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國債的情況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的情況

發布時間: 2021-06-09 00:24:23

國債的情況

1)我國國債是單利。
2)基本上是固定利率,以前發行過很少的浮動利率和貼息國債,因為以前經濟風險比現在高。
3)注意利率風險,如果預計銀行要加息,就最好不要買國債,既銀行利率高於國債利率或收益。
3)帶身份證到銀行或者證券公司開戶就可以買賣國債,遇到憑證式國債的發行期內,直接到銀行櫃台購買。如果是買賣記帳式國債的話,一在證券公司開戶的,可以用證券公司的委託終端進行買賣,或者在家下載行情軟體通過網上交易,一般在證券公司開戶的時候會給你用戶手冊進行指引。二在銀行櫃台開戶的,既工行、建行、中行和農行的櫃台,可以直接在櫃台買賣,也可以申請銀行的網上銀行帳戶在家登陸銀行網站買賣。如果買的憑證式國債,必須持有到期才可一次性還本付息,如果提前贖回所得利息很低,還要支付手續費本金的0.1%,直接在原購買銀行網點兌付。

⑵ 國債是怎樣產生的

國債產生的主要原因有財政上的需要、社會閑置資金的存在、證券市場的建立、信用制度的穩固、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其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政府財政收不抵支,出現赤字;二是社會上存在著閑置資本。國債萌芽於奴隸社會,到了封建社會,借債規模有所擴大。 國債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出現在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高度發達的商品信用經濟,為國債的發行准備了穩定的資金來源和平共處完善的信用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職能的擴展引起了財政支出的過度膨脹,迫使資本主義國家不得不擴大國債規模,以解決入不敷出的問題。

求採納

⑶ 發行國債的目的是什麼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

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

(3)國債的情況擴展閱讀:

國債發行主要有四種方式(注意各種國債發行方式的優缺點):

1、固定收益出售法(在金融市場上按預先定的發行條件發行國債的方式,具有認購期限短、改造條件固定、改造機構不限和主要適用於可轉讓的中長期債券四個特點);

2、公募拍賣方式(也稱競價投標方式,在金融市場上公開招標發行,有三個特點:發行條件通過投標決定、以財政部門或中央銀行為發行機構、主要適用於中短期政府債券,特別是國庫券);主要適用於中短期政府債券,特別是國庫券發行的國債發行方式是公募法。

3、連續經銷方式(亦稱出賣發行法,指發行機構受託在金融市場上設專門櫃台經銷的一種較為靈活的發行方式,特點:經銷期限不定、發行條件不定、主要通過金融機構中央銀行證券經紀人經銷、適用於不可轉讓債券,特別是儲蓄債券);

4、承受發行法(又叫直接推銷方式,由財政部門直接與認購者舉行一對一談判出售國債的發行方式,特點:發行機構只限於財政部門、認購者主要限於機構投資者、發行條件通過直接談判確定、主要運用於某些特殊類型的政府債券的推銷)。

⑷ 在怎樣的情況下,國債會給後人造成負擔

簡單地說,國債用途如果不是自償性(建設完成之後會有收入,例如高速公路),就會對後人造成負擔,因為欠債必須還錢,如果沒有收入,最終都是納稅人買單。
國債負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債權人負擔。國債作為認購者收入使用權的讓渡,這種讓渡雖是暫時的,但對他的經濟
行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國債發行必須考慮認購人的實際負擔能力;
2)債務人負擔。政府借債是有償的,到期要還本付息,盡管政府借債時獲得了經濟收益,
但償債卻體現為一種支出,借債的過程也就是國債負擔的形成過程,所以,政府借債要考慮償
還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3)納稅人負擔。不論國債資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還債的收入來源最終還是稅收,
也就是當政府以新債換舊債的方式難以繼續時,最終是以稅收來還本付息。馬克思所說的國債
是一種延期的稅收,就是指國債與稅收的這種關系。
4)代際負擔。由於有些國債的償還期較長,連年以新債還舊債並不斷擴大債務規模,就會
形成這一代人借的債轉化為下一代甚至幾代人負擔的問題。如果轉移債務的同時為後代人創造
了更多的財富或奠定了創造財富的基礎,這種債務負擔的轉移在某種意義上被認為是正常的;
如果國債收入被用於當前的消費,或者使用效率低下,留給後代人的只有凈債務,那麼,債務
轉移必將極大的影響後代人的生產和生活。

