐洲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
在英國,奧匈帝國,沙皇俄國,普魯士為首,其他次強也參加的情況下.在維也納,梅特涅的主持下召開會議.史稱梅特涅系統.
法國丟失了海外絕大多數領地,由英國得到,從此英國得到海上霸權.
荷蘭和奧屬比利時合並為尼德蘭王國,藉此壓製法國.
俄國得到了芬蘭.
瑞典失去芬蘭,作為補償,給予挪威,從此確定北歐霸權.
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勢力減弱,普魯士實力加強.
瑞士獲得中立,並有列強保證他的獨立.
波蘭被瓜分,只保留華沙作為公國.
法國支持的米蘭等國構成的北義大利倫巴第聯盟劃歸奧匈帝國.被法國抹去的威尼斯公國劃歸奧地利.
西西里老王室復辟,西班牙老王室復辟.
但是,沒有向法國勒索賠款和本土領地,一遍波旁王朝復辟
Ⅳ 關於滑鐵盧之戰的資料
滑鐵盧
說起滑鐵盧,人們除了聯想到失敗之外,稍懂歷史的人一定還會想到一個地方和一個人。這個地方就是比利時的滑鐵盧鎮,而這個人就是歐洲的歷史巨人拿破崙·波拿巴。
滑鐵盧鎮距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南大約二十公里。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許許多多小鎮一樣,
滑鐵盧鎮古樸而寧靜,並無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卻是響徹世界,即使對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掛在嘴邊,說起某人在某場官司或某場比賽中遭到失敗時,就必定會說,某某遭遇了滑鐵盧。
作為戰場標志的鐵獅峰
在距滑鐵盧城鎮以南2.5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滑鐵盧古戰場,雖然它現在是比利時最重要的旅遊景區,但並未隨意開發。現在的古戰場除了有幾座規模很小的紀念館之外,沒有興建任何民用或公用設施,與180多年前幾乎沒什麼兩樣。所不同的只是在位於古戰場偏南的地方多了一座金字塔式的小土山。這座小山既是古戰場的標志,也是觀景台,站在山頂的平台上可以縱覽滑鐵盧戰場的全局。
1815年,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拿破崙率領法軍與英國、普魯士聯軍展開激戰,法軍慘敗。隨後,拿破崙以退位結束了其政治生涯。滑鐵盧被用來比喻慘痛的失敗。
小山叫鐵獅峰,屬於人造山,建於1826年。當時沒有推土機,50米高的山峰據說是當地婦女用背簍從兩公里外的地方背土壘成的。
沿226級台階拾級而上,峰頂上迎接人們的是一頭威風凜然的鐵獅子,它的前爪緊緊地抓住一隻象徵著世界的鐵球,兩隻眼睛「獅」視眈眈地盯著南方的法蘭西,於威嚴中透出一股肅殺之氣。這頭雄獅重達18噸,據說是為紀念歐洲聯軍的勝利,用繳獲的法國軍隊的槍炮熔鑄而成的。鐵獅下的碑座上沒有題詞,只刻著「1815.6.18」字樣。但就是這串簡單的數字卻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180多年前的那場影響歐洲歷史進程的戰爭。
二流將軍在一流戰爭中獲勝
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崙·波拿巴為統帥的法國軍隊和以英國人威靈頓公爵為統帥的歐洲聯軍,在這里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雙方投入的兵力14萬多人,戰局幾經反復,廝殺異常激烈,田野一片血紅。這場決戰持續了大約12個小時,第二天清晨,一隻皇家信鴿銜著報捷信飛進了倫敦的白金漢宮,歐洲各國的君主們此時此刻總算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知道自己的軍隊戰勝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
在世界戰爭史上,滑鐵盧大戰以戰線短、時間短、影響大、結局意外而著稱。正如維克多·雨果所說,滑鐵盧是一場一流的戰爭,而得勝的卻是二流的將軍。至於其中的原因,維克多·雨果也在《悲慘世界》滑鐵盧一卷中作了這樣的描述:大戰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個滑鐵盧田野變成一片泥沼,拿破崙·波拿巴的作戰主力火炮隊在泥沼中掙扎,遲遲進不了陣地,所以進攻炮打晚了。失敗由此成為定局。如果沒有那場大雨,進攻炮提早打響,大戰在普魯士人圍上來之前就結束,歷史會不會是另一種寫法?