⑸ 國債的發行情況(要簡短)

上中華人名共和國財政網上,絕對權威介紹。簡短吧~

⑹ 買國債有什麼條件

購買基本條件:身份證、資金。

關於國債主要三種:
買國債,最好是買憑證式和儲蓄國債,比較安全,期限一般有1年期、3年期、5年期,1年期就是指1年後到期,國家通過銀行返還本金和利。這兩種國債利率比同期銀行定期儲蓄高一點。主要通過銀行購買。如果中途提前贖回,要扣除本金0.1%作為手續費,並按持有時間長短分段計算利息。以2010年12月6日發行的2010年憑證式(五期)國債為例,1年期票面年利率2.85%;3年期票面年利率4.25%;5年期票面年利率4.60%;而同期銀行定期儲蓄,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50%,三年期是3.85%;五年期的年利率是4.20%,如果買憑證式國債,1萬元的本金,一年期的國債多得利息35元,3、5年期每年多得40元!這兩種國債,最低是100元起,超過100元,按100元的整數倍購買。

另一種是記賬式國債,也是開國債賬戶購買國債。這種國債一經發行後,通過試點銀行和證券交易所進行上市交易,不過這種國債年利率比較低,有些期限還比較長,最長的有30年、20年,不太適合普通老百姓投資。你可以帶上身份證到工行、中行等國有銀行或者證券公司去開戶,就可以購買了。記賬式國債你可以隨時買進賣出,不必持有到期就可以變現;因為記帳式國債可以隨時買賣,其價格跟股票一樣是上下浮動,如果你賣的時候國債價格下跌,你就會虧損;反之,價格上漲你可以賣掉賺取差價;記帳式國債到期後國家還是按100元/每張贖回。記賬式國債最低交易是1手,1手等於10張,大約是1000元面值。買記賬式國債的收益通常比憑證式和儲蓄國債的低一些!具體取決於市場價格!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⑺ 調查有關"國債"在的發行情況,"國債"是否繳稅

國債發行情況可以在中國債券信息網上進行查詢,國債是不交稅的,屬於免稅收入。

1992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國務院令第95 號)第十二條規定,國庫券的利息收入享受免稅待遇。

國債購買方式如下:

(1)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對象主要是各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無記名式實物券國債的購買是最簡單的。投資者可在發行期內到銷售無記名式國債的各大銀行和證券機構的各個網點,持款填單購買。

(2)憑證式國債的購買: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其網點遍布全國城鄉,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購買、兌取需要。

(3)記賬式國債的購買:購買記賬式國債可以到證券公司和試點商業銀行櫃台買賣。試點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在全國已經開通國債櫃台交易系統的分支機構。

(7)國債的情況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是從清朝末期開始發行國內公債並大量舉借喪權辱國的外債。

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政權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也曾多次發行公債,如1932年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曾分2期發行總額為180萬元的「革命戰爭短期公債」。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國債發行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新中國剛剛建立的1950年,當時為了保證仍在進行的革命戰爭的供給和恢復國民經濟,發行了總價值約為302億元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

第二階段是1954-1958年,為了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分5次發行了總額為35.46億元的「國家經濟建設公債」。

第三階段是1979年以後,為了克服財政困難和籌集重點建設資金,中國從1981年起重新開始發行國債。截止到1995年,共發行了8種內債,有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債券、定向債券、保值債券、轉換債券等,累計余額達3300億元。

⑻ 國債有哪些特徵

國債又被稱為公債,是一國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它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由中央政府通過法定程序和途徑向投資者出具,承諾在一定時間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在一國債券市場中它往往具有較高的信用度,一般情況下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國債作為一種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債券,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一是安全性高,以國家信用作為國債還本付息的保證,一般情況下幾乎不存在違約風險;
二是流動性強,信用等級較高,在市場上容易變現;
三是收益穩定,價格波動幅度相對較小