這一戰,不僅徹底結束了拿破崙·波拿巴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也使這一大片堆滿了六萬多具將士屍骨的土地永遠載入史冊,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憑吊的古戰場,「滑鐵盧」這三個字也從此成為「失敗」的代名詞而流傳下來,並在全世界廣泛使用。
勝利未使勝利者名利雙收
威靈頓公爵當年的總參謀部就設在滑鐵盧鎮上,那是一座兩層的小樓,現在是威靈頓紀念館。這個紀念館里至今保存著比利時國王關於威靈頓的「授封書」:授予威靈頓滑鐵盧親王一世稱號,並將滑鐵盧周圍1083公頃的森林和土地同時封授。此稱號和封地永遠有效並可世襲。
遺憾的是,威靈頓雖然獲利不小,但卻沒留下什麼威名。對於前來憑弔古戰場的各國遊客來說,尋找威靈頓將軍紀念館並不難。但奇怪的是,遊客中對於這位得勝的將軍似乎並不感興趣,去過他紀念館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而且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威靈頓為何許人。前來滑鐵盧的人只知有拿破崙·波拿巴,不知有威靈頓,這著實是樁耐人尋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鐵盧,除了威靈頓公爵住過的這幢作為聯軍統帥部的紀念館以外,再也找不到一處關於這位凱旋將軍的紀念地、紀念碑或者別的什麼紀念物。滑鐵盧鎮上有許多出售紀念品的小商店,這些紀念品無論是圖片還是紀念章幾乎都是拿破崙·波拿巴的頭像和名字,卻很難見到與威靈頓有關的東西。惟一能聽到或見到威靈頓名字的地方,是鐵獅峰下的滑鐵盧戰爭紀念館,那裡有許多圖片、實物以及音像製品,它們向遊客再現了這場大戰的經過,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戰雙方軍隊的統帥。許多遊客就是在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崙·波拿巴在滑鐵盧碰到的對手原來是個英國人,他的名字叫威靈頓。
失敗把失敗者變得崇高
1815年,滑鐵盧大戰幾天後,拿破崙·波拿巴被再次流放。這次他被遠遠地流放到大西洋一個孤島上,5年後的1821年在島上孤獨地死去。
然而,「失敗反而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崙·波拿巴彷彿比立著的拿破崙·波拿巴更為高大。」維克多·雨果的話在今天的滑鐵盧得到了確實的印證,在鐵獅峰下的拿破崙·波拿巴紀念館旁邊、進入滑鐵盧鎮的入口處,這個矮子將軍的銅像傲然聳立在一座高高的圓柱形基座上。這位一向高傲自大的法國皇帝,身著戎裝,身體略微側斜,兩臂交叉抱胸,兩眼直視前方。那神態瀟灑自信,儼然一副目空一切的勝利者姿態。假如威靈頓在世,不知他對拿破崙·波拿巴的雕像會作何感想。
而對比利時人來說,把一個失敗的侵略者的塑像立在自己的國土上,卻是需要非凡氣度的。這樣做,不只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拿破崙·波拿巴的尊重。在包括比利時在內的整個歐洲人的心中,拿破崙·波拿巴雖有其殘忍、暴戾乃至卑劣的一面,但仍不失為偉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將軍、真正的英雄。在滑鐵盧戰場上,拿破崙·波拿巴雖然是個徹底的失敗者,可是他的名字連同他的氣概以及他的影響遠遠地壓倒了他的對手,從而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象徵意義==============
拿破崙一直打勝仗,直到在滑鐵盧大敗,之後拿破崙被囚禁。所以滑鐵盧用來形容由成功到失敗的轉折點。
2.美國愛荷華州東北部的城市。臨錫達河。人口7.59萬,大市區約13.79萬(1980)。農業、畜牧地帶的貿易中心。有肉罐頭、乳油分離器、拖拉機、農機具等工業。
滑鐵盧最大的贏家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指揮的法國軍隊和英國將軍惠靈頓指揮的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的滑鐵盧村展開大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滑鐵盧戰役。黃昏時分,反法聯軍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權,拿破崙的軍隊敗局已定。 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商業情報員悄悄撤離了戰場,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又轉到奧斯坦德港。深夜時分,他跳上了一艘有特別通行證的快船。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國的弗克斯頓上岸。他的老闆正在那裡親自等候。老闆接過信件,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一下戰報標題,然後就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這家股票交易所老闆名叫內森.羅斯切爾德,而這個名叫羅斯伍茲的人,則是受雇與羅斯切爾德商業家族的情報員。羅斯切爾德商業家族的創始人是梅耶。羅斯切爾德,他原本是法蘭克福的一名金匠,後來涉足銀行業。到1800年的時候,羅斯切爾德家族已經成為法蘭克福最富有的猶太家族,內森是梅耶的第三個兒子。1798年他被父親派到英國開拓羅斯切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到1815年,他應經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與此同時,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切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家分支銀行,他的四弟卡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一個銀行,他的五弟傑姆斯在法國巴黎建立了一家銀行。羅斯切爾德家族由此成為金融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國際銀行集團。
早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羅斯切爾德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的情報人員住排歐洲的個大城市。更關鍵的是,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和准確度遠遠超過了政府的信息網路。正因如此,羅斯切爾德家族才能在第一時間得知了滑鐵盧戰役的結果。
滑鐵盧戰役的結果不僅在軍事意義上重大,而且對金融界的影響同樣深遠。如果拿破崙的大軍勝利,則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主宰,英國公債的價格就將大跌;相反,如果拿破崙大敗,則英國主導歐洲,英國公債就會大漲特漲。
內森的商業才能在這個時候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回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後,他並沒有大量買進英國公債,而是反其道而行,讓交易員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由於被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著拋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幾個小時後,英國公債的價格只剩下原價的百分之五,這個時候,內森又讓交易員大量買進英國公債。到了6月21日晚11點,英國軍隊在滑鐵盧取得勝利的消息才傳到倫敦。此時的羅斯切爾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國國債,已經成了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這意味著英國人以後向英國政府的各項納稅所得,絕大多數都成了羅斯切爾德銀行的囊中之物,羅斯切爾德家族也由此控制了大英帝國的經濟命脈。有人估算,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之後的一兩天內賺到的錢就超過了拿破崙打十年戰爭的受獲。內森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之情,他說:我根本不在乎什麼樣的人被放在這個王位上來統治這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我控制了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
憑借著滑鐵盧戰役的狂賺,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勢力急速膨脹,很快就操控了整個的歐洲金融市場。有人估算,到1850年,羅斯切爾德家族就積累了60億美元的財富,成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金融帝國。此後,他們在家族銀行體系中首先建立了不用實物黃金運輸的賬目清算系統,而這竟成了今天國際金融的通用規則。更讓人震驚的是,他們家族竟然長期控制著國際市場上的黃金定價,直到2004年才宣布退出。
1812年,梅耶,羅斯切爾德去世,去世之前,他立下了森嚴的遺囑,絕對不允許後人向外界投入家族的財產情況,他的遺囑也確實被後人嚴格的執行著,所以直到今天,依然沒有人能清楚的說處這個家族到底有多少財富。可是在近二百年的時間里,羅斯切爾德家族一直控制著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業,這一點,從來都是不爭的事實。
關於滑鐵盧戰役,歷史學家和文學家進行過很多激動人心的描述,可是,他們很少提到這場戰役對世界金融業的影響---雖然這種影響確實存在、由此可見,我們解讀歷史也要從多面入手。如果遺漏了金融史,那我們閱讀的滑鐵盧就是不完整的。
總之,滑鐵盧雖然只打了一天,但這一天足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滑鐵盧戰役之後,反法聯軍很快攻佔了巴黎,聲名顯赫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之後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聖荷勒納島。由於在滑鐵盧打敗了拿破崙的英國指揮官惠靈頓也因此一舉成名。可是,很多歷史學家指出,滑鐵盧最大的贏家不是惠靈頓將軍,而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內森.羅斯切爾德利用自己布下的強大的信息網,打了一場漂亮的戰爭。某種意義上,拿破崙的滑鐵盧成了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凱旋門!
滑鐵盧古戰場
滑鐵盧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郊18公里處的一個小鎮。1815年6月18日,舉世聞名的滑鐵盧戰役在小鎮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開,從此,滑鐵盧與拿破崙聯系在一起,被載入史冊。當年,拿破崙率法軍7.4萬人和246門火炮,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只有6.7萬人和184門火炮。雙方在2.25公里的戰線上進行一天的浴血鏖戰,戰場上留下了2.7萬具法軍和 2.2萬具聯軍士兵的屍體。威靈頓公爵雖取得最後的勝利,但他目睹戰場上的慘狀,說出一句話:「勝利是除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拿破崙在滑鐵盧大戰中慘敗,標志著他政治生命的終結,最後他在大西洋中的一個荒涼小島——聖赫勒拿島上結束了他那富有戲劇性的一生,因此,滑鐵盧戰役被稱為是對歐洲歷史起「轉折作用」的一場大戰。現在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滑鐵盧古戰場來訪古憑吊。古戰場的中心是一座 45 米高的土山,這是 1826 年比利時婦女用背簍運土堆成的。登上 226 級台階可達山頂。上面環形大平台的正中,一隻長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噸的鐵獅子雄踞於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著一隻圓球,面朝法國方向,表示「威震」拿破崙。鐵獅子是用遺留在戰場上的廢鐵鑄造成的,是雕塑大師范·格爾的傑作。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獅子山。山頂平台一側還有一塊巨大金屬盤,上面標刻著當年滑鐵盧戰役作戰路線和主要戰場。平台四周圍有鐵欄,遊人可憑欄遠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獅子山下的滑鐵盧紀念館是一座白色圓形建築,裡面環形牆壁上飾有一幅油畫,是法國海軍畫家路易·杜默蘭的傑作——滑鐵盧戰役環形全景畫。這幅長 110 米、高 12 米的環形油畫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當年鏖戰的壯烈場面。在油畫和當中的環形看台之間,還配以戰馬、炮車、武器、房舍等實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屍體等雕塑品,加上燈光的巧妙運用,再現了當年戰場上戰馬嘶鳴、炮聲隆隆的情景。這幅全景畫完成於 1912 年。在紀念館對面,有一小電影院,一年到頭只放映一部電影——《滑鐵盧戰役》。觀眾可通過電影對這場戰役的歷史背景及交戰情況有深刻的印象。電影院旁有一個拿破崙的全身塑像。拿破崙戴著三角帽,全身戎裝,雙臂在胸前抱攏,雙腳擺出類似軍人「稍息」的姿勢。銅像連同底座一共有 4 米高,遊客常在這里攝影留念。古戰場南面有一座石頭小屋,它曾是拿破崙當年的指揮部,北面有一個古堡,那是反法聯軍總指揮威靈頓的司令部。周圍原野上聳立著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國各色各樣的紀念碑,以悼念那些陣亡的將士,它們寄託著後人對陣亡者的哀思。
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直到1821年鬱郁而終。拿破崙的第二次執政,總共只有一百天左右,歷史上稱為「百日王朝」。
拿破崙自以為有雄才大略,攻無不克,卻沒有想到在滑鐵盧一役中被打得一敗塗地。滑鐵盧戰役在歷史上傳為笑柄,而滑鐵盧一詞從此也成了失敗的同義詞。
自古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長城內外,屍填巨壑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此一證也。拿破崙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卻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此又一幸也 .
Ⅵ 滑鐵盧戰役對法國、歐洲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滑鐵盧戰役的失利代表法國自大革命以來二十多年對外戰爭的結束,作為戰敗國法國與反法聯盟簽定了《維也納和約》,多年來對外擴張所獲得的領土全部喪失,領土范圍被限制在革命前的本土范圍內,同時喪失了歐洲霸主的地位.後來法國還參加了"神聖同盟"和"五國同盟".總體來說法國沒有被過分削弱,仍然保持了歐洲大國的基本地位,但是喪失了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也不再具有與英國爭奪歐洲乃至世界霸權的實力,這是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勝利和最好體現,即保持歐洲大陸若干大國之間的基本均勢,避免出現實力對比的失衡,以保證英國對歐洲大陸事務干涉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便有效控制歐洲,維護歐洲和世界霸權.
Ⅶ 滑鐵盧戰役開始前是不是法國就已經輸了
滑鐵盧戰役是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最終決定了拿破崙及其帝國的命運,對歐洲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勝利者威靈頓公爵認為,拿破崙採取戰略上的進攻,是其失敗的主因,拿破崙應等待聯軍侵入法國,時日一久必因糧食缺乏而自行崩潰。不知道他如此說,動機何在,聯軍會自行崩潰嗎?在1814年侵入法國的聯軍也沒有崩潰啊!
而在聯軍第一批集結65萬人,還有30萬軍隊將在秋天到達,總數有百萬之眾的情況下,法軍倉促之下,僅組織了28.4萬人的正規軍,力量如此懸殊。拿破崙變防禦為進攻,以圖各個擊破敵軍、掌握主動權的計劃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拿破崙自己對科蘭庫爾說:是由於格魯希未能及時增援,而騎兵又被擊潰,以致慘敗,內伊行動也不夠積極、機智。他的話是比較符合實情的,但也是側重於人事方面的分析。
Ⅷ 滑鐵盧戰役
反法同盟的參戰兵力對比法軍是絕對優勢,只是在到達戰場上有時間差.拿破崙想要獲勝,就只能利用這個時間差,在機動中快速解決對手.而在滑鐵盧,英軍以逸待勞構築的工事卻把該地變成了消耗法軍有生力量和戰略時間的墳場,最終在英普軍隊的合擊下潰敗.如果能快速解決英軍,普魯士軍隊由於先前已經被擊退過, 就有可能不會輕舉妄動.奧地利在政治上是牆頭草,也會處於觀望,保衛法國邊境的軍事意圖就能在不傷實力的前提下完成.拿破崙在政治上就能取得主動.
可惜,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Ⅸ 什麼因素影響公債價格為什麼英國在滑鐵盧戰役中勝利了,公債價格就會上升
公債就是國債,國家有信用還債,有實力還債,國民才願意買,願意買的人多了價格就上去了。英國戰勝法國之後,自己國家政權安全了,和歐洲大陸的貿易也更加順利,價格自然會上升。
我覺得這個上升有可能是建立在之前國民不看好戰爭形勢,所以低估國債,導致價格較低所致,勝利了價格上漲應該說只是讓價格回到一個應有的位置上。長期的來看,國家的實力上升,有工業、科技等等很多方面,這方面進步帶來的國債價格上漲才是真正的價值量的上漲。
我感覺是這